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剂注射两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方法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64例CEAP分级C2-C4级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结果: 两组VCSS与术后相比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V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相关情况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相当,但更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时间,较少患者出血量及疼痛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泡沫硬化剂;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654.4 【文献标识碼】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5-0034-01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先天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先天性静脉壁薄弱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年龄增长、肥胖、吸烟、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可增加其发病风险。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其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较多多。而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是一种新型微创疗法。本研究旨在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06月-2020年03月收治的64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64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4人,女性患者30人,年龄在20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44.13±16.27)岁,病程2-17年,平均(54.94±10.42)年。按下肢静脉疾病临床分期,C2期19人,C3期22人,C4期21人。
1.2仪器与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剥离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术前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确认大隐静脉曲张的程度,并确认注射剂量和注射部位,一般用量约4~8ml。在进行注射时,在超声引导下将泡沫硬化剂推注入静脉管腔内,超声显示管腔内出现血液回流或云雾状强回声在静脉管腔内散开。术后压迫硬化剂分布区域,并穿戴医用弹力袜。两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定期进行复查。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为(29.19±5.32)min和(3.44±0.95)d,对照组则为观察组为(75.09±8.11)min和(5.59±0.9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术后,观察组VCSS评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53±0.80)分和(1.41±0.9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研究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4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传统手术方法,但该法对患者创伤较大,切口不美观,术后疼痛,临床中逐渐被微创治疗方法取代[1]。泡沫硬化剂治疗是目前新型的微创治疗方式,其治疗剂量小,能排空血液,在血管中滞留时间长,可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使局部血管血栓化,进而促进血管炎性病变和组织纤维化,使病变血管永久性闭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2]。本研究对比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与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结果手术前后VCSS评分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方式均可达到治疗目的。而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法因手术相对简单,更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加快术后恢复速度。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法术中在超声的精确引导下疗效更确切,从而减少患者术后疼痛、皮下硬结、静脉炎及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下肢静脉严重曲张(C5-C6级)的患者,建议在传统剥脱术上辅助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更能有效解决曲张症状,降低远期复发率[3]。而对于存在直径>1.0cm的静脉瘤的患者,硬化剂无法将瘤腔完全闭塞,术后易并发血栓性静脉炎,不建议行硬化剂注射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症状较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取聚桂醇硬化剂大隐静脉曲张可减轻患者损伤,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楼浩男.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小隐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9.
[2]李德江,马立人,李玉燕.超声引导下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110-111.
[3]林顺朝.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02):66+68.
【关键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泡沫硬化剂;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654.4 【文献标识碼】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5-0034-01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先天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先天性静脉壁薄弱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年龄增长、肥胖、吸烟、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可增加其发病风险。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其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较多多。而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是一种新型微创疗法。本研究旨在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06月-2020年03月收治的64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64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4人,女性患者30人,年龄在20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44.13±16.27)岁,病程2-17年,平均(54.94±10.42)年。按下肢静脉疾病临床分期,C2期19人,C3期22人,C4期21人。
1.2仪器与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剥离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术前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确认大隐静脉曲张的程度,并确认注射剂量和注射部位,一般用量约4~8ml。在进行注射时,在超声引导下将泡沫硬化剂推注入静脉管腔内,超声显示管腔内出现血液回流或云雾状强回声在静脉管腔内散开。术后压迫硬化剂分布区域,并穿戴医用弹力袜。两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定期进行复查。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为(29.19±5.32)min和(3.44±0.95)d,对照组则为观察组为(75.09±8.11)min和(5.59±0.9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术后,观察组VCSS评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53±0.80)分和(1.41±0.9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研究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4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传统手术方法,但该法对患者创伤较大,切口不美观,术后疼痛,临床中逐渐被微创治疗方法取代[1]。泡沫硬化剂治疗是目前新型的微创治疗方式,其治疗剂量小,能排空血液,在血管中滞留时间长,可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使局部血管血栓化,进而促进血管炎性病变和组织纤维化,使病变血管永久性闭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2]。本研究对比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与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结果手术前后VCSS评分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方式均可达到治疗目的。而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法因手术相对简单,更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加快术后恢复速度。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法术中在超声的精确引导下疗效更确切,从而减少患者术后疼痛、皮下硬结、静脉炎及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下肢静脉严重曲张(C5-C6级)的患者,建议在传统剥脱术上辅助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更能有效解决曲张症状,降低远期复发率[3]。而对于存在直径>1.0cm的静脉瘤的患者,硬化剂无法将瘤腔完全闭塞,术后易并发血栓性静脉炎,不建议行硬化剂注射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症状较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取聚桂醇硬化剂大隐静脉曲张可减轻患者损伤,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楼浩男.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小隐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9.
[2]李德江,马立人,李玉燕.超声引导下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110-111.
[3]林顺朝.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0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