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昭示中国要走自己的强国之路,悠久的文明决定了中国只能走自己的道路。“一带一路”既不是通过军事扩张的方式,也不是搞殖民地建设,而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新的大国崛起模式,是一种和平崛起,这是中国第一次举起自己的旗帜。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中国开始制定自己的“路线图”。
“一带一路”是极具前瞻性的国家战略
巨大的地缘经济意义。“一带一路”源于古丝绸之路,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地域范围上东牵亚太、西接欧洲,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泛的朋友圈,其本质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形成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可以调动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的44亿人口,通过对沿线基础设施领域的巨大投资,以及贸易、金融、服务等在世界范围内的互联互通,有效带动全球需求,真正做到立足亚洲,连接四面八方,沟通五湖四海。
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新途径。“一带一路”使中国成为周边国家的主要市场,经济上的依存,才能带来政治上的依附。要进行全球的结构治理,先从区域治理开始,“一带一路”是全球治理的开端。2015年3月“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新兴国家积极响应,中国对外出口增加了10%,“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带动作用已经初现效果。
打造亚洲三个共同体。李克强总理在出席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时,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亚洲发展新未来》的演讲,提出构建亚洲“三个共同体”的重要论断:利益共同体,亚洲国家要继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互助力,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深度合作、优势互补;责任共同体,积极探讨建立亚洲区域安全合作架。
亚投行是中国改革开放积蓄的巨大能量的释放
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各项优质产能,为亚投行提供了巨大的物资和金融保障。中国多年来经济的突飞猛进,短短几十年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每年GDP仍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目前外汇储备巨大、资本过剩、优质产能过剩。但另一方面,中国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缓慢,购买力不足,尤其是这些国家基础设施落后,资金存在瓶颈。成立亚投行势在必行。亚投行标志着中国要对亚洲基础建设做出贡献。亚投行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之后,中国主导国际金融秩序的又一举措,这也体现出中国尝试在外交战略中发挥资本在国际金融中的力量。在全面投入运营后,亚投行运用一系列支持方式为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包括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亚投行带给中国现实的巨大经济利益,将会使中国经济快速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消化优质产能。目前多个行业呈现优质产能过剩,亚投行的设立,可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如高铁、机场、港口、公路等,将为中国创造巨额订单,从而带动中国经济增长。二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亚投行可以信贷为先导,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促进直接投资带动人民币走出去,包括发行区域内人民币债券等方式,为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配套融资工具。在增加结算、投资基础上,促使区域经济体增加人民币储备需求。三是保障中国的能源和粮食安全,如打通中巴经济走廊,中国所需的能源就能绕开马六甲海峡,缩短85%的里程,这条线路要比现有的、拥堵不堪的马六甲海峡有更多优势;四是帮助周边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中国也可通过投资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获取巨大的投资收益,此外还能提高中国在亚洲地区的经济影响力。这些国家的道路、高铁、机场修好了,做起贸易就更方便了,只有沿线国家富裕了,才能大量购买产品;五是促进亚太自贸区建设。
发达国家加入亚投行是对中国国际金融秩序地位的肯定。亚投行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已不亚于美、日主导的亚开行。亚投行的股东,除了美、日外,世界主要经济体基本都囊括在内。欧洲国家的纷纷加入,是对美国一直以来遏制中国发展政策敲响的一个警钟。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采取两种战略对中国进行“围堵”:一是“战略再平衡”,二是带领一些环太平洋国家进行TPP谈判。美国表面上对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进行应付,但实际上却在实行遏制战略。中国政府在国家战略上华丽转身,构想出“一带一路”向西发展的战略构想,一方面是可以避开和美国的正面冲突,另一方面发挥自己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优势。在2014年底亚投行筹备时,中国力邀美国加入,但美国拒绝并且还游说其他盟友不要加入。按照美国官员的说法,没有必要成立一家新的开发银行,因为已经有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而欧洲国家在美国的多次苦苦相劝之下,最终还是揭竿而起,这折射出奥巴马政府外交的重大挫折,也是给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投了一张分量很重的赞成票。
“一带一路”释放的巨大能量使得中国能从容应对TTP的压力和影响
