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的这句名言,我们应该很熟悉了。我们身边的确有太多的美,可这太多的美并没有被太多的人发现和感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其中的美,你感受到了多少?很多次和朋友来到美丽的大自然,当我被长白山原始森林的博大生机、深秋五花山的绚烂、雪后森林美丽的树挂……所深深吸引和震撼,而身边的友人却不为所动时,我会觉得若有所失和遗憾,也深感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身上的责任。
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是初中美术教育的基础和本质。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美术教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美術课程的教育目标首先是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陶冶高尚的情感。美术欣赏课以它外在形式的艺术语言展示内在灵魂,教师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鉴别美与丑的能力。
通过近二十年来的美术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敲开美术殿堂的钥匙,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敏锐地观察、深刻的表现。多年来,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做了深刻探究。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感受身边的美
美术是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美术。无论是常规美术课,还是第二课堂的辅导,都应重视第一节课的教学。因为这是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积极性的第一课,关系到学生在教师身上能否抱有信心的第一课。因此,要精心设计、周密构思。多年来在常规教学的第一课,我都安排了《我身边的美术》这个自己设计的内容,让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自己学校的以及身边的美术形式,如走廊文化,校徽校旗及学校的标志性雕塑,学校的建筑绿化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对身边美术形式的认识欣赏和理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美术就在我们身边,并且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关注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二、欣赏课教学变枯燥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欣赏是门艺术,学会欣赏,才能从美术课上找到更多的乐趣。欣赏课上,我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不是一味的讲解,而是教给学生学会欣赏,在探索中学习。例如,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都安排了“中外经典作品剖析”,也就是所说的“鉴赏示范系列”,于每册的第一展开页置放一件大幅作品及对作品整体介绍与评价,包括对作品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细节分析及创作过程等的剖析,使学生从广泛的文化背景中理解美术作品,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如何“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范例,使他们学会如何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交流了,在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课时,学生先对作品提出问题,或者老师提出问题,然后共同查找资料,讨论研究找出答案,再向同学老师汇报,这样的美术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中了解欣赏各种美。
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美、欣赏自然美
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事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等的美,都属于自然美。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大自然的美是无私的、和谐的。随着时代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美又升华至畅神,所谓畅就是认为自然美景能使人心情愉悦、陶冶情操,足见自然美有着何等感染力。在欣赏中国画的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时,我会引导学生感悟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美体会山水画的意境美,进一步热爱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同时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我尽量在每学期安排一次野外写生课,通过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升华对大自然的美的感受。
2.结合自身生活,发现和正确认识社会美
结合欣赏课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培养高尚的情操和美德。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社会美的内涵最丰富,在学生审美能力中也最关键,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行与修养,所以在欣赏课中对学生进行社会美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要学生体会劳动的美、勤劳朴素的美。比如:《在激流中涌进》《灿烂的青铜文化》,让学生体验劳动能创造财富,能创造奇迹,正因为无数不知名的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浇铸了我们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明。
3.正确认识艺术美
现实美是客观存在的,而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再创造的产物。艺术美是作者心灵的反映,所以它往往主观性强,又具有隐蔽性。通过欣赏课中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可以让学生集中地、长久地去体验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认知。如何通过欣赏课教学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认识?首先应提高学生对艺术语言的认识,艺术语言包括表现艺术形象及感情的点、线、面、体、色彩、明暗、质感、量感。如色彩的审美特性是十分明显的,它具有表情性,能够向我们传达出一定的感情意味,传达出能够引起人的情感的信息。比如红色是热烈而兴奋的,黄色是明朗而欢乐的,蓝色是抑郁而悲哀的,绿色是和平而稳定的。色彩的表情性包括色彩的热烈与沉静、冷暖、前进与后退、活泼与忧郁、华丽与朴素等。梵高的《向日葵》扑面而来的金黄色,使我们看到了阳光,看到他追求幸福、光明的心。
学生说:“美术欣赏课从枯燥变成是快乐的课堂,我们可以畅游在浮罗宫,面对《蒙娜丽莎》和大师对话;可以从兵马佣的身上解读神秘的秦始王朝……
总之,美术课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很多讲授法、谈话法、参观法、讨论法、练习法等。这些方法的合理运用都会取得一些成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更应积极创设一个轻快、和谐、民主的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教师做到知己知彼,才会在教学中做出有效的引导。这也是我近几年尝试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收获
