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的故事,不只是那三板斧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huan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唐演义》里的程咬金草根出身,贩过私盐,打死过捕快,坐过大牢。由于使着一柄八卦宣花斧,上阵就是三板斧,基本上没有打过败仗,所以他成了深受人们喜爱的性格直爽、粗中有细、诙谐搞笑的福将代表,甚至留下了“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的典故。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有着更加不同凡响的惊艳故事。
  程咬金,字义贞,后改名程知节,济州(今属山东泰安)东阿人。史载他并不是草根出身,相反属于标准的官宦子弟。他的曾祖父当过北齐兖州司马,祖父做过北齐晋州司马,父亲更是当过济州大中正。程咬金“少骁勇,善用马梨”,显然是一员猛将。
  隋朝末年,统治残暴,民不聊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义军相继发展到一百多支。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程咬金也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武装,以护卫乡里。到大业十三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三支最强的起义军,有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和杜伏威、辅公柘领导的江淮义军。
  程咬金衡量了一下天下形势,觉着自己的力量太小,地方自治很难维持,而此时瓦岗寨当家人是李密,他有谋略、有胆量,算得上是一代枭雄,跟着他也许会做出更多的事情来。于是,程咬金带着部下投奔了最有实力的瓦岗军。李密从麾下亲选勇者8000人,成立了分列左右四队骠骑,号为“内军”,其实就是李密的卫队。李密任命程咬金、秦叔宝等四位为内军骠骑,分头统领这四支部队。李密曾说:“此八千人可当百万。”其战斗力相当了得。程咬金能够统领这样一支部队,可见其武功、オ干更在万人之上。此后程咬金改名为程知节。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瓦岗寨在与隋洛阳守将王世充所部的战斗中,程咬金和裴行俨奉李密之命前去支援前线。裴行俨率先冲向敌阵,结果中流矢负伤坠马。程咬金立即前去营救,挥槊立杀数人,王世充军稍退,他乘机抱起裴行俨撤退。战马驮着两个人,负担过重,被王世充军追上。程咬金坚持继续带着裴行俨前行不放弃,结果被敌方一槊刺中,顿时“刺梨洞过”,程咬金忍着剧痛,回身折断其槊,并将执槊之敌击杀于马下,王世充军被他的无畏吓坏了,不再追赶,二人这才返回本军。程咬金的勇猛可见一斑。
  此战,由于李密指挥不利,瓦岗军实力大损。不久,李密战败降唐。程咬金和秦叔宝等瓦岗寨许多将领走投无路,暂时投降了王世充。虽然王世充对程咬金等人礼遇有加。但程咬金冷眼观察王世充,看透其为人多诈,不是干大事的人,自己必须考虑出路。一次,他向秦叔宝坦言:“王世充的才识、风度浅薄偏狭,而且喜欢赌咒妄言,不过是个老鸹儿,怎么能成为拨乱反正的君主!”秦叔宝也有同感。
  武德二年闰二月,王世充任命程咬金为将军,秦叔宝为龙骧大将军,在九曲(今位于河南洛阳西北)与唐军交战。程咬金终于等来了机会,和秦叔宝率亲信骑马向唐军方向跑了一百来步,然后下马向王世充行礼,遥拜王世充,高声说道:“我等受您优待,总想着报恩效力,可是您生性多疑,爱信谗言,您这边不是我们久留之地,就此拜别。”随即投奔唐军秦王李世民的麾下。王世充慑于二人的盖世武功,不敢去追,只能眼看着程咬金他们绝尘而去。这是程咬金一生又一次英明的抉择,追随李世民,辅佐李世民,从此走上了康庄大道。后来的事实证明程咬金的选择多么正确。
  这以后,程咬金在李世民的领导下,官拜左三统军,他率正义之师,随秦王四处征战。他的智勇双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大破宋金刚、生擒窦建德、迫降王世充,李唐在开国初期的几场统一国家的重大战争中,他都是冲锋在前,杀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为大唐江山的稳固发展贡献了勇武和才智。这此中,李世民屡建奇勋,威望很高,举国上下有目共睹,太子李建成感觉威胁到了他的地位,尤其忌恨李世民麾下的大将程咬金。
  李建成为避免丢失皇位继承权,与其四弟齐王李元吉结交一起,共同对付李世民。对于程咬金,李建成更是欲除之而后快。武德七年(624年),李建成向唐高祖李渊进谗言,把程咬金外放任康州刺史。程咬金多聪明,他知道这是李建成的剪羽战术,担忧自己离去后,李世民有危险。他坚决不从这个任命,恳切地对李世民说:“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程咬金这是建言要李世民当断立断,果断行事。
  后来由于李建成加害李世民日甚,在面对生死的紧要关头,为了大唐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李世民终于采纳了程咬金的建议。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清晨,李世民毅然率领程咬金等人发动了“玄武门事变”,一舉剪除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夺取了皇位继承权。五天后,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当年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其中程咬金表现最为出色,官拜太子右卫率,食实封七百户。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唐太宗命人画开国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程咬金名列其中。
