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发现式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由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大多数教师对发现式教学的认识不充分,对其他教学模式也较少进行总结;虽然发现式教学的原理在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但教师对其认识、理解不深,应用不多;被调查的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地理课程,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接受度尚可,但课堂参与意识不强,很少自己独立思考地理问题,大多数会倾向于求助教师和同学,而且学生们也期待其他教学模式的引入。结合调查结果,笔者建议在地理教学中更多地引入发现式教学,让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地理事实,掌握地理知识,发现地理学科的特点,体会地理事实的空间性特征。
关键词:发现式教学;中学地理;应用探究
一、发现式教学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地理学科的内容不断扩充,抽象性和复杂性不断提升,也越来越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体系。”[1]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位学者深入研究发现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我国也有很多学者对发现式教学进行了研究,并著有较多论著。三大地理教育期刊中关于发现式教学的文章数量也较多,这些文章主要是根据教师的课堂实践,把发现式教学应用在教学案例中[2]。单一的使用传统讲解——接受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使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发现式教学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对教师而言,教师若在进行教学设计及编写教案时,已经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及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情境的创设及问题的启发上就会有更合适的创设。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基于原有的研究基础,笔者采用文献分析法[3]、问卷调查法[4]等方法研究发现式教学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应用情况。调查分为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个立场研究发现式教学的应用状况,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探讨发现式教学在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发现式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内容和对象
在调查中,一是对几所学校的地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对发现式教学的应用情况及相关看法;二是通过对在校学生的调研,了解他们地理学习的兴趣的现状及对发现式教学的评价。
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笔者随机选择了自己实习所在的长安区第九中学高一(2)班40名学生以及宝鸡长岭中学高一(3)班35名学生,宝鸡市斗鸡中学高一(1)班45名学生,陈仓高级中学高一(3)班、(4)班共75名学生,宝鸡市烽火中学高一(1)班45名学生,共计240名。而调查的教师选择了长安区第九中学、宝鸡长岭中学、斗鸡中学、烽火中学、陈仓高级中学所有地理教师。
(二)调查问卷编制和采集
本次的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立场的调查问卷,二是教师立场的调查问卷,发放的问卷均为纸质问卷。本文的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包括教师版和学生版两种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的具体情况如下(表1):
(三)结果分析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1)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态度
本次问卷调查编制中,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态度有关的问题主要涉及题目1、2、3、4。由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五所学校调查的学生中对地理课程表示喜爱的学生占62%,态度为一般的学生占29%,而明确表示不喜欢地理课程的学生占9%;66%的学生表示课堂中的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会经常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在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63.5%的学生表示会经常主动学习地理,认为学习好地理课程兴趣最重要的学生占50%。这就说明在这五所学校调查的学生里,约一半的学生有兴趣学习地理课程,会主动、自主学习地理课程。
(2)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态度
本次调查中,学生调查问卷第5题涉及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态度。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37.5%的学生表示喜欢传统教学模式,因为其知识信息量大;24.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表示不喜欢传统课堂,课堂压抑的学生占38%。这说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其喜好几近三分,传统教学模式只照顾到一部分学生的喜好,而没有顾及的学生数量较多。同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现式教学的理论以及应用的普适度并不高,教师和学生对其接受度不高,还是较为依赖传统教学模式。具体统计结果见图1。
(3)学生对发现式教学的态度
题目6调查学生对发现式教学的态度,就学生对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更加青睐进行了调查(见图2)。由结果可知,学生对三种教学模式的青睐程度大致相同,在9.5%到17%之间徘徊,而三种方法都包含的学生占60.5%,占据半数之多。结果说明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渴望在地理教学中能接触更加多元的模式,这个结果可以为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模式转变提供一定参考。
(4)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主动性
问卷调查第7个问题调查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参与意识,以及对教师响应的状况。从统计结果可得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不强,若实行发现式教学,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响应较差。总的来说,学生地理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参与课堂的意识薄弱,教师在进行较为新潮的教学模式时学生响应的阻力较大,值得教师在此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结果如图3。
2.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1)教师对教学模式的看法
在本次教师问卷调查中,1~3题针对教师对教学模式的看法进行调查。第1题主要调查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其中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选择教学模式的教师有55%,参照教学大纲选择教学模式的教师占25%,根据教学理论进行教学模式选择的教师占5%,三者皆备的教师占15%。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自身经验依赖较多,而对教学理论的重视不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本应该重视教学理论,但其占比很低,反之依赖教学经验的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一方面說明部分教师的敬业程度有待考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线教师重视实践却轻视理论的总结与应用。具体结果见图4。 在第2题中有75%的教师认为应该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剩下25%认为懂就行(见图5)。由此推导,大部分教师是认同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的观点的。
