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锂离子电池碳/硫协同选择性提锂技术

来源 :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退役锂离子电池有价金属提取工艺选择性差、环境风险突出的瓶颈问题,提出了碳/硫协同选择性提锂的新思路.首先在系统考察(NH4)2SO4、NH4HSO4、NaHSO4和H2SO4分别作为焙烧剂对退役锂离子电池LiNi1/3Co1/3Mn1/3O2正极粉末中锂的浸出选择性、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影响的基础上,确定H2SO4为最佳焙烧剂.基于此,研究了石墨添加量对LiNi1/3Co1/3Mn1/3O2中锂的浸出选择性的影响,揭示了C/S协同强化锂的浸出选择性的转化路径及其机制.结果 表明,在LiNi1/3Co1/3Mn1/3O2与H2SO4物质的量比为2∶1、石墨添加量为20%(w)、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120 min的最优条件下,LiNi1/3Co1/3Mn1/3O2中锂的浸出率高达93%,回收的Li2CO3纯度高于电池级Li2CO3纯度要求;Ni、Co和Mn均进入渣相,经分离纯化后可作为合成正极材料的前驱物,分离得到的石墨可回用于硫化焙烧过程的添加剂.通过对LiNi1/3Co1/3Mn1/3O2混合粉末(含20 wt.%石墨)硫化焙烧热行为及其产物X射线衍射(XRD)表征表明,石墨的添加降低了硫化焙烧的反应温度,通过C/S协同作用强化了LiNi1/3Co1/3Mn1/3O2中锂的选择性浸出,且不产生SOx等有毒有害气体.本工作结合硫化焙烧和碳热还原优势,为退役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同步循环利用开辟了新思路,实现了LiNi1/3Co1/3Mn1/3O2中锂的高效选择性清洁提取和废石墨负极的循环利用.
其他文献
大环分子如环糊精、冠醚等因具备独特的空腔结构,能够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实现对分子、离子的特异性识别,因此常被应用于人工跨膜离子传输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与天然的通道蛋白
倍增型窄带响应有机光电探测器,具有响应窗a窄且外量子效率(EQE)高等优势,在需要检测特定波长光的应用场景受到广泛关注.此类器件的有机光活性层由给体和受体组成,其中受体在
与早期开放获取和开放数据不同,开放科学早已不再简单地局限于文献和数据的自由获取,而是聚焦于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加强科技工作者乃至公民间的科学交流,拓宽各主体间交流协作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极大地推动科学科技的发展。
2021年7月26日,以“构建开放信任合作网络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世界科技社团发展与治理论坛在京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 ET)共同主办,围绕可持续发展与碳排放、国际科技奖励、国际科技治理、人类生命健康、人才成长与会员服务等议题开展主旨报告和高端对话研讨。
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方法优化了LiMn2O4尖晶石结构,构建并计算了其低指数表面性质.结果 表明,广义梯度近似(GGA)和自旋极化广义梯度近似(GGA+U)计算的LiMn2O4晶体体相结构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可功能化的骨架结构、高比表面积、可调控的孔径尺寸等优势.将MOFs与性质多样的有机/
本工作建立了一种量子化学的组合方法并应用于研究在硫和汞复合污染地区,汞及其化合物是否会参与和驱动硫酸气溶胶形成.该方法采用MolclusGenmer模块生成数以百万计的巨量团
非水溶液体系的锕系元素化学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前沿研究领域,近年来在分子磁性、多重键以及小分子活化等方面获得了迅速发展.化学键是化学科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而金
《The Code Breaker:Jennifer Doudna,Gene Editing,and the Future of the Human Race》[1]一书是由美国《时代》(TIME)周刊前总编Walter Isaacson撰写,由Simon & Schuster
期刊
Z世代,是联合国提出的一个名词,指在1995年至2010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相对于Y世代(1980年至1995年之间出生)和X世代(1965年至1980年出生),Z世代成长于国家高速发展时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加奔放不羁的个性;同时,Z世代也是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一代,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薪火代代相传,推动Z世代更健康更茁壮地成长已成为X世代、Y世代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