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推动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并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2003年10月8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出倡议,由中国和东盟十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自2004年首次在广西南宁举办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唯一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办、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主题的国际展会,搭建了双方融政治外交、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于一体的全方位合作平台。
中国—东盟博览会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汇聚共识、对接发展战略的高端平台。累计有90多位中外领导人、34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迄已举办的17届东博会。展会主题、议题设置紧扣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进程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聚焦合作热点,形成首脑会晤、部长级磋商、主题国活动、政商对话多种高层交流,通过“魅力之城”、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活动,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接,增强了战略互信,服务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经贸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基石,2004~2020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由1059亿美元增至6846亿美元。在新冠疫情影响下,2021年1~6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逆势增长,达26644.7亿元人民币。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的初衷之一。
目前,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为深化双边经贸交流合作,落实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有效平台。博览会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以及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行业特点设置展览内容,高度集中各国的企业、商品、项目、资金等方面的信息,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投资贸易便利化从政府层面推进到企业层面,让企业直接享受降税、通关便利化等各种便利化措施。第1~17届博览会共有92.6万名中外客商参展参会,并在国际产能合作、跨境园区建设、跨境金融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等方面建设取得实效,有效促进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发展。2020年,为应对新冠疫情影响,“中国—东盟云上博览会”正式上线并常态化运行,共有1956家企业云上参展,举办154场线上线下经贸活动,为国内外客商促成了3000对精确配对,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日常贸易投资促进功能日益完善。
截至2020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共举办过200多个会议论坛,涵盖文化、科技、教育、旅游、卫生、妇女、扶贫等40多个领域,实现了部长级磋商以及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之间的对话沟通,建立起多领域合作机制,还举办了促进民心相通的文化展、旅游展、动漫展等专题展,带动了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成为中国与东盟多领域合作权威性较强、认可度较高的“南宁渠道”。
中国—东盟博览会立足于中国与东盟合作,面向全球开放,不断拓展合作范围。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推进,博览会从服务“10 1”向服务“一带一路”沿线、服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拓展。从2014年起,博览会设立特邀合作伙伴机制,澳大利亚、韩国、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坦桑尼亚、波兰、巴基斯坦等国先后担任特邀合作伙伴。博览会不断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是其支持单位。世贸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等国际机构负责人出席了历届东博会。
博览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域外企业参展参会,推动中国和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高了在世界的影响力,成为中国和东盟与区域外经济体加强合作、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纽带。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建设。2020年11月,他在第17届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要用足用好博览会平台功能,为中国—东盟乃至东亚地区经贸合作全面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经贸合作将继续是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压舱石”,RCEP则为双方应对疫情冲击、提升经贸合作水平提供新机遇。利用迄已形成的对东盟合作先发优势和稳定成熟的办会机制,从服务中国—东盟“10 1”向服务RCEP扩展,应是今后博览会的努力方向。博览会将以服务RCEP为纽带,聚焦经济发展,促进双方产业互补发展,扩大互利共赢,打造利益共同体。
為此,中国—东盟博览会可邀请更多的RCEP成员企业参加,展示RECP关税减让、服务业开放、投资合作等新商机;组织举办RCEP部长级会议、高峰论坛以及RCEP培训、研讨、推介等活动;在条件成熟时推动东博会升级扩展为“中国—东盟暨RCEP博览会”。
战略互信对中国与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有重要意义。中国—东盟博览会应在提升中国—东盟政治互信、发展规划深入对接中持续发挥作用。可举办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战略伙伴关系周年纪念活动;举办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建交纪念活动,将其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对话平台。
中国—东盟博览会也应致力于推动卫生健康交流,提升抗疫合作,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同时,拓展文化视野,推动文化服务、产业、人力资源、遗产保护等领域合作,并鼓励更多民间力量参与,推动在更多东盟国家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促进人文交流的全面升级。
博览会还应进一步加强服务国内开放和发展战略的平台效应。一是高水平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中发挥积极作用,带动国内沿线省市开放和发展水平。二是高水平服务“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国—东盟经贸中心”,深化与东盟国家在通关、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的合作,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是高水平服务“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加快推动与东盟国家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多领域应用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数字领域规则和标准制定,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信息通讯枢纽和数字经济合作新高地。四是高水平服务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加快推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探索,持续加快金融开放步伐,着力深化跨境金融创新,加强与东盟证券、债券、现货期货及衍生品交易市场合作,打造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发展新优势。
