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给教师就了事。教师发下作文后,一些学生仅是看看分数,并不重视教师的评语,学生缺乏积极性,忽视学习主体性。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这一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动中,树立批改意识,培养写作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 小学作文 评改能力 培养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学生怕写作文,一提作文便愁眉苦脸;老师怕改作文,改作文犹如“移山”,费时费力,效果却并不显著的现象。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评改中我注重方法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能力,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我就小学生作文的自我修改谈谈看法。
一、放低对学生的写作要求
学生刚学写作,能写、愿写已经很不错了。本来都很幼稚的心灵,本来就学得东西不多,你非要他注意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突出中心,就好像刚栽下的树,都不知道能不能成活,你还每天去摇一摇,再拔高一点,再怎么有生命力的树也很难成活。如果我们对学生期望过高,教学求成心切,总希望学生进步快些,就永远看不到中下层学生的点滴进步。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其内在规律,要顺其规律,加强引导。要在学习的基础上,扩大写话的范围。把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看到或听到的各种事情,以及喜怒哀乐,都作为写话素材。只要学生能把自己的心中所想、所感写出来就行。只要学生敢写,而且语句通顺,标点准确,就给予大力表扬,让学生觉得写话真的很容易。学生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及感受到的都是学生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同学之间的交谈、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节日的欢乐、和同学的争吵,甚至梦境、想象中的情境等都是作文的内容。
二、注重学生读写的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作文自改的能力。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课文的讲读抓词语的比较,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逐步养成练字的习惯,培养谋篇布局的能力,懂得一些写作的知识。诸如怎样围绕一个中心选择材料,怎样处理好文章内容详与略的关系,怎样写好过渡段,等等。作为作文自改的主体,具备一定的写作知识是自改活动得以进行的一个基础。其次,对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修改符号和专门训练学生修改文章的内容要加以重视和运用。要求学生懂得修改的符号,写完后要坚持多读多改,要逐步使文章做到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想象。实践和理论表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改作文,是一种较科学的批改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同时,在修改过程中,学生既形成了自改能力,又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有效地提高了作文表达能力。
三、注重讲评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有时选几篇各具特色的作文,进行对比讲评,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有时围绕作文中的共同问题进行启发谈话,综合评述全班作文情况,表扬共同的优点,揭示共同的缺点,提出总体性的修改意见;有时把一些佳作整理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让学生阅读、欣赏、品评;有时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组织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有时先张贴或印发一篇作文,让学生课外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并着重对修改情况作讲评,通过“评—改—评”的循环,让学生真正评有所得。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①设立文章医院,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把一篇问题较具普遍性的文章贴在“文章医院”栏上,让全班同学“会诊”,然后把修改意见集中到语文科代表那里进行综合,再贴出修改稿,随后贴上教师的修改稿,看看区别在哪里。这样,学生修改作文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大家都想和老师比一比。②设立自改进步奖栏和优秀评改陈列栏,及时肯定和表彰学生,调动学生自改的积极性。③指导学生把每学期经多次修改后比较好的作文用电脑编印成小册子并加上一些富有诗意的名字,如《拾贝集》、《未名湖》、《处女地》等,然后在教室里展出,让大家互相观摩,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在作文修改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热情高涨。
四、注重修改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自改作文要做到点面结合,优差兼顾,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使学生真正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但是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还比较弱,教师必须加强指导。指导时应先点后面。每次指导学生自改前,教师应先通阅学生作文,抓住典型文章进行现场修改讲评,然后对本次作文自改提出具有指导性的修改意见,再让学生分组自改。分组自改时,一般以每小组四人为佳,每个小组的组合尽量考虑作文水平的差异和男女比例的合理搭配。我要求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必须经过其他三个同学的修改,再由作者自己参考其他同学的修改意见自批自改,有不同见解的可以辩论,难度较大的可请教师协助解决。这样,作文修改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有修改作文的动力和兴趣,作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作文修改课上,教师应当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好个别指导工作。在指导自改时,教师应做到优差兼顾。对优等生应重在提出要求,指明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对后进生则应着重方法的指导,指导要根据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样。
总之,有人说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改出来的。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勤改文章,甚至可以一学期一篇文章的修改,只要每次修改都有一点进步就值得肯定。教师必须彻底解放思想,端正作文教学观念,勇于创新,变教师为主的批改形式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批改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批改作文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在平时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切实培养自我评改的能力,那么在学生的眼里作文将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见了作文也才不会是“老鼠见了猫”。