第3题主要调查教师的课堂形式。其中以讲授为主的教师占40%,其他教学形式占60%(见图6)。这说明在调查中有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及地理思维的培养有所欠缺。
(2)教师对发现式教学的认识
本次调查中关于教师对发现式教学的感知认识设置在第4题。调查结果与前期预判有较大的出入,其中不了解的教师占35%,听说过的教师占40%,经常使用的教师占20%,深入了解的教师占5%(见图7)。调查结果说明教师对发现式教学认识较为浅薄,不太关注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3)教师对发现式教学的应用
本次调查中,题目5、6、7、8、9都是关于教师对发现式教学的应用的调查。题目5调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是否经常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有35%的教师偶尔这么做,30%的教师经常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假设,20%的教师对这方面是擅长的,还有15%的教师对此进行精心的设计(见图8)。
第6题调查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教师是否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由表及里地进行教学。结果是15%的教师很少这样教学,40%的教师偶尔这样由浅及深地进行教学,45%的教师经常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见图9)。
(四)结论与建议
经过上述综合分析可知,被调查教师大多数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多数被调查的地理教师会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课程难易程度来由表及里分解任务进行教学。但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教学理论被应用的较少,多依赖于教学经验,且传统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应用较多。大多数教师对发现式教学的认识不充分,对其他教学模式也较少进行总结。虽然发现式教学的原理在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但教师对其认识不足、理解不深。
被调查的学生中大多数是喜欢地理课程的,并对地理问题和现象充满着好奇。大多数学生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会自主学习地理。但是,虽然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接受度尚可,但課堂参与度低,学生们也期待其他教学模式的引入。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发现式教学是符合发展趋势的。但如何恰当引入新模式,保证学生对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的响应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学习的能力的提高愈发被重视,全面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发现式教学因它重视学生的中心地位,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为主要特征,也适应了新课改的需求。发现式教学也存在着它自身的一些缺陷,如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时间消耗较大等,使得发现式教学并不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地理课程教学,但是在内容进行筛选之后,还是可以在地理教学中绽放光彩。运用发现式教学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思维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具备地理核心素养的公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3]司丽丽.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2.
[4]赵小华.地理学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初探[J].地理教学,2002(8):13-14.
关键词:发现式教学;中学地理;应用探究
一、发现式教学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地理学科的内容不断扩充,抽象性和复杂性不断提升,也越来越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体系。”[1]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位学者深入研究发现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我国也有很多学者对发现式教学进行了研究,并著有较多论著。三大地理教育期刊中关于发现式教学的文章数量也较多,这些文章主要是根据教师的课堂实践,把发现式教学应用在教学案例中[2]。单一的使用传统讲解——接受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使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发现式教学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对教师而言,教师若在进行教学设计及编写教案时,已经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及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情境的创设及问题的启发上就会有更合适的创设。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基于原有的研究基础,笔者采用文献分析法[3]、问卷调查法[4]等方法研究发现式教学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应用情况。调查分为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个立场研究发现式教学的应用状况,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探讨发现式教学在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发现式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内容和对象
在调查中,一是对几所学校的地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对发现式教学的应用情况及相关看法;二是通过对在校学生的调研,了解他们地理学习的兴趣的现状及对发现式教学的评价。
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笔者随机选择了自己实习所在的长安区第九中学高一(2)班40名学生以及宝鸡长岭中学高一(3)班35名学生,宝鸡市斗鸡中学高一(1)班45名学生,陈仓高级中学高一(3)班、(4)班共75名学生,宝鸡市烽火中学高一(1)班45名学生,共计240名。而调查的教师选择了长安区第九中学、宝鸡长岭中学、斗鸡中学、烽火中学、陈仓高级中学所有地理教师。
(二)调查问卷编制和采集
本次的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立场的调查问卷,二是教师立场的调查问卷,发放的问卷均为纸质问卷。本文的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包括教师版和学生版两种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的具体情况如下(表1):
(三)结果分析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1)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态度
