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数学教学过于形式化、程序化,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教师将概念、定理等各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学生只需记住这些概念与定理,而对于具体的过程则不关注。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需求,视学生为加工对象,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提高,这与现代教学形势相违背。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现行初中各版本教材与新课程改革同步,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每一章的后面都设置了“数学活动”的环节。我们要认真学习新理念,充分利用好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引导学生充分将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实践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高。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数学实践活动的运用浅谈如下。
一、通过数学活动,激发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学生求知的火药用什么来点燃?毫无疑问是激情,是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索。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被动听、机械记,只是简单的输入知识,而没有输出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根本没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与主动探究的机会,学生学习消极被动,没有激情与动力的。数学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初中生喜动手、爱操作的特点。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制作一些教学模型,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这样的教学环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能够激起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使学生对原本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参与欲与探究欲,使学生带着高昂的学习情绪与振奋的智力状态,主动而愉悦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我发动学生帮我制作教具,并要求这个四边形的边长与内角可以调整。学生参与制作的积极性非常高,都开动脑筋来满足我的要求。学生利用四根一样长的木条,其中两根中间镂空,用螺丝钉固定,这样便可以滑动来改变边长与内角。我在拿到学生所制作的学具时,不得不为学生极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聪明才智所折服。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以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到学具的制作中来,自然也会对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兴趣,学生整节课都保持着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精力,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与主动参与为基础。将学生完全排斥在教学之外的灌输式教学是无法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活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这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为学生设计操作性强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开动脑筋,积极动手,实现手与脑的协调发展,使双手成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中开发智力、激活思维,使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与提高。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制作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如长方体、圆柱、棱柱等,指导学生先画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剪切与拼组。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头脑中经历了先构思立体图形再侧面展开的由立体到平面的过程,以及在现实操作中由平面图体拼组成立体图形的平面到立体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学生掌握立体几何知识的关键,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更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三、通过数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枯燥,同时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其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一直是广大数学教师最为关心的内容。教师只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展开后继学习,才能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得到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高。数学活动能够将抽象的概念与直观的操作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获得更多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思考、积极的思维与深入的探究,更加强调知识的过程性。这样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形象可感的直观事物,从而更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与重要的知识点,我总是精心为学生设计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来形象感知概念的形成与具体的运用,从而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如在学习轴对称时,我让学生根据所学来寻找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类轴对称图形,并让学生开动脑筋来自行设计优美的图案。通过收集,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操作,学生将对知识的理解转化为了具体的事物,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四、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即教育,数学学习的外延即生活。我们不能只是学习书本上死的知识,而是要将学与用结合起来,以学导用,以用促学。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用好教材上的教学活动,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数学活动中加强对知识的学习,在活动中提高认知,增强学生应用意识,让学生享受活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我们应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实现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动手操作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有更多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自动手中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师应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来更好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教学植根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总之,开展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巩固了课堂所学,提高了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切身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对数学有了全新的感受。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责编 高伟)
一、通过数学活动,激发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学生求知的火药用什么来点燃?毫无疑问是激情,是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索。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被动听、机械记,只是简单的输入知识,而没有输出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根本没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与主动探究的机会,学生学习消极被动,没有激情与动力的。数学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初中生喜动手、爱操作的特点。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制作一些教学模型,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这样的教学环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能够激起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使学生对原本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参与欲与探究欲,使学生带着高昂的学习情绪与振奋的智力状态,主动而愉悦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我发动学生帮我制作教具,并要求这个四边形的边长与内角可以调整。学生参与制作的积极性非常高,都开动脑筋来满足我的要求。学生利用四根一样长的木条,其中两根中间镂空,用螺丝钉固定,这样便可以滑动来改变边长与内角。我在拿到学生所制作的学具时,不得不为学生极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聪明才智所折服。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以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到学具的制作中来,自然也会对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兴趣,学生整节课都保持着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精力,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与主动参与为基础。将学生完全排斥在教学之外的灌输式教学是无法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活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这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为学生设计操作性强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开动脑筋,积极动手,实现手与脑的协调发展,使双手成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中开发智力、激活思维,使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与提高。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制作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如长方体、圆柱、棱柱等,指导学生先画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剪切与拼组。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头脑中经历了先构思立体图形再侧面展开的由立体到平面的过程,以及在现实操作中由平面图体拼组成立体图形的平面到立体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学生掌握立体几何知识的关键,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更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三、通过数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枯燥,同时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其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一直是广大数学教师最为关心的内容。教师只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展开后继学习,才能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得到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高。数学活动能够将抽象的概念与直观的操作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获得更多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思考、积极的思维与深入的探究,更加强调知识的过程性。这样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形象可感的直观事物,从而更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与重要的知识点,我总是精心为学生设计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来形象感知概念的形成与具体的运用,从而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如在学习轴对称时,我让学生根据所学来寻找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类轴对称图形,并让学生开动脑筋来自行设计优美的图案。通过收集,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操作,学生将对知识的理解转化为了具体的事物,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四、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即教育,数学学习的外延即生活。我们不能只是学习书本上死的知识,而是要将学与用结合起来,以学导用,以用促学。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用好教材上的教学活动,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数学活动中加强对知识的学习,在活动中提高认知,增强学生应用意识,让学生享受活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我们应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实现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动手操作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有更多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自动手中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师应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来更好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教学植根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总之,开展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巩固了课堂所学,提高了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切身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对数学有了全新的感受。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责编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