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习,是职业技术教育永恒的主题。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安排实习竟遇到了难以解决的困难。通过在困境中探索跨专业实习、顶岗生产实习,开创了职校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就业实习”的新路,总结出成功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实践实习;就业实习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经济结构和利益分配不断调整,学生实习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传统的学生实习
遇到了不可回避的难题
实习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是由培养技术工人的教育目的决定的。实习在职业教育中占有相当比重,它所占课时大约相当于总课时的一半,分为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形式。一方面,实习是为了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变为实践知识和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实习是为了促进学生适应企业和社会生活,获得社会经验。为此,需要消耗大量的物料,要占用大量的设备和人力,还需要具备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进行实习指导。同时实习中还容易出现损坏设备、影响生产、安全事故等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期,工厂、企业多是全民或集体所有制,学生实习中的物料消耗、设备占用、耗费工时和实习指导人员、工伤处理等,一般影响不到企业的利益,实习的安排比较容易。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成本核算直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经济利益,没有企业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很多人实习更为困难,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难以真实的进行。
面对上述困境,学校自建实习工厂无疑是解决实习问题的良策。但实习场地、设施设备投入、物料、水电投入和实习日常开支巨大,多年来职业教育资金又严重不足,因此,自建实习工厂难以实现。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的缺失,造成实习功能萎缩,并引发学生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企业生产需求严重脱节,职业学校学生操作技能和基本素质严重下降。特别是随着国家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企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加大,再加上工厂减员增效,工人下岗,就业机会减少,职业教育一度陷入低谷,给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难题。
勇于创新,在困境中
探索职校学生实习之路
我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和发展,建设了不少与所开设专业配套的实习、实训车间,购置了不少实习、实训设备,积累了不少实习实训经验,为企业培养了不少技术骨干。但校内实习教学主要功能毕竟是培养、训练学生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它虽然有管理方便、利用率高等优点,但是校内实习室设备相对较少、较为单一、一些专业工位不足、实习消耗大、没有企业生产的环境,实习内容不能适应企业实际需求。这就决定了校内教学实习、实训室无法满足实习的全部要求。要走出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缺失的困境,勇于创新,探索学生生产实习的新路势在必行。
在困境中探索
职校学生“社会实践实习”之路
经过多年办学的实践和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学校安排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很困难,而企业在发展中录用合适的职校毕业生同样困难。特别是季节性很强的服务性行业,更是如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打破传统的专业对口实习的老观念。如果一些安排实习困难的专业,能跨专业实习,虽然对提高本专业技能无益,却可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生活,获得社会经验,培养学生另一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较强的企业及社会适应能力,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这样就解决了企业用人的难题,适应了企业需要,同时还扩大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同样能达到实习的部分目的。
我们多次安排了美容美发专业学生、计算机专业学生到宾馆、饭店等服务行业实习。经过实践和摸索,跨专业实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转变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可以使学生学到本专业以外的技能、待人处事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通过跨专业实习,学生能找出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差距,还能认识到自己应在以后的学习中刻苦学习本专业知识,自觉补充社会需要的相关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劳动者,从而缩短了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同时,实习收入还可以助学,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立能力。
我们将跨专业实习称为“社会实践实习”。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实习的组织和过程的管理,把“社会实践实习”建设成了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操作技能,熟悉、适应、服务企业和社会的平台。取得了企业、学校、学生、家长都满意的效果,探索出了一条职校、技校学生实习的成功之路。如2000年毕业生裴某在某集团实习后留用至今,已升任集团一宾馆副总。2002年公关礼仪专业毕业的赵某在某集团公司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后留用,先后干过炼铁高炉统计、集团总部宾馆大堂经理,其间她还获得2003年唐山市礼仪文化大赛“礼仪之花”称号,成为集团的形象代言人。
在实践中开创职校学生
“就业实习”的实习新路
我校多数专业是为第二产业培养技术工人的专业,这些专业实习成本高,安全风险大,学生人数多,没有企业愿意接受学生毕业实习。唐山市是重工业城市,近年来钢铁、煤炭、水泥、电力等工业发展很快,用人市场需求大。但企业急需的是有工作经验的熟练技术工人,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为此,我校领导多次进公司、跑企业调查研究,多方联系、,寻找合作伙伴,探讨企校互利双赢的问题,协商了一个“安排学生进厂顶岗实习兼生产,企业择优录用为正式工人”的办法。使学生提前步入企业和社会,适应企业生产需求,很快成长为熟练技术工人。该办法遵循企业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实现了校企互利双赢,为我校开创了职校学生“就业实习”的实习和推荐学生就业新路,使“就业实习”真正成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有机联系的结合点。如2002届汽修专业毕业生刘某在滦河某炼铁厂实习留用后,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多次参加高炉技改攻关项目,荣获集团“优秀共青团员”、鸿达公司“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我校建设学生
劳动实习基地的一些成功做法
首先,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有严格的标准:选择有条件能一次性接纳较多学生实习、设备先进、管理严格、用工规范、治安稳定、信誉良好、确保安全、待遇较高的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身临其境,能达到提高技能、熟悉、适应和服务社会的目的,确保学生实习得到最大收获。
