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招生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努力让更多孩子享有更公平更好的教育,让教育改革成果惠及更多普通百姓。”黄冈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闻武斌向市民传递了这一铿锵有力的声音。
每年的招生季,市民最关心的莫过于“教育改革的成果如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有什么变化?学位是否紧张”等问题。今年6月,黄冈市教育局首次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回应市民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并现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应邀参加会议。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三步走,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入学难问题,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能上学,上好学。”闻武斌坚定地说。
以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点,促进起点公平
什么样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市委书记刘雪荣认为,“公平、优质、规范、安全”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教育。
回眸近几年来黄冈市教育发展的脉络,“改革破难”是最突出的特点,尤其是2015年黄冈市区中小学招生改革以来,全市教育改革已步入深水区。
在黄冈市区大多家长眼中,孩子理想的升学路径,似乎只有“华山一条路”:幼儿园读市实验幼儿园,小学上市实验小学,初中读启黄中学,高中读黄冈中学。
为此,多年来,每到招生季,家长们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往这几所学校。随之,出现了超計划、线下生、择校热、大班额、重点班等招生乱象,阻碍了市区教育均衡、优质、健康发展。
如何在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下,走出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呢?
这似乎有点“强人所难”,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但是,黄冈市教育管理部门勇于探索、敢于寻找新的方法。
黄冈市教育人认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要促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必须保证教育起点公平。为此,黄冈教育管理部门负重前行,于2015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黄冈中学线下生“一刀切”;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严格执行划片就近免试入学;启黄中学、黄冈外校2所优质民办初中20%的招生计划实行电脑派位,其余采取面谈形式自主招生;市实小、区实小共70个空余学位,全部实行公开电脑派位。
2015年,黄冈中学没招一个“条子生”或“特权生”,市教育局及黄冈中学教师共5名子女,因中考分数没到线都无缘黄冈中学。
被邀请参加现场摇号的一个家长感叹:“虽然我的小孩没摇上,未能进入期望的学校,但我对黄冈教育的公正公平,有了新的看法和期待,我相信我的孩子与‘名校’的孩子一样都可以享受好的教育!”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这奖那奖,不如群众的夸奖。”黄冈市的招生改革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为巩固2015年市区学校招生改革成果,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深入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16年市区招生方案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迈进:
今年体育中考、实验操作中考都实行现场打分,特长生全部集中到市区,统一测试,现场打分,并邀请社会各界代表现场监督;启黄中学和黄冈外校初中自主招生环节,实行“现场考察,现场亮分,择优录取”。为减少主观因素影响,将现场考察中的自我介绍和特长展示的分值分别减少到10%,而比较客观的综合素质考察分值增加到80%;同时将两所学校电脑派位的比例提高到25%。
以加大教师交流为着力点,优化师资配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择校,最根本的是“择教师”。所以,一所好的学校,除了要有先进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批优秀的教师。
好的教育就是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闻武斌说,要实现让更多黄冈孩子上好学的承诺,必须培养一批德教双馨的教师。
从去年秋季开始,黄冈市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校际差距,打破体制障碍,启动了“以强带弱、结对帮扶”试点工作。市区8所优质中小学分别与8所相对薄弱的中小学实行结对合作办学,优质学校每年派出5名以上骨干教师到合作学校交流,合作学校派出相应数量的专任教师到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去年,16所学校共安排了87名教师交流任教。
实践证明,通过加大教师交流力度,带动了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了一批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带活了一批学校的发展。
近五年来,市实验小学相继派出中层干部、骨干教师20余人到黄冈市东坡小学任教,发挥“火车头”效应,他们和东坡小学教职工一起,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学校,办成了独具一格的东坡特色教育品牌学校,在校学生数量达1500余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从不久前全市小学生素质监测数据来看,东坡小学在市区处于前列,改变了家长“孩子上小学非实验小学不可”的看法。
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作用,不断缩小校际间差距,今年,市区任课教师交流将突破百人,还将推行学校中层管理者乃至校长的交流,全面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使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流动,促进教育公平。
以教育供给侧改革为方向,调整学校布局,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
黄冈市区学校招生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学校数量不够。
为此,自2011年黄冈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启动以来,市、区两级政府就先后投入近5亿元,新建两所学校,改扩建10多所学校。
城东新区拔地而起的黄州中学新校区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家长的赞誉。在2015年高考中,该校美术特色专业实现了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三大美院“大满贯”,在全省传为美谈。
去年,在香港言爱基金资助下,黄州区政府“勒紧裤带”,投资1亿多元,建起了一所标准化的黄州思源学校,今年秋季将正式开学招生。这所学校的定位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九年一贯制优质学校。今年,该校初中部拟拿出88个学位,面向市区本校片区外实行电脑摇号招生。
闻武斌表示,让更多孩子上好学,根本在于加大教育供给侧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此,去年以来,市教育局重新确立每所学校发展定位,按照“新建一批、调整一批、整合一批、帮扶一批”的思路,大力推进教育资源优化整合。
新闻发布会上,闻武斌欣喜地介绍,着眼于满足广大市民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市、区教育部门谋划近三年内将相继新建5至6所优质学校。
今年在城东新区,启动新建城东小学和市实验幼儿园2所公办学校,于2017年秋季建成招生;建一所碧桂园9年一贯制高质量学校;在区一中北边,新建一所9年一贯制优质学校;招商引资引进大光华国际学校。
基础薄弱的三台小学、东坡中学停止招生,群众反映强烈、条件落后的黄州区余湾小学、黄冈市南湖学校今秋即停止招生。
努力让优质教育惠及广大适龄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这是黄冈教育人履职尽责的动力之源,更是黄冈教育人对百姓的郑重承诺。
每年的招生季,市民最关心的莫过于“教育改革的成果如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有什么变化?学位是否紧张”等问题。今年6月,黄冈市教育局首次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回应市民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并现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应邀参加会议。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三步走,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入学难问题,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能上学,上好学。”闻武斌坚定地说。
以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点,促进起点公平
什么样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市委书记刘雪荣认为,“公平、优质、规范、安全”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教育。
回眸近几年来黄冈市教育发展的脉络,“改革破难”是最突出的特点,尤其是2015年黄冈市区中小学招生改革以来,全市教育改革已步入深水区。
在黄冈市区大多家长眼中,孩子理想的升学路径,似乎只有“华山一条路”:幼儿园读市实验幼儿园,小学上市实验小学,初中读启黄中学,高中读黄冈中学。
为此,多年来,每到招生季,家长们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往这几所学校。随之,出现了超計划、线下生、择校热、大班额、重点班等招生乱象,阻碍了市区教育均衡、优质、健康发展。
如何在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下,走出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呢?
