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个不敢张口说英文的第一代移民,到如今红遍美国的脱口秀演员,从夜总会里的“菜鸟”,到受邀在美国广播电视记者协会上领衔表演,没有人否认,黄西成功了。这个来自中国东北的华裔化学博士,他的脸上总是一副看似木讷的表情,用慢条斯理、带着东北腔的英语将台下的众老外逗得前仰后合,改变了亚洲人缺乏幽默感的刻板形象。
1970年,黄西出生在中国吉林省白山市河口公社。在上高中前,他很淘气,经常旷课,考试成绩也常常在后几名。他平时读书心不在焉,一到考试的时候就“临时抱佛脚”。黄西的父亲是个工程师,看儿子一副不成器的样子,觉得他考大学是没戏了,就托关系给他找了份烧锅炉的工作。
不过,黄西在正式投身“烧锅炉事业”之前,遇到了物理老师杨秀华。杨老师是黄西妈妈的好朋友,黄西小时候,她还帮黄西缝过棉袄。在杨老师的开导下,黄西发誓不再旷课。随后,他的成绩一路提升,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
16岁上大学,因为对人生比较困惑,黄西有一阵儿产生了转到哲学系去寻找人生意义的想法,但最后还是觉得“搞科研是另外一种境界,真正钻到里边后可以把一些烦恼置之度外”,于是,他花了五六个月时间,非常卖力地准备中科院的一个硕士生考试,考了全国第一。
1994年,24岁的黄西到了美国,在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学位。
在学校,他对美式幽默产生了兴趣,通过学习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慢慢掌握了美式幽默的叙事方法,还为莱斯大学的校刊写了篇文章,题目叫“我在大学中毫无建树的感情生活,证明‘恐女症’要不得”,把周围的美国同学都逗乐了,也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1999年,他获得了生物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到一家跨国制药公司工作。2001年,他第一次看到美式单口相声表演就着了迷,但当时,黄西只听懂了其中一半的笑话。当年下半年,他搬家到了波士顿,自己掏钱参加了美式相声的培训班,并开始“下海”演出。
那时,黄西白天在实验室做科研,“下了班,弄好孩子,准备好晚饭,等太太下班回来”,随后,他就出现在当地的各种酒吧、俱乐部和大学礼堂,给大家讲笑话。
移民的身份,让黄西找到了独特的视角。“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我的喜剧可以成为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美国人可以看清楚他们的社会。”
黄西讲的笑话,从政治问题到个人生活,五花八门。他的大部分笑话,都要经过多个场合的“测试”,保证“可笑性”。他说,这就像筛查人的致病基因一样,有时100个笑话中只有一个能用上。
2003年,黄西在波士顿国际喜剧节上杀入前8名,逐渐引起关注。2009年4月17日,他受邀参加美国深夜收视率冠军节目《大卫·莱特曼秀》,讲了近6分钟的笑话,引起了热烈反响,由此,他也在美国一炮而红。
黄西对自己的不断“折腾”也有个幽默的说法:“生活就好像黑夜里往雪地上尿尿。你决定要做些改变,却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打算。”
记者:听说你小时候成绩不是特别突出?这种日子持续到什么时候?
黄西:初中时我成绩特别不好,白山市就那么一所重点高中,所以我妈走后门把我送到那所重点高中里面。全年级300多人,第一次考试,我排第286名。我妈就逼着我一回家就学习,甚至停掉了我学小提琴、吉他。但是,我实在是太淘气了,经常逃课。开家长会,老师直截了当地告诉我爸:你儿子永远上不了大学。直到高二,班主任换成杨老师,我不好意思再旷课,加上本身记忆力也挺好的,我有什么问题就写在小本儿上,没事就问老师。很快成绩就起来了。
记者:后来你就出国求学,语言这关你是怎么过的,学英语有什么好的方法推荐给我们的年轻朋友吗?
