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诗联品读》序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nol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曾祺先生以小说、散文名于世,写诗,于他只能算偶一为之。新时期到来后,他于花甲之年重出文坛,以《受戒》、《大淖记事》等经典之作迅速为文学界和广大读者所接受、所喜爱,并很快确立了他在当代文坛不可替代的独具异禀的地位,但单独发表诗歌的情况屈指可数,其诗作所产生的影响似也不及他的小说、散文那样深入人心。正因如此,1993年9月,我在与江苏文艺出版社商定编辑出版《汪曾祺文集》时,金实秋就曾颇有远见地建议在文集内收入汪老的诗歌,虽然这个建议很好,当时我却多少觉得,诗歌在汪曾祺先生的整个文学创作中,一时难与他的小说、散文和戏剧相提并论,不免有所犹豫,汪曾祺先生自己也不甚赞同,此事就这样放下来了。
  但从那以后,实秋君一直记着辑佚汪曾祺先生诗歌的事,不仅记着,而且一个人长时间不声不响地做着踏实具体的收集整理的工作,就在我们差不多忘了此事的时候,现在,实秋把这本意义非常的、很不一般的《汪曾祺诗联品读》贡献于我们的面前, 令人意外、更令人惊喜。
  这便是实秋值得称赞的执着和可贵之处了。
  毫无疑问,没有一种近乎痴迷的执着的敬业精神,所谓辑佚汪曾祺先生的诗作便只能是一句空话。此事之难处在于收集整理颇费工夫。迄今为止,我们见得汪曾祺先生诗歌最多的一次,是1998年8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汪曾祺先生的子女亲自提供资料并直接参与编定的《汪曾祺全集》,在这部全集的第八卷中,收入汪曾祺先生的包括新诗、旧体诗和散文诗在内的各体诗歌共88首,单凭这些诗作另立成书似嫌不足。而今,《汪曾祺诗联品读》中收入诗歌191首、联42副,其数量的激增之多、文学价值的意义之大是不言而喻和显而易见的。我于此要特别指出的是,新增的部分,几乎每一首诗、每一副联,都是实秋劳心费神收集得来,他为此所花费的时间之多,用心之深令我等知情者甚为感佩。盖因汪曾祺先生是性情中人,他之作诗、撰联,很多时候是兴之所至、率意而成。他的许多诗作隐藏在他的散文之中,他常常在其文思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之时,灵感突至,鬼使神差般赋诗一首,于是,诗文互见,越发美不胜收。更多的时候,他在与好友雅聚唱和时,应邀为风景名胜区题字时,面对热情的友人、包括素不相识的可爱的读者求画索字时,总是欣然题诗题联……试看他为众多友人量身制作的嵌字联,虽短短两句,却无不显示着真诚、真情、智慧与才气!虽为即兴之作,但很少敷衍应付。为收集到尽可能多的汪曾祺先生的诗联,实秋不仅一再精读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不放过一首诗作,他还从大量记述与怀念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中,仔细找寻,哪怕仅仅是一两诗句,也定然摘抄备存。需知这些文章中有的是发表在偏僻之地的报刊上,但实秋只要得到线索,必不遗余力想尽一切办法得之而后快。本书收入的汪曾祺先生书的诗和联句,其中竟有五分之二为《汪曾祺全集》所未载,最终却为实秋一一寻得,实属非易。汪曾祺先生生前究竟为多少人作过字画?有多少人珍藏着汪曾祺先生的字画?这是一个难以统计的数字,它们原本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民间,现在,由于实秋尽其所能挖掘收拢来,虽不能穷尽,但已足够成就一番璀璨夺目动人心弦的景象,加深人们对汪曾祺先生人品和文品的了解,功莫大焉。
  我称《汪曾祺诗联品读》是一本“意义非常的、很不一般的”书,首先是因为此书让我们从诗联角度进一步加深了对汪曾祺先生的了解和认识。人们赞誉汪曾祺先生是集“国粹”于一身的“诗书画三绝”皆可称道的“中国最后一个文人”,但长期以来,我们大多仅止于了解与阅读他的小说、散文和戏剧,而作为文学大家的汪曾祺,缺少了诗联作品是不完整的,事实上,从某种角度看,汪曾祺先生的人品与文品在其诗联中显现得更坦诚、更真实。尤为重要的是,汪曾祺先生的诗联与他的其它作品一样具有不容忽略的文学价值和社会认识价值,我们不仅可从他的诗联中读懂汪曾祺先生的为人,也一样可从他的诗联中触摸到时代的脉搏。这样看来,说《汪曾祺诗联评读》的问世,很可能进一步推动汪曾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应该不是夸大之辞。
