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快乐轻松的学习,有效的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使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音乐的教育功能。为此,笔者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和低年级学生同“玩”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具有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像力丰富等特点,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教师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等,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脚、动脑,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讲授《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课件:一开始在课件中就把缤纷多姿的春天美景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起来,为导入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在让学生欣赏美景的同时,教师用形体语言加以展示,用以丰富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为学唱做好铺垫。师生通过对“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春笋”等内容进行对唱、轮唱、表演唱练习,从而更好地解决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巩固教学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放手”把课堂交给孩子,做到“活”而不“乱”,让他们在创新中巩固知识,教师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如此教学,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学得透、记得牢。
钢琴曲《骑竹马》是一首非常短小的曲子,乐曲头尾部分以轻快的节奏和弱拍上的突发强音,风趣地表现儿童骑竹为马、奔跑雀跃的欢快情景;中间部分表现儿童模拟勒马动作环顾四周的谐谑情绪。在指导学生欣赏时,笔者先结合插图讲了儿童比赛骑竹马时的热烈场面。由于学生对音乐发生了浓厚兴趣,所以听时特别认真、细心。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再听音乐时便让几名学生拿着教杆、尺子当马骑,同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彩。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二、和高年级学生同“乐”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中高年级学生不只满足在“玩”中学到仅有的知识,对丰富知识内容的渴望更为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既要“活”,又要有足够的知识来满足学生,创新教学。
中高年级是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在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
如,上《二泉映月》一课时,组织教学后,笔者只做了简单导入:“今天我们要欣赏一个非常有名的曲子,这个作品曾经被国外一家杂志社评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导入没有讲出乐曲的名子,留下悬念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听得都非常认真。听完后,教师让学生说说音乐特点,谈谈各自的感受。有的同学说这首作品情绪悲伤、凄凉,描绘了旧社会受日寇侵略的村落;也有的说像一个饱经风霜和挫折的老人在述说他的悲惨遭遇。这样,学生已对音乐的内涵有基本体验和感悟,教师再对作品背景和作曲家情况做简单介绍,即可完成教学。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中只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样的课堂自然就“活”起来了。
总之,作为音乐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精心地耕耘每一节课,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播下种子,使它们生根、开花、结果,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这就要求广大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理论修养,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实施素质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e]
(山东省博兴县第一小学 256500)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音乐的教育功能。为此,笔者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和低年级学生同“玩”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具有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像力丰富等特点,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教师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等,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脚、动脑,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讲授《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课件:一开始在课件中就把缤纷多姿的春天美景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起来,为导入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在让学生欣赏美景的同时,教师用形体语言加以展示,用以丰富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为学唱做好铺垫。师生通过对“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春笋”等内容进行对唱、轮唱、表演唱练习,从而更好地解决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巩固教学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放手”把课堂交给孩子,做到“活”而不“乱”,让他们在创新中巩固知识,教师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如此教学,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学得透、记得牢。
钢琴曲《骑竹马》是一首非常短小的曲子,乐曲头尾部分以轻快的节奏和弱拍上的突发强音,风趣地表现儿童骑竹为马、奔跑雀跃的欢快情景;中间部分表现儿童模拟勒马动作环顾四周的谐谑情绪。在指导学生欣赏时,笔者先结合插图讲了儿童比赛骑竹马时的热烈场面。由于学生对音乐发生了浓厚兴趣,所以听时特别认真、细心。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再听音乐时便让几名学生拿着教杆、尺子当马骑,同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彩。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二、和高年级学生同“乐”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中高年级学生不只满足在“玩”中学到仅有的知识,对丰富知识内容的渴望更为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既要“活”,又要有足够的知识来满足学生,创新教学。
中高年级是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在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
如,上《二泉映月》一课时,组织教学后,笔者只做了简单导入:“今天我们要欣赏一个非常有名的曲子,这个作品曾经被国外一家杂志社评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导入没有讲出乐曲的名子,留下悬念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听得都非常认真。听完后,教师让学生说说音乐特点,谈谈各自的感受。有的同学说这首作品情绪悲伤、凄凉,描绘了旧社会受日寇侵略的村落;也有的说像一个饱经风霜和挫折的老人在述说他的悲惨遭遇。这样,学生已对音乐的内涵有基本体验和感悟,教师再对作品背景和作曲家情况做简单介绍,即可完成教学。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中只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样的课堂自然就“活”起来了。
总之,作为音乐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精心地耕耘每一节课,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播下种子,使它们生根、开花、结果,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这就要求广大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理论修养,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实施素质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e]
(山东省博兴县第一小学 25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