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战胜疫情的关键利器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new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是祛除疾病的重要法宝,也是战胜疫情的关键利器。纵观人类漫长的抗疫史,从“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的隔离办法,到研制灭活病毒疫苗的预防措施,科学技术在保护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代以来,无论是有效控制霍乱、鼠疫、流感等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传染病,还是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次重大传染病,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都功不可没。
  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不仅是历史上总结出来的防疫经验,也是此次疫情中及时采取的防疫手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科技战线组成科研攻关组,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分阶段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并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推荐到临床一线救治。可以说,在科研、临床、防控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下,一系列新成果、新办法得到检验推广,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注入了强大信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必不可少。对广大科技工作者而言,这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临床救治方面,要根据一线救治需要再筛选一批有效治疗药物,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在疫苗研发领域,科研攻关加快进度,力争早日取得突破,尽快拿出切实管用的研究成果。对更多的普通人来说,也要涵养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動物的陋习。只有人人都相信科学、尊重科学,才能提升全社会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质。
  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科研攻关是必须拿下的“高地”。当前,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和宿主、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危害性及致命性、诊疗方案、救治药物以及患者康复后是否存在后遗症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这意味着,在接下来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科研攻关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增多了;不是该松劲了,而是要加力了。只有再接再厉,拿出更多成果,才能不辜负党中央重托,不辜负人民期盼。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战力。用好科学技术这个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我们定能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
  (作者王平,选自“人民网”2020年3月16日,有删改)
  简评
  “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是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关键。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运用好科学技术这一最有力的武器,秉持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增加科研攻关的任务,推进产学研协调发展,进一步弄清楚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和宿主、传播途径、致病机理等问题,从而,让科技真正地成为“疫情防控的第一战力”。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涵养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是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第一步。
其他文献
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从未缺席,即便是疫情蔓延的日子,也是“停课不停学”。因为有了他们的辛苦工作与陪伴,我们收获了成长与温暖。我们应当用最美丽的语言和最真挚的感情来表达我们内心深处的感谢之情!  请以“停课不停学,您伴我成长”为话题,写一写疫情以来你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或者一件事,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对父母亲人的感恩。  要求:1.题目自拟;2.600字左右。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相对于命
期刊
命题方向  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是这样要求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2019年,材料作文在中考作文题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命题人对初中生思辨能力的重视,另一方面暗含了中考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命题立足于“立德树人,守正出新”的方向,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考查考生对生活的思考,考查考生对世界观
期刊
公元2020年有一个不怎么美妙的开头。一场突如其来的流行病,让很多中国人熟悉了“新型冠状病毒”等拗口的生物学名词。人们小心翼翼地戴起了口罩,超市里的消毒液、酒精几近售罄,城市街道空空荡荡。这场景让人想起17年前非典肆虐的肃杀春天。那一年,很多人平生第一次意识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始终维系于一种危险的平衡之上,在我们习以为常的静好岁月之旁,还有一个人类至今尚未完全理解的庞大世界。  没错,是病毒。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持天空的湛蓝,保持大地的翠绿,保持山泉的甘甜,是每一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天边小城  在生态大变迁中,云朵的尽头,无穷的远方,大自然的少女心,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披上了绿色嫁妆,培育
期刊
成长路上总是有太多的任性,但只要我们能及时地做到“三省吾身”,把反思当成一种习惯,“任性”也会变成一种财富。  請以“我以为我已经  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夜,乌黑,清冷。  夜空下一盏灯,一张奖状,证明了男孩的成功。但,获得大奖的他,心中却毫无兴奋之意。与之相反,此时他的心中被不安与后悔所充斥,仿佛夜空中的一片片乌云……  那是一次学科活动——“设计班徽”。刚升入初中后,一心
期刊
我轻开柜门,拂去旧尘,那个小小的不倒翁依然穿着大红色的衣裳,眨着眼睛,笑眯眯地看着我。我轻轻地推了它一下,它便左摇右晃好一阵,随后又重新直挺挺地立在我的面前。远去的记忆如同一朵含苞的野花,在一瞬间绽放在我眸中……  初春,天气渐暖,和风微醺,学校培优班晋级考试的日子悄然而至。那时我几次模考的成绩都“居高不下”,老师也常说,我只要保持现在的成绩,晋级根本不是问题。我有点飘飘然,没怎么复习就迷迷糊糊地
期刊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这是理查德·普雷斯顿追踪埃博拉病毒起源的作品《血疫》的开头。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着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新冠病毒肆虐,几乎影响着全国每一个人的生活。以下是一位网友对其81岁的奶奶在疫情期间生活变化的描述: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疫情,我都不知道奶奶积攒了这么多保健理疗“藏品”。疫情爆发后,特别是在电视里看到老年人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易感染病毒以后,奶奶就把放在角落
期刊
。。终于度过了艰辛的半个月,迎来了梦寐以求的双休。简直是要爽翻天了,我不得不用一个网络用语:“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①。。。。。。。。。。。。。隨着第五节课的铃声响起,同学们一个个乐开怀地走进教室。为什么同学们今天如此高兴地走进教室呢?因为这一节课是本周的最后一节课,只要熬过这一节,就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②。。。。。Miss刘走入教室,对同学们说:“安静下来,我知道大家都很想家,所以这节
期刊
东西生产多了就有残次品,怎么当心也没用,不当心更不用说。孩子多了也一样,豁子、斜眼儿、缩脖儿坛子、罗锅儿、走路画圈儿,都很自然。即便像我这样的小人国(侏儒)祖辈没有任何遗传不也照样生出了?我就不说了,我要说的是四儿。四儿本来叫小四儿,被我们简化了。平时喊“四儿”他听不见我们才大声叫:“小四儿!”“你爸回来了!”四儿最怕他当翻砂工的爸,一提他爸他就一激灵。四儿耳背,有人认为是天生的,其实不是。虽然生
期刊
关于方舱医院,不少人的第一印象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的那句话:  “方舱医院可以被看作是‘诺亚方舟’上的一个‘舱位’。”  自2月5日晚,首个方舱医院——江汉方舱医院正式启用,至今已经过去了11天。而这些天陆续启用的方舱医院里,“热闹”的场面让人们倍感意外。  这是“瑜伽姐”阿朱在方舱医院的日常:  病床上做瑜伽  住进方舱医院快10天了,我是能吃能喝能玩,已经不发烧了,偶尔咳嗽两声。  情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