  在已经收集到的汪曾祺先生的诗联中,旧体诗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与他自幼饱读诗书、在浓厚的传统文化熏陶中长大有密切关系。旧体诗因其对格律的特殊要求,不仅难写,也不如自由体新诗好读,所以毛泽东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题材束缚思想,又不易学。”但汪曾祺先生的旧体诗不但写得好,也很少令读者有阅读上的障碍。与那种常见的“诗前序言一大片,诗后注释几十行,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八行”的今人写的旧体诗不同,汪曾祺先生的旧体诗很少有古怪生僻的字词,非到万不得已情况不用典,这就在今人写的浩如烟海的旧体诗中,显得独具风采。如:“山中一夜雨,空翠湿人衣。鸣泉声愈壮,何处子规啼?”(《宿洪椿坪夜雨早发》);又如:“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昆明的雨》)幽深的意境美,不落痕迹的锤字炼句功夫,加之明白如话,琅琅上口的民歌风,使其诗作既具有鲜明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特殊韵味,在风格上也与他的小说、散文一样平中見奇,淡而有味!似这样易读、易懂的旧体诗,是很容易地为一般读者所接受的。
  我称《汪曾祺诗联品读》是一本“意义非常的、很不一般的”书,还因为实秋不仅在汪曾祺先生的诗联的收集整理上花费了很多精力,他更在品读上下了很大功夫。他不但认真修正了一些书刊所发表的汪曾祺先生诗联校对中的差错,改正了有些文章在汪曾祺先生墨迹上的误释,对不同资料中出现的同一诗联进行仔细互校,并几乎对汪曾祺先生的每一诗联,都从典故、成句、本事、背景及相关事人等诸多方面加以简洁而精当的笺注,他还注意密切联系写作背景,把汪曾祺先生的诗联与其小说、散文、诗画联系起来,与他人论及汪曾祺先生的各类文章联系起来,进行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品读。这样的品读,需要的不止是精力,更重要的是眼力;这样的品读,对读者说来,就成了理解与欣赏汪曾祺先生诗联真谛的向导,引导人们从“淡”的表象中品咂出“味”,那种蕴藉深厚、越品越觉得芳香浓郁的“味”!
  1989年,漫画家丁聪为汪曾祺先生画了漫画头像,《三月风》杂志在发表前请汪曾祺先生为漫画头像配诗,于是有了《自题小像》:“近事模糊往事真,双眸犹幸未全昏。衰年变法谈何易,唱罢莲花又一春。”实秋解读说:“汪老这首诗,乍读好像一般,并无深意,细品才觉得很含蓄,也很激烈。全诗前两句似乎是写作者年届七十岁时的一种‘老态’,其实是反衬作者对批评者的一种反批评。”
  何以见得?实秋引汪曾祺先生在其它文章中的原话,作进一步的解读——
  “远事真”者——“我写作强调真实”,“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
  “未全昏”者——“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们,用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现他们”;
  而“谈个何易”者,其潜台词则是——“你不能改变我!”
  至于“唱罢莲花又一村”实秋引汪曾祺先生写于《自题小像》后的《却老》一文解读得越发清楚明白:“变法,我是想过的。怎么变,写那首诗(指《自题小像》)时还没有比较清晰的想法。现在比较清楚了:我得回过头来,在作品里溶入更多的现实主义。”
  就这样,一首看似平常的四句诗,经实秋一番简洁的品读,既抓住了原诗的精髓,更品出了味,寥寥数语,意味无穷。
  我与实秋均为高邮人,都是汪曾祺先生的“小同乡”,我们曾不止一次一同拜访过汪老,当面聆听他的教诲,因此,我们不仅为家乡出现汪曾祺先生这样的文学大家咸与荣焉,在学习、宣传汪曾祺先生的人品和文品方面,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更是我俩的共同心愿。实秋之所以殚思极虑、不遗余力地收集整理汪曾祺先生的诗联,我在读了书稿之后欣然作序向广大读者推荐,都是出于同一目的。实秋为编著《汪曾祺诗联品读》一书已经做出很大努力,如果能在“精选”和“精品”两个方面再下些功夫,即,对已经收集到的汪曾祺先生的诗联进行适当的取舍,而不是见之必收;在对具体诗联品读时,不满足于停留在字句的读懂读通,而能从思想层面和文学意蕴上作更深入的探求,本书的质量定会有更大的提高。此外,本书的编排体例似也有商榷之处,目前的编排不尽准确合理,反不如按诗和联两大部分,依写作时间先后排列,更让读者一目了然。这些想法,仅是个人的一孔之见,未必妥帖,和盘托出供实秋参考吧。
  汪曾祺先生早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就在文坛崭露头角,但直到他年届花甲之时才迎来他个人的创作辉煌期,才真正为读者所了解,并为当代文坛所确认。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堪称奇观的一个耐人寻味的个例。说到底,是改革开放新时代为他创造了可以实现文学梦想和追求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他一生写了近300万字的作品,其中90%的文字写于他60岁复出文坛之后;在他1997年5月辞世以后到2008年初的11年间,国内多家出版社又新出汪曾祺先生的书36种44册,并且,这一出版势头还在继续。当此之时,金实秋的《汪曾祺诗联品读》正式出版与读者见面,是对汪曾祺先生最好的纪念,想来广大喜爱汪曾祺先生作品的读者,也定会感到由衷喜悦与欢迎的。
其他文献
双流机场    又是一年春草绿,  又是一年菜花黄。  惊心动魄的汶川大地震,  长出举世关注的  第一圈年轮。  我和我的江苏诗友,  去探望、  去慰问、  去采访。  背起行囊。  穿云破雾,  降落在你的怀抱,  ——成都双流机场。    双流机场。  我的思念。  我的向往。  我的敬仰。  你是我入川探望的  第一位亲人,  是我情与爱的交响  ——第一章,  是我刻骨铭心的诗  ——
