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第九怪的痴情苦恋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weijie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拥有中国“火花大王”头衔的季之光,收藏火花15万种,20万枚,涵盖120个国家和地区,收藏数位居日本的吉泽贞一、俄罗斯的阿萨洛夫之后的世界第三。以故乡“扬州八怪”自豪的扬州人,称季之光是“扬州第九怪”。
  
  “没出息”的爱好
  
  季之光1936年出生在汉口。父亲长于医道,担任国民党军少将医官,全家跟着辗转重庆、西安、杭州、南京等地。他在五兄妹中排行老四,童年衣食无忧,但他并不快活,原因是他开窍晚,落落寡合,父亲看不上。长大了些,别看他闷声不吭,却是个调皮蛋。爬树勾坏裤子,打架一脸灰土,三天两头“闯祸”,少不了皮肉之苦。
  小时候的惟一乐趣是收集香烟盒,那时叫“洋片”,还有五颜六色的糖纸。还偷偷到父亲的抽屉里找信封上的邮票。花钱买新邮票,他是不敢向父亲张口的。有一年除夕夜,一家人在一起守岁,母亲像平常一样操起了针线。哥哥妹妹忙着吃零嘴,他的眼睛盯在母亲绕棉线的火柴盒上。那上面“年年有余”的图案多漂亮啊!这就成了他收集的第一枚火花。
  这以后,季之光对火花着了迷。放了学,影院、剧场、茶社、车站等人多的地方,都是他捡火柴盒的好去处。父亲发脾气,骂他尽捡垃圾,没出息。他嘿嘿一笑,打一脸盆水,把火柴盒放进去泡,一张张贴画轻轻揭下来,晾干,压平。
  此时的中国大陆,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季之光不懂政治,对时局感觉迟钝。解放军进城了,大哥随国民党军队逃去台湾,父亲却留下来,凭一技之长成为人民政府的医生。
  大大咧咧的迷糊性格害了季之光。他的老同学徐敬贤参了军,在华东军区机要室当了发报员。季之光跑去看他,老同学与他谈起个人前途,鼓励他抓紧学习跟上时代,要“趁热打铁,赶快着手”。他把老同学的告诫和联系电话记在一张纸上,放在接待室的桌上忘记带走了。这张字条被保卫部门认定有“特嫌”,季之光被审查了好一阵子。
  随后,季之光回到扬州。人家为他抱屈,他倒坦然。他先是在一所中学任教,给学校排过戏,后来上面抓阶级斗争,他被下放到农村。当他再回到扬州,在民间工艺社当了供销员,本来他也尝试过集邮,可是邮票的品种很多,都得花钱买,他拿不出钱来。他便一心收集火花,既没有人跟他竞争,也不用花太多的钱。
  到20世纪60年代初,他已经和全国170余家火柴厂建立了联系,并和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火花收藏家有通信往来。他不懂外语,便写了封信,请扬州师院的外语老师帮着翻译:“亲爱的朋友,我是季之光,专门收集火花,希望您能与我交换……”这封英文信,他印了又印,足有几千封,寄遍了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和地区。
  
  注定流产的爱情
  
  季之光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哥哥和妹妹早已成家,年迈母亲最牵挂的就是他的婚事。他是孝子,母命不可违。亲友们热心介绍的对象,见了一个又一个,都跟他没缘分。
  有一位姑娘是美术老师,长得眉目清秀,且颇有艺术气质。介绍人说了季之光的收藏爱好,说她喜欢美术,肯定和他谈得来。到季之光住的小屋,看了他的收藏品,从清朝到民国到当代,确实丰富多彩。谈起收藏头头是道,可是谈别的季之光就没话了,也提不起兴致。姑娘有意挑起话题,问他家里几个人,在哪里工作,问一句只答一句。气得姑娘到介绍人那里“打回票”:“这个人,就知道火花,冷血动物!”