  此后,程咬金在大唐的各个阶段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去世,享年76岁,皇帝下令将其陪葬太宗昭陵,享受了崇高的哀荣。
  由此可以看出,程咬金并不是文学作品中那个只有三板斧本事、有勇无谋的匹夫,而是一个能在各个历史关头,审时度势做出明智抉择的智者,他的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坚定、端正,被奉为开国功臣和千古名将,他当之无愧。
  编辑/汪微微
其他文献
山明水净、阡陌纵横的通州(今江苏南通)城东厢有一户世代书香的人家,清朝才子李玉鋐就出生于此。李氏的先祖曾任过明正德年间的户部郎中,家中数代都是读书人。不过,到了李玉鋐这一代,家境早已沒落,只余下一处老宅和十亩薄田。  少年李玉鋐过着半耕半读的日子,虽然生活清贫,他却依然抱着读书入仕、重振家声的决心。成年之后,他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贤淑温婉的姚氏为妻,之后陆续生下四个儿子,其中的李方膺后来名列“扬州八
东汉后期,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刘宠为官清廉,却接受了百姓所赠钱财,应该说是违背了清廉原则,但他并未因此蒙上污名,反而留下美名,成为古代清官的象征。   刘宠的父亲是当时极为出名的一位学者,号称“通儒”,在父亲所教授的学生之中,刘宠又是十分出色的一位,年纪轻轻就被推荐为“孝廉”,后来又被推荐为“光禄四行”。要知道,“光禄四行”每年全国范围内仅一人可以入选,由朝廷三公级别的高官负责,主要考察的是品行
明朝覆灭时的状况,用两个字即可概括——崩溃,更让崇祯崩溃的是,首辅李建泰竟然是个大脓包。想当初,李建泰因家乡曲沃被李自成攻陷,痛哭流涕地请求督师剿灭“西贼”以解圣忧时,他还着实激动了一把。  “只要在山西打几场不大不小的漂亮仗,也许直隶、北京就能保住。”基于这种幻想,崇祯加李建泰兵部尚书衔并赠予尚方宝剑,郑重其事地行“推毂礼”,将他送出正阳门。而此时端坐在“战车”上,欣赏着“推车”皇帝的李建泰却从
1906-1911年,孙中山先后发动和领导了10次武装起义,无一成功,死傷惨重。大部分革命党人对起义都是比较谨慎的,甚至是绝望的,包括孙中山。  对于武昌起义,他们觉得可能又是一次失败的计划,并未蓄谋已久,所以它在历史长河中是个非常偶然的事件。  经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革命党人,不服且不甘心。  1911年9月24日,这拨同志开会制定起义计划,据说计划有时间、地点、人物、起义范围。他们最初选在10月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太原秀才刘大鹏正好进京赶考。他来自小地方,不知会试特别重视字迹端正,尤其是试题范围超出了四书五经的内容,所以成绩并不理想,落第回家后当起私塾先生。  刘大鹏接连三次会试都没考中,一生待在老家,却因他的《退想斋日记》引发史学界的关注。  刘大鹏在会试中接触到一些关于洋务的知识,于是托人从北京买来一箱书籍,其中不乏《御批通鉴》《皇朝经世文编》等经世书籍,这页书单背后是他周
一  董昌是唐朝的子民,更是唐朝官员,趁着黄巢起义的当儿,带着一群哥们儿,举着扁担、锄头,奔向战场,打败黄巢军,因为战功,一步步晋升,做到义胜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最后封爵位陇西郡王,也算位极人臣,一时无两了。他统领的地盘,属于今江浙一带,古人有谚:“苏湖熟,天下足。”占领着如此广大的富庶土地,生活在青瓷世界里,欣赏着江南女子温婉的微笑,听着她们绵软的采莲曲,董昌很得意,很高兴。得意高兴之余,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话:外面没有月亮、乌鸦乱叫,竟然还下霜!树叶乱掉、捕鱼的灯火那么刺眼,让我怎么睡觉?更令人讨厌的是,城外有一座庙半夜敲钟,在这边客船上竟然都听得到!  小编吐槽:没想到张继竟是这样的愤青。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白话:在松树下问一个书童:“
公元733年,竟陵龙盖寺(今属湖北天门)住持在西湖边发现一个被遗弃的男童,并收留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带回寺里后,住持給这个孩子取名陆羽,并耐心地教他识字、背诵佛经。  陆羽不仅脑瓜聪明,打理日常事务也是一个好帮手。特别是,他经常给香客们端茶倒水,渐渐地,他自己也喜欢上了喝茶,于是,他常常琢磨怎样煮茶才会更好喝。经过不停地捣鼓、折腾,他不仅学会了煮茶,而且茶艺了得。慢慢地,越来越多的香客都爱喝他煮的茶
宋朝时,《琵琶记》在民间广为流传,因主人公蔡二郎是陈世美,戳痛了富贵后背弃良心的某些權贵,所以,这部戏在当时尽管没遭封杀,却很不受朝廷待见。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它遇到了“慧眼识珠”的朱元璋。  朱元璋登基后,看到了《琵琶记》的巨大教育价值,为弘扬“主旋律”,他亲自主持策划、重新制作这部经典作品,让百姓人人观看,从中受教育。  在朱元璋的指导下,戏曲作家高则诚改编了《琵琶记》。主人公蔡二郎摇身
溥仪曾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回忆说:“大李,他的父亲曾在颐和园当差,由于这个关系,在宫里因失火、偷盗而裁撤太监时,他得以进宫当差,那年他才14岁(其实是12岁)。”这个“大李”就是溥仪的侍从李国雄。  12岁的李国雄,恰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却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一生附着在了末代皇帝溥仪身上,因为与溥仪的关系,他的人生也开始了跌宕起伏的历程。  一  李国雄的父亲叫李嵩智,早年在皇宫銮仪卫当值,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