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分析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革策略,旨在提升艺术院校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艺术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增多,其中艺术文化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艺术院校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对自身及以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却普遍偏低。因此,提升艺术院校英语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一、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
国内大多数高校艺术专业在录取学生时侧重专业课成绩,文化课分数只要过线就可以。因此,艺术专业学生在高中阶段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课上,对英语重视程度很低,有些学生甚至直接放弃英语学习。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偏低,对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英语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达不到基本要求。
2.英语学习动机不明确
不得不承认,英语学习究竟能带来什么影响,学生对此的认识是极其模糊或错误的,艺术专业学生更是如此。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英语一直是艺术类学生冷落的对象。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只要把专业学好就可以了,学习英语对以后的工作没有用处。再加之目前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对艺术类学生来说有些偏难,而且教材内容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课下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技能只能是越来越弱。
3.教师的角色还停留在传统层面
艺术院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PPP模式,即“讲授”(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和“输出”(Production),这种模式有着很大的缺陷。首先,它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扮演的还是听众的角色,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只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其次,它以应试为导向。教师在课堂上只纯粹地讲授语法知识,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考试。大学英语教学除了教授语言之外,更担负着让学生了解异国文化,传播本土文化的重任。
二、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改革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对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在讲课之前先给他们放一首与主题有关的歌曲,让他们推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更容易地进入课堂教学。或者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一些诸如《阿甘正传》《歌舞青春》等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的英文影片,让学生谈谈观后感,以此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此外,艺术院校还应定期举办一些英语比赛,比如英语主持人风采大赛、英文歌唱比赛以及英语话剧表演等,学生既可以展示专业素养又能提高英语能力。
2.编写适合艺术院校学生的英语教材
许多高校语言教学资源相对比较贫乏,难以创造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因此,教材成了外语教学的主要资源,甚至是唯一资源。但是,目前国内英语教材多是为综合院校而编写,这类教材对艺术专业学生来说缺乏针对性、趣味性。艺术院校英语教师可以自己编写一套适合艺术学生使用的教材。其中可以涵盖音乐、美术、影视、戏剧、建筑等话题,将艺术知识与英语学习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应该在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材中增添英语语音的学习。如果不进行语音教学,学生的英语将是“哑巴英语”“汉腔汉调英语”,学生即使掌握了词汇和语法知识,也不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交流。
3.发挥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要从根本上改进英语教学质量,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喜欢英语老师,自然就会喜欢上英语课。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真性情。教师如果将自己真实的一面掩盖起来,也就看不到来自于学生的对自己真实的评价。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三、结语
随着各国之间的艺术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社会对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目前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学校、教师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将艺术专业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窦坤,桑元峰.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哲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2]邱东林,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探索与展望[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艺术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增多,其中艺术文化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艺术院校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对自身及以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却普遍偏低。因此,提升艺术院校英语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一、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
国内大多数高校艺术专业在录取学生时侧重专业课成绩,文化课分数只要过线就可以。因此,艺术专业学生在高中阶段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课上,对英语重视程度很低,有些学生甚至直接放弃英语学习。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偏低,对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英语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达不到基本要求。
2.英语学习动机不明确
不得不承认,英语学习究竟能带来什么影响,学生对此的认识是极其模糊或错误的,艺术专业学生更是如此。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英语一直是艺术类学生冷落的对象。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只要把专业学好就可以了,学习英语对以后的工作没有用处。再加之目前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对艺术类学生来说有些偏难,而且教材内容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课下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技能只能是越来越弱。
3.教师的角色还停留在传统层面
艺术院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PPP模式,即“讲授”(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和“输出”(Production),这种模式有着很大的缺陷。首先,它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扮演的还是听众的角色,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只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其次,它以应试为导向。教师在课堂上只纯粹地讲授语法知识,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考试。大学英语教学除了教授语言之外,更担负着让学生了解异国文化,传播本土文化的重任。
二、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改革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对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在讲课之前先给他们放一首与主题有关的歌曲,让他们推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更容易地进入课堂教学。或者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一些诸如《阿甘正传》《歌舞青春》等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的英文影片,让学生谈谈观后感,以此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此外,艺术院校还应定期举办一些英语比赛,比如英语主持人风采大赛、英文歌唱比赛以及英语话剧表演等,学生既可以展示专业素养又能提高英语能力。
2.编写适合艺术院校学生的英语教材
许多高校语言教学资源相对比较贫乏,难以创造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因此,教材成了外语教学的主要资源,甚至是唯一资源。但是,目前国内英语教材多是为综合院校而编写,这类教材对艺术专业学生来说缺乏针对性、趣味性。艺术院校英语教师可以自己编写一套适合艺术学生使用的教材。其中可以涵盖音乐、美术、影视、戏剧、建筑等话题,将艺术知识与英语学习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应该在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材中增添英语语音的学习。如果不进行语音教学,学生的英语将是“哑巴英语”“汉腔汉调英语”,学生即使掌握了词汇和语法知识,也不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交流。
3.发挥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要从根本上改进英语教学质量,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喜欢英语老师,自然就会喜欢上英语课。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真性情。教师如果将自己真实的一面掩盖起来,也就看不到来自于学生的对自己真实的评价。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三、结语
随着各国之间的艺术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社会对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目前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学校、教师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将艺术专业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窦坤,桑元峰.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哲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2]邱东林,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探索与展望[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