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是目前世界上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最高、地区差别最小的国家之一,全国各地少有先进、落后之分,却有区位、特色之别。数以千计的城镇或有濒水临风之便,或具田园风光之优,宜业又宜家,与广饶的乡村和繁华的都市各展其秀、相得益彰,构成一道横亘全国的区域均衡发展实景。
位于英格兰南部的伯恩茅斯(Bournemouth),就是该国区域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19世纪初,在贵族投资海滨城镇建设的热潮中,凭借温暖的气候、优越的自然环境,伯恩茅斯从一个小渔村开始发展,20世纪后期已成为英国人心中“度假天堂”的代名词。但伯恩茅斯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16万市民安居乐业的家园。据前不久汇丰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伯恩茅斯居民中有82%觉得幸福,满意自己的生活。
英国境内类似伯恩茅斯这样的小镇有很多,其共同特点是交通发达、功能简单、配套设施现代化且完备适用,丝毫不让大都市,却具备大都市难觅的自然环境,这是英国城乡一体化的集中体现。
由于奉行自由经济,英国早期城镇化过程中区域发展并不均衡,出现城市人口增多、交通拥堵、住房短缺、犯罪率高、环境恶化及农村土地荒芜等诸多社会现象,阻碍了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该国政府在20世纪中期结束了这一发展模式,开始注重以城镇规划来合理布局城乡,以法律规范城乡发展,推行“福利制度”以均衡社会资源,加上英国人对生态环境的爱护和对文化传统的尊重,最终形成了今日英国城乡一体、区域均衡的局面。
规划先行,引领区域均衡发展。英国政府于1943年成立城镇和乡村规划部,积极开展小城镇建设,做到规划先行。新建城市往往规划出平坦宽阔的大道、现代化商务写字楼、多功能的购物中心,并配有茂密的环城森林、湖泊、城市公园等景观,使之兼具城市与田园之美。而诸如伯恩茅斯这样有一定历史的城镇,政府一般会就近开发新区域来扩展外延。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老城区的建筑、景观、道路并不废弃,也很少拆掉新建,许多古老建筑虽然需要改造内部结构进行新的装饰,但都保留具有时代特征的外观。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伯恩茅斯等欧洲小镇既得以保有一种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添加了一种浓郁的时代气息,新老区间都是以绿化带相隔,整体和谐而优美。
20世纪60年代,为了加快本国区域均衡发展步伐,英国政府调整了行政区划,出现了大伦敦、大伯明翰等新规划。新规划注重城市内部及城市间功能的合理分工,着意建构一种城城间及城区间的互补关系。例如大伦敦规划策略就强调伦敦要为其卫星城镇提供持续发展的空间,与此同时,卫星城镇也通过简化主体功能,与伦敦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此促进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在新规划引领下,伯恩茅斯也于80年代新建了伯恩茅斯国际中心(BIC)等大型公共建筑,以强化其主体功能,并与附近海港小镇普尔(Poole)、千年宗教古城基督城(christchurch)一同构成大伦敦规划外围中以旅游度假、会议为主要功能的卫星城市群。
为进一步带动小镇和乡村的发展,英国还实施了逆城市化规划,将政府部门或下属机构向小城镇转移,以推动各个区域的全面进步,奠定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比如,外交部政策研究部门从伦敦市中心迁移到城外;金融管理局则搬到了伦敦东部新区,等等。政府行为很快成为社会行为,许多公共事业单位及企业也开始远离都市,如国家燃气公司把总部“下放”于温莎小镇,英国航空则将总部空降到哈莫兹沃斯小镇,在伯恩茅斯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的知名企业更有摩根大通、Unisys集团、标准人寿保险等。此举不仅有力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的发展和繁荣,还在英国全境范围内明显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水平,并增加了就业机会,使多数居民能够并且安于在本地工作。
社保普惠,跟进区域均衡发展。医疗等社会保障资源的均衡分布是英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战结束后,英国开始着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希望通过推行“福利国家制度”来消弭早期城镇化所形成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向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提供医疗服务;提供符合体面生活的住房;提供教育服务。这一揽子服务涵盖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使英国成为福利国家的代表。