本次问卷调查编制中,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态度有关的问题主要涉及题目1、2、3、4。由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五所学校调查的学生中对地理课程表示喜爱的学生占62%,态度为一般的学生占29%,而明确表示不喜欢地理课程的学生占9%;66%的学生表示课堂中的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会经常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在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63.5%的学生表示会经常主动学习地理,认为学习好地理课程兴趣最重要的学生占50%。这就说明在这五所学校调查的学生里,约一半的学生有兴趣学习地理课程,会主动、自主学习地理课程。
(2)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态度
本次调查中,学生调查问卷第5题涉及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态度。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37.5%的学生表示喜欢传统教学模式,因为其知识信息量大;24.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表示不喜欢传统课堂,课堂压抑的学生占38%。这说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其喜好几近三分,传统教学模式只照顾到一部分学生的喜好,而没有顾及的学生数量较多。同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现式教学的理论以及应用的普适度并不高,教师和学生对其接受度不高,还是较为依赖传统教学模式。具体统计结果见图1。
(3)学生对发现式教学的态度
题目6调查学生对发现式教学的态度,就学生对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更加青睐进行了调查(见图2)。由结果可知,学生对三种教学模式的青睐程度大致相同,在9.5%到17%之间徘徊,而三种方法都包含的学生占60.5%,占据半数之多。结果说明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渴望在地理教学中能接触更加多元的模式,这个结果可以为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模式转变提供一定参考。
(4)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主动性
问卷调查第7个问题调查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参与意识,以及对教师响应的状况。从统计结果可得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不强,若实行发现式教学,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响应较差。总的来说,学生地理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参与课堂的意识薄弱,教师在进行较为新潮的教学模式时学生响应的阻力较大,值得教师在此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结果如图3。
2.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1)教师对教学模式的看法
在本次教师问卷调查中,1~3题针对教师对教学模式的看法进行调查。第1题主要调查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其中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选择教学模式的教师有55%,参照教学大纲选择教学模式的教师占25%,根据教学理论进行教学模式选择的教师占5%,三者皆备的教师占15%。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自身经验依赖较多,而对教学理论的重视不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本应该重视教学理论,但其占比很低,反之依赖教学经验的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一方面說明部分教师的敬业程度有待考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线教师重视实践却轻视理论的总结与应用。具体结果见图4。 在第2题中有75%的教师认为应该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剩下25%认为懂就行(见图5)。由此推导,大部分教师是认同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的观点的。
第3题主要调查教师的课堂形式。其中以讲授为主的教师占40%,其他教学形式占60%(见图6)。这说明在调查中有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及地理思维的培养有所欠缺。
(2)教师对发现式教学的认识
本次调查中关于教师对发现式教学的感知认识设置在第4题。调查结果与前期预判有较大的出入,其中不了解的教师占35%,听说过的教师占40%,经常使用的教师占20%,深入了解的教师占5%(见图7)。调查结果说明教师对发现式教学认识较为浅薄,不太关注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3)教师对发现式教学的应用
本次调查中,题目5、6、7、8、9都是关于教师对发现式教学的应用的调查。题目5调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是否经常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有35%的教师偶尔这么做,30%的教师经常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假设,20%的教师对这方面是擅长的,还有15%的教师对此进行精心的设计(见图8)。
第6题调查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教师是否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由表及里地进行教学。结果是15%的教师很少这样教学,40%的教师偶尔这样由浅及深地进行教学,45%的教师经常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见图9)。
(四)结论与建议
经过上述综合分析可知,被调查教师大多数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多数被调查的地理教师会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课程难易程度来由表及里分解任务进行教学。但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教学理论被应用的较少,多依赖于教学经验,且传统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应用较多。大多数教师对发现式教学的认识不充分,对其他教学模式也较少进行总结。虽然发现式教学的原理在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但教师对其认识不足、理解不深。
被调查的学生中大多数是喜欢地理课程的,并对地理问题和现象充满着好奇。大多数学生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会自主学习地理。但是,虽然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接受度尚可,但課堂参与度低,学生们也期待其他教学模式的引入。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发现式教学是符合发展趋势的。但如何恰当引入新模式,保证学生对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的响应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学习的能力的提高愈发被重视,全面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发现式教学因它重视学生的中心地位,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为主要特征,也适应了新课改的需求。发现式教学也存在着它自身的一些缺陷,如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时间消耗较大等,使得发现式教学并不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地理课程教学,但是在内容进行筛选之后,还是可以在地理教学中绽放光彩。运用发现式教学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思维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具备地理核心素养的公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3]司丽丽.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2.
[4]赵小华.地理学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初探[J].地理教学,2002(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