  有个书店经理看上了季之光痴痴迷迷的书卷气,便把自己女儿介绍给季之光。她也在书店工作,见季之光长得不错,为人也忠厚,觉得日后肯定听她的,很乐意跟他谈恋爱。见过几次面,她就婉转地向季之光提出,人家的男朋友都会给女孩买东西的。季之光没反应,她就直说,要买自行车、缝纫机和新衣服。季之光讷讷地说:“我办不到。”这个恋爱也没谈得成。
  说起某银行的会计姑娘,是季之光见的第六個对象了。姑娘性格温和,心地善良,对季之光很有好感,觉得这男人可靠,不油滑,挺实在。不知为什么,季之光和她的共同话题很多。不料,姑娘父亲找上门来说:“我女儿不打算跟你谈了。”季之光挺纳闷:“你女儿谈不谈,为什么要你来说,她自己不说呢?”姑娘父亲说:“这事,是我不同意,我们要讲究成份。”
  原来姑娘父亲是一家工厂的政工干部,专门到季之光单位了解到季之光的“家庭问题”,便劝说女儿跟季之光“散伙”。女儿不愿意,当父亲的只得亲自出马,跟季之光说明白。季之光一听没说什么,点了点头,他只能认命了。
  那时,他的工资40多元,大部分用来买火花、买邮票、寄信件,还得挤下点寄给母亲。只要季之光拎着他的黑色破包出门,街坊邻居都知道他去捡火柴盒了。调皮的顽童大声嘲弄他:“神经病,神经病,火柴盒子你的命!”“季大瓜,收火花,收得老婆不进家!”他憨憨一笑。
  季之光大概是世界上最穷的收藏家了。他的小屋12平方米,里面满满当当,靠墙塞着一张桌子,一张棚子床,床上一条薄被子,被单下面铺着稻草。旁边几只木箱放着火花等收藏品,是他的心爱之物。自己的衣物塞在纸箱里老是被老鼠咬,但是火花他是绝不让咬的。他把平常的衣食零用开支压缩到最低程度,生米放进热水瓶泡粥,是他吃不厌的主食。有时忙着整理火花,三餐饭并成两餐吃。他出差总是一碗阳春面,可以省下些补助费。一年四季穿着单位发的灰色工作服,袜子破了剪掉一截缝起来再穿。
  隆冬时节,室外寒风凛冽,屋内也冰冷刺骨。季之光坐在桌前整理火花,冻得双手不听使唤。他在屋里蹦蹦跳跳,坐下来仍然哆嗦。无奈的他,只得戴上棉帽和口罩,围上围巾,脚套袜子,钻进被窝,然后用绳子把被子扎起来。有次他刚躺好,突然有人敲门。他说:“同志,请明天再来吧!”来人说是从上海特地来扬州的,有急事见他。他只得解开绳子,下床开门。来访者原来是詹同,上海美术电影厂的名导演,专程到扬州收集美术片创作资料的。看到季之光的狼狈样,詹同有些心酸地笑道:“你哪像个有名的收藏家啊,这副打扮,像飞行员,又像猪八戒。”
  一天傍晚,季之光从无锡等地出差返回扬州,家门缝里已经被信封塞满了。他用竹棒拨了半天才把门推开。离家20多天,国内外的信件竟多达400多封,有的是寄火花的,有的是要火花的。他把这些信件分门别类,一一阅读再作答复。他忘了时间,忘了吃饭,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因为与邻居合用一个电表,邻家老太太以为他忘了关灯,深夜时起来从钥匙孔里观望,却见他在专心数着什么。于是,老太太告诉人家:季之光晚上不睡觉,点钞票哩!季之光闻言,只嘿嘿一笑。 最倒霉时收获的婚姻
  季之光曾住过20多年的屋子虽很狭小,但却有个辉煌的地名:赞化宫2号。许多外国朋友跟季之光交换火花时提问道:“扬州赞化宫与拉萨的布达拉宫相比,一样不一样?”“您住在赞化宫,又有这么多收藏,是皇室后人吗?”季之光很心酸,也很自豪,他可是中国的火花皇帝呢。
  季之光的火花收藏达到5万枚时,在当地有了名气。他想把自己的收藏奉献给社会,让更多的人欣赏。经好友们的推荐,报经市委宣传部批准,他准备在市博物馆公开展出自己的藏品。出于当时的政治气候,展出定名为“社会主义国家火柴贴画展览会”。
