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非智力型后进生往往与一般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此对非智力型后进生进行教育和转化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而且,转化非智力型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又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本文结合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分析和探讨了如何转化农村非智力型后进生。
关键词:智力型;非智力型;转化策略
后进生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智力型后进生,另一类是非智力型后进生,非智力型后进生是指那些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意志、情感、动机、信心、习惯、性格、毅力)较差的学生。非智力型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极其复杂,既有内部的主观因素,也有外部的客观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转化工作:
一、 克服偏见,用人性的光芒照耀每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因此,我们必须对后进生倾注爱心,让学生敢于亲近,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听其言,效其行”的良好教育效果。对后进生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都是一种安慰和激励,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就缩短了。老师还可以通过小纸条、作业评价互动、课外聊天游戏等方式,进行朋友式的沟通,获得学生的信任。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改变“朽木不可雕”的观念,用爱的涓涓细流去浇灌后进生干涸的心田,消除他们的敌对心理,取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使他们能够愉快地接受帮助和教育。
二、 呵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对他们的进步寄予诚挚的期待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动力。”儿童的自尊心就像含羞草。特别是后进生的心理更加脆弱,情感波动大。他们表面上骄横傲慢、自我中心主义,内心却缺失自信;他们表面上对很多事情满不在乎,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星星之火”;他们表面上对人待事漠不关心,不太合群,内心却很脆弱、多疑、敏感,渴望得到友谊、理解、尊重、支持和信任。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赏识教育的育人功能对后进生的有效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教师一个细微的动作可能会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也可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一些消极情绪。从心理学上分析,教师对学生寄予诚挚的期待时,就会用赞赏的情绪因素对待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给以激励与肯定,这种积极的情绪会感染学生,学生就会更加信赖教师,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积极做好。
三、 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利用集体的帮助,树立信心
夸美纽斯说:“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心智还不成熟,自控能力很差的个体,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更需要给他们以鼓励,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重塑信心,使他们能力发挥到极致。其实,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他们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或者是在文体活动、体育、书法、绘画等方面有一技之长。老师要抓住后进生转变的良机,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特长或者是微小的进步给予肯定,及时强化积极因素,使他们逐步实现由“量”到“质”的根本转变。我们还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开展“一帮一”活动,以及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各种竞赛等,使后进生融入愉快的集体生活中,同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逐渐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改变他们的孤僻性格。总之,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我们不能让后进生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正如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而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美,善于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也要千方百计发扬光大,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让我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潜能。
四、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学生喜欢你,才愿意上你的课;只有学生信任你,才会向你提出许许多有趣的问题。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学习,没有效率的学习。只有启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才能发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空洞的说教、训斥、给坏分数,都起不到持久的作用。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采取生动的教学方式,以良好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爱学乐学。老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降低学习的要求,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要求。对于后进生,更需要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工夫,让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学习方面没有捷径可走,但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引导后进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等于帮助他们找到了学习的“金钥匙”,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善于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
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服务、去街道植树、当小小交通卫士、到慈善献爱心等,这都能起到对后进生的教育作用。当然,我们还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积极与家庭配合,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后进生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有长期耐心教育后进生的思想准备。要知道,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时间,更何况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我们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体系。让我们用锲而不舍的挚爱,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希望燎原之火!
参考文献:
[1]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周弘.教你如何赏识孩子[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
(苍山县大仲村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智力型;非智力型;转化策略
后进生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智力型后进生,另一类是非智力型后进生,非智力型后进生是指那些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意志、情感、动机、信心、习惯、性格、毅力)较差的学生。非智力型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极其复杂,既有内部的主观因素,也有外部的客观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转化工作:
一、 克服偏见,用人性的光芒照耀每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因此,我们必须对后进生倾注爱心,让学生敢于亲近,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听其言,效其行”的良好教育效果。对后进生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都是一种安慰和激励,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就缩短了。老师还可以通过小纸条、作业评价互动、课外聊天游戏等方式,进行朋友式的沟通,获得学生的信任。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改变“朽木不可雕”的观念,用爱的涓涓细流去浇灌后进生干涸的心田,消除他们的敌对心理,取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使他们能够愉快地接受帮助和教育。
二、 呵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对他们的进步寄予诚挚的期待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动力。”儿童的自尊心就像含羞草。特别是后进生的心理更加脆弱,情感波动大。他们表面上骄横傲慢、自我中心主义,内心却缺失自信;他们表面上对很多事情满不在乎,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星星之火”;他们表面上对人待事漠不关心,不太合群,内心却很脆弱、多疑、敏感,渴望得到友谊、理解、尊重、支持和信任。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赏识教育的育人功能对后进生的有效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教师一个细微的动作可能会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也可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一些消极情绪。从心理学上分析,教师对学生寄予诚挚的期待时,就会用赞赏的情绪因素对待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给以激励与肯定,这种积极的情绪会感染学生,学生就会更加信赖教师,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积极做好。
三、 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利用集体的帮助,树立信心
夸美纽斯说:“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心智还不成熟,自控能力很差的个体,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更需要给他们以鼓励,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重塑信心,使他们能力发挥到极致。其实,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他们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或者是在文体活动、体育、书法、绘画等方面有一技之长。老师要抓住后进生转变的良机,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特长或者是微小的进步给予肯定,及时强化积极因素,使他们逐步实现由“量”到“质”的根本转变。我们还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开展“一帮一”活动,以及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各种竞赛等,使后进生融入愉快的集体生活中,同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逐渐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改变他们的孤僻性格。总之,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我们不能让后进生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正如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而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美,善于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也要千方百计发扬光大,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让我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潜能。
四、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学生喜欢你,才愿意上你的课;只有学生信任你,才会向你提出许许多有趣的问题。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学习,没有效率的学习。只有启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才能发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空洞的说教、训斥、给坏分数,都起不到持久的作用。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采取生动的教学方式,以良好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爱学乐学。老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降低学习的要求,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要求。对于后进生,更需要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工夫,让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学习方面没有捷径可走,但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引导后进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等于帮助他们找到了学习的“金钥匙”,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善于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
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服务、去街道植树、当小小交通卫士、到慈善献爱心等,这都能起到对后进生的教育作用。当然,我们还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积极与家庭配合,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后进生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有长期耐心教育后进生的思想准备。要知道,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时间,更何况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我们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体系。让我们用锲而不舍的挚爱,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希望燎原之火!
参考文献:
[1]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周弘.教你如何赏识孩子[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
(苍山县大仲村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