(作者为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文为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广西社科院联合研究阶段性成果)
凝聚共识,促进合作
中国—东盟博览会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汇聚共识、对接发展战略的高端平台。累计有90多位中外领导人、34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迄已举办的17届东博会。展会主题、议题设置紧扣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进程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聚焦合作热点,形成首脑会晤、部长级磋商、主题国活动、政商对话多种高层交流,通过“魅力之城”、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活动,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接,增强了战略互信,服务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经贸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基石,2004~2020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由1059亿美元增至6846亿美元。在新冠疫情影响下,2021年1~6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逆势增长,达26644.7亿元人民币。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的初衷之一。
目前,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为深化双边经贸交流合作,落实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有效平台。博览会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以及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行业特点设置展览内容,高度集中各国的企业、商品、项目、资金等方面的信息,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投资贸易便利化从政府层面推进到企业层面,让企业直接享受降税、通关便利化等各种便利化措施。第1~17届博览会共有92.6万名中外客商参展参会,并在国际产能合作、跨境园区建设、跨境金融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等方面建设取得实效,有效促进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发展。2020年,为应对新冠疫情影响,“中国—东盟云上博览会”正式上线并常态化运行,共有1956家企业云上参展,举办154场线上线下经贸活动,为国内外客商促成了3000对精确配对,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日常贸易投资促进功能日益完善。
截至2020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共举办过200多个会议论坛,涵盖文化、科技、教育、旅游、卫生、妇女、扶贫等40多个领域,实现了部长级磋商以及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之间的对话沟通,建立起多领域合作机制,还举办了促进民心相通的文化展、旅游展、动漫展等专题展,带动了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成为中国与东盟多领域合作权威性较强、认可度较高的“南宁渠道”。
面向世界,推动融合
中国—东盟博览会立足于中国与东盟合作,面向全球开放,不断拓展合作范围。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推进,博览会从服务“10 1”向服务“一带一路”沿线、服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拓展。从2014年起,博览会设立特邀合作伙伴机制,澳大利亚、韩国、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坦桑尼亚、波兰、巴基斯坦等国先后担任特邀合作伙伴。博览会不断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是其支持单位。世贸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等国际机构负责人出席了历届东博会。
博览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域外企业参展参会,推动中国和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高了在世界的影响力,成为中国和东盟与区域外经济体加强合作、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纽带。
提升服务,未来可期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建设。2020年11月,他在第17届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要用足用好博览会平台功能,为中国—东盟乃至东亚地区经贸合作全面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经贸合作将继续是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压舱石”,RCEP则为双方应对疫情冲击、提升经贸合作水平提供新机遇。利用迄已形成的对东盟合作先发优势和稳定成熟的办会机制,从服务中国—东盟“10 1”向服务RCEP扩展,应是今后博览会的努力方向。博览会将以服务RCEP为纽带,聚焦经济发展,促进双方产业互补发展,扩大互利共赢,打造利益共同体。
為此,中国—东盟博览会可邀请更多的RCEP成员企业参加,展示RECP关税减让、服务业开放、投资合作等新商机;组织举办RCEP部长级会议、高峰论坛以及RCEP培训、研讨、推介等活动;在条件成熟时推动东博会升级扩展为“中国—东盟暨RCEP博览会”。
战略互信对中国与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有重要意义。中国—东盟博览会应在提升中国—东盟政治互信、发展规划深入对接中持续发挥作用。可举办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战略伙伴关系周年纪念活动;举办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建交纪念活动,将其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对话平台。
中国—东盟博览会也应致力于推动卫生健康交流,提升抗疫合作,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同时,拓展文化视野,推动文化服务、产业、人力资源、遗产保护等领域合作,并鼓励更多民间力量参与,推动在更多东盟国家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促进人文交流的全面升级。
博览会还应进一步加强服务国内开放和发展战略的平台效应。一是高水平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中发挥积极作用,带动国内沿线省市开放和发展水平。二是高水平服务“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国—东盟经贸中心”,深化与东盟国家在通关、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的合作,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是高水平服务“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加快推动与东盟国家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多领域应用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数字领域规则和标准制定,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信息通讯枢纽和数字经济合作新高地。四是高水平服务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加快推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探索,持续加快金融开放步伐,着力深化跨境金融创新,加强与东盟证券、债券、现货期货及衍生品交易市场合作,打造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发展新优势。
(作者为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文为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广西社科院联合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