TPP是美国在APEC之外另起炉灶。亚太经合组织(APEC)自诞生以来,在国际形势日趋缓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为潮流的过程中,为推动亚太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迄今为止,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中国、美国都在该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5年10月5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终于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日本和其他10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12个参与国加起来所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了40%。美国之所以如此看重TPP,其一是经济利益:美国将TPP视为其亚太战略中的经济支柱。早在2005年3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在日本东京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演讲时说:“亚洲和太平洋共同体的未来将基于两大主题:开放和选择。我们支持建设一个开放的世界,而不是封闭的社会或封闭的经济体;我们支持建设一个对所有国家开放的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排他的大国俱乐部。”这与后来奥巴马增加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介入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鉴于亚太地区巨大的市场,美国加入TPP的目的之一就是分享亚洲经济高速增长的收益,开拓新市场,增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出口,促进美国的就业和经济繁荣。其二是战略利益:TPP不仅与贸易有关,也与地缘政治相关。奥巴马政府2009年提出“重返亚洲”,而TPP被视为美国向亚洲转移的一个重要步骤。2011年9月21日,奥巴马在与时任日本首相的野田佳彦会谈时就表示:“TPP不单是经济问题,也是美日同盟的战略问题”。美国主导TPP的意图和动因的核心无疑在于取得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的支配和霸主地位,防止把美国排除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之外,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的各种国家利益。过去十年间,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多数方案都不包括美国,如“10+3”、“10+6”、“东亚共同体”等。事实上,从20世纪末期开始美国就一直反对在亚洲成立不包括美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方案(如日本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提出的亚洲货币基金)。TPP协定的达成,也意味着美国和日本间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美国和日本经济体规模都位列全球前三,此前美日没有达成过双边贸易协定。 此外,美国也在主导TTIP谈判,即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TIP。这个协定如果达成,将成为史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美欧关税降至零、覆盖世界贸易量的1/3、全球GDP的1/2。很大程度上,TTIP将改变世界贸易规则、产业行业标准,挑战新兴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间的准贸易联盟。继TPP之后又推动TTIP,美国带动欧、日正透过跨国地域经贸整合,重新掌握全球地缘政治优势。在不少专家看来,如果TPP、TTIP建成,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躯干,外加TPP和TTIP的两侧联动,“一体两翼”的两洋战略将强力驱动美国全球政治布局。
客观看待TTP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从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的高标准和范围来看,似乎中国处于“被孤立”的状态,被高标准的贸易体系边缘化。TPP的核心其实是美日贸易合约,TTIP则是美欧合约,无疑这些合约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中国商务部对TPP的官方态度是:中国对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有助于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均持开放态度。然而,尽管TPP值得关注、学习、研究,但也不要夸大TPP的作用。首先,TPP有“制衡中国”的意图,但在实际操作中,TPP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这条路布满艰难,在美国国会奥巴马就会遭遇到共和党的责难和阻挠。其次,TPP对中国经济有影响,但极为有限。TPP虽然拉拢了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但偌大的亚太地区并非只有TPP一个投资贸易框架。例如亚太经合组织,囊括了环太平洋主要国家,它的影响力、辐射力以及拉动力要比TPP大很多。特别是2014年北京APEC峰会,进一步明确了亚太自贸区的时间表、路线图,未来大有可为。再次,中国对其包容开放,乐见其成。对于TPP等贸易框架和协定,只要有利于世界贸易投资和地区贸易投资的正常和健康发展,中国的立场一贯是包容开放,乐见其成。TPP能否架空世贸组织(WTO)?这种想法当然过于简单。WTO有100多个成员参与,而TPP只有12个成员,显然不可能简单替代。至2012年底,中国已成为128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远超过美国的76个。有专家认为:“现在,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孤立中国,基本不可能。中国拥有10万亿美元GDP的规模,是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这样的国家,市场在我们这里,怎么去孤立?除非这个国家不想要出口。”
中国已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应对TPP的影响。目前,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韩国和澳大利亚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7个,涉及22个国家,分别是: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斯里兰卡和挪威的自贸协定;中日韩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协定(“10+1”)升级谈判;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显然,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盘活周边和区域合作。在12个TPP国家中,与中国达成FTA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秘鲁和新加坡5个国家,几乎占了TPP国家的半壁江山。文莱和马来西亚虽然没有与中国直接签订FTA,但是其所在的东盟早已与中国签订了FTA。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似乎正是应对TPP的妙棋。中国近年来的发展,也为应对TPP做了准备。除了积极商签自由贸易协定外,“一带一路”倡议的互联互通、成立亚投行、建立丝路基金、建立金砖银行、上合组织银行,建立上海自贸区等,都在盘活周边和区域合作。TPP不一定对中国产生多大的影响,反而中国的大战略可能会惠及TPP的国家。化解TPP的影响,一方面中国要加快自主改革,另一方面深化改革,要通过建设大的框架和沿线国家推进自贸区建设。
