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近代反抗西方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人逐渐发现,东西方在世界观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西方列强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西方列强主导的世界秩序是排他的去道德的政治秩序,而中国则满怀协和万邦的天下精神,追求人文、互助的价值体系.为应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有人提出中国也应奉行本国利益至上的国家主义,以求融人西方世界秩序.但国家主义与中国协和万邦的传统相违背,始终无法被中国人接受,反而刺激了世界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兴起.中国共产党人也秉持世界主义精神,并将天下大同的理想灌注到世界革命的行动当中,形成了当代中国开放
【机 构】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100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代反抗西方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人逐渐发现,东西方在世界观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西方列强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西方列强主导的世界秩序是排他的去道德的政治秩序,而中国则满怀协和万邦的天下精神,追求人文、互助的价值体系.为应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有人提出中国也应奉行本国利益至上的国家主义,以求融人西方世界秩序.但国家主义与中国协和万邦的传统相违背,始终无法被中国人接受,反而刺激了世界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兴起.中国共产党人也秉持世界主义精神,并将天下大同的理想灌注到世界革命的行动当中,形成了当代中国开放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观念.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践创造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马克思主义新辉煌的历史:实事求是,开创新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对中国共产党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征途上,要坚持“用马
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最突出特征是新的社会阶层的不断成长和壮大.新的社会阶层的主体是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士,具有高学历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的社会阶层是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创新与社会变革的推动者,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是慈善公益事业的践行者和奉献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时代精神的传播者.进入新时代,为巩固党的执政的社会基础,需要进一步扩大新的社会阶层规模,积极发挥新的社会阶层的作用.
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国家认同感、国家归属感,事关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伴随社会演变,近年来,一些多民族国家面临如何铸牢国家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高度一致以及如何实现民族事务有效治理等重要问题.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从国家利益及民族关系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和突出强调民族国家认同与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及重要地位,以远见、务实、贴近民意新面貌,重新认识民族及国内民族实际,强调国家凝聚力,注重各个民族及所在地区经济社会与主流社会同步发展.21世纪俄罗斯民族关系的主流表现为民族共生,文化吸收,民族认同
统一战线是不同社会力量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结成的联盟,在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过程中必然要处理各种复杂关系,但渗透其中的最基本关系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在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百年发展历程中,由于统一战线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形势、任务不同,所具有的性质、特点不同,因而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具体内容、形式也不尽相同.正确处理纯和不纯的关系、同和异的关系、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思想是我们党统一战线百年历程取得的基本经验.全面梳理和充分认识这一思想的发展轨迹和重大意义,对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正确处理统
西方法律传统主要坚守专业属性,法律知识系统长期被精英所掌握;中国法律传统则秉持整全性的治理观,强调“礼乐政刑综合为治”和法律知识宣教,具有深厚历史传统和鲜明文化底色.党领导法治宣传教育的百年历程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融会贯通的重要交汇点;是党领导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生动历史;是人类法治文明史上的壮举和创举,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治文明成果传承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继革命之法、法律普及之后,今日中国正经历着依法治国、法治认同、法治自信的飞跃.
伴随着当代中国与世界发生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在大众文化领域出现了以青年人为主要群体的新的历史表现形式与历史观.它既体现出对晚近以来世界形势变迁的新认识,又体现着对中华文明与现代中国革命历程的尊重与敬意,并透露出更为全面的全球视野.当然,在当前消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加上新媒体自身表现出来的特征,这样的新大众史学还有许多需要完善、成熟、深化的地方.而能否将这一新的文化感觉及其实践基础上升成为学术话语,为历史研究注入新鲜空气,让专业者产出更接地气、更近现实、更为大众的内容,建立起当代中国的新历史叙事,需要学术界
2021年是中亚国家独立三十周年.在涉及中亚国家独立以来国家构建和社会转型历程这一庞大课题的反思和研究中,中亚地区的地区治理状况及其变迁是一个能带来诸多学理价值和政策启发的学术议程.空间重塑、治理实践、互动规则、象征政治四个方面是中亚地区治理及其变迁研究中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四个维度.从这四个维度予以考察,大体能勾勒出中亚地区治理变迁的大致轮廓及由此衍生的地区秩序类型.不过,这几个维度是涉及中亚地区治理的"骨架",而要描绘出其"血肉",还需要对其中的几个重点议题予以深入分析.这些议题包括中亚地区治理模式的演
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政治文化既能塑造民众的政治价值观和行为,又能影响政治系统的运转.在俄罗斯转型的30年里,政治文化变迁呈现哪些特征?民众对政治文化转型的看法是什么?本文在俄罗斯政治文化的研究语境下,逐一分析政治信任、政治效能感和政治社会化的转型特征和演化趋势.在时间维度上,政治文化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90-2000年的剧烈变革期、2000-2012年的相对稳定期和2012年至今的深化改革期;在内容维度上,俄罗斯在政治信任方面呈现“纵向减弱与横向增强”的特点,在政治效能感方面出现“民众恢复政治兴趣与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了主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演讲中正式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概念.②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①全人类共同价值不仅是人类共同生活积累而成的稳定价值观念,也是人类长期以来所不懈追求的理想原则;既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类共同发展进
在民族互嵌式社区内,空间互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认同基础;关系互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认同纽带;生计互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认同保障;文化互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观认同根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认同是一个文化认同过程,它是强化文化自觉、笃信文化生命力、彰显文化自信的过程.本文通过宁夏银川GX社区的个案研究发现: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有助于和谐民族关系的建构;有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