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址选择
鹅舍要选择距草场近,靠近清洁水源,地势较高且坡度平缓的场 地。鹅舍宽5~6米,高1.6~1.8米。养殖场最好分别建有育雏舍、育成舍或荫棚、育肥舍,以利于不同阶段鹅的饲养管理。鹅舍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冬暖夏凉,通风换气良好,光照充足,消毒方便。具体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可就地取材,既要因地制宜,还要节约成本。
二、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
雏鹅(1~4周龄)初期要进行舍饲,逐步过渡到放牧。雏鹅出壳后16~18小时可站立走动,当出现张嘴、伸颈和啄食欲望时给予饮水,1~2小时后开食,开食最好在36小时内进行。前3天的饮水中应添加适量的葡萄糖或红糖、维生素、电解质,水温适宜,经过几次调教后则可自由饮水。3天后改为饮用清洁的凉水即可,保证饮水充足。开食料应是营养丰富、易消化的优质饲料,可用全价小颗粒饲料或浸泡、稍蒸煮过的碎米、小米等拌入少量的青菜,在塑料布上撒匀,引诱和训练雏鹅进行采食,七八分饱后则可收起塑料布,2~3天后逐渐改用饲槽饲喂。饲料必须清洁、新鲜,饲喂要定时定量,做到少给勤添,现喂现拌。青绿饲料的喂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雏鹅增重。雏鹅体质弱,绒毛稀少,调节体温能力尚未健全,要保证舍内温度、湿度均衡适度,通风良好。育雏期所需温度可根据雏鹅的日龄、体质状况进行相应调整。通常第一周的温度为27~29℃,第二周为25~27℃,第三周为22~25℃,第四周为19~22℃。0~10日龄适宜的相对湿度是60%~65%,11~21日龄是65%~70%。育雏第一天进行24小时光照,以后每两天减少1小时光照,3~4周龄后采用自然光照。饲养过程中要根据雏鹅的体质强弱及时进行分栏饲养,并随日龄的增加不断调整饲养密度,防止密度过大。雏鹅不能过早放水,约3周龄以后,当软羽毛长齐、大羽毛也长出时,才可以开始放水。初次下水应在晴朗暖和的天气里进行,下午1~4时之间下水10~15分钟,然后赶出水面休息,以后逐渐延长放水时间,逐步过渡到自由嬉水。放水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水温以25℃为宜。晚放牧归来后,应补喂精、青饲料,以利长膘。
中鹅(5周龄至出栏)阶段是鹅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长最快的时期,且觅食能力增强,消化道容积增大,采食量日益增加,可采用放牧、全舍饲和放牧结合补饲的饲养方式。目前大多采用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方式,以促进鹅的快速生长,使其适时达到上市体重。放牧结合补饲饲养要求,放牧场地有丰富、优质的青绿饲料,并要及时了解附近的农田是否使用过化肥、农药,若使用过化肥、农药,一般要经过1星期后才可在附近放牧。牧地附近要有湖泊、小河或池塘,保证有充足的清洁饮水和洗浴水源。放牧时,一般100~200只鹅为一群,若利用田边、沟渠及林间小块草地进行放牧,则以30~50只为一群较为适宜。一般每天放牧9小时,早晨6时将鹅赶出,中午11时赶回休息,下午4时再赶出放牧,晚上8时赶回鹅舍。收牧时要清点鹅只,进舍前下水清洗污泥,毛干后赶入舍内。补饲的次数和补饲量应根据鹅的日龄、采食量、生长速度和牧草质量进行调整,饲料以青粗饲料为主,适量补饲精饲料,精、青料比在1∶5左右,白天补饲2~3次,晚上收牧后补饲1次。
三、卫生防疫
鹅场应订立各种规章制度,并要有专人管理。鹅场周围不能饲养其他家畜、家禽,防止存在各种潜在的传播疾病媒介。鹅舍要经 常消毒,用10%~20%生石灰水,也可用30%新鲜草木灰的澄清液消毒。鹅舍用具要每天清洗1次,7天消毒1次。清扫鹅舍和运动场,将鹅粪堆放在远离鹅舍的地方进行发酵。鹅场门口设有消毒池,并定期更换消毒液。饮水或饲料中添加一些安全可靠的药物,防止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
根据鹅病流行情况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并按照免疫程序严格进行免疫接种,增强鹅只的特异性免疫力。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灭某些急性传染病较好的方法。1日龄肌肉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多价兔血清,4~8日龄肌肉或皮下注射大肠杆菌苗,7~10日龄肌肉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多价兔血清以及皮下注射禽流感、副黏病毒和病毒性肠炎灭活油乳苗,20~30日龄肌肉注射鹅的鸭瘟病毒苗和皮下注射禽出败灭活苗。
(黑龙江省龙江县杏山镇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
