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71例)和对照组(n=71例)。对照组采取诺和灵N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能够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关键词]胰岛素,糖尿病,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6-0066-01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类代谢紊乱引起激发蛋白质与脂质代谢异常的慢性疾病,其病理基础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功能下降,主要是在遗传与环境因素作用下引发的。持续性血糖、蛋白质和脂质代谢异常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受损,严重者甚至出酸中毒、高渗昏迷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目前临床主要是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包括降糖、降压、降脂和体重控制等措施,其中降糖是主要任务。外源性胰岛素的应用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同时能够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是其他降糖药物所无法替代。但是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法具有不同的效果,因此文章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71例)和对照组(n=71例)。142例患者中有男性75例,女性67例;年龄为52~79岁,平均为(58.2±6.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诺和灵N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具体用药方案为:诺和灵N初始用药剂量为0.2IU/(kg·d),每天晚上10点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初始注射计量为4~6IU,每日餐前皮下注射。观察组则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糖水平设置相关参数,餐前大剂量比例为1:1:1,基础率为50%,分早8点-晚10点和晚10点-早8点这两个时间段,根据患者的血糖状况调整用药剂量,1天调节1次,每次增加2~4IU,若合并高血脂或高血压,还需要积极使用降血脂和降血压药物。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f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等症状,其中以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所占比重超过90%。2型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島素表达水平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可以通过葡萄糖糖耐量试验确诊。持续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多组织器官功能损伤,从而引起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出现,增加了患者残疾和死亡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的首要原则为降糖,需要寻找有效的降糖方案。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胰岛素增敏剂、促胰岛素分泌剂以及DPP-4抑制剂等。胰岛素与其他降糖药物相比,其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能够避免降糖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能够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通过模拟胰岛素生理表达模式,从而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能够有效缓解高血糖状态造成的组织器官损伤,从而控制患者病情的进展。胰岛素强化治疗主要可以分为胰岛素泵治疗和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相比,能够利用计算机模拟胰腺分泌胰岛素水平来控制胰岛素的注射,能够24h持续注射胰岛素,从而让胰岛素浓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同时能够根据患者的饮食、运动以及血糖监测水平调整餐前胰岛素注射剂量,从而控制餐后2h血糖水平,从而达到维持全天血糖稳定的效果,能够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价格昂贵、导管堵塞、皮肤感染等,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降糖方案。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能够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的应用能够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持续高血糖状态引起的并发症。
[关键词]胰岛素,糖尿病,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6-0066-01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类代谢紊乱引起激发蛋白质与脂质代谢异常的慢性疾病,其病理基础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功能下降,主要是在遗传与环境因素作用下引发的。持续性血糖、蛋白质和脂质代谢异常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受损,严重者甚至出酸中毒、高渗昏迷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目前临床主要是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包括降糖、降压、降脂和体重控制等措施,其中降糖是主要任务。外源性胰岛素的应用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同时能够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是其他降糖药物所无法替代。但是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法具有不同的效果,因此文章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71例)和对照组(n=71例)。142例患者中有男性75例,女性67例;年龄为52~79岁,平均为(58.2±6.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诺和灵N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具体用药方案为:诺和灵N初始用药剂量为0.2IU/(kg·d),每天晚上10点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初始注射计量为4~6IU,每日餐前皮下注射。观察组则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糖水平设置相关参数,餐前大剂量比例为1:1:1,基础率为50%,分早8点-晚10点和晚10点-早8点这两个时间段,根据患者的血糖状况调整用药剂量,1天调节1次,每次增加2~4IU,若合并高血脂或高血压,还需要积极使用降血脂和降血压药物。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f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等症状,其中以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所占比重超过90%。2型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島素表达水平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可以通过葡萄糖糖耐量试验确诊。持续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多组织器官功能损伤,从而引起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出现,增加了患者残疾和死亡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的首要原则为降糖,需要寻找有效的降糖方案。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胰岛素增敏剂、促胰岛素分泌剂以及DPP-4抑制剂等。胰岛素与其他降糖药物相比,其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能够避免降糖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能够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通过模拟胰岛素生理表达模式,从而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能够有效缓解高血糖状态造成的组织器官损伤,从而控制患者病情的进展。胰岛素强化治疗主要可以分为胰岛素泵治疗和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相比,能够利用计算机模拟胰腺分泌胰岛素水平来控制胰岛素的注射,能够24h持续注射胰岛素,从而让胰岛素浓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同时能够根据患者的饮食、运动以及血糖监测水平调整餐前胰岛素注射剂量,从而控制餐后2h血糖水平,从而达到维持全天血糖稳定的效果,能够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价格昂贵、导管堵塞、皮肤感染等,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降糖方案。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能够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的应用能够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持续高血糖状态引起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