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导课的艺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chaozh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能力。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导课 艺术
  数学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启发式教学,启发必须启而有“法”,“启”就是“导”,即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导”得有法,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如何“导”才能算有“法”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设计问题,善于开“导”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发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手段,课堂提问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促使学生思考,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只有精心设计,才能起“导”的作用。
  1.导入新课的问题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设计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就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体现“导”的作用。教学开始时,有的教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有的放一段录音,有条件的学校还给学生看一段录像等。例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老师放一段录音:四(2)班三月份文化建设评比中,评委亮分是:9.5分、9.6分、9.4分、9.9分、8.9分、9.2分、9.6分、9.2分、9.3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四(2)班最后得分9.4分。教师问:四(2)班的最后得分是怎样算出来的,你想知道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回答,教学氛围良好。
  2.课堂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要设在关键处
  小学生的感知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导”的目的正在于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与混乱性,使学生的思维能指向一定的目标。精心设计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是开导、发展他们思维的好方法。
  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观察和后问;“和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分子和分母都不同。”而教师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指出那个分数是最简分数。由于设问指向不明确,没有达到目的。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中设计的问题指向十分明确。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通过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问:“如果不用数方格的方法,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学生感到困难,教师马上又问:“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呢?”此时学生顿悟,有了方向。
  3.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逐步引申
  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考虑其价值、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能启迪学生的思维,问题要有层次,为引申而置疑,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中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直角、锐角、钝角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1)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拼一拼看,这一层让学生随意拼,拼出的图形可能有两类,一类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一类是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第一层次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吗?按照下面的做法试一试。这一层次教学生旋转平移的方法。引导想一想: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进一步使学生发现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表来拼,会怎样?让学生按照第二层次的方法独立拼。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推出来了。
  由于问题的设计有层次,设在关键处,所以学生能抓住要害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弄清道理,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记得深刻,学得顺利。
  二、选择适当时机,引导学生议论
  1.抓住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议论
  小学生思维特点是直观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在感性基础上引向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不断提高思维水平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在知识的联结点上引导学生议论。例如:教学多位数的读法时,让学生读“4020”,然后让学生阅读第八册课本38页例1前的一段话,知道万级和亿级的读法。出示“400305004000”,引导学生讨论:(1)怎样读?(2)万级和亿级的读法与个级的读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3)在读多位数时应注意什么?通过分组讨论,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和感知的经验,总结出多位数的读法,导出重点所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抓住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议论
  教学中应抓住知识的差异处引导学生议论。例如,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四册教材中,用“和”求每盘放几个梨?让学生讨论:“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学生回答后,立即列式计算,然后教师补充完整:“把28个梨,放在4个盘里。”全班列式解答。
  出示例4:有20个梨,又摘来8个,把这些梨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个盘放几个?与复习题比较,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不同?怎样解答?在学生充分讨论中,发现复习题中梨总数已告知,而例4却没有告知,要求每盘放几个必须先求出梨的总数。
  出示例5:有20个梨,吃了2个。剩下的梨每6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与例4比较,问题相同,指出条件中主要不同的地方。通过比较,例4用总數来分,例5是用“剩余”的来分,这也就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加”和“减”作为议论的重点,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白认真审题的意义。
  3.总结、归纳知识引导议论
  有时学习某一知识之后,必须总结出定义、法则、公式等,实现认知的新飞跃,这时,精心设问有利于发展学生归纳、概括、综合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设计了许多这样的问题,值得参考。
  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精心地设计“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决于教师的引导。
其他文献
总会有学生反映上课时能听懂,但自己做练习却不知道从何入手,当老师讲解题目时,他听起来又觉得简单,但自已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样做呢?其实,当问题的解答发生困难时,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而无法解决,而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主要来自于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但是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按自己的思路去灌输知识,也会阻碍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期刊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工作。文章论述了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问题。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
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增益饱和特性、自相位调制(SPM)效应和啁啾光纤光栅(CFBG)的滤波和啁啾特性共同作用实现了10 Gbit/s非归零码(NRZ)信号的时钟分量增强。经过该结构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
期刊
嘉政办发[2012]6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发展,经市政府研究,决定继续组织实施服务业投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医学领域的不断深入,对我国高发的心身疾病冠心病的行为方式特点的研究已经从医学、社会文化学和心理学同时展开,全面了解冠心病的发生及作用
摘要:合作小组能及时发现自己小组的优点;并能找出存在的不足,在自己小组内提出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在合作学习中,会提高更多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 方法  合作《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教学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途径
3月22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巡视组对我区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以及自治区党委巡视发
陕西省铜川矿务局现有生产矿井十一座,核定年生产原煤能力835万t,1988年产煤632万t。全局分为东区和焦坪矿区。东区主要开采石炭系的5号、10号煤。焦坪区主要开采侏罗系10号
摘 要:伴随我国对于新一轮的基础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改革推进,我国教育部门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也相应地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以浙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为例,从教学方式、学生课堂习惯、对于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学生课堂参与度这四方面展开讨论,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浙教版 数学 教学效率 策略  一、前言  结合我国现阶段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状况来看,虽然在新课改的推动之下,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