其次,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纳入法制轨道:企校联合办学,发挥企业的实习基地作用和学校的技术工人培训基地作用,双方的权利、义务用协议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约束各方,防止发生冲突和矛盾。2000年以来,学校与多个企业签定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和《实习协议》。
根据标准和合同规范,我们确定了12家“社会实践实习”基地和10家“就业实习”基地。
我校每年安排50名学生到河北某集团实习,实习结束后绝大部分能留厂就业。2005年6月,河北某集团新建的轧钢生产线投产,安排我校学生150人顶岗生产实习,实习结束后留用了110多人。
重视实习的组织管理
领导重视校长亲自抓校外实习工作,每次实习前都要召开班子会专门研究,并与企業签定实习协议;
严格管理一是责成专人负责组织,安排指导教师随班带队管理,随时向有关领导汇报、请示。二是制度建设:制定纪律规定,对不参加实习、半路跑回、违纪退回的学生给予纪律处理。三是学校与学生签定合同,明确实习目的要求、纪律规定和实习待遇。
精心安排一是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动员教育,讲明实习目的,提出明确要求,转变学生和家长的错误观念。二是选派带队教师,强调工作方法,要求培养使用班干部、团员。三是精心谋划,对实习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前分析,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四是实习中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总结奖惩实习总结工作由班级简单总结开始,发展到召开全校师生的“实习总结报告会”。师生的总结发言有对社会及就业等的认识,有个人思想的转变,有思想观念的收获、社会经验的收获、技术技能的收获、经济利益的收获、企业认可与自身价值的收获,有对实习中经验教训的总结等。报告会的精彩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以“就业实习”促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我校组织“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实习”反馈回来大量的各种信息,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专业适应企业需求调整、课程适应企业需求改革、设备适应企业需求更新的重要性。我们多次找上级领导汇报情况,争取支持,2006年已筹集区预算资金200万元,获得市配套资金160万元,用于设备添置、更新和改建实训车间1000平方米,新建实训车间2000平方米。整个工程完工后,我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将更上一层楼。
同时,我们还把合作办学领域扩大到了与民营企业合作办车工实习基地。我们无偿为民营企业提供车间、场地、水暖等部分设施和一些实习设备。
几年来,我校成功地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实习,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技能,增强了学生对企业和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解决了一些企业的用人难题,融洽了校企关系,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我校毕业生的当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办学范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红火,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于长军(1962—),男,河北唐山人,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毕业,唐山市古冶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高级教师。
王艳华(1972—),男,河北唐山人,河北师范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毕业,唐山市古冶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一级教师。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实践实习;就业实习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经济结构和利益分配不断调整,学生实习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传统的学生实习
遇到了不可回避的难题
实习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是由培养技术工人的教育目的决定的。实习在职业教育中占有相当比重,它所占课时大约相当于总课时的一半,分为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形式。一方面,实习是为了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变为实践知识和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实习是为了促进学生适应企业和社会生活,获得社会经验。为此,需要消耗大量的物料,要占用大量的设备和人力,还需要具备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进行实习指导。同时实习中还容易出现损坏设备、影响生产、安全事故等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期,工厂、企业多是全民或集体所有制,学生实习中的物料消耗、设备占用、耗费工时和实习指导人员、工伤处理等,一般影响不到企业的利益,实习的安排比较容易。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成本核算直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经济利益,没有企业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很多人实习更为困难,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难以真实的进行。
面对上述困境,学校自建实习工厂无疑是解决实习问题的良策。但实习场地、设施设备投入、物料、水电投入和实习日常开支巨大,多年来职业教育资金又严重不足,因此,自建实习工厂难以实现。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的缺失,造成实习功能萎缩,并引发学生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企业生产需求严重脱节,职业学校学生操作技能和基本素质严重下降。特别是随着国家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企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加大,再加上工厂减员增效,工人下岗,就业机会减少,职业教育一度陷入低谷,给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难题。
勇于创新,在困境中
探索职校学生实习之路
我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和发展,建设了不少与所开设专业配套的实习、实训车间,购置了不少实习、实训设备,积累了不少实习实训经验,为企业培养了不少技术骨干。但校内实习教学主要功能毕竟是培养、训练学生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它虽然有管理方便、利用率高等优点,但是校内实习室设备相对较少、较为单一、一些专业工位不足、实习消耗大、没有企业生产的环境,实习内容不能适应企业实际需求。这就决定了校内教学实习、实训室无法满足实习的全部要求。要走出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缺失的困境,勇于创新,探索学生生产实习的新路势在必行。
在困境中探索
职校学生“社会实践实习”之路