黄西:去美国之前,我从来没和外国人打过交道。我背过8遍英汉词典,里面的单词85%能背出来,但到了国外,我一句话也听不懂。
说好外语不光要有韧劲儿,最关键的是要有信心。有些中国人对我讲“有很多事情和感情用英语是表达不了的”,这种想法是学语言的最大障碍。英语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上千年,你得相信你能用英语把任何东西表达出来。一个词不行就用两个或五个。一次说不清楚没关系,下一次会说得简洁又有效。此外,还要勇于开口去说,不要因为说得不流利就不敢说,表达的观点要比表达的方式重要得多。最后,不要怕在另一种语言里丧失自我。你的骨子里永远是中国人,除非你本来就不是中国人。
记者:怎么会突然转到喜剧上了?
黄西:我在攻读博士的时候去另外一个研究所做给青蛙注射DNA的实验,一天注射400只青蛙卵。这是一件非常枯燥和艰苦的工作,我每天回家眼睛一闭,看到的全是青蛙卵(笑)。周围的人我又都不认识,所以我就自娱自乐,给校报写了一篇文章,结果那篇文章还真登了。大家看到后说,嘿,你写得还挺有意思,就第一次感觉我这种幽默感也能被人接受。
2001年,我跟单位一些同事去他们的相声俱乐部。有个人讲得特别有意思,当时他讲的笑话我只能听懂一半,但是我觉得非常好。在那之前我根本不知道美国有这种艺术形式。后来我到了波士顿,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就干一些新鲜的、自己喜欢的事儿,所以我就选了一门单口相声,然后从那以后就自己开始慢慢干。
记者:你如何定义成功?什么样才算取得成功?觉得自己成功了吗?
黄西: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成功。我举个例子,在我情绪低的时候,总会想起在吉林大学时的一个同学,他的爱好就是高等数学,虽然学得不好还不及格,但他就是爱好这个。最后补考他过了,但还在做高等数学题,他就是喜欢做这个。不一定做成功了才算成功。
记者:从生化博士到脱口秀艺人,这大概算是一种奇幻人生吧。能用一句话评价你已经过去的40多年人生岁月吗?
黄西:一个生化博士的喜剧人生。
(图片提供:中信出版社)
1970年,黄西出生在中国吉林省白山市河口公社。在上高中前,他很淘气,经常旷课,考试成绩也常常在后几名。他平时读书心不在焉,一到考试的时候就“临时抱佛脚”。黄西的父亲是个工程师,看儿子一副不成器的样子,觉得他考大学是没戏了,就托关系给他找了份烧锅炉的工作。
不过,黄西在正式投身“烧锅炉事业”之前,遇到了物理老师杨秀华。杨老师是黄西妈妈的好朋友,黄西小时候,她还帮黄西缝过棉袄。在杨老师的开导下,黄西发誓不再旷课。随后,他的成绩一路提升,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
16岁上大学,因为对人生比较困惑,黄西有一阵儿产生了转到哲学系去寻找人生意义的想法,但最后还是觉得“搞科研是另外一种境界,真正钻到里边后可以把一些烦恼置之度外”,于是,他花了五六个月时间,非常卖力地准备中科院的一个硕士生考试,考了全国第一。
1994年,24岁的黄西到了美国,在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学位。
在学校,他对美式幽默产生了兴趣,通过学习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慢慢掌握了美式幽默的叙事方法,还为莱斯大学的校刊写了篇文章,题目叫“我在大学中毫无建树的感情生活,证明‘恐女症’要不得”,把周围的美国同学都逗乐了,也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1999年,他获得了生物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到一家跨国制药公司工作。2001年,他第一次看到美式单口相声表演就着了迷,但当时,黄西只听懂了其中一半的笑话。当年下半年,他搬家到了波士顿,自己掏钱参加了美式相声的培训班,并开始“下海”演出。
那时,黄西白天在实验室做科研,“下了班,弄好孩子,准备好晚饭,等太太下班回来”,随后,他就出现在当地的各种酒吧、俱乐部和大学礼堂,给大家讲笑话。
移民的身份,让黄西找到了独特的视角。“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我的喜剧可以成为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美国人可以看清楚他们的社会。”
黄西讲的笑话,从政治问题到个人生活,五花八门。他的大部分笑话,都要经过多个场合的“测试”,保证“可笑性”。他说,这就像筛查人的致病基因一样,有时100个笑话中只有一个能用上。
2003年,黄西在波士顿国际喜剧节上杀入前8名,逐渐引起关注。2009年4月17日,他受邀参加美国深夜收视率冠军节目《大卫·莱特曼秀》,讲了近6分钟的笑话,引起了热烈反响,由此,他也在美国一炮而红。
黄西对自己的不断“折腾”也有个幽默的说法:“生活就好像黑夜里往雪地上尿尿。你决定要做些改变,却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打算。”
记者:听说你小时候成绩不是特别突出?这种日子持续到什么时候?
