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情商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我就来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创设要想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教师首先要全身心投入,去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使他们迸发学习的激情,在老师的点拨下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激情导入:大家都知道我们平时坐的车辆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吧?车轮是圆的。车轮做成其他形状的,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的可以吗?这个时候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这种强烈的认知冲突触发了他们想弄懂其中奥秘的决心。接下来,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明白了圆、圆心、直径、半径等相关的概念和性质。
创设情境是为了引出问题,情境要为问题服务。我们不能让情境仅仅停留在情境上,从而丢失了数学课的数学味,要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新知识的生成等方面来创设有效的情境,让数学课更加原汁原味。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学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取决于新知是教师的“注入”还是学生经过自主探求而获得。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
例如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从表中看:报名唱歌比赛的有8种小动物,报名画画的有9种小动物。马上问:一共有多少种小动物报名参赛?学生的答案是17种。再想想,这时有同学说是14种。为什么出现两个答案呢?有重复的部分。通过讨论学生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于是韦恩图自然生成了。教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活动:如果让你上来贴,你会把学号贴在图上的哪一部分?为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韦恩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的巧妙引导大大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3 通过动手操作,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基础,它对学生知识的获取、应用、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大都是由具体到抽象,如概念的形成,规则的发现大多要依赖具体的感知、丰富的表象,比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在一开课就安排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意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亲历长方体的长就是所摆出图形每行的个数,宽就是有这样的几行,而高则是所摆的层数。从而得出:用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就得到所摆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长×宽×高。由于计算方法是建立在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基础之上,有丰富感知和表象做基础,“长×宽×高”的命题的形成就水到渠成。
4 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的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成全组公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比较容易理解的问题不需要讨论,也在组织讨论,有时让学生讨论不到一分钟,就草草收场,学生还没说到三句话,没得到应有的效果。我们的合作学习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一定的难度,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不同个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它能克服学生素质不齐,条件不等,兴趣不一,困难不同的弊端,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由于学生三年级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没必要组织讨论。在让学生归纳其特点时,就可以分小组进行合作。再进行全班交流。对于学生易接受的问题,学生独立能够解决,就没必要进行合作讨论,对于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我们大胆利用合作学习方法,启动小组合作优势,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点》时,学生在学习2、5的倍数特征后,学习3 的倍数特征,怎么利用2、5 的倍数的特征引到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可能会老去想个位上的数的特点,这时,老师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探究3 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在心里明白3的倍数的特征要看各数位上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如果是,那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语言表述完整学生有一定的困难。现在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这样很有实效性。
5 注重评价,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有效的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门艺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真正起到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
首先,评价要适时适度:既不能滥用评价,也不能吝啬评价语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语言,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给予评价。
其次,引导生生互动的评价: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很少有自主评价的机会,在新课改中,教师学会“让权”给学生。课堂上引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机制,是课改理念的体现,这样的课堂评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使课堂教学十分的有效。
最后,要倡导发展性评价。新课改倡导发展性的评价观,试图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向“会学”迈进。作为一线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的课题,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各种有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品质,还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感恩……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以期不断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我就来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创设要想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教师首先要全身心投入,去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使他们迸发学习的激情,在老师的点拨下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激情导入:大家都知道我们平时坐的车辆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吧?车轮是圆的。车轮做成其他形状的,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的可以吗?这个时候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这种强烈的认知冲突触发了他们想弄懂其中奥秘的决心。接下来,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明白了圆、圆心、直径、半径等相关的概念和性质。
创设情境是为了引出问题,情境要为问题服务。我们不能让情境仅仅停留在情境上,从而丢失了数学课的数学味,要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新知识的生成等方面来创设有效的情境,让数学课更加原汁原味。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学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取决于新知是教师的“注入”还是学生经过自主探求而获得。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
例如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从表中看:报名唱歌比赛的有8种小动物,报名画画的有9种小动物。马上问:一共有多少种小动物报名参赛?学生的答案是17种。再想想,这时有同学说是14种。为什么出现两个答案呢?有重复的部分。通过讨论学生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于是韦恩图自然生成了。教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活动:如果让你上来贴,你会把学号贴在图上的哪一部分?为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韦恩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的巧妙引导大大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3 通过动手操作,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基础,它对学生知识的获取、应用、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大都是由具体到抽象,如概念的形成,规则的发现大多要依赖具体的感知、丰富的表象,比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在一开课就安排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意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亲历长方体的长就是所摆出图形每行的个数,宽就是有这样的几行,而高则是所摆的层数。从而得出:用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就得到所摆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长×宽×高。由于计算方法是建立在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基础之上,有丰富感知和表象做基础,“长×宽×高”的命题的形成就水到渠成。
4 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的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成全组公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比较容易理解的问题不需要讨论,也在组织讨论,有时让学生讨论不到一分钟,就草草收场,学生还没说到三句话,没得到应有的效果。我们的合作学习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一定的难度,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不同个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它能克服学生素质不齐,条件不等,兴趣不一,困难不同的弊端,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由于学生三年级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没必要组织讨论。在让学生归纳其特点时,就可以分小组进行合作。再进行全班交流。对于学生易接受的问题,学生独立能够解决,就没必要进行合作讨论,对于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我们大胆利用合作学习方法,启动小组合作优势,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五年级《3的倍数的特点》时,学生在学习2、5的倍数特征后,学习3 的倍数特征,怎么利用2、5 的倍数的特征引到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可能会老去想个位上的数的特点,这时,老师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探究3 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在心里明白3的倍数的特征要看各数位上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如果是,那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语言表述完整学生有一定的困难。现在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这样很有实效性。
5 注重评价,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有效的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门艺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真正起到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
首先,评价要适时适度:既不能滥用评价,也不能吝啬评价语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语言,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给予评价。
其次,引导生生互动的评价: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很少有自主评价的机会,在新课改中,教师学会“让权”给学生。课堂上引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机制,是课改理念的体现,这样的课堂评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使课堂教学十分的有效。
最后,要倡导发展性评价。新课改倡导发展性的评价观,试图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向“会学”迈进。作为一线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的课题,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各种有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品质,还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感恩……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以期不断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