(作者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责任编辑:黄 杰
“一带一路”是极具前瞻性的国家战略
巨大的地缘经济意义。“一带一路”源于古丝绸之路,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地域范围上东牵亚太、西接欧洲,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泛的朋友圈,其本质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形成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可以调动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的44亿人口,通过对沿线基础设施领域的巨大投资,以及贸易、金融、服务等在世界范围内的互联互通,有效带动全球需求,真正做到立足亚洲,连接四面八方,沟通五湖四海。
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新途径。“一带一路”使中国成为周边国家的主要市场,经济上的依存,才能带来政治上的依附。要进行全球的结构治理,先从区域治理开始,“一带一路”是全球治理的开端。2015年3月“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新兴国家积极响应,中国对外出口增加了10%,“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带动作用已经初现效果。
打造亚洲三个共同体。李克强总理在出席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时,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亚洲发展新未来》的演讲,提出构建亚洲“三个共同体”的重要论断:利益共同体,亚洲国家要继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互助力,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深度合作、优势互补;责任共同体,积极探讨建立亚洲区域安全合作架。
亚投行是中国改革开放积蓄的巨大能量的释放
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各项优质产能,为亚投行提供了巨大的物资和金融保障。中国多年来经济的突飞猛进,短短几十年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每年GDP仍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目前外汇储备巨大、资本过剩、优质产能过剩。但另一方面,中国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缓慢,购买力不足,尤其是这些国家基础设施落后,资金存在瓶颈。成立亚投行势在必行。亚投行标志着中国要对亚洲基础建设做出贡献。亚投行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之后,中国主导国际金融秩序的又一举措,这也体现出中国尝试在外交战略中发挥资本在国际金融中的力量。在全面投入运营后,亚投行运用一系列支持方式为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包括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亚投行带给中国现实的巨大经济利益,将会使中国经济快速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消化优质产能。目前多个行业呈现优质产能过剩,亚投行的设立,可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如高铁、机场、港口、公路等,将为中国创造巨额订单,从而带动中国经济增长。二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亚投行可以信贷为先导,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促进直接投资带动人民币走出去,包括发行区域内人民币债券等方式,为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配套融资工具。在增加结算、投资基础上,促使区域经济体增加人民币储备需求。三是保障中国的能源和粮食安全,如打通中巴经济走廊,中国所需的能源就能绕开马六甲海峡,缩短85%的里程,这条线路要比现有的、拥堵不堪的马六甲海峡有更多优势;四是帮助周边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中国也可通过投资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获取巨大的投资收益,此外还能提高中国在亚洲地区的经济影响力。这些国家的道路、高铁、机场修好了,做起贸易就更方便了,只有沿线国家富裕了,才能大量购买产品;五是促进亚太自贸区建设。
发达国家加入亚投行是对中国国际金融秩序地位的肯定。亚投行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已不亚于美、日主导的亚开行。亚投行的股东,除了美、日外,世界主要经济体基本都囊括在内。欧洲国家的纷纷加入,是对美国一直以来遏制中国发展政策敲响的一个警钟。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采取两种战略对中国进行“围堵”:一是“战略再平衡”,二是带领一些环太平洋国家进行TPP谈判。美国表面上对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进行应付,但实际上却在实行遏制战略。中国政府在国家战略上华丽转身,构想出“一带一路”向西发展的战略构想,一方面是可以避开和美国的正面冲突,另一方面发挥自己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优势。在2014年底亚投行筹备时,中国力邀美国加入,但美国拒绝并且还游说其他盟友不要加入。按照美国官员的说法,没有必要成立一家新的开发银行,因为已经有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而欧洲国家在美国的多次苦苦相劝之下,最终还是揭竿而起,这折射出奥巴马政府外交的重大挫折,也是给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投了一张分量很重的赞成票。
“一带一路”释放的巨大能量使得中国能从容应对TTP的压力和影响
