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随着微创理念及技术的发展,经腹腔镜完成腹壁切口疝手术已成为趋势,但由于腹壁切口疝位置大小不定,暂无成熟的布孔方法供术者参考,使得手术术式的学习难度较大,不合理的布孔还易导致手术难度加大。笔者在此介绍一种基于数据分析与计算的模型化布孔方法,并通过与传统经验性布孔法进行比较,探讨其优势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并拟行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的44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和研究组(23例),对照组采用术中放置观察孔后以手术经验放置操作孔的布孔方法,研究组采用术前腹部轮廓分析,并按照步骤划定限制条件,根据操作器械尺寸计算合理距离的方法指导穿刺孔放置位置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平均布孔时间(7.28 min vs. 9.93 min)、平均手术时间(67.62 min vs. 79.10 min)、术中加孔率(17%vs. 48%)均明显减少(均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vs. 19.0%),术后住院时间(5.13 d vs.5.76 d)及术后复发率(4.3%vs. 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IPOM手术采用模型化布孔法可以缩短布孔时间,合理的操作孔布置可以降低腹腔镜下粘连分离、缺损缝合及补片固定的难度,降低手术总时间及术中增加操作孔的几率,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复发疝的几率。模型化布孔法以客观数据+定量计算代替传统布孔法的经验决策,在方法步骤上更明晰,并可以在使用中不断更新改进,将有助于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手术的规范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