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于2007年10月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校把“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作为教育追求,积极开展“特色学校”快乐校园创建,工作实施“123工程”(掌握一门才艺,两种健身方法,三项生活技能)。让学生尽情地投入到了健身活动中,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还存在一些不足。
1、思想认识有差距
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制约,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意识严重,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不能同步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实际工作中没有形成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提高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的合力和保障机制,阳光体育活动处于无序状态。
2、经费投入不足
没有严格执行教育体育局“学校公用经费的20%用于配备体育、艺术教育设施”的规定,学校体育卫生设施条件普遍没有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的要求,器材、设施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3、实施《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执行力度和责任心不强,数据上报工作严重滞后
对测试工作重视不够,工作部署不够细致,时间安排随意性大,测试数据准确率和真实性差,监管措施不到位,存在虚假数据上报的现象。
4、师资力量不到位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体育与健康》课时的调整,课时量增加,而受编制的限制,导致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大多数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学校体育课的开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很难保证质量,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处于薄弱状态,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课外体育活动形同虚设。
5、农村部分中小学还没有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
快乐大课间和特色星期三活动组织松散、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受师资、场地不足的影响还没有得到落实。
6、学校体育的评价机制需要完善
目前的教育考试体系是一种人才筛选体系,文化课成绩与学生个人发展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适当的土壤,阳光体育的开展也需要良好的环境。一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三是没有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育中考、教育督导检查等进行有机结合,评价机制不健全,学校体育缺乏活力。
二、建立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对策
1、加强领导,转变观念,营造阳光体育的社会环境
(1)建立健全活动组织机构,形成推进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合力。成立有政府主导,教育、体育、发改委、文广委、团县委、少工委等部门参与的阳光体育活动组织,从各个职能部门的角度研究与制订阳光体育活动组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建立联席工作制度,协调、组织学校体育竞赛和活动的情况,督察校园体育活动与群体课外活動等各项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关注阳光体育运动的良好社会环境。
(2)要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实质,增强责任感。要把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任务,创新体育实践活动载体,发展体育组织形式,创建快乐体育园地。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要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作为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开展学生喜爱的快乐大课间、特色星期三和课外体育竞赛、展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健身理念和校园体育文化,逐步实现创建“特色学校”快乐校园目标。
(3)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重点和切入点。紧紧把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个主题,注重科学性、健身性、人文性和趣味性活动的融合,始终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强化保障措施,构建运行机制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要把理念引领、补充体育教师数量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的平台。要求教师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做阳光体育运动的倡导者、践行者。其次,做好体育教师数量的补充和质量的提升。
(2)增加体育设施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需求。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现状既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物质条件,也是衡量学校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更是推动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操场建设工程”,合理规划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统筹城乡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让每个生都能均等地享受优质的教育体育资源。要求各学校尽可能地为学生活动开辟场地,提供条件,整合学校闲置的资源,翻建、改建、维修学校体育场地,扩大学生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为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
(3)建章立制,形成科学评价体系。高台县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纳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加强内容的针对性、培育健身的人文性、效果评估的综合性等方面设定评估内容,并作为督学、督政和评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每年组织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督查、“特色学校”快乐校园督查和传统校重点校评估,并将督查、评估结果纳入学校责任书考核,用制度来约束和保障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避免阳光体育运动游离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质量监控之外,走过场,搞形式,敷衍了事,使阳光体育运动成为无源之水,缺乏生命活力。
(4)搭建活动平台,展现阳光体育运动风采。阳光体育运动在我县已经常态化,传统体育项目和时尚文化因素的渗入使阳光体育运动已成为学生享受校园快乐时光的重要载体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日常性的活动如快乐大课间、特色星期三、体育中考、体育竞赛等活动已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有工作安排和活动内容,有指导教师和管理办法,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活动到位。同时学校每年都要组织长跑、风筝、球类、拔河、跳绳等体育比赛,将竞赛活动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机结合起来,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另一方面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展示阳光体育风采。阳光体育“体彩杯”元旦环城赛、“名乐杯”风筝比赛、中小学生田径与传统项目运动会、球类比赛已经形成制度,成为发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各个项目上取得成功,分享运动的快乐,体验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发挥了阳光体育运动在提高学生智力潜能、培养积极情绪、促进社会交往、矫治心理失调方面的功效。
3、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着“人人运动,全员参与”的原则,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学校)为基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内容配置和编排上,从学科特征出发,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注重学生对阳光体育的多样性需求,注重教学安排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强调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的三者有机结合。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把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学校特色活动、新兴时尚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制订详细的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广播、影视、报刊、网络、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社会对健康的关注,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从精神文明建设、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行动计划、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加强对 “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等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卫生管理,做好安全教育、器材养护工作和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防护,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我县于2007年10月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校把“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作为教育追求,积极开展“特色学校”快乐校园创建,工作实施“123工程”(掌握一门才艺,两种健身方法,三项生活技能)。让学生尽情地投入到了健身活动中,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还存在一些不足。