期刊
第一、讲政治    胡锦涛主席深刻指出:“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证,也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最高的政治要求。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团以上领导和机关干部要带头把坚定政治信念作为“生命线”工程放在首位,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战略意识、大局意识。  一是要强化理论武装,确保方向不偏移。“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
期刊
看多了人与人之间的猜忌与虚伪,能够与没有面具的雕像独自相对,让时间在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地过去,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比如这次披着两肩朝晖来到华盛顿这座纪念二战的群雕前,离开时已是满身晚霞了。其实这是我第二次来华盛顿。虽然有很多从未谋面的景点等着我去浏览,但我还是再次来到这座群雕前良久驻足。2005年就曾被它吸引过,旅行团的导游一再地催促,我还是不忍离开。这次一个人来,可以尽兴地捋着历史
期刊
有一年结束在城里的夜夜笙歌,我在西北一个叫小石乡的山村里做义工呆了小半年。  除了教语文和音乐之外,我什么都不会,手提电脑在这里没信号,日子更单调得像车轱辘来回转,好在我身后常常跟着一大群脏兮兮的孩子,听着他们嘻嘻哈哈的,寂寞倒是不会,山村的孩子,一旦和他们混熟了,老远看见你,他会跑过来问候一声你吃了吗。这群孩子中,有个叫尕娃的孩子老是有鼻涕不愿意擤,给他纸也不擤,气得我牙痒痒的。  那地方风很大
期刊
这是一个美妙的清晨,  新鲜,明亮。  阳光像跳动的精灵。  开心的跳跃,自由的鱼。  在新鲜中纵横遨游。  阳光笼罩整个城市,  看!那娇美盛开的花。  她柔雅的曲线绽开。  的人们!亲爱的朋友!  还没进入仙境。  表不能畅游其中。  丽丝一起共舞,  媚里仰望天空,  不知快乐就在我们心中。    100次的幸福    看不到数字尽头,  我从100开始倒数。  纠结的枝蔓。  往无垠的远处
期刊
顾浩同志自1994年以来,陆续出版了《金陵春草》:《神州凯歌》等六本词集。2008年又出版了新作《胜日乐章》(江苏教育出版社)。百首词作,以其丰富的思想、撼人的力量、激荡的美感,为盛世精美录像,开诗歌发展新路。给人鼓舞,予人启发。  为盛世精美录像,体现在对现实(党、人民、国家)的挚爱和歌颂;对理想(公仆情怀、忧患意识、审美观念)的坚持;给人以美的享受、鼓舞和力量。如《浪淘沙慢》,形象生动地浓缩了
期刊
新水令    还唱太湖美  天堂何年坠明珠?  曾千秋璀璨,  宛若北斗。  怀浩瀚琼液,  哺才润物,  周遭繁华如神构!  五洲宾朋。  一来玩水不想走!  孰料时过境迁,  美曲难奏!  蓝藻狂,  异味恶,  茶饭怎入口?!  当今事,  当代理。  还她碧波在咱手!  寻源问策,  忘却黑夜白昼!  万众协力治污。  到了时候!  大功告成欢庆日,  鱼虾戏清漪,  唱个够!  太湖赞歌
期刊
前不久去了趟南京清代民居遗址甘家大院,里面一间厨房灶台的正上方,赫然写着的一句话,很刺激我,这就是中国儒家文化先圣孔子说过的“君子远庖厨”,意思是君子要离杀鸡宰鹅的厨房血腥之地远些,在我看来这是孔圣人对厨师及其工作——烹饪的偏见。三千年后,革命家孙文在《治国方略》一文中却给了中国烹饪很高的评价,大致是讲中国处处落后,唯有烹饪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近现代以来,古老而落后的中国为了追上世界先进国
期刊
[编者按] 十多年来,赵安东先生工作之余致力于新武侠小说创作,已出版长篇小说《无敌神捕》系列、中篇小说《高手无败局》系列、《生死一诺》系列等。其作品气韵沉雄,圆熟融通,传统风格浓郁,文化底蕴深厚。  《武林盟主》是赵安东先生的新作,作品主要写“江南武林盟主”汤仁和从善向恶的经历。汤仁和拥有绝世武功,但参加几届盟主竞争,总是因为没有按“潜规则”行事,迟迟未能得志。他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终走向极端,
期刊
文学是一种独特的信仰。首先,文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超越性的精神建构。虽然文学以现实为基本的表现对象,在文学观念和具体创作世界中也存在着写实与幻想、再现与表现等多方面的差异,但从根本上说,文学世界是人类借助想象形式对现实世界感悟和超越的结果。它的内在精神动力是人类对现实的不满足。其基本内核是一种乌托邦想象。文学尽管只是一种文字虚拟形式,却能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描绘和对理想世界的想象,借助于作家情感和思想的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