关键词: 小学作文 评改能力 培养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学生怕写作文,一提作文便愁眉苦脸;老师怕改作文,改作文犹如“移山”,费时费力,效果却并不显著的现象。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评改中我注重方法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能力,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我就小学生作文的自我修改谈谈看法。
一、放低对学生的写作要求
学生刚学写作,能写、愿写已经很不错了。本来都很幼稚的心灵,本来就学得东西不多,你非要他注意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突出中心,就好像刚栽下的树,都不知道能不能成活,你还每天去摇一摇,再拔高一点,再怎么有生命力的树也很难成活。如果我们对学生期望过高,教学求成心切,总希望学生进步快些,就永远看不到中下层学生的点滴进步。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其内在规律,要顺其规律,加强引导。要在学习的基础上,扩大写话的范围。把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看到或听到的各种事情,以及喜怒哀乐,都作为写话素材。只要学生能把自己的心中所想、所感写出来就行。只要学生敢写,而且语句通顺,标点准确,就给予大力表扬,让学生觉得写话真的很容易。学生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及感受到的都是学生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同学之间的交谈、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节日的欢乐、和同学的争吵,甚至梦境、想象中的情境等都是作文的内容。
二、注重学生读写的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作文自改的能力。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课文的讲读抓词语的比较,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逐步养成练字的习惯,培养谋篇布局的能力,懂得一些写作的知识。诸如怎样围绕一个中心选择材料,怎样处理好文章内容详与略的关系,怎样写好过渡段,等等。作为作文自改的主体,具备一定的写作知识是自改活动得以进行的一个基础。其次,对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修改符号和专门训练学生修改文章的内容要加以重视和运用。要求学生懂得修改的符号,写完后要坚持多读多改,要逐步使文章做到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想象。实践和理论表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改作文,是一种较科学的批改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同时,在修改过程中,学生既形成了自改能力,又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有效地提高了作文表达能力。
三、注重讲评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有时选几篇各具特色的作文,进行对比讲评,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有时围绕作文中的共同问题进行启发谈话,综合评述全班作文情况,表扬共同的优点,揭示共同的缺点,提出总体性的修改意见;有时把一些佳作整理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让学生阅读、欣赏、品评;有时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组织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有时先张贴或印发一篇作文,让学生课外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并着重对修改情况作讲评,通过“评—改—评”的循环,让学生真正评有所得。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①设立文章医院,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把一篇问题较具普遍性的文章贴在“文章医院”栏上,让全班同学“会诊”,然后把修改意见集中到语文科代表那里进行综合,再贴出修改稿,随后贴上教师的修改稿,看看区别在哪里。这样,学生修改作文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大家都想和老师比一比。②设立自改进步奖栏和优秀评改陈列栏,及时肯定和表彰学生,调动学生自改的积极性。③指导学生把每学期经多次修改后比较好的作文用电脑编印成小册子并加上一些富有诗意的名字,如《拾贝集》、《未名湖》、《处女地》等,然后在教室里展出,让大家互相观摩,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在作文修改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热情高涨。
四、注重修改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自改作文要做到点面结合,优差兼顾,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使学生真正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但是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还比较弱,教师必须加强指导。指导时应先点后面。每次指导学生自改前,教师应先通阅学生作文,抓住典型文章进行现场修改讲评,然后对本次作文自改提出具有指导性的修改意见,再让学生分组自改。分组自改时,一般以每小组四人为佳,每个小组的组合尽量考虑作文水平的差异和男女比例的合理搭配。我要求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必须经过其他三个同学的修改,再由作者自己参考其他同学的修改意见自批自改,有不同见解的可以辩论,难度较大的可请教师协助解决。这样,作文修改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有修改作文的动力和兴趣,作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作文修改课上,教师应当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好个别指导工作。在指导自改时,教师应做到优差兼顾。对优等生应重在提出要求,指明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对后进生则应着重方法的指导,指导要根据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样。
总之,有人说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改出来的。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勤改文章,甚至可以一学期一篇文章的修改,只要每次修改都有一点进步就值得肯定。教师必须彻底解放思想,端正作文教学观念,勇于创新,变教师为主的批改形式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批改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批改作文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在平时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切实培养自我评改的能力,那么在学生的眼里作文将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见了作文也才不会是“老鼠见了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