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汉语产生兴趣,才会愿意学习汉语,喜欢学习汉语。曾经有学生对我说,他们其实很喜欢汉语,喜欢看汉语图书,但不喜欢上汉语课。这种现象促使我深刻反思。学生不喜欢汉语可能与升学的压力有关,学生参加内地高中招生考试,汉语是必考科目,学生有一种强制学习的感觉,部分学生不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反而失去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教学方式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将生动有趣的汉语内容模式化,导致了课堂的紧张沉闷,严重影响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打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两者相权,我觉得后者的问题更为严重。改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汉语的兴趣,让学生快快乐乐的学习汉语,这已迫在眉睫。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首先汉语教师必须和学生拉近关系,不能还像以前一样总是强调师道尊严,放不下身段,习惯于居高临下,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往往让学生对教师进而对学习产生厌烦与抵触。其实,教师与学生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教学”这个战壕里并肩作战的战友,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前进的引路人。如果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友爱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而且这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有助于学生独特个性的形成。其次,学生对汉语知识的学习、理解、接受是离不开教师的讲授的,无论怎么改革教学方式,语言依然是汉语教学的主要载体,因此,汉语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汉语修养,注意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否则汉语教师喋喋不休,学生昏昏欲睡在所难免。比如,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汉语教师可以讲一些与教材中的故事有关的书本之外的小故事,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讲汉语故事的过程中语言要幽默风趣,但也不能把低俗当有趣,更不能偏离主题,为了有趣而有趣。汉语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汉语修养,平时要注意积累和运用,努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做到胸有丘壑,收放自如。
二、借助肢体语言
对初学汉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更要把汉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让他们在浓浓的汉语氛围中学习汉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借助面目表情、肢体语言、手势、实物,有时借助一些母语,让学生感悟,而不是让学生们死记硬背。这样才能让学生尽快的动耳、动口、感悟其意。比如:“起立!”,“坐下”,“看黑板”,“打开书”,“请你回答问题”,“你真聪明”,“你回答的正确”等等,这些课堂用语教师都可借助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让学生明白其义。“请跟我读”,“请上黑板写”,“请第一组的同学跟我读”等等,如果借助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或借助母语说一遍,这样几堂课下来学生就能明白其义,这时,再脱离母语完全用汉语讲,就可以为“把汉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这一目标打下基础并实施。久而久之,学生掌握的课堂用语就多了。我们就能够实现把汉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这一教学目标了。
汉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创设情境
学习的兴趣和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教师情感丰富的教态对于学生来讲当然是一种情境,同时,教师还应该努力创设更多的情境。教师的教态、录像、录音、幻灯都可以创设一种具体的、现实的情境。而诗歌、音乐、故事、都可以创设出由学生自由想象的情景。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共鸣,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汉语的兴趣。
四、指导学生用汉语直接思维,培养良好的语感
良好的语感是学生自主学习语言和知识终身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感,自主学习也只能只为空话。汉语语感是人们对汉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汉语语音的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汉语语感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汉语语言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有了良好的语感,在汉语交际中能一听就清,一说就顺,而且听得快,说得好。学生有了语感,就可以为学习语言排除障碍,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省去用母语思维和翻译的环节,直接用汉语思维,说话写文章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倒装句和病句。有了良好的语感,学生就可以借助工具书﹑网络﹑报刊﹑杂志学习到更的多新词汇,而且也可以借助语感把新词汇感化成技能。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感,学习再多的词汇也没用,说话﹑写文章都不通顺,没有良好的语感,无法揣摸上下文的意思和情感色彩,因而给“听力理解”能力也造成障碍,最终会造成阅读理解能力低下。而许多信息和知识都是通过阅读理解能力来获取的。所以说没有良好的语感,在语言学习中终会形成恶性循环,无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说,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很重要的。
帮助学生记忆