以广泛受到关注的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为例,其核心理念是服务覆盖全民,无论是偏僻的乡村或是大都市的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免费的优质服务,能根本改善基层民众的健康状况。NHS自问世以来受到英国民众的普遍欢迎,人们甚至视之为一份国民荣誉。伯恩茅斯的情况亦如此,特别是医保,在那里,社区诊所比比皆是,专科医院应有尽有,随时随地都可以为居民提供上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甚至留学时间达到六个月的学生及其配偶、子女也能享用,真正具有普惠性。
法律至上,保障区域均衡发展。为了解决区域均衡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英国政府将行政措施上升到法律手段。1909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一《住宅、城镇规划条例》,标志着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职能的开端;1947年颁布实施了《城镇和乡村规划法》,将城乡纳入一体进行统筹规划与建设;1953年颁布了《历史建筑和古老纪念物保护法》等法律,用以规范和引导区域协调和均衡发展;2004年新修订了《城乡规划法》,将原来的指导性地区规划上升为立法性规范,从而形成由中央、地区和地方三级组成的完善管理体系。这些法律为政府干预、调节、规范、引导区域的有序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国城市规划不仅先行、且先进,更重要的是政府通过多种手段保证其得到严格的遵循。按照规定,居民对自己的住宅商铺进行扩建、加盖阁楼、整修车库都须向区政府的规划处报批,并有相当数量的扩建申请由于扩建理由不充分或扩建规模不合适等原因遭到拒绝。绝大多数英国人认为这项法律对城镇面貌起到积极作用,因而认同和愿意遵守它。非法私自扩建行为不仅会受到管理部门的严厉惩罚,也会遭到邻居的排斥。在如此严格的管理下,英国的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工商业用地的数量和比例一直比较稳定。伯恩茅斯也是这样,小镇轮廓、主要交通路线等城市要素在1950年后就很少变化,呈现出历史积淀后的质感。
生态为本,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在田园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下,英国特别注意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特点进行差异性保护,不断强化城乡的厚重度与保鲜性,延展区域均衡发展的广度。在该国,所有城镇周围必须修建绿化带,隔离保护农田,同时保护河流、湖泊、林木等自然环境。伯恩茅斯老城区的多数建筑特别是住宅仍是维多利亚时代和爱德华时代遗留下来的,与小镇同龄的松树林和林荫大道也都保留着,鸟雀和松鼠常常在其中悠哉游哉。与大部分英国小城镇一样,教堂依旧是这里最高的建筑,站在教堂的钟楼仍然可以俯瞰全镇,整个小镇呈现出一派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
(作者分别系本刊记者和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汤建奎
位于英格兰南部的伯恩茅斯(Bournemouth),就是该国区域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19世纪初,在贵族投资海滨城镇建设的热潮中,凭借温暖的气候、优越的自然环境,伯恩茅斯从一个小渔村开始发展,20世纪后期已成为英国人心中“度假天堂”的代名词。但伯恩茅斯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16万市民安居乐业的家园。据前不久汇丰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伯恩茅斯居民中有82%觉得幸福,满意自己的生活。
英国境内类似伯恩茅斯这样的小镇有很多,其共同特点是交通发达、功能简单、配套设施现代化且完备适用,丝毫不让大都市,却具备大都市难觅的自然环境,这是英国城乡一体化的集中体现。
由于奉行自由经济,英国早期城镇化过程中区域发展并不均衡,出现城市人口增多、交通拥堵、住房短缺、犯罪率高、环境恶化及农村土地荒芜等诸多社会现象,阻碍了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该国政府在20世纪中期结束了这一发展模式,开始注重以城镇规划来合理布局城乡,以法律规范城乡发展,推行“福利制度”以均衡社会资源,加上英国人对生态环境的爱护和对文化传统的尊重,最终形成了今日英国城乡一体、区域均衡的局面。
规划先行,引领区域均衡发展。英国政府于1943年成立城镇和乡村规划部,积极开展小城镇建设,做到规划先行。新建城市往往规划出平坦宽阔的大道、现代化商务写字楼、多功能的购物中心,并配有茂密的环城森林、湖泊、城市公园等景观,使之兼具城市与田园之美。而诸如伯恩茅斯这样有一定历史的城镇,政府一般会就近开发新区域来扩展外延。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老城区的建筑、景观、道路并不废弃,也很少拆掉新建,许多古老建筑虽然需要改造内部结构进行新的装饰,但都保留具有时代特征的外观。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伯恩茅斯等欧洲小镇既得以保有一种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添加了一种浓郁的时代气息,新老区间都是以绿化带相隔,整体和谐而优美。
20世纪60年代,为了加快本国区域均衡发展步伐,英国政府调整了行政区划,出现了大伦敦、大伯明翰等新规划。新规划注重城市内部及城市间功能的合理分工,着意建构一种城城间及城区间的互补关系。例如大伦敦规划策略就强调伦敦要为其卫星城镇提供持续发展的空间,与此同时,卫星城镇也通过简化主体功能,与伦敦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此促进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在新规划引领下,伯恩茅斯也于80年代新建了伯恩茅斯国际中心(BIC)等大型公共建筑,以强化其主体功能,并与附近海港小镇普尔(Poole)、千年宗教古城基督城(christchurch)一同构成大伦敦规划外围中以旅游度假、会议为主要功能的卫星城市群。