  这天,他拎上包正要出门,厂里保卫科的人把他请进了厂部会议室。几位穿警服的人等在那里,一见面就叫他老实交代。他奇怪地问:“我做了什么坏事?”人家拿出一枚圆木印章,问他私刻公章是何用心?他一看,原来是展览会的纪念图章,打算加盖在参观券上作纪念,一位搞雕刻的朋友帮着刻的。
  看来公安局盯上了季之光,他值得怀疑的地方太多了:他出身不好,并且四处奔波,结交许多人,到处寄信,尤其是寄到外国,有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这回私刻大印,不是很可疑吗?季之光吓出一身冷汗。他磕磕巴巴地“交代”了火花展览的由来。说到市委宣传部批准的,公安人员的脸上颜色和缓了些。他“奉命”回家捧来了部分火花展品,交给公安人员审查。谁知他们一边翻看,一边叫绝:“乖乖,这么漂亮!”临走,他们要几套捷克的交通规则火花,说是宣传交通规则时作参考。这起“重大反革命案件”终于了结,季之光的火花展览如期举办,扬州城轰动。季之光竟然收集有清朝年间的中国第一枚火花《舞龙》牌有纪念甲午战争阵亡将士的《海军》牌有纪念孙中山逝世的《中山》牌有抗日战争期间“请用国货”的《爱国》牌,还有陕甘宁边区的《丰足》牌。新中国诞生后的火花更是琳琅满目,仅一套《京剧脸谱》就450张之多。那些外国火花的设计别致,叫人惊叹。此后3个月,季之光应邀到省内6个城市作巡回展出 ,观众达20多万人次。著名书法家费新我欣然题词道:“星火图标成巨海,古今中外汇扬州”。
  谁知,随后席卷而来的“文革”风暴把季之光砸晕了。他素来对政治没兴趣,可是政治总不放过他。痴人季之光也聪明起来了,他悄悄地把主要藏品装了六大箱,连夜藏到可靠的朋友、一位老政协委员的家里。但剩下的满满一板车藏品却没保住。
  关进“牛棚”,人格的侮辱他忍了,大部分藏品被毁,叫他痛不欲生。当晚他听到广播里说,“文化大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死心眼的他一想,好家伙,这一次就已经把一板车火花毁了,再来几次,还能有火花吗?不如死了吧。可是安眠药要不到,想跳井或者上吊都不行,成天有人看着。他干脆绝食。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昏昏然麻木了,在死亡边缘游荡。第六天,造反派头头跑来训斥:“你死吧,死了就是畏罪自杀!”这一骂,把他骂醒了。死了也有罪名,还不如先活着再看。 在他最倒霉的时候,居然有一次猝不及防的相亲。造反派里有个好心人偷偷告诉他,两个女人要来看他,说是一老一少。季之光一听就知道,准是热心的罗桂英大妈,是她把一个名叫周祥芳的姑娘介绍给他。周祥芳父亲是上海老工人,跟罗大妈的丈夫是要好的同乡。周祥芳随母亲住在扬州市郊的农村,却是眉目清秀,身材苗条,文静贤淑。罗大妈说了周祥芳的一大堆好话,季之光点头同意见面。罗大妈安排他们在一起吃了顿饭。因为初次见面,姑娘没好意思抬头,季之光却痴痴地把姑娘看得一清二楚。这姑娘梳条大辫子,长得像刘巧儿。这次约好,过一段时间再见面的。
  这下糟了,季之光天天脖子上挂着黑帮的牌子,怎么跟对象见面?他恳求造反派头头发善心,让他今天不挂牌,明天多挂几个钟头。造反派头头不答应。他被几个人架到厂门口,抱着大牌子不敢抬头。在一片人声嘈杂中,他只看到无数双脚从他跟前走过,其中有两双女鞋显得迟缓而有些慌乱。他想,这回的对象肯定又泡汤了。
  一年后,季之光从“牛棚”里放回家。没承想罗桂英大妈又跟他提起祥芳,说姑娘看到你受罪就哭了,还时常问起你。周祥芳的父亲托人到扬州了解,说季之光没什么不光彩的问题,就是出身不好。那不要紧,周祥芳的父亲挺开通。于是,罗桂英大妈陪他去周祥芳家,见见姑娘和岳母大人。罗大妈问他带什么见面礼,他说带十几套火花吧。罗大妈说他太迂,劝他带些烟酒糖果之类。他说,反正火花不能不带,她看中我看不中火花,那将来我的日子怎么过下去?