经过多年办学的实践和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学校安排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很困难,而企业在发展中录用合适的职校毕业生同样困难。特别是季节性很强的服务性行业,更是如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打破传统的专业对口实习的老观念。如果一些安排实习困难的专业,能跨专业实习,虽然对提高本专业技能无益,却可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生活,获得社会经验,培养学生另一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较强的企业及社会适应能力,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这样就解决了企业用人的难题,适应了企业需要,同时还扩大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同样能达到实习的部分目的。
我们多次安排了美容美发专业学生、计算机专业学生到宾馆、饭店等服务行业实习。经过实践和摸索,跨专业实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转变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可以使学生学到本专业以外的技能、待人处事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通过跨专业实习,学生能找出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差距,还能认识到自己应在以后的学习中刻苦学习本专业知识,自觉补充社会需要的相关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劳动者,从而缩短了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同时,实习收入还可以助学,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立能力。
我们将跨专业实习称为“社会实践实习”。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实习的组织和过程的管理,把“社会实践实习”建设成了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操作技能,熟悉、适应、服务企业和社会的平台。取得了企业、学校、学生、家长都满意的效果,探索出了一条职校、技校学生实习的成功之路。如2000年毕业生裴某在某集团实习后留用至今,已升任集团一宾馆副总。2002年公关礼仪专业毕业的赵某在某集团公司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后留用,先后干过炼铁高炉统计、集团总部宾馆大堂经理,其间她还获得2003年唐山市礼仪文化大赛“礼仪之花”称号,成为集团的形象代言人。
在实践中开创职校学生
“就业实习”的实习新路
我校多数专业是为第二产业培养技术工人的专业,这些专业实习成本高,安全风险大,学生人数多,没有企业愿意接受学生毕业实习。唐山市是重工业城市,近年来钢铁、煤炭、水泥、电力等工业发展很快,用人市场需求大。但企业急需的是有工作经验的熟练技术工人,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为此,我校领导多次进公司、跑企业调查研究,多方联系、,寻找合作伙伴,探讨企校互利双赢的问题,协商了一个“安排学生进厂顶岗实习兼生产,企业择优录用为正式工人”的办法。使学生提前步入企业和社会,适应企业生产需求,很快成长为熟练技术工人。该办法遵循企业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实现了校企互利双赢,为我校开创了职校学生“就业实习”的实习和推荐学生就业新路,使“就业实习”真正成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有机联系的结合点。如2002届汽修专业毕业生刘某在滦河某炼铁厂实习留用后,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多次参加高炉技改攻关项目,荣获集团“优秀共青团员”、鸿达公司“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我校建设学生
劳动实习基地的一些成功做法
首先,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有严格的标准:选择有条件能一次性接纳较多学生实习、设备先进、管理严格、用工规范、治安稳定、信誉良好、确保安全、待遇较高的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身临其境,能达到提高技能、熟悉、适应和服务社会的目的,确保学生实习得到最大收获。
其次,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纳入法制轨道:企校联合办学,发挥企业的实习基地作用和学校的技术工人培训基地作用,双方的权利、义务用协议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约束各方,防止发生冲突和矛盾。2000年以来,学校与多个企业签定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和《实习协议》。
根据标准和合同规范,我们确定了12家“社会实践实习”基地和10家“就业实习”基地。
我校每年安排50名学生到河北某集团实习,实习结束后绝大部分能留厂就业。2005年6月,河北某集团新建的轧钢生产线投产,安排我校学生150人顶岗生产实习,实习结束后留用了110多人。
重视实习的组织管理
领导重视校长亲自抓校外实习工作,每次实习前都要召开班子会专门研究,并与企業签定实习协议;
严格管理一是责成专人负责组织,安排指导教师随班带队管理,随时向有关领导汇报、请示。二是制度建设:制定纪律规定,对不参加实习、半路跑回、违纪退回的学生给予纪律处理。三是学校与学生签定合同,明确实习目的要求、纪律规定和实习待遇。
精心安排一是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动员教育,讲明实习目的,提出明确要求,转变学生和家长的错误观念。二是选派带队教师,强调工作方法,要求培养使用班干部、团员。三是精心谋划,对实习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前分析,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四是实习中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总结奖惩实习总结工作由班级简单总结开始,发展到召开全校师生的“实习总结报告会”。师生的总结发言有对社会及就业等的认识,有个人思想的转变,有思想观念的收获、社会经验的收获、技术技能的收获、经济利益的收获、企业认可与自身价值的收获,有对实习中经验教训的总结等。报告会的精彩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以“就业实习”促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我校组织“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实习”反馈回来大量的各种信息,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专业适应企业需求调整、课程适应企业需求改革、设备适应企业需求更新的重要性。我们多次找上级领导汇报情况,争取支持,2006年已筹集区预算资金200万元,获得市配套资金160万元,用于设备添置、更新和改建实训车间1000平方米,新建实训车间2000平方米。整个工程完工后,我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将更上一层楼。
同时,我们还把合作办学领域扩大到了与民营企业合作办车工实习基地。我们无偿为民营企业提供车间、场地、水暖等部分设施和一些实习设备。
几年来,我校成功地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实习,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技能,增强了学生对企业和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解决了一些企业的用人难题,融洽了校企关系,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我校毕业生的当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办学范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红火,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于长军(1962—),男,河北唐山人,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毕业,唐山市古冶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高级教师。
王艳华(1972—),男,河北唐山人,河北师范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毕业,唐山市古冶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