这似乎有点“强人所难”,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但是,黄冈市教育管理部门勇于探索、敢于寻找新的方法。
黄冈市教育人认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要促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必须保证教育起点公平。为此,黄冈教育管理部门负重前行,于2015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黄冈中学线下生“一刀切”;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严格执行划片就近免试入学;启黄中学、黄冈外校2所优质民办初中20%的招生计划实行电脑派位,其余采取面谈形式自主招生;市实小、区实小共70个空余学位,全部实行公开电脑派位。
2015年,黄冈中学没招一个“条子生”或“特权生”,市教育局及黄冈中学教师共5名子女,因中考分数没到线都无缘黄冈中学。
被邀请参加现场摇号的一个家长感叹:“虽然我的小孩没摇上,未能进入期望的学校,但我对黄冈教育的公正公平,有了新的看法和期待,我相信我的孩子与‘名校’的孩子一样都可以享受好的教育!”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这奖那奖,不如群众的夸奖。”黄冈市的招生改革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为巩固2015年市区学校招生改革成果,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深入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16年市区招生方案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迈进:
今年体育中考、实验操作中考都实行现场打分,特长生全部集中到市区,统一测试,现场打分,并邀请社会各界代表现场监督;启黄中学和黄冈外校初中自主招生环节,实行“现场考察,现场亮分,择优录取”。为减少主观因素影响,将现场考察中的自我介绍和特长展示的分值分别减少到10%,而比较客观的综合素质考察分值增加到80%;同时将两所学校电脑派位的比例提高到25%。
以加大教师交流为着力点,优化师资配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择校,最根本的是“择教师”。所以,一所好的学校,除了要有先进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批优秀的教师。
好的教育就是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闻武斌说,要实现让更多黄冈孩子上好学的承诺,必须培养一批德教双馨的教师。
从去年秋季开始,黄冈市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校际差距,打破体制障碍,启动了“以强带弱、结对帮扶”试点工作。市区8所优质中小学分别与8所相对薄弱的中小学实行结对合作办学,优质学校每年派出5名以上骨干教师到合作学校交流,合作学校派出相应数量的专任教师到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去年,16所学校共安排了87名教师交流任教。
实践证明,通过加大教师交流力度,带动了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了一批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带活了一批学校的发展。
近五年来,市实验小学相继派出中层干部、骨干教师20余人到黄冈市东坡小学任教,发挥“火车头”效应,他们和东坡小学教职工一起,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学校,办成了独具一格的东坡特色教育品牌学校,在校学生数量达1500余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从不久前全市小学生素质监测数据来看,东坡小学在市区处于前列,改变了家长“孩子上小学非实验小学不可”的看法。
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作用,不断缩小校际间差距,今年,市区任课教师交流将突破百人,还将推行学校中层管理者乃至校长的交流,全面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使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流动,促进教育公平。
以教育供给侧改革为方向,调整学校布局,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
黄冈市区学校招生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学校数量不够。
为此,自2011年黄冈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启动以来,市、区两级政府就先后投入近5亿元,新建两所学校,改扩建10多所学校。
城东新区拔地而起的黄州中学新校区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家长的赞誉。在2015年高考中,该校美术特色专业实现了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三大美院“大满贯”,在全省传为美谈。
去年,在香港言爱基金资助下,黄州区政府“勒紧裤带”,投资1亿多元,建起了一所标准化的黄州思源学校,今年秋季将正式开学招生。这所学校的定位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九年一贯制优质学校。今年,该校初中部拟拿出88个学位,面向市区本校片区外实行电脑摇号招生。
闻武斌表示,让更多孩子上好学,根本在于加大教育供给侧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此,去年以来,市教育局重新确立每所学校发展定位,按照“新建一批、调整一批、整合一批、帮扶一批”的思路,大力推进教育资源优化整合。
新闻发布会上,闻武斌欣喜地介绍,着眼于满足广大市民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市、区教育部门谋划近三年内将相继新建5至6所优质学校。
今年在城东新区,启动新建城东小学和市实验幼儿园2所公办学校,于2017年秋季建成招生;建一所碧桂园9年一贯制高质量学校;在区一中北边,新建一所9年一贯制优质学校;招商引资引进大光华国际学校。
基础薄弱的三台小学、东坡中学停止招生,群众反映强烈、条件落后的黄州区余湾小学、黄冈市南湖学校今秋即停止招生。
努力让优质教育惠及广大适龄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这是黄冈教育人履职尽责的动力之源,更是黄冈教育人对百姓的郑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