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玛丽?奥利弗诗歌中的死亡主题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u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死亡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美国著名诗人、普利策奖获得者玛丽·奥利弗常以“死亡”这一主题进行创作。在其讨论死亡的代表作《当死亡来临》中,诗人勇敢地向生命发出深层追问,究竟何为死亡?死亡是否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不朽是否存在?通过对死亡的深入思考、对自然的观察、对生之赞扬,诗人表达了死亡的不可避免性、自然万物的共生以及在死亡面前的乐观态度这三种思想。
  关键词:玛丽·奥利弗;死亡;自然;乐观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21-02
  玛丽·简·奥利弗(1935.9.10-)出生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枫树岭。奥利弗未获得正式的本科文凭,但她的诗词研讨会却在各大学盛行。她的诗歌赢得了不少奖项,1983年她发表了著名的《美国始貌》,并凭借这部作品荣获次年的普利策奖。此后,奥氏及其作品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是诗人之一。
  死亡,一个充满思辨的话题。死亡是个体生命的消失和终结,引发人类巨大的恐惧和对生的无限眷恋。死亡的艺术表现多样,许多诗人都在自己的诗歌中突出死亡这一主题,读者可以根据他们的死亡观透析其生命观。死亡冥想指的是对死亡进行深层思考,认为死亡冥想是维持生的最有效的方式,其历史可追溯至中世纪,诗歌类型众多,最著名的当属苏格兰诗人威廉·邓巴的《哀诗人》。作者在诗中对他之前所有的已故苏格兰诗人进行悼念,每一节都以一个重叠句结束:“Timormortisconturbatme(我被死亡的恐惧困扰着)”。[1]在哀悼先人的同时,威廉也意识到终有一天,他会如前辈一样归于尘土。受“死亡冥想”的影响,奥利弗的多部作品就死亡降临的情形、死亡的意义、死亡的神秘莫测进行书写。《当死亡来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本诗一反传统诗歌语言的晦涩抽象,用清新而简洁的语调抒发对死亡的思考。本文以该诗为例,认为诗人勇敢地向生命发出深层追问,究竟何为死亡?死亡是否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不朽是否真的存在?通过探讨死亡这一古老的文学母题,诗人表达了死亡的不可避免性、自然万物的共生以及在死亡面前的乐观态度这三种思想。
  一、死亡的不可避免性
  本诗共11节28行,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8行,诗人接连用四个具体的形象比喻死亡降临的情形,激起读者对于人类终结日的无限遐想。“当死亡来临/如秋天饥饿的熊。”诗人想象死亡就像秋日一只饥饿的熊,既使死亡形象化,又成功地将自然世界引入诗歌。选择秋日是因为熊在秋天需要储存足够的热量以应对冬眠,因而比平时需要更多的食物。同时,将死亡这一抽象、神秘的概念具体为可见的动物形象,使得死亡更加形象、可以被感知。全诗运用“when(当……时候)”结构,紧紧抓住读者的心,突出死亡的不可避免性。可见,诗人认识到死亡的普遍意义和必然性,死亡是自然规律,任何生物都无法避免。
  接着诗人将死亡拟人化:一个购物者。“当死亡来临,掏出钱包中所有崭新的钱币/来买我,再啪地合上钱包。”这是一个全新的形象,那些闪闪发光的硬币使人目眩,完全颠覆了读者对于死亡的既定印象——黑暗,光明和黑暗的强烈对比激起读者探究死亡的好奇心:死亡就这样拿出他的钱来买人的性命。钱包拍上的声音营造了一种可怕的氛围,死亡的声音如此恐怖!人类在死亡面前的恐惧被传达得淋漓尽致。诗人继续关于死亡的想象,将死亡比作疾病。“当死亡来临/如麻疹。”死亡形式多样,缓慢的或急剧的,无痛的(购物者)或痛苦的(麻疹)。其后诗人将死亡比作冰山,“当死亡来临/如肩胛骨间的一座冰山,”寒冷、锋利,给人强烈的感官冲击。从喻体(冰山)的体积看这一想象不同于动物、人和疾病,冰山极其巨大,而人类较之则分外渺小,巨大的冰山暗示了死亡的覆盖范围如此之大以致无人能够幸免。冰山寒冷,人类在冰山前冻得发抖而无法规避对死亡的思考。再看肩胛骨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是的,人类的心脏。死亡就像巨大的冰块熄灭胸口的温暖,使心跳停止,反映了死亡的急剧和巨大破坏力,突出人类在死亡面前的不堪一击。
  二、自然万物的共生