  国庆节那天,赞化宫2号的单人床换成了双人床。火花精品挂满了墙,正中的火花排成红双喜字样,桌上也摆设着火柴盒。季之光和周祥芳就在这火柴盒一样的小屋里结婚了。
  从此没有了屋漏的苦
  39岁的季之光有了家的温暖,从此吃饭穿衣都有人管了。季之光把自己的开支一笔笔地算给她听,那点工资大都用来收藏火花,是不可能有什么节余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都得靠周祥芳精打细算。
  在季之光眼里,火花第一,老婆第二,什么事都往后排。看到人家的男人疼老婆,自己连生孩子,丈夫都没买什么滋补品,周祥芳背地里也抹过泪。娘家人问她,季之光对你好不好?周祥芳总是说,很好,他给我买蛋糕、煮桂圆汤。
  见季之光买邮票寄信件5元10元地掏,而1斤肉8角钱舍不得买,她偶尔说气话:“等你哪天出差了,我把你这些东西都扔 了。”季之光顶真地说:“这是我的命,你动一动,我们的感情就完。”
  有一回,季之光出差去外地,家里收到了一大堆信,周祥芳全都藏起来。她想得很简单,你看不到信,就不用回信了吧,回信邮票要花多少钱啊 。季之光回来后,又接到很多信,问前面的信收到没有。季之光就去问邮递员。邮递员天天给他送信,早跟他熟了,说是有哇,交给你老婆啦。季之光问周祥芳,她见瞒不过,只得把压在床垫下的信拿出来,交给他。
  季之光看到周祥芳委屈的模样,心软了,一肚子的火气消了。周祥芳也想通了,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更没有其他女人,只是这么一项爱好,让他去干吧。
  有一年盛夏,季之光到上海出差,去著名演员夏天家拜访。夏天高兴地约了上影老演员钟叔华、陈述、程之等“火花迷”,一起吃午饭。季之光穿着卡其布中山装,里面是雪白的领子。天气炎热,季之光汗流满面,主人一再叫他脱衣服,他说什么也不肯。等客人走了,他才实言相告,里面没穿衣服。夏天奇怪:不是有件白衬衣吗?他说,这是个假领子。夏天叹了口气,他却哈哈大笑。
  季之光欢迎朋友上门,但公开“约法三章”:不倒茶,怕茶水溅出来,玷污藏品;不递烟,怕火花燃起来,烧到火花;不欢迎小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来了小孩子马上给个小凳子,坐在门边,不准乱动乱摸。
  他对自己的女儿,也进行了近乎于残酷的训练。孩子仅有二三岁的时候,他把火柴盒放在桌上,还放了些精美的火花。孩子好奇,伸出手来抓,他伸手就打。弄得孩子对火花望而生畏,长大了也不敢动他的藏品。
   在季家兄妹中,除大哥经台湾去美国外,二哥在武汉当研究员,三哥在北京是高级会计师(已病故),小妹在南京是高级教师,惟有不务正业的季之光没有高学历,也没有职称,只对火花之类的东西着迷。见有媒体介绍季之光,二哥专程赶来扬州,花了一天时间在季之光的小屋里翻看藏品,他对弟弟说:“过去我们反对你玩火花,是我们错了。你好好干吧!”听到这话,季之光止不住孩子般哽咽了。
  著名相声艺术家侯宝林看了季之光的收藏,给他题写了“季公火佛”。著名歌唱家胡松华到扬州演出,慕名来访。那天下大雨,屋顶漏着雨水,雨衣和塑料布都盖在季之光放藏品的木箱上。胡松华感叹道:“‘火佛’住在‘水牢’里!”著名歌唱家李光羲也有同感,回北京后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了封信,反映季之光的困窘。中央领导同志作了批示,层层批下来,给季之光解决了两室一厅42平方米的住房,房子比赞化宫2号大了,也不漏雨了。
  季之光的收藏,少不了妻子的“后方”之功。周祥芳对火花的兴趣,在季之光的培养和熏陶下与日俱增。这里地方小,柜子箱子层层相叠,要找资料得翻箱倒柜,怕季之光闪了腰,周祥芳把这些体力活全包了。他写好了信,她帮他到邮局去寄。打印的信,她帮他分装进信封。成打的火花,她帮他分套,有的一套几十张几百张,她一张张地数。在夜晚的灯下,他们俩常常“夫唱妻随”,在火花世界里忙碌着……
  
  (责编 关山越)
其他文献
几年前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唐山大地震时,一对夫妻被压在废墟下,四周一片漆黑,他们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聲。  丈夫几乎放弃了求生的念头,但在妻子的鼓励下,终于摸到一把菜刀。于是他挥刀砍着水泥板,想用响声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两天过去了,依然是让人绝望的黑暗。妻子依旧充满信心地鼓励丈夫。  到了第四天,丈夫终于听到上面有人走动的声音,便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砍向石板。他们获救了。  然而,丈夫看到的却是目不
