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hia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教学是一种身体肢能的训练,身体肢能的训练具有一定的动作规律,体育教育可以根据教学特点以及动作技能规律,并结合心理学知识对学生们的某些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本文主要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培养学生们观察能力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 身体肢能 观察能力
  所谓观察能力是指人们能够进行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进行观察,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良好的观察力。观察力也不是与生俱来,无法提高的,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观察力的。提高人的观察力,可以更加有效地、准确地认识事物,从而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们具有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们的观察力。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方向
  在进行观察任务之前,首先应该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方向。没有目标的观察,会让学生们找不到注意力集中点,容易分散主义力,也不会产生正确的观察结果。在进行观察之前,教师应该让所有学生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观察目标上,在同一个方向和目标的指导下,学生们才有可能集中注意力,充分观察和思考。比如,在进行篮球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在讲解“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将观察目标锁定在教师的手和全身的动作上。让学生们观察到老师在进行投篮过程中,先向前跑了几步,在跑了几步后开始伸出手投篮,投篮的手的方向和用力点,投篮的姿势如何等。这样,让学生们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投篮的瞬间过程中,目标明确,注意力集中,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们的观察力培养。
  二、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系统性观察
  观察不是随意性的观察,应该进行比较有序的、系统性的观察。通过有顺序、有规律的观察才会观察得仔细清楚、全面周到。在体育教学中,一些动作上的要领正是需要观察的有序性和系统性,学生们通过细致地观察,才能掌握动作的操作要领,才能正确的模仿和发挥。体育教师在进行某项技术要领讲解和动作示范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动作要求对学生们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所谓观察的有序性应用与体育教学过程中就是指,教师在示范某项技能的时候,让学生们进行从整体到局部,在从局部到整体的有序性观察,整个观察的过程构成了系统性观察的特点。
  具体的观察要求就是指,在体育教师示范动作过程中,先将整个动作的完整过程示范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初步认识动作的整体性;然后,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拆分成几个简单的动作步骤,让学生们看清楚每个动作的细节和要点;最后,在让学生们观察动作的整体连续性。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根据体育教师的示范完成一个连续性动作的掌握,锻炼了学生们观察的连续性和有序性。
  三、引导学生抓住观察的重点
  观察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这样才能达到观察的最佳效果。在体育教学中,任何一项技术、任何一个动作都具有其操作要点,学生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也应该掌握这些动作的技术要点,所以,应该让学生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能够注意观察的重点。比如,在观察推铅球、踏跳的动作操作过程中,体育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后用力”这个环节上,让学生们注意观察这个动作最重要的操作要点,从而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对于体育运动中一些运动速度较快,不容易掌握运动技巧的动作,教师应该通过慢动作演练,让学生们多次的观看和学习,也可以通过一些录像、教具、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增强学生们的印象。
  四、观察结合想象训练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产生一定的印象,从而发挥自身的机能。所以,应该让学生们在观察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想象训练的过程。当体育教师讲一个完整的动作示范完毕以后,学生们的头脑中应该有一个像过电影一样的动作从头脑中闪现,并且要让这个想象训练的过程在头脑中进行三至五遍,通过反复的想象联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技术指导的印象,从而达到对现实训练的指导作用。通过多次的想象训练,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会在头脑中不断地形成印象,使动作要领得到强化。想象训练刺激大脑发出信号,刺激身体的部位和肌肉,从而得到正确的锻炼。学生们也会利用想想训练将体育教师所示范的动作的片段进行联系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指导学生们操作。通过这个方法,也锻炼了学生们观察结合想象的能力。
  五、总结
  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是为了学生们更好的观察事物、学习知识、掌握更有效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在老师的动作示范和讲解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挥,学生们可以在体育运动学习过程中掌握观察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观察的力量,更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韩卫.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探索[J].科技风.2010(8).
  [2] 王明立,张艳霞.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 杨龙满.体育教学与能力培养探[J].体育教学.2011(3).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田径运动项目受社会生活、传统教学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普通高校的田径教学面临困境。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高校田径教学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田径教学 制约因素 对策探讨 高校  一、前言  田径是运动之母。走、跑、跳、投是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技术与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与方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2-000-01  摘 要 针对在初学前滚翻技术动作时,学生出现的普遍问题,我们借鉴了“斜坡练习法”,此法对前滚翻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确实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在“斜坡练习法”的练习过程中,也出现了美中不足。学生掌握不好高低落差的滚动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我们想到了落地缓冲,学生掌握了落地缓冲,从而
期刊
摘 要 选项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实施。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体育选项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体育选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 选项教学  自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各高校都试图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重新排班上课,进而满足
期刊
摘 要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我院职业教育的特点,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以及职业导向的需求,本文提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应包括体育基础课、职业特色体育选项课的新型体育课程模式,明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提高学生身心素质,而且要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做到体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最终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服务。  关键词 体育课程 课程设置 职业特色  一、问题的提出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对滨州一中、二中、六中和北镇中学四所高中体育课田径项目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滨州市普通高中体育课田径项目的教学模式、方法,并提出改革对策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 滨州市 普通高中 体育课田径项目 教学现状  一、滨州市普通高中体育课田径项目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滨州市普通高中田径课课时量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标准》规定中学田径课
期刊
摘 要 体育教学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品格,可以使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健康品格 培养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讲述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品格培养的几个方面: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  一、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一)体育
期刊
摘 要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法正逐渐引起高校教育者的关注,但在深入分析高校体育课程“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后,仍发现不少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想彻底贯彻“分层教学”的精神,体育教师必须从意识上减少主观预设,更加深入、细致地分析学情,全面分析学生学习的基础、需求等基础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和宗旨。  关键词 学情
期刊
摘 要 高校体育是以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思想为宗旨的教育基地,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体育理论现状的分析,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工作经验,提出来具体的改革措施,希望给高校体育教学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改革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独立人格,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而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
期刊
摘 要 目前全国大力提倡全民健身运动,兴起全民锻炼的高潮。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奠定其终身体育的基础,只有使学生真正拥有体育意识,才能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轨,使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更顺利。本文通过篮球运动,结合篮球运动的学习和锻炼,对篮球意识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篮球意识 培养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意识逐渐形成。而篮球比赛是一项集体对抗性质的竞技项目
期刊
摘 要 体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课程标准改革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十分关心的事情,和我们的实际工作密不可分。这次的课程标准改革,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为广大体育教师展现自我,开拓工作提供了条件。体育课的课堂教学组织与我们体育教师息息相关,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