  既然死亡是个体的必然归宿,那么,人类应以何种心态生存呢?诗歌第二部分(第9-20行)对此作出回答。诗人借一个设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死亡之后是否存在什么?“我想穿过门,充满好奇,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那黑暗的小屋?”当死亡来临,诗人渴望带着好奇心死去,她要睁着眼睛死去,以看看在那间小黑屋里究竟有什么。此处诗人赋予死亡以新的形象:黑屋子,旨在说明死亡不是绝对的终结,仅是一种过渡,就如穿越一扇门,进入一间小屋子。死亡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因为小屋温暖、舒适。诗人在下面的诗行中颠覆了传统的时间概念,认为不朽或许真的存在“我视时间只是一个念头,/我想到永恒是另一种可能性。”“不朽”和“时间”有何区别?“时间”一词暗示出一切终将改变或终结,而“不朽”似乎触及到一些“黑屋子”所暗示的内涵——比如死后仍能继续存在。一切终将走向死亡,这只是时间问题,但如若我们假设时间不存在,或者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死亡也许就不那么可怕了。
  面对死亡,诗人依然保持一颗平和、勇于探索之心,“因而,我视一切/如同兄弟姐妹。”这里诗人表达了她的自然观:她将周围的一切视作自己的亲人,万物休戚与共。奥利弗素有“自然诗人”之称,与自然有着天然的亲近感。1992年12月9日,她在接受访谈时说:“我生长在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它有着田园牧歌似的美,是一个大家庭。我最初所做的事情就是置身于自然之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自然感到那么亲切。”[2]自然是她笔下的常客,雏菊、森林、黑熊、野兔、乌龟、池塘,甚至小到蚱蜢都能触发她敏锐地思考和创作。“我将每一个生命看作一朵花,和野菊花一样/平常,又独特”。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朵美丽绽放,很快凋谢枯萎,花儿由美丽至凋零和人类由生到死是相似的轮回。当花朵凋零,人类走到生命尽头,人类和花儿一样都应该在最后一刻将一切归还给大地。“而每个名字是唇中舒缓的音乐,/就像所有的音乐,趋向沉默。”世上一切事物的名字如野菊花、黑熊等經诗人之口轻轻地被喊出,有如舒缓、悦耳的音乐,令人回味无穷。“舒缓”一词暗示熟悉之意,旨在传递诗人与万物间一种类似于兄弟姊妹般的情感纽带。生命是一种最终走向沉默的音乐,这种想象渲染了生命之美,又弱化了死亡引起的恐惧,似乎是谈论死亡的最温柔的方式。“而每一个身体是一头勇敢的狮子,对于地球而言/珍贵无比。”每一个个体勇敢而珍贵,如威严、高贵的狮子,象征昂扬快活、自由美好的生命状态。诗人在此强调了自然界的任一个体都有其内在价值,都是地球这个大社区的一部分,万物共生共荣。   三、乐观的生命观
  第三部分诗人重回对死亡的探索。诗人相信自己在死后或许可以幸存下来,这一信仰激励包括诗人在内的所有人类日复一日前进。“当一切结束,我将说终此一生/我是惊奇的新娘。/我是新郎,怀抱着世界。”婚姻暗示亲密和永恒的承诺,象征美好和幸福。诗人先将自己比作新娘,希望自己永远停留在婚礼时刻,如此,每一天都是婚礼日,是对婚礼誓言的更新。诗人想要拥抱世界,这一次诗人将自己比作新郎,世界是新娘,拥抱世界即融入幸福。在新娘和新郎二者之间交错互换,凸显了这一纽带关系的丰满和平等,当诗人生命快走到尽头时,她庆幸自己没有虚度此生。
  “当一切结束,我不想知道/我是否度过了特别而真实的一生。/我不愿发现自己叹息并惊恐,/或者充满争辩。/我不愿只在世上走一遭就死去。”当诗人死去时,她无需思考自己是否度过了一个独一无二的、非凡的一生,她不想有任何后悔、恐惧、气愤,她希望自己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死亡,而非疯狂地抵制死亡。“走一遭”(visited)暗示的是短暂的停留。生命如此短暂,意味着每个人在世上的存在都是暂时的,做一个匆匆的过客意味着做一个旁观者,你四处走走,你观察人群和建筑,但并未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也不是他们的一员。然而,诗人不希望自己仅仅是这个世界的过客,她渴望成为它的一部分,真正地融入。“我认为对世界的欣赏就是给这个世界的最好回馈。这就是我所谓的快乐。”[2]这里诗人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和在死亡面前的乐观精神:不会因为死亡的必然降临而影响我们对生命的欣赏,我们应当像欢迎老朋友那样欢迎死亡。
  四、结语
  在《当死亡来临》中,奥利弗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探讨了死亡这一主题。诗人认为,死亡本身不可避免,其必然性、剧烈性和终结性犹如秋日的饿熊、合上的的钱包、麻疹以及肩胛骨间的一座冰山,人人无可逃遁。对死亡的思考促使诗人反思得出人类与万物共生的密切关系。诗人呼吁人类承认死亡的不可规避,坦然地接受死亡,同时呼吁人类关注自然、尊重自然。读者在诗歌平淡清新的语调里,获得了心灵上的澄清和精神世界的提炼,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Dunbar,William.TheWorksofWilliamDunbar:IncludingHisLife,1465-1536,withNotes,andGlossarialExplanations[M].London:Edinburgh:J.Stillie,1863:250-251.