TPP是美国在APEC之外另起炉灶。亚太经合组织(APEC)自诞生以来,在国际形势日趋缓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为潮流的过程中,为推动亚太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迄今为止,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中国、美国都在该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5年10月5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终于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日本和其他10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12个参与国加起来所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了40%。美国之所以如此看重TPP,其一是经济利益:美国将TPP视为其亚太战略中的经济支柱。早在2005年3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在日本东京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演讲时说:“亚洲和太平洋共同体的未来将基于两大主题:开放和选择。我们支持建设一个开放的世界,而不是封闭的社会或封闭的经济体;我们支持建设一个对所有国家开放的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排他的大国俱乐部。”这与后来奥巴马增加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介入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鉴于亚太地区巨大的市场,美国加入TPP的目的之一就是分享亚洲经济高速增长的收益,开拓新市场,增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出口,促进美国的就业和经济繁荣。其二是战略利益:TPP不仅与贸易有关,也与地缘政治相关。奥巴马政府2009年提出“重返亚洲”,而TPP被视为美国向亚洲转移的一个重要步骤。2011年9月21日,奥巴马在与时任日本首相的野田佳彦会谈时就表示:“TPP不单是经济问题,也是美日同盟的战略问题”。美国主导TPP的意图和动因的核心无疑在于取得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的支配和霸主地位,防止把美国排除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之外,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的各种国家利益。过去十年间,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多数方案都不包括美国,如“10+3”、“10+6”、“东亚共同体”等。事实上,从20世纪末期开始美国就一直反对在亚洲成立不包括美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方案(如日本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提出的亚洲货币基金)。TPP协定的达成,也意味着美国和日本间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美国和日本经济体规模都位列全球前三,此前美日没有达成过双边贸易协定。 此外,美国也在主导TTIP谈判,即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TIP。这个协定如果达成,将成为史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美欧关税降至零、覆盖世界贸易量的1/3、全球GDP的1/2。很大程度上,TTIP将改变世界贸易规则、产业行业标准,挑战新兴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间的准贸易联盟。继TPP之后又推动TTIP,美国带动欧、日正透过跨国地域经贸整合,重新掌握全球地缘政治优势。在不少专家看来,如果TPP、TTIP建成,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躯干,外加TPP和TTIP的两侧联动,“一体两翼”的两洋战略将强力驱动美国全球政治布局。
客观看待TTP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从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的高标准和范围来看,似乎中国处于“被孤立”的状态,被高标准的贸易体系边缘化。TPP的核心其实是美日贸易合约,TTIP则是美欧合约,无疑这些合约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中国商务部对TPP的官方态度是:中国对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有助于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均持开放态度。然而,尽管TPP值得关注、学习、研究,但也不要夸大TPP的作用。首先,TPP有“制衡中国”的意图,但在实际操作中,TPP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这条路布满艰难,在美国国会奥巴马就会遭遇到共和党的责难和阻挠。其次,TPP对中国经济有影响,但极为有限。TPP虽然拉拢了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但偌大的亚太地区并非只有TPP一个投资贸易框架。例如亚太经合组织,囊括了环太平洋主要国家,它的影响力、辐射力以及拉动力要比TPP大很多。特别是2014年北京APEC峰会,进一步明确了亚太自贸区的时间表、路线图,未来大有可为。再次,中国对其包容开放,乐见其成。对于TPP等贸易框架和协定,只要有利于世界贸易投资和地区贸易投资的正常和健康发展,中国的立场一贯是包容开放,乐见其成。TPP能否架空世贸组织(WTO)?这种想法当然过于简单。WTO有100多个成员参与,而TPP只有12个成员,显然不可能简单替代。至2012年底,中国已成为128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远超过美国的76个。有专家认为:“现在,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孤立中国,基本不可能。中国拥有10万亿美元GDP的规模,是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这样的国家,市场在我们这里,怎么去孤立?除非这个国家不想要出口。”
中国已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应对TPP的影响。目前,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韩国和澳大利亚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7个,涉及22个国家,分别是: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斯里兰卡和挪威的自贸协定;中日韩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协定(“10+1”)升级谈判;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显然,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盘活周边和区域合作。在12个TPP国家中,与中国达成FTA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秘鲁和新加坡5个国家,几乎占了TPP国家的半壁江山。文莱和马来西亚虽然没有与中国直接签订FTA,但是其所在的东盟早已与中国签订了FTA。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似乎正是应对TPP的妙棋。中国近年来的发展,也为应对TPP做了准备。除了积极商签自由贸易协定外,“一带一路”倡议的互联互通、成立亚投行、建立丝路基金、建立金砖银行、上合组织银行,建立上海自贸区等,都在盘活周边和区域合作。TPP不一定对中国产生多大的影响,反而中国的大战略可能会惠及TPP的国家。化解TPP的影响,一方面中国要加快自主改革,另一方面深化改革,要通过建设大的框架和沿线国家推进自贸区建设。
(作者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责任编辑:黄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