美术的“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包含了自然社会的一切美好,也包括最为可贵的真、善。让我们学会去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其中的美,你感受到了多少?很多次和朋友来到美丽的大自然,当我被长白山原始森林的博大生机、深秋五花山的绚烂、雪后森林美丽的树挂……所深深吸引和震撼,而身边的友人却不为所动时,我会觉得若有所失和遗憾,也深感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身上的责任。
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是初中美术教育的基础和本质。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美术教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美術课程的教育目标首先是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陶冶高尚的情感。美术欣赏课以它外在形式的艺术语言展示内在灵魂,教师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鉴别美与丑的能力。
通过近二十年来的美术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敲开美术殿堂的钥匙,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敏锐地观察、深刻的表现。多年来,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做了深刻探究。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感受身边的美
美术是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美术。无论是常规美术课,还是第二课堂的辅导,都应重视第一节课的教学。因为这是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积极性的第一课,关系到学生在教师身上能否抱有信心的第一课。因此,要精心设计、周密构思。多年来在常规教学的第一课,我都安排了《我身边的美术》这个自己设计的内容,让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自己学校的以及身边的美术形式,如走廊文化,校徽校旗及学校的标志性雕塑,学校的建筑绿化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对身边美术形式的认识欣赏和理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美术就在我们身边,并且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关注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二、欣赏课教学变枯燥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欣赏是门艺术,学会欣赏,才能从美术课上找到更多的乐趣。欣赏课上,我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不是一味的讲解,而是教给学生学会欣赏,在探索中学习。例如,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都安排了“中外经典作品剖析”,也就是所说的“鉴赏示范系列”,于每册的第一展开页置放一件大幅作品及对作品整体介绍与评价,包括对作品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细节分析及创作过程等的剖析,使学生从广泛的文化背景中理解美术作品,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如何“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范例,使他们学会如何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交流了,在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课时,学生先对作品提出问题,或者老师提出问题,然后共同查找资料,讨论研究找出答案,再向同学老师汇报,这样的美术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中了解欣赏各种美。
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美、欣赏自然美
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事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等的美,都属于自然美。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大自然的美是无私的、和谐的。随着时代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美又升华至畅神,所谓畅就是认为自然美景能使人心情愉悦、陶冶情操,足见自然美有着何等感染力。在欣赏中国画的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时,我会引导学生感悟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美体会山水画的意境美,进一步热爱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同时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我尽量在每学期安排一次野外写生课,通过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升华对大自然的美的感受。
2.结合自身生活,发现和正确认识社会美
结合欣赏课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培养高尚的情操和美德。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社会美的内涵最丰富,在学生审美能力中也最关键,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行与修养,所以在欣赏课中对学生进行社会美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要学生体会劳动的美、勤劳朴素的美。比如:《在激流中涌进》《灿烂的青铜文化》,让学生体验劳动能创造财富,能创造奇迹,正因为无数不知名的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浇铸了我们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明。
3.正确认识艺术美
现实美是客观存在的,而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再创造的产物。艺术美是作者心灵的反映,所以它往往主观性强,又具有隐蔽性。通过欣赏课中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可以让学生集中地、长久地去体验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认知。如何通过欣赏课教学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认识?首先应提高学生对艺术语言的认识,艺术语言包括表现艺术形象及感情的点、线、面、体、色彩、明暗、质感、量感。如色彩的审美特性是十分明显的,它具有表情性,能够向我们传达出一定的感情意味,传达出能够引起人的情感的信息。比如红色是热烈而兴奋的,黄色是明朗而欢乐的,蓝色是抑郁而悲哀的,绿色是和平而稳定的。色彩的表情性包括色彩的热烈与沉静、冷暖、前进与后退、活泼与忧郁、华丽与朴素等。梵高的《向日葵》扑面而来的金黄色,使我们看到了阳光,看到他追求幸福、光明的心。
学生说:“美术欣赏课从枯燥变成是快乐的课堂,我们可以畅游在浮罗宫,面对《蒙娜丽莎》和大师对话;可以从兵马佣的身上解读神秘的秦始王朝……
总之,美术课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很多讲授法、谈话法、参观法、讨论法、练习法等。这些方法的合理运用都会取得一些成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更应积极创设一个轻快、和谐、民主的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教师做到知己知彼,才会在教学中做出有效的引导。这也是我近几年尝试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收获
美术的“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包含了自然社会的一切美好,也包括最为可贵的真、善。让我们学会去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