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对躁狂症患者采取丙戊酸镁与碳酸锂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5例躁狂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对其采取丙戊酸镁和碳酸锂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的BRMS评分对比(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躁狂症患者采取丙戊酸镁治疗,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丙戊酸镁;碳酸锂;躁狂症;不良反应
躁狂症是一种心境障碍,其临床症状主要为情感高涨、易激惹、言语增多、精力旺盛、活动增多等。临床治疗主要运用丙戊酸镁治疗,其具备较好的抗躁狂和抗惊厥效果,能够有效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3例躁狂症患者给予丙戊酸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5例躁狂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的诊断标准。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35.7±9.3)岁;病程5~30d,平均病程(15.2±6.2)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资料方面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碳酸锂(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141;0.25g)治疗,1.0~2.0g/d,患者三次口服,注意将血锂浓度控制为0.8~1.2mmol/L;观察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镁(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337;0.2g)治疗,0.75~2.0g/d,三次口服。初始治疗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等治疗。如患者伴有严重睡眠障碍,则增加2~4mg/d艾司唑仑或者5~15mg/d硝西泮,疗程共为六周。
1.3 观察指标
运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BRMS减分率超过50%;有效:治疗后,患者的BRMS减分率为30%~49%; 无效:患者的BRMS减分率少于3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RMS评分对比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RMS评分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显效22例,占66.7%,有效9例,占27.3%,无效2例,占6.0%,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显效19例,占59.4%,有效7例,占21.9%,无效6例,占18.7%,总有效率为81.3%。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p>0.05)。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现3例不良反应,其中,1例食欲减退,1例恶心,1例体重增加,不良反应率为9.1%;对照组患者出现16例不良反应,其中,5例震颤,6例恶心、呕吐,3例口干,2例体重增加,不良反应率为5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躁狂症发病机制受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耗竭因素影响,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抑制性递质,增加GABA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丙戊酸镁能够对GABA氨基转移酶产生抑制作用,并提高患者脑中的GABA含量,最终有效改善抗躁症;另外,其能够有效抑制GABA传递,对GABA转氨酶活性进行抑制后,增加脑脊液和大脑中的GABA含量;此外,丙戊酸镁对细胞内转换途径能够发挥作用,经过蛋白激酶C(PKC)和G发挥出作用,保证各个神经传系统功能的平衡,最终有效抑制抗躁症。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对其采取丙戊酸镁和碳酸锂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RMS评分对比(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相当,但碳酸锂会导致出现较多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治疗躁狂症患者采用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均能够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但丙戊酸镁治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可将其作为治疗躁狂症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胡国勋.丙戊酸镁治疗躁狂症43例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10):1951-1952
[2]孟红凤,韩曙林.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症120例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3):3040
【关键词】丙戊酸镁;碳酸锂;躁狂症;不良反应
躁狂症是一种心境障碍,其临床症状主要为情感高涨、易激惹、言语增多、精力旺盛、活动增多等。临床治疗主要运用丙戊酸镁治疗,其具备较好的抗躁狂和抗惊厥效果,能够有效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3例躁狂症患者给予丙戊酸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5例躁狂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的诊断标准。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35.7±9.3)岁;病程5~30d,平均病程(15.2±6.2)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资料方面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碳酸锂(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141;0.25g)治疗,1.0~2.0g/d,患者三次口服,注意将血锂浓度控制为0.8~1.2mmol/L;观察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镁(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337;0.2g)治疗,0.75~2.0g/d,三次口服。初始治疗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等治疗。如患者伴有严重睡眠障碍,则增加2~4mg/d艾司唑仑或者5~15mg/d硝西泮,疗程共为六周。
1.3 观察指标
运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BRMS减分率超过50%;有效:治疗后,患者的BRMS减分率为30%~49%; 无效:患者的BRMS减分率少于3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RMS评分对比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RMS评分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显效22例,占66.7%,有效9例,占27.3%,无效2例,占6.0%,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显效19例,占59.4%,有效7例,占21.9%,无效6例,占18.7%,总有效率为81.3%。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p>0.05)。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现3例不良反应,其中,1例食欲减退,1例恶心,1例体重增加,不良反应率为9.1%;对照组患者出现16例不良反应,其中,5例震颤,6例恶心、呕吐,3例口干,2例体重增加,不良反应率为5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躁狂症发病机制受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耗竭因素影响,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抑制性递质,增加GABA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丙戊酸镁能够对GABA氨基转移酶产生抑制作用,并提高患者脑中的GABA含量,最终有效改善抗躁症;另外,其能够有效抑制GABA传递,对GABA转氨酶活性进行抑制后,增加脑脊液和大脑中的GABA含量;此外,丙戊酸镁对细胞内转换途径能够发挥作用,经过蛋白激酶C(PKC)和G发挥出作用,保证各个神经传系统功能的平衡,最终有效抑制抗躁症。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对其采取丙戊酸镁和碳酸锂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RMS评分对比(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相当,但碳酸锂会导致出现较多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治疗躁狂症患者采用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均能够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但丙戊酸镁治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可将其作为治疗躁狂症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胡国勋.丙戊酸镁治疗躁狂症43例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10):1951-1952
[2]孟红凤,韩曙林.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症120例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3):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