1、思想认识有差距
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制约,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意识严重,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不能同步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实际工作中没有形成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提高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的合力和保障机制,阳光体育活动处于无序状态。
2、经费投入不足
没有严格执行教育体育局“学校公用经费的20%用于配备体育、艺术教育设施”的规定,学校体育卫生设施条件普遍没有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的要求,器材、设施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3、实施《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执行力度和责任心不强,数据上报工作严重滞后
对测试工作重视不够,工作部署不够细致,时间安排随意性大,测试数据准确率和真实性差,监管措施不到位,存在虚假数据上报的现象。
4、师资力量不到位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体育与健康》课时的调整,课时量增加,而受编制的限制,导致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大多数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学校体育课的开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很难保证质量,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处于薄弱状态,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课外体育活动形同虚设。
5、农村部分中小学还没有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
快乐大课间和特色星期三活动组织松散、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受师资、场地不足的影响还没有得到落实。
6、学校体育的评价机制需要完善
目前的教育考试体系是一种人才筛选体系,文化课成绩与学生个人发展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适当的土壤,阳光体育的开展也需要良好的环境。一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三是没有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育中考、教育督导检查等进行有机结合,评价机制不健全,学校体育缺乏活力。
二、建立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对策
1、加强领导,转变观念,营造阳光体育的社会环境
(1)建立健全活动组织机构,形成推进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合力。成立有政府主导,教育、体育、发改委、文广委、团县委、少工委等部门参与的阳光体育活动组织,从各个职能部门的角度研究与制订阳光体育活动组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建立联席工作制度,协调、组织学校体育竞赛和活动的情况,督察校园体育活动与群体课外活動等各项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关注阳光体育运动的良好社会环境。
(2)要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实质,增强责任感。要把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任务,创新体育实践活动载体,发展体育组织形式,创建快乐体育园地。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要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作为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开展学生喜爱的快乐大课间、特色星期三和课外体育竞赛、展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健身理念和校园体育文化,逐步实现创建“特色学校”快乐校园目标。
(3)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重点和切入点。紧紧把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个主题,注重科学性、健身性、人文性和趣味性活动的融合,始终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强化保障措施,构建运行机制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要把理念引领、补充体育教师数量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的平台。要求教师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做阳光体育运动的倡导者、践行者。其次,做好体育教师数量的补充和质量的提升。
(2)增加体育设施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需求。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现状既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物质条件,也是衡量学校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更是推动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操场建设工程”,合理规划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统筹城乡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让每个生都能均等地享受优质的教育体育资源。要求各学校尽可能地为学生活动开辟场地,提供条件,整合学校闲置的资源,翻建、改建、维修学校体育场地,扩大学生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为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
(3)建章立制,形成科学评价体系。高台县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纳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加强内容的针对性、培育健身的人文性、效果评估的综合性等方面设定评估内容,并作为督学、督政和评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每年组织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督查、“特色学校”快乐校园督查和传统校重点校评估,并将督查、评估结果纳入学校责任书考核,用制度来约束和保障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避免阳光体育运动游离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质量监控之外,走过场,搞形式,敷衍了事,使阳光体育运动成为无源之水,缺乏生命活力。
(4)搭建活动平台,展现阳光体育运动风采。阳光体育运动在我县已经常态化,传统体育项目和时尚文化因素的渗入使阳光体育运动已成为学生享受校园快乐时光的重要载体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日常性的活动如快乐大课间、特色星期三、体育中考、体育竞赛等活动已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有工作安排和活动内容,有指导教师和管理办法,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活动到位。同时学校每年都要组织长跑、风筝、球类、拔河、跳绳等体育比赛,将竞赛活动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机结合起来,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另一方面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展示阳光体育风采。阳光体育“体彩杯”元旦环城赛、“名乐杯”风筝比赛、中小学生田径与传统项目运动会、球类比赛已经形成制度,成为发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各个项目上取得成功,分享运动的快乐,体验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发挥了阳光体育运动在提高学生智力潜能、培养积极情绪、促进社会交往、矫治心理失调方面的功效。
3、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着“人人运动,全员参与”的原则,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学校)为基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内容配置和编排上,从学科特征出发,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注重学生对阳光体育的多样性需求,注重教学安排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强调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的三者有机结合。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把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学校特色活动、新兴时尚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制订详细的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广播、影视、报刊、网络、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社会对健康的关注,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从精神文明建设、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行动计划、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加强对 “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等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卫生管理,做好安全教育、器材养护工作和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防护,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