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靡之始 危亡之渐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XIA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出自《新唐书》,为褚遂良向唐太宗的谏言。
  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像太子一样,生活也极为奢侈,大臣们不敢谏言。唐太宗由于对李泰的宠爱而对其行为也极为宽容,并说“当日尧制造漆器,舜雕刻其案板,谏言者不下十人,并且没有停止,此等小事又算什么呢?”褚遂良谏言说:“雕琢害力农,纂绣伤女工,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意思是说:“雕琢和纂绣之事虽小,却会劳民伤财,奢侈糜烂的开始就是国家危亡的征兆。”并且接着说,如果对漆器不加以制止,就会出现金器,金器不加以制止,就会出现玉器,所以谏言可以在其源头上对这些行为进行遏制,就不会再出现后续那些更为奢侈的行为了。太宗听后,深以为然,并对褚遂良进行了赞美。 (格非辑)
其他文献
针对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报刊投递滞后”、“图书更新困难”、“覆盖范围有限”、“无法直接入户”等问题,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借助现代网络和数字出版技术,率先打造出卫星数字农家书屋的新模式。  卫星数字农家书屋是指利用卫星数字技术,将高品质的电子图书、杂志、报纸、音像等内容以数字方式传送到农家书屋,村民可通过电视、投影、电脑等设备进行阅读和观看。  早在2009年,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就开始探索农家书屋长效运
编者按:今年3月14日是马克思逝世130周年纪念日。130年过去了,马克思的思想魅力没有因时间久远而消失,它依然像世界最高处的灯塔光芒四射。特别是在当下西方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全球发展的一抺亮色,更彰显着马克思的思想光辉。近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组织中外专家主题研讨了“永远的马克思”,本刊围绕“当代世界为什么仍需要马克思”这一话题,整理摘编了相关专家的观点。  当代世界需要马克
我想起了“不经意间”这个词,发现它了不起,不仅贯穿了人生的重要阶段,也导演了人生的很多重要片段。人的命运,人的幸福,人的灾难,人的许多重大事情,在大多情况下,是在那不经意间抉择、创造、酿就的。  不经意间认识了一个姑娘,与她有了来往,产生了愛恋,之后与她结婚了。姑娘深情地对情郎说,我们怎么会在不经意间认识呢,那可是上天把我们配在一起了。爱河中的小伙激动地对姑娘说,我们不经意间成为天生一对,是缘分啊
对青少年技术发明评估的标准,最根本是看它对人类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从总体上要看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分析,要从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科学性这“四性”来判断发明质量高低。  一项好的发明,首先就要具备新颖性。新颖性是发明质量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新颖性指的是在提出这项发明以前(包括在报送参加发明比赛和展鉴以前),或是在申请专利以前,没有出现过同样的东西或是同样的方法(这里说的同样,是指同样的技术
文风是末,官风是本。治文风要先治党风、政风,特别是官风。  文风后面是政策,是制度。纵观历史,每当一种不好的文风得到治理时,社会也就大前进一步了。  在中国历史上,凡社会变动都会伴随着文风的变化。这也好理解,文章、讲话、文艺作品都是表达思想的,形式要服从内容、表现内容。一个人在戏台上穿戏服,在球场上就穿运动服,服装随着动作内容变。在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闭幕之后,各方面的工作都待一变,文风亦有一
编者按:本刊在今年第5期回顾了历次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并重点概述了2016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第一部分——学习。第7期则主要介绍其第二部分——教学。本期继续介绍其第三部分——领导力,了解美国教育部怎样从管理的角度来推动教育技术的应用。  ● 目标解读  领导力是2016NETP主体内容的第三部分。其目标是在各级教育部门领导的角色和责任中嵌入对基于技术的教育的理解,建立州、地区和当地基于技术
西藏自治区农牧民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93.72%。针对地域广阔、农牧区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条件较为落后等实际,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把农家书屋建在群众最需要、最方便、最受欢迎的地方。目前,全区已建立5451个农家书屋和1700多个寺庙书屋,覆盖所有行政村和所有寺庙,有效缓解了农牧民群众借书难、看书难、用书难问题。  寺庙书屋是农家书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根据各寺庙的僧尼人数、寺庙规模等具
我原是湖北省浠水县洗马镇平角桥的小学老师。1998年退休后,发现当时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十分贫乏,想买上一本书要跑到县城,来回得几十里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萌生了在家里办一个“知识小屋”的想法。  说起来容易,办起来就难了。摆书要书柜,一个书柜当时要花七八百元,为了省下钱多买书,我买来三棵松树锯成木板,做成四个简易书柜。书柜有了,我又开始四处筹措图书。我印制名片,作为“介绍信”到县科技局、农业
此刻,我站在壶口瀑布的山坡上,脚下便是滚滚东去威震峡谷的黄河。  忽然间,我仿佛听到远方传来激越的《黄河大合唱》,仿佛看见了词作者光未然的身影。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黄河大合唱》是光未然创作的大型组诗。它以黄河为背景,气势磅礴地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斥了侵略者的残暴,广阔地展现了
《战国策》载,齐宣王时,首都临淄“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而后风气蔓延全国,“众庶百姓,皆以贪利争夺为俗”,乃至“不修守战之备”,待到秦国攻城之时,军民皆只有束手降敌,史家论为亡国之兆。  1936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在这里,他看到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毛泽东住在十分简陋的窑洞里,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从共产党人极其简朴的生活中,斯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