鹅舍要选择距草场近,靠近清洁水源,地势较高且坡度平缓的场 地。鹅舍宽5~6米,高1.6~1.8米。养殖场最好分别建有育雏舍、育成舍或荫棚、育肥舍,以利于不同阶段鹅的饲养管理。鹅舍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冬暖夏凉,通风换气良好,光照充足,消毒方便。具体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可就地取材,既要因地制宜,还要节约成本。
二、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
雏鹅(1~4周龄)初期要进行舍饲,逐步过渡到放牧。雏鹅出壳后16~18小时可站立走动,当出现张嘴、伸颈和啄食欲望时给予饮水,1~2小时后开食,开食最好在36小时内进行。前3天的饮水中应添加适量的葡萄糖或红糖、维生素、电解质,水温适宜,经过几次调教后则可自由饮水。3天后改为饮用清洁的凉水即可,保证饮水充足。开食料应是营养丰富、易消化的优质饲料,可用全价小颗粒饲料或浸泡、稍蒸煮过的碎米、小米等拌入少量的青菜,在塑料布上撒匀,引诱和训练雏鹅进行采食,七八分饱后则可收起塑料布,2~3天后逐渐改用饲槽饲喂。饲料必须清洁、新鲜,饲喂要定时定量,做到少给勤添,现喂现拌。青绿饲料的喂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雏鹅增重。雏鹅体质弱,绒毛稀少,调节体温能力尚未健全,要保证舍内温度、湿度均衡适度,通风良好。育雏期所需温度可根据雏鹅的日龄、体质状况进行相应调整。通常第一周的温度为27~29℃,第二周为25~27℃,第三周为22~25℃,第四周为19~22℃。0~10日龄适宜的相对湿度是60%~65%,11~21日龄是65%~70%。育雏第一天进行24小时光照,以后每两天减少1小时光照,3~4周龄后采用自然光照。饲养过程中要根据雏鹅的体质强弱及时进行分栏饲养,并随日龄的增加不断调整饲养密度,防止密度过大。雏鹅不能过早放水,约3周龄以后,当软羽毛长齐、大羽毛也长出时,才可以开始放水。初次下水应在晴朗暖和的天气里进行,下午1~4时之间下水10~15分钟,然后赶出水面休息,以后逐渐延长放水时间,逐步过渡到自由嬉水。放水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水温以25℃为宜。晚放牧归来后,应补喂精、青饲料,以利长膘。
中鹅(5周龄至出栏)阶段是鹅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长最快的时期,且觅食能力增强,消化道容积增大,采食量日益增加,可采用放牧、全舍饲和放牧结合补饲的饲养方式。目前大多采用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方式,以促进鹅的快速生长,使其适时达到上市体重。放牧结合补饲饲养要求,放牧场地有丰富、优质的青绿饲料,并要及时了解附近的农田是否使用过化肥、农药,若使用过化肥、农药,一般要经过1星期后才可在附近放牧。牧地附近要有湖泊、小河或池塘,保证有充足的清洁饮水和洗浴水源。放牧时,一般100~200只鹅为一群,若利用田边、沟渠及林间小块草地进行放牧,则以30~50只为一群较为适宜。一般每天放牧9小时,早晨6时将鹅赶出,中午11时赶回休息,下午4时再赶出放牧,晚上8时赶回鹅舍。收牧时要清点鹅只,进舍前下水清洗污泥,毛干后赶入舍内。补饲的次数和补饲量应根据鹅的日龄、采食量、生长速度和牧草质量进行调整,饲料以青粗饲料为主,适量补饲精饲料,精、青料比在1∶5左右,白天补饲2~3次,晚上收牧后补饲1次。
三、卫生防疫
鹅场应订立各种规章制度,并要有专人管理。鹅场周围不能饲养其他家畜、家禽,防止存在各种潜在的传播疾病媒介。鹅舍要经 常消毒,用10%~20%生石灰水,也可用30%新鲜草木灰的澄清液消毒。鹅舍用具要每天清洗1次,7天消毒1次。清扫鹅舍和运动场,将鹅粪堆放在远离鹅舍的地方进行发酵。鹅场门口设有消毒池,并定期更换消毒液。饮水或饲料中添加一些安全可靠的药物,防止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
根据鹅病流行情况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并按照免疫程序严格进行免疫接种,增强鹅只的特异性免疫力。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灭某些急性传染病较好的方法。1日龄肌肉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多价兔血清,4~8日龄肌肉或皮下注射大肠杆菌苗,7~10日龄肌肉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多价兔血清以及皮下注射禽流感、副黏病毒和病毒性肠炎灭活油乳苗,20~30日龄肌肉注射鹅的鸭瘟病毒苗和皮下注射禽出败灭活苗。
(黑龙江省龙江县杏山镇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