黄西:初中时我成绩特别不好,白山市就那么一所重点高中,所以我妈走后门把我送到那所重点高中里面。全年级300多人,第一次考试,我排第286名。我妈就逼着我一回家就学习,甚至停掉了我学小提琴、吉他。但是,我实在是太淘气了,经常逃课。开家长会,老师直截了当地告诉我爸:你儿子永远上不了大学。直到高二,班主任换成杨老师,我不好意思再旷课,加上本身记忆力也挺好的,我有什么问题就写在小本儿上,没事就问老师。很快成绩就起来了。
记者:后来你就出国求学,语言这关你是怎么过的,学英语有什么好的方法推荐给我们的年轻朋友吗?
黄西:去美国之前,我从来没和外国人打过交道。我背过8遍英汉词典,里面的单词85%能背出来,但到了国外,我一句话也听不懂。
说好外语不光要有韧劲儿,最关键的是要有信心。有些中国人对我讲“有很多事情和感情用英语是表达不了的”,这种想法是学语言的最大障碍。英语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上千年,你得相信你能用英语把任何东西表达出来。一个词不行就用两个或五个。一次说不清楚没关系,下一次会说得简洁又有效。此外,还要勇于开口去说,不要因为说得不流利就不敢说,表达的观点要比表达的方式重要得多。最后,不要怕在另一种语言里丧失自我。你的骨子里永远是中国人,除非你本来就不是中国人。
记者:怎么会突然转到喜剧上了?
黄西:我在攻读博士的时候去另外一个研究所做给青蛙注射DNA的实验,一天注射400只青蛙卵。这是一件非常枯燥和艰苦的工作,我每天回家眼睛一闭,看到的全是青蛙卵(笑)。周围的人我又都不认识,所以我就自娱自乐,给校报写了一篇文章,结果那篇文章还真登了。大家看到后说,嘿,你写得还挺有意思,就第一次感觉我这种幽默感也能被人接受。
2001年,我跟单位一些同事去他们的相声俱乐部。有个人讲得特别有意思,当时他讲的笑话我只能听懂一半,但是我觉得非常好。在那之前我根本不知道美国有这种艺术形式。后来我到了波士顿,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就干一些新鲜的、自己喜欢的事儿,所以我就选了一门单口相声,然后从那以后就自己开始慢慢干。
记者:你如何定义成功?什么样才算取得成功?觉得自己成功了吗?
黄西: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成功。我举个例子,在我情绪低的时候,总会想起在吉林大学时的一个同学,他的爱好就是高等数学,虽然学得不好还不及格,但他就是爱好这个。最后补考他过了,但还在做高等数学题,他就是喜欢做这个。不一定做成功了才算成功。
记者:从生化博士到脱口秀艺人,这大概算是一种奇幻人生吧。能用一句话评价你已经过去的40多年人生岁月吗?
黄西:一个生化博士的喜剧人生。
(图片提供: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