汉语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对学生学习汉语有所帮助,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挖掘学生的潜能的发方法都值得我们去尝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汉语产生兴趣,才会愿意学习汉语,喜欢学习汉语。曾经有学生对我说,他们其实很喜欢汉语,喜欢看汉语图书,但不喜欢上汉语课。这种现象促使我深刻反思。学生不喜欢汉语可能与升学的压力有关,学生参加内地高中招生考试,汉语是必考科目,学生有一种强制学习的感觉,部分学生不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反而失去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教学方式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将生动有趣的汉语内容模式化,导致了课堂的紧张沉闷,严重影响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打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两者相权,我觉得后者的问题更为严重。改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汉语的兴趣,让学生快快乐乐的学习汉语,这已迫在眉睫。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首先汉语教师必须和学生拉近关系,不能还像以前一样总是强调师道尊严,放不下身段,习惯于居高临下,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往往让学生对教师进而对学习产生厌烦与抵触。其实,教师与学生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教学”这个战壕里并肩作战的战友,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前进的引路人。如果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友爱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而且这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有助于学生独特个性的形成。其次,学生对汉语知识的学习、理解、接受是离不开教师的讲授的,无论怎么改革教学方式,语言依然是汉语教学的主要载体,因此,汉语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汉语修养,注意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否则汉语教师喋喋不休,学生昏昏欲睡在所难免。比如,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汉语教师可以讲一些与教材中的故事有关的书本之外的小故事,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讲汉语故事的过程中语言要幽默风趣,但也不能把低俗当有趣,更不能偏离主题,为了有趣而有趣。汉语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汉语修养,平时要注意积累和运用,努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做到胸有丘壑,收放自如。
二、借助肢体语言
对初学汉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更要把汉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让他们在浓浓的汉语氛围中学习汉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借助面目表情、肢体语言、手势、实物,有时借助一些母语,让学生感悟,而不是让学生们死记硬背。这样才能让学生尽快的动耳、动口、感悟其意。比如:“起立!”,“坐下”,“看黑板”,“打开书”,“请你回答问题”,“你真聪明”,“你回答的正确”等等,这些课堂用语教师都可借助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让学生明白其义。“请跟我读”,“请上黑板写”,“请第一组的同学跟我读”等等,如果借助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或借助母语说一遍,这样几堂课下来学生就能明白其义,这时,再脱离母语完全用汉语讲,就可以为“把汉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这一目标打下基础并实施。久而久之,学生掌握的课堂用语就多了。我们就能够实现把汉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这一教学目标了。
汉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创设情境
学习的兴趣和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教师情感丰富的教态对于学生来讲当然是一种情境,同时,教师还应该努力创设更多的情境。教师的教态、录像、录音、幻灯都可以创设一种具体的、现实的情境。而诗歌、音乐、故事、都可以创设出由学生自由想象的情景。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共鸣,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汉语的兴趣。
四、指导学生用汉语直接思维,培养良好的语感
良好的语感是学生自主学习语言和知识终身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感,自主学习也只能只为空话。汉语语感是人们对汉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汉语语音的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汉语语感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汉语语言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有了良好的语感,在汉语交际中能一听就清,一说就顺,而且听得快,说得好。学生有了语感,就可以为学习语言排除障碍,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省去用母语思维和翻译的环节,直接用汉语思维,说话写文章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倒装句和病句。有了良好的语感,学生就可以借助工具书﹑网络﹑报刊﹑杂志学习到更的多新词汇,而且也可以借助语感把新词汇感化成技能。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感,学习再多的词汇也没用,说话﹑写文章都不通顺,没有良好的语感,无法揣摸上下文的意思和情感色彩,因而给“听力理解”能力也造成障碍,最终会造成阅读理解能力低下。而许多信息和知识都是通过阅读理解能力来获取的。所以说没有良好的语感,在语言学习中终会形成恶性循环,无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说,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很重要的。
帮助学生记忆
汉语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对学生学习汉语有所帮助,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挖掘学生的潜能的发方法都值得我们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