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教学艺术。
在目前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的提问存在了这样一些问题:⑴整堂课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或者很少提问,进行“满堂灌”。⑵问题太滥,什么都要问,象那些“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表面上是提问,实际上是“灌输”,至少也属于无效的问题。⑶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提问随意性大,东拉西扯,偏离了主题,浪费了时间。⑷提问面较小,只要提问好学生,很少提问差生;陶醉于学生能答出正确答案,这样其实失去了提问的信息反馈作用。⑸提问没有层次性,对较难的问题没能铺设好台阶,学生回答不出,出现冷场现象。6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也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⑻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没有进行适当的评价,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等,容易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消退等等。因此如何提高物理课题提问有效性研究是教师更应该研究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提问要有目的性。
要提高课堂的流畅性,而不显得生硬和思维堵塞,这就使得学生的思路能跟得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显得非常重要了。所以,教师所提问题要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选题恰当,切勿随心所欲,且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前后衔接。例如在教“压力和压强”一节内容,在讲完压力引入压强之前,若这样提问:“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肯定有同学答:“跟力的大小有关。”有的答:“跟物体的受力面积有关。”还有的答:“跟力的方向有关。”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原来提问意图。如果改问:“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两个因素有关?”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压强概念。
(2)提问要有启发性。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代表着启发式提问的精髓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要促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要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如“物体的浮与沉”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提问要有挑战性。
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尽可能把陈述性问题转化为程序性问题。如在可行的情况下,把“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转换为“怎么做(办)”,让学生在极具挑战性的情景下,体念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得到了最终的结论——是什么。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又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4)提问要有剃度性。
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师所提问题不能太突然,太难,而应该把难点支解,设计阶梯,让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抵达最终的目的地。例如,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教学中,教师可先问这样一个问题:冬天,同学们的手被冻得发疼,这时候就会搓搓手,搓手有什么效果呢?(学生:手发热,暖和。)这时再问:为什么搓搓手会暖和?接下来再引导学生探究做功和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学生才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个教学难点。
(5)提问要有兼顾性。
每个班级,学生与学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同学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要有兼顾两头的水平,即在保证一定难度的同时还要兼顾广度,即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
(6)提问要有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某门功课,或者某个知识点产生了兴趣,学习的热情才会高涨,思路才会更宽广,学习的效率就会更高。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在紧扣主题的情况下,尽量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热传递”时,可提这样一个问题:“把包着同种纸的木棒和铁棒,同时放在火上烧,问哪个棒上的纸先燃?”木棒、铁棒、纸、火都是学生熟悉的物体,但在这里将它们有机组合起来学生仍有新鲜感,仍会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7)要先提问后点名,以及所提问题有适当的停顿。
可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可以让未被点名的学生有自己思考的空间。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依据“三维”目标要求,确定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切入点。课堂提问应富有启发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这样的问题才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教学由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地钻研。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优化物理课堂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难理解的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提问层层深入,逐步搭建问题桥梁,让学生能顺藤摸瓜,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秦峰中学)
在目前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的提问存在了这样一些问题:⑴整堂课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或者很少提问,进行“满堂灌”。⑵问题太滥,什么都要问,象那些“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表面上是提问,实际上是“灌输”,至少也属于无效的问题。⑶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提问随意性大,东拉西扯,偏离了主题,浪费了时间。⑷提问面较小,只要提问好学生,很少提问差生;陶醉于学生能答出正确答案,这样其实失去了提问的信息反馈作用。⑸提问没有层次性,对较难的问题没能铺设好台阶,学生回答不出,出现冷场现象。6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也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⑻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没有进行适当的评价,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等,容易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消退等等。因此如何提高物理课题提问有效性研究是教师更应该研究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提问要有目的性。
要提高课堂的流畅性,而不显得生硬和思维堵塞,这就使得学生的思路能跟得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显得非常重要了。所以,教师所提问题要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选题恰当,切勿随心所欲,且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前后衔接。例如在教“压力和压强”一节内容,在讲完压力引入压强之前,若这样提问:“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肯定有同学答:“跟力的大小有关。”有的答:“跟物体的受力面积有关。”还有的答:“跟力的方向有关。”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原来提问意图。如果改问:“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两个因素有关?”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压强概念。
(2)提问要有启发性。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代表着启发式提问的精髓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要促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要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如“物体的浮与沉”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提问要有挑战性。
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尽可能把陈述性问题转化为程序性问题。如在可行的情况下,把“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转换为“怎么做(办)”,让学生在极具挑战性的情景下,体念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得到了最终的结论——是什么。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又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4)提问要有剃度性。
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师所提问题不能太突然,太难,而应该把难点支解,设计阶梯,让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抵达最终的目的地。例如,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教学中,教师可先问这样一个问题:冬天,同学们的手被冻得发疼,这时候就会搓搓手,搓手有什么效果呢?(学生:手发热,暖和。)这时再问:为什么搓搓手会暖和?接下来再引导学生探究做功和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学生才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个教学难点。
(5)提问要有兼顾性。
每个班级,学生与学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同学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要有兼顾两头的水平,即在保证一定难度的同时还要兼顾广度,即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
(6)提问要有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某门功课,或者某个知识点产生了兴趣,学习的热情才会高涨,思路才会更宽广,学习的效率就会更高。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在紧扣主题的情况下,尽量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热传递”时,可提这样一个问题:“把包着同种纸的木棒和铁棒,同时放在火上烧,问哪个棒上的纸先燃?”木棒、铁棒、纸、火都是学生熟悉的物体,但在这里将它们有机组合起来学生仍有新鲜感,仍会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7)要先提问后点名,以及所提问题有适当的停顿。
可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可以让未被点名的学生有自己思考的空间。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依据“三维”目标要求,确定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切入点。课堂提问应富有启发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这样的问题才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教学由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地钻研。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优化物理课堂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难理解的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提问层层深入,逐步搭建问题桥梁,让学生能顺藤摸瓜,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秦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