  [2]斯蒂芬·瑞迪勒著,倪志娟译.诗人玛丽·奥利弗:一種孤独的行走(访谈)[J].诗探索,2010,(02):154-160.
  [3]Oliver,Mary.NewandSelectedPoems:VolumeOne.Boston:Beacon,1992.
其他文献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大学生审美、创新意识、优良的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当前形势下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并就高校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途径和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大学生;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93-02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一)校园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随意性编创的表现、原因等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着重对随意性编创对舞蹈院校民间舞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舞蹈院校民间舞教学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随意性编创;民间舞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J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00-02  隨着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的落幕,一大批新创民间舞剧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作品受到
期刊
摘要:当今的大负荷运动训练,实际上是一场恢复能力的角逐。一方面,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另一方面,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这充分反应了疲劳、恢复对训练的相同重要性。田径运动训练中,学生在田径运动结束后,将不能保持一定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即产生疲劳。通过采用恢复性训练,采用有效的恢复措施,使学生机体内能量物质分解后更好地合成,促进学生机体的迅速得到充分的恢复和提高。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商业广告中的文化的探讨,对比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分析了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几方面的原因,着重从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中西商业广告的创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更有效的发挥商业广告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商业广告;中西文化差异;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10-02  随着经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相声艺术中的主要技法包袱的内涵,结构包袱的具体方法,以及包袱使用的艺术辩证法。  关键词:相声;包袱;笑料;艺术;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J9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04-02  包袱,指相声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相声的抖“包袱儿”,列入“逗”的技法之中,在结构包袱儿时,常常使用“三翻四抖”的手法。三翻四抖,又叫“三顶四撞”,就是说捧
期刊
摘要: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短篇文言小说集,其中收录了作者创作的近500篇作品,而在这其中,就有差不多近250位女性出现,塑造了数以十计的经典女鬼形象,本文试图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探讨为何他的笔下会有如此多的女鬼。  关键词:女鬼;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20-02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第
期刊
摘要:《白鹿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史诗性著作,它借鉴了魔幻的笔法,融入了神异描写,使魔幻与写实相交融,幻化成现实的一部分。这些神异描写蕴含了神秘文化内涵,传递了丰富的情愫,使作品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本文试图对《白鹿原》神异描写所表现的神话意义、象征意义和美学意义加以探讨,凸显作品创造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白鹿原》;神异描写;神话意义;象征意义;美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闻一多融诗人、学者、斗士三重人格为一体,成为民国时期在唐诗研究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少数学者之一。闻先生的诗人气质使其学术研究充满个性,独树一帜。  关键词:闻一多;唐诗研究;诗人身份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26-02  在现代中国的古典文学研究史上,闻一多先生无疑是一道绚丽的风景。朱自清先生曾说:“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
期刊
摘要: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任何民族语言都负载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傳承千年的中国语言文字,从造词到用词都直接而深刻地反映着我国封建正统思想中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民族文化。本文将从词汇这一角度来透视中国文化中的尊卑观念。  关键词:汉语;词汇;尊卑观念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30-02  语言
期刊
摘要:社會学理论主要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了由微观层级的社会行动或人际互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社会学领域理论是拓展训练中的团队学习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拓展训练操作技巧的理论指导,对于认识拓展训练中的现象和规律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学;拓展训练;应用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