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出所料,颁奖季大热门《三块广告牌》横扫第 75 届金球奖,囊括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女主、最佳男配和最佳剧本等分量最重的四项大奖,成最大赢家!
最佳女主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属于标准的实力派大演员(请注意,不是大明星),27岁刚出道就以《血迷宫》(1984)的精湛演技倾倒亿万影迷,39岁凭借《冰血暴》(1996)夺得奥斯卡影后,步履蹒跚的怀孕女警与凶残的杀手形成奇妙的张力。
毫不夸张地说,同样由她主演的《奥丽芙·基特里奇》(2014)提升了美剧的档次:你有压力,我也有压力,麦克多蒙德把女主的压力、痛苦、纠结演绎得层次分明,显示出一位大演员的非凡才能。
《三块广告牌》中母亲这一角色难度很大,请麦克多蒙德主演算是找对了人。放眼欧美影坛,很多女星能够演出母亲的愤怒,要完美诠释愤怒的根源和人性的复杂,非麦克多蒙德莫办。
看过不少暴力、凶杀题材的影片,《沉默的羔羊》中的吃人博士也不过如此,唯有《三块广告牌》女主眼中偶尔闪过的杀气让我感到阵阵寒意。愤怒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之一:为了家庭、子女,她不惜任何代价。
《三块广告牌》脏话连篇,火烧警局等段落过火,缺乏可信度,政治正确的新任黑人警长刻意讨白左欢心,但依旧好评如潮,可以说麦克多蒙德居功至伟,连小矮人、前夫这样镜头不多的配角也在她的带动下流光溢彩。
张贴三块广告质问身患绝症、去日无多的警长,偏执到与全镇为敌,影片做了令人信服的铺垫:过于强硬的个性,不幸的婚姻,可悲的家庭。
因女儿吸食大麻,女主不愿借车,女儿负气离家:“希望我半路被强奸!”
母亲不甘示弱:“是吗?我也希望你半路被强奸!”
不料一语成谶:女儿惨遭奸杀,案件侦破毫无头绪……
前夫带着小女友好不快活,连儿子也不堪忍受母亲糟糕的脾气。愧疚、绝望之下,抓住凶手成了女主的生活目标。不近人情的选择,其实是一位母亲告慰女儿在天之灵的最后挣扎,任何试图阻拦的人都将成为她的眼中钉。
对女儿的思念,浸透了人物的每一个毛孔,一只野鹿,女儿的一双拖鞋……
如此柔软,人物的强硬才有坚实的根基。
导演在令人崩溃的场景中捕捉黑色幽默的强大能力,让人想起巴拉巴诺夫的《彼得堡异人写真》(1998),不论是强行给牙医动手术,还是怼警察怼小孩,怼前夫怼前夫19岁的女友,快意恩仇的背后,都是一位母亲不被理解的苦痛。
《三块广告牌》中有一幕,愤怒的母亲正在和病入膏肓的警长交涉,警长一口老血喷在她脸上,赶紧下意识地道歉——观众甚至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这样的细节赋予影片一种非常真实的质感。有时候,当我们的痛苦作用于外界,已经超出了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眼看就要告别世界,警长品尝了绝望和抓住救命稻草的滋味,开始逐渐理解女主的行为,甚至在自杀前替她支付了下一个月的广告费用。自杀是想把快乐的时光留在亲人的记忆里,不愿妻子、儿女眼看自己被病痛折磨,给同事的遗言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鸡汤,完全发自肺腑,可敬可爱可信:
“我知道你是一个好人,但你必须收敛自己的脾气。你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警察……”
片尾充满悬念和温暖,被停职的警察同事拿起枪,接過前任的棒,与愤怒的母亲一同踏上追凶之路……
黑暗是永恒的,光明也是永恒的。
好莱坞很久没有这么精彩的电影了。
最佳女主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属于标准的实力派大演员(请注意,不是大明星),27岁刚出道就以《血迷宫》(1984)的精湛演技倾倒亿万影迷,39岁凭借《冰血暴》(1996)夺得奥斯卡影后,步履蹒跚的怀孕女警与凶残的杀手形成奇妙的张力。
毫不夸张地说,同样由她主演的《奥丽芙·基特里奇》(2014)提升了美剧的档次:你有压力,我也有压力,麦克多蒙德把女主的压力、痛苦、纠结演绎得层次分明,显示出一位大演员的非凡才能。
《三块广告牌》中母亲这一角色难度很大,请麦克多蒙德主演算是找对了人。放眼欧美影坛,很多女星能够演出母亲的愤怒,要完美诠释愤怒的根源和人性的复杂,非麦克多蒙德莫办。
看过不少暴力、凶杀题材的影片,《沉默的羔羊》中的吃人博士也不过如此,唯有《三块广告牌》女主眼中偶尔闪过的杀气让我感到阵阵寒意。愤怒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之一:为了家庭、子女,她不惜任何代价。
《三块广告牌》脏话连篇,火烧警局等段落过火,缺乏可信度,政治正确的新任黑人警长刻意讨白左欢心,但依旧好评如潮,可以说麦克多蒙德居功至伟,连小矮人、前夫这样镜头不多的配角也在她的带动下流光溢彩。
张贴三块广告质问身患绝症、去日无多的警长,偏执到与全镇为敌,影片做了令人信服的铺垫:过于强硬的个性,不幸的婚姻,可悲的家庭。
因女儿吸食大麻,女主不愿借车,女儿负气离家:“希望我半路被强奸!”
母亲不甘示弱:“是吗?我也希望你半路被强奸!”
不料一语成谶:女儿惨遭奸杀,案件侦破毫无头绪……
前夫带着小女友好不快活,连儿子也不堪忍受母亲糟糕的脾气。愧疚、绝望之下,抓住凶手成了女主的生活目标。不近人情的选择,其实是一位母亲告慰女儿在天之灵的最后挣扎,任何试图阻拦的人都将成为她的眼中钉。
对女儿的思念,浸透了人物的每一个毛孔,一只野鹿,女儿的一双拖鞋……
如此柔软,人物的强硬才有坚实的根基。
导演在令人崩溃的场景中捕捉黑色幽默的强大能力,让人想起巴拉巴诺夫的《彼得堡异人写真》(1998),不论是强行给牙医动手术,还是怼警察怼小孩,怼前夫怼前夫19岁的女友,快意恩仇的背后,都是一位母亲不被理解的苦痛。
《三块广告牌》中有一幕,愤怒的母亲正在和病入膏肓的警长交涉,警长一口老血喷在她脸上,赶紧下意识地道歉——观众甚至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这样的细节赋予影片一种非常真实的质感。有时候,当我们的痛苦作用于外界,已经超出了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眼看就要告别世界,警长品尝了绝望和抓住救命稻草的滋味,开始逐渐理解女主的行为,甚至在自杀前替她支付了下一个月的广告费用。自杀是想把快乐的时光留在亲人的记忆里,不愿妻子、儿女眼看自己被病痛折磨,给同事的遗言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鸡汤,完全发自肺腑,可敬可爱可信:
“我知道你是一个好人,但你必须收敛自己的脾气。你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警察……”
片尾充满悬念和温暖,被停职的警察同事拿起枪,接過前任的棒,与愤怒的母亲一同踏上追凶之路……
黑暗是永恒的,光明也是永恒的。
好莱坞很久没有这么精彩的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