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教育内涵式发展,就是在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一定程度时,学校的发展必须转移到依靠自身发展,即"内因"的变化,也就是深入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如教师的观念、能力、敬业精神及师德资源、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教育教学制度等等的潜力,只有充分发掘这些现有资源并进行合理配置,才能用好它,发挥最大的教育教学效益,促进学校发展。
哪些属于"内涵式发展"的内容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创新,加强管理
管理理念要跳出学校乃至教育的小圈子,站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审视教育,从战略管理理念的高度思考教育,驾驭学校管理活动,围绕以学生为本,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核心,完善的制度建设为保障,优化人力资源,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提升办学品位,形成"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使学校不断地从规范阶段走向发展阶段。
俗话说,管理出效益。主导和推动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的不是外部的力量,而在于系统内生动力。内涵式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内在禀赋、内部动力、内部潜力和内部创造力的不断优化重组,注重对教育资源整合力、组织执行力、教学力、科研力等的整体提高。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内在关系"的自发组织、自觉调控、结构调控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教育效益,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优秀的学校不是被管出来的,而是靠制度和文化发展起来的。管理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管理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人才观。管理文化不仅表现在师生日常不易觉察的语言和行为中,更表现在师生对"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幸福和爱"的自觉刻意追求中。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建设科学、人本的管理文化,使师生都能自觉地遵守规则,积极幸福地工作或学习。同时,管理创新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实际相结合,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二、注重培养,提升素质
"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人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人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这里所说的人的发展,不仅仅是学生的成长发展,还有教师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只有教师的不断成长和发展,才会有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就一所学校而言,直接面临素质教育挑战,并在素质教育实践中最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还是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素质的高低,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师素质。
一流的学校本质指标只有一个,即拥有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师素质(专业素养、专业水平、人文精神)是实现课程改革,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学校必须以师资建设为抓手,构建学校发展平台。
师资是学校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没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就不会有发展,内涵式发展战略就失去前提和基础。要促进内涵式发展,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规模适度、满足21世纪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及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建立严格的科学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定编、定岗、评聘、考核、奖惩、培养、提高等一系列制度。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培养他们爱岗敬业与奉献精神;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其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大胆选拔、培养和使用青年教师承担教学、科研重任,使他们脱颖而出,健康成才。增强人才意识,加大力度引进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强化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既要建立一个公平竞争机制,也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奋发有为的生态环境,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工作中,要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引导教师充分认识教学内容、手段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变要我学习、被迫教研为我要学习、主动教研,树立注重实践,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观念。
通过各种方式鼓励老师做学习型、反思型教师,积极创建学习型、书香型校园,不断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提升教育教学业务能力。
三、注重教学,深入调研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行为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大到教育的发展战略,小到课堂教学的改革,都要在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教育要向前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求得广大教师对发展目标的认同、价值目标的认同,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一需求。
有些一线教师认为:我是教师,教好书就行了,搞课题研究是专家或部分领导的事,与我们沾不上边。这种思想的存在与传统教学观、人才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型教师承担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学上强调"依纲靠本"。殊不知,在强调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任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每天要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有前瞻的理论,探究的行为,对教育事业满腔热忱才能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和"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 才能不落后于时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教育教学而言,课题研究就是那块"不误砍柴功"的磨刀石。
学校课题研究还是提高教师教育科学理论素质的必不可少的经常性工作,也是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捷径,更是教师获取教育信息的重要渠道。新形势下学校的健康发展,始终要靠拥有一支科研意识强、业务娴熟的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课题研究将在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理论这些环节循序渐进地螺旋式上升,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脱颖而出。可以这么说,学校课题研究本身也就是内涵式发展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学校内涵的发展,品牌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学校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思想、新理念的重要先导;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转变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把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最大特征是让学生自主化,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作主,自主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的观点。
同时,要求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尤其要注意消除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卑感,增强其自主学习的信心。教学设计要简化头绪,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时间,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素质教育真正深入到课堂。
哪些属于"内涵式发展"的内容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创新,加强管理
管理理念要跳出学校乃至教育的小圈子,站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审视教育,从战略管理理念的高度思考教育,驾驭学校管理活动,围绕以学生为本,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核心,完善的制度建设为保障,优化人力资源,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提升办学品位,形成"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使学校不断地从规范阶段走向发展阶段。
俗话说,管理出效益。主导和推动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的不是外部的力量,而在于系统内生动力。内涵式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内在禀赋、内部动力、内部潜力和内部创造力的不断优化重组,注重对教育资源整合力、组织执行力、教学力、科研力等的整体提高。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内在关系"的自发组织、自觉调控、结构调控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教育效益,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优秀的学校不是被管出来的,而是靠制度和文化发展起来的。管理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管理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人才观。管理文化不仅表现在师生日常不易觉察的语言和行为中,更表现在师生对"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幸福和爱"的自觉刻意追求中。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建设科学、人本的管理文化,使师生都能自觉地遵守规则,积极幸福地工作或学习。同时,管理创新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实际相结合,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二、注重培养,提升素质
"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人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人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这里所说的人的发展,不仅仅是学生的成长发展,还有教师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只有教师的不断成长和发展,才会有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就一所学校而言,直接面临素质教育挑战,并在素质教育实践中最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还是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素质的高低,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师素质。
一流的学校本质指标只有一个,即拥有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师素质(专业素养、专业水平、人文精神)是实现课程改革,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学校必须以师资建设为抓手,构建学校发展平台。
师资是学校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没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就不会有发展,内涵式发展战略就失去前提和基础。要促进内涵式发展,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规模适度、满足21世纪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及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建立严格的科学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定编、定岗、评聘、考核、奖惩、培养、提高等一系列制度。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培养他们爱岗敬业与奉献精神;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其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大胆选拔、培养和使用青年教师承担教学、科研重任,使他们脱颖而出,健康成才。增强人才意识,加大力度引进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强化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既要建立一个公平竞争机制,也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奋发有为的生态环境,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工作中,要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引导教师充分认识教学内容、手段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变要我学习、被迫教研为我要学习、主动教研,树立注重实践,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观念。
通过各种方式鼓励老师做学习型、反思型教师,积极创建学习型、书香型校园,不断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提升教育教学业务能力。
三、注重教学,深入调研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行为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大到教育的发展战略,小到课堂教学的改革,都要在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教育要向前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求得广大教师对发展目标的认同、价值目标的认同,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一需求。
有些一线教师认为:我是教师,教好书就行了,搞课题研究是专家或部分领导的事,与我们沾不上边。这种思想的存在与传统教学观、人才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型教师承担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学上强调"依纲靠本"。殊不知,在强调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任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每天要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有前瞻的理论,探究的行为,对教育事业满腔热忱才能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和"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 才能不落后于时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教育教学而言,课题研究就是那块"不误砍柴功"的磨刀石。
学校课题研究还是提高教师教育科学理论素质的必不可少的经常性工作,也是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捷径,更是教师获取教育信息的重要渠道。新形势下学校的健康发展,始终要靠拥有一支科研意识强、业务娴熟的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课题研究将在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理论这些环节循序渐进地螺旋式上升,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脱颖而出。可以这么说,学校课题研究本身也就是内涵式发展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学校内涵的发展,品牌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学校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思想、新理念的重要先导;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转变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把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最大特征是让学生自主化,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作主,自主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的观点。
同时,要求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尤其要注意消除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卑感,增强其自主学习的信心。教学设计要简化头绪,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时间,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素质教育真正深入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