期刊
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  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儿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統,默尔斯博士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他委
期刊
在中国,有一个女人被称为“试管婴儿之母”,她就是现任湖南省第九届政协副主席兼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主任委员的卢光秀。人们都说,在卢光秀这个成功女人的背后,有一个默默奉献的男人,这就是同她相伴了38年的丈夫林邦俊先生。    说起卢光秀的父亲卢惠霖,在中国医学界,可算一位泰斗。卢惠霖教授是中国医学遗传学奠基人,被称为“中国的摩尔根”(摩尔根是享誉世界的美国遗传生物学家)。卢惠霖老先生执教于当时的湖南医学院
期刊
欧洲曾举行过一次“最完美的女性”研讨会,并研讨出“最完美的女性”标准如下:意大利人的头发、埃及人的眼睛、希腊人的鼻子、美国人的牙齿、泰国人的颈项、澳大利亚人的胸脯、瑞士人的手、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大腿、中国人的脚、奥地利人的声音、日本人的笑容、英国人的皮肤、法国人的曲线、西班牙人的步态,还应具有德国女人的管家本领、美国女人的时髦装束、法国女人的精湛厨艺、中国女人的醉人温柔等等。然而最后达成的共识是:这
期刊
有人说这是一个情书已经死亡的时代,为配合情人节,新加坡某书店主办了一个书写情书大赛。大赛共评出最佳情书4封,现选登两封,以飨读者。    第一封洋娃娃:  过得好吗?  她,还是跟着别的男人走掉了。我也终于感受到你当时的感受。过去的我,错了。突然间,我明白了两件事:为什么每当我处于困难、痛苦、孤独的时候,我想的都是你,因为在我的生命中,你才是最重要的。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还有,就是生活对待
期刊
“我这二十年来所受的伤害到底属于什么性质的伤害?我是否应该得到应有的精神赔偿?”  “忠诚和背叛是每一个家庭都要面对的大问题,没有一个强制性的法律约束,这些隐藏在灵魂深处的问题可能时刻给社会造成严重后果。”  2000年7月,盛夏的武汉,骄阳似火。  捏着两页薄薄的亲子鉴定书,步履踉跄地走出同济医科大学的涂国定,心底一片冰凉。养了二十多年的儿子、女儿竟然都是妻子和别人偷情所生。这经科学验证了的事实
期刊
一天下午,我们心理咨询门诊快下班时,一位五十岁左右、西装革履的男士推门进来,特别要求一位女性心理医生帮助解除他的烦恼与困惑。作为门诊负责人也是惟一女性医生的我,请他到我的咨询室里坐下来。  这是一位浓眉大眼、五官端正、态度严肃、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男性。他肤色较黑,表情忧郁,面容憔悴。初步印象,我感觉到他是位生活条件好、心境差、患有严重焦虑症的求诊者,这是一个亟需心理疏导的对象。  他是在繁忙中挤时间
期刊
每到春天,人们脸上的皮肤多变得干燥、粗糙,甚至会脱皮、长小疙瘩,或呈苔藓状等,影响美容。科学研究表明,这种春季皮炎与中波紫外线照射密切相关。  据科学家测定:在一年四季中,春季阳光紫外线含量最高,冬季紫外线含量最低。科学家还就人们对紫外线敏感性作了各方面的统计,按季节分:春季敏感性最高,冬季则最低。按人的工作环境来分:室内工作者对紫外线的敏感性高,室外工作者较低。按年龄组分:青春期人对紫外线敏感性
期刊
三年前,两个风流男人与两个红杏出墙的女人由偷情而引出一幕荒唐的换妻丑剧。三年后,当其中的一个男人欲与昔日的妻子重续旧缘时,却引来一场破镜难圆的无妄之灾。    刚过而立之年的田力军,是陕西宝鸡市一家修造厂的工会干部。6年前,田力军与妻子陈丽娟在全市职工文艺调演中结识并相恋结婚。婚后,田力军考虑到妻子工作的电力公司离市区太远,生活上有诸多不便,就打算把妻子调入他所在的修造厂。但陈丽娟却认为丈夫所在的
期刊
魔鬼身材:造物主的杰作,让人惊叹的花姿蝶影。但它不是人造的硕胸、肥臀、蜂腰的性感。她的肢体语言不会作放浪的暗示,却对女人的韵味把握得恰如其分。即使她不动不摇,依然春光明媚,读上去像一首风情诗。  天使笑容:她笑起来像天使。不会淫笑、狂笑,而是娇嗔地──笑,带一点点女人的矜持,带一点诱惑。  服饰:不求性感,但求情调。不以名牌炫示,却醉心于女人的韵味。她也穿玻璃丝袜,但在她看来,黑色的网眼袜过于性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