为进一步带动小镇和乡村的发展,英国还实施了逆城市化规划,将政府部门或下属机构向小城镇转移,以推动各个区域的全面进步,奠定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比如,外交部政策研究部门从伦敦市中心迁移到城外;金融管理局则搬到了伦敦东部新区,等等。政府行为很快成为社会行为,许多公共事业单位及企业也开始远离都市,如国家燃气公司把总部“下放”于温莎小镇,英国航空则将总部空降到哈莫兹沃斯小镇,在伯恩茅斯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的知名企业更有摩根大通、Unisys集团、标准人寿保险等。此举不仅有力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的发展和繁荣,还在英国全境范围内明显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水平,并增加了就业机会,使多数居民能够并且安于在本地工作。
社保普惠,跟进区域均衡发展。医疗等社会保障资源的均衡分布是英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战结束后,英国开始着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希望通过推行“福利国家制度”来消弭早期城镇化所形成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向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提供医疗服务;提供符合体面生活的住房;提供教育服务。这一揽子服务涵盖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使英国成为福利国家的代表。
以广泛受到关注的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为例,其核心理念是服务覆盖全民,无论是偏僻的乡村或是大都市的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免费的优质服务,能根本改善基层民众的健康状况。NHS自问世以来受到英国民众的普遍欢迎,人们甚至视之为一份国民荣誉。伯恩茅斯的情况亦如此,特别是医保,在那里,社区诊所比比皆是,专科医院应有尽有,随时随地都可以为居民提供上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甚至留学时间达到六个月的学生及其配偶、子女也能享用,真正具有普惠性。
法律至上,保障区域均衡发展。为了解决区域均衡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英国政府将行政措施上升到法律手段。1909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一《住宅、城镇规划条例》,标志着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职能的开端;1947年颁布实施了《城镇和乡村规划法》,将城乡纳入一体进行统筹规划与建设;1953年颁布了《历史建筑和古老纪念物保护法》等法律,用以规范和引导区域协调和均衡发展;2004年新修订了《城乡规划法》,将原来的指导性地区规划上升为立法性规范,从而形成由中央、地区和地方三级组成的完善管理体系。这些法律为政府干预、调节、规范、引导区域的有序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国城市规划不仅先行、且先进,更重要的是政府通过多种手段保证其得到严格的遵循。按照规定,居民对自己的住宅商铺进行扩建、加盖阁楼、整修车库都须向区政府的规划处报批,并有相当数量的扩建申请由于扩建理由不充分或扩建规模不合适等原因遭到拒绝。绝大多数英国人认为这项法律对城镇面貌起到积极作用,因而认同和愿意遵守它。非法私自扩建行为不仅会受到管理部门的严厉惩罚,也会遭到邻居的排斥。在如此严格的管理下,英国的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工商业用地的数量和比例一直比较稳定。伯恩茅斯也是这样,小镇轮廓、主要交通路线等城市要素在1950年后就很少变化,呈现出历史积淀后的质感。
生态为本,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在田园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下,英国特别注意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特点进行差异性保护,不断强化城乡的厚重度与保鲜性,延展区域均衡发展的广度。在该国,所有城镇周围必须修建绿化带,隔离保护农田,同时保护河流、湖泊、林木等自然环境。伯恩茅斯老城区的多数建筑特别是住宅仍是维多利亚时代和爱德华时代遗留下来的,与小镇同龄的松树林和林荫大道也都保留着,鸟雀和松鼠常常在其中悠哉游哉。与大部分英国小城镇一样,教堂依旧是这里最高的建筑,站在教堂的钟楼仍然可以俯瞰全镇,整个小镇呈现出一派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
(作者分别系本刊记者和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汤建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