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再就业工程”面面观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l6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放日报》、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市再就业工程”联合调查组,以“把握最新态势,深层次地揭示本市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大意义,提出实施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推动再就业工程向纵深发展”为宗旨,深入到上海各区的企业、街道居委、劳务市场、安置中心、政府机关、下岗人员家中,获得了万余个数据,为再就业工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和进一步深化的初步思路。
其他文献
“再就业工程”现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极为关注的大事,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呢?复旦大学哲学系部分师生和《解放日报》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上海市部分下岗、在岗职工.“再就业工程”从业人员作深入调查,历时3个月,写了不少有份量的调查报告,本刊将陆续择优发表.以飨读者。
实现私有化是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中最重大的举措。它的实行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俄罗斯的终结.资本主义制度在俄罗斯的诞生。然而,伴随着私有化进程的是俄罗斯社会的大动荡、大分化.以及原国有资产支配权的大争夺。
反映罗马俱乐部对人类发展前景的悲观主义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受到了批判。然而.它把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增长之间在量的方面联系起来加以分析的方法.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而加以借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lned development)模式。
本文是对美国著名新闻史及邮电史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理查德R.约翰教授的学术访谈。他先后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其专著《网络国家:美国电信的发明》和《扩散新闻:从富兰克林到莫尔斯的美国邮政系统》,曾在美国获多项图书大奖。2012年57124日和27日,借其在北京讲学之机,笔者对约翰教授进行了访谈,内容包括:他的求学及研究历程,对部分师友同仁的评价,及其专著《网络国家》的主要思想。
目前,在席卷全球的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浪潮背后,涌动着一股日趋蔓延的全球性垃圾贸易暗流,这项贸易带来的后果是:地球的一部分变得干净了,另一部分的环境却遭到更为严重的侵害和破坏。
自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起,教育界关于这个难题的争论十分激烈。《探索与争鸣》组织探讨文章,有利于我们解开“考试”的密码,有利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最近.上海高教界对实施“宽进严出”的高校教育制度已形成讨论热点,本文仅对其“宽进”式的招生考试制度,谈点构想,以期商榷。
在我国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的过程中,在社会转型期,出现了部分职工下岗的新情况。目前,“再就业工程”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行各业各部门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认识下岗?人们观念上的障碍是什么?再就业的根本出路在哪里?有关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刊择其精要.予以刊载。
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一是“九五”期间将新增适龄劳动力约4400万.年均新增近900万劳动人口。二是目前城市隐性失业(岗位待业)超过2000万.估计今后每年(除消化一部分外)从企业中需分离出300多万富余劳动力。三是农村约有1.4亿的剩余劳动力在寻找出路,其中约5900万劳动力在跨地区流动.主要流向是城镇。
象美国过样的市场经济国家,“再就业”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在美国经济从工业社会模式迅速进入后工业社会体制时,这个问题更加突出。近10年来,“减员”(downsizing)已经成为美国生活中的熟悉话题,大公司一举裁员几千、几万职工的现象不断出现。如何安置这些“下岗”的失业人员一是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的首要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