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担负着培养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为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职业教育中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也遇到很多相对于高职语文和其他教学中不曾出现的尴尬。
【关键词】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基础课;课程地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担负着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为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职业教育中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也遇到很多相对于高职语文和其他教学中不曾出现的尴尬。
一、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的尴尬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改组改制还有金融低谷导致中小单位缩小规模,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对劳动力需求也递减,使本来明确为生产一线培养懂技术的劳动者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分配就业遇到严峻的挑战,学生的就业困难自然就导致入学率不高。去年全国统计的数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总数比1998年减少70万人左右。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生源少了,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学生基数就减少了,而相当多地方为了迎合社会和家长的心理,一味扩招。也人为地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中职招生雪上加霜。使得中职院校加速滑坡陷入一个越加低门槛却依旧没人认可的尴尬境地。
中职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5-17岁之间,很多学生进入到中职院校来大多是无可选择的选择。很多学生们并不爱学习,碍于家长的选择勉强进入到学校来。他们对学习、学校和老师大多抱有抵触情绪。而家长们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低,大多是希望学校能管住学生,不要他们在外边乱跑学坏,混张文凭。中等职业教育也就等同于针对这各年龄段学生的大班幼儿园。在语文课堂上有的同学甚至连基本的姓名都写不对,我曾让班级里的班长给我写一份学生名单,发现他把所有姓孙的同学名全部写错,把孙字写成“子少”。这还是班级里综合素质比较好的同学,而孙这个姓氏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姓氏,全部写错可见不是巧合。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连小学都在学的语文在中职学生中都大面积的挂科。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真的不知如何解释,我们既不能把所有责任推给从前的老师与学校也不能说这是我们的不负责与无作为才导致的。这还仅仅是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在其他的行为习惯上也有很多陋习。像上课玩手机和不遵守课堂秩序这样的问题在所有课堂上都时有发生更何况中职课堂了,但是中职课堂上很多学生是不准备学习备品、不翻书的,试想作为学生竟然连基本的学习备品都没有,一个班级没有几只笔更何况其他文具。每当需要写作文做练习的时候总是几个人共用一只笔,统一买好文具之后往往下个星期又丢失了。言谈举止更让人感到幼稚又不可理解。曾在别的老师那里听说这样一句话:“只要我妈活着,我就有钱花。”就这样短短的一句话彻底的摧毁了我们作为老师的自尊,这究竟是怎样的学生,怎样的心理说出这样的话。真的是我们教学上的失败,更是他父母的失败。
二、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地位的尴尬
本应该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但很多学校却认为基础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一切以专业课马首是瞻,基础学科是赠品,认识不到基础学科的意义。
其实无论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是为了学生服务的无所谓高低贵贱,都是为了让学生成为全方面高素质人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拥有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定位的重新思考。所以基础课与专业课有何不同呢,就如同第三产业的普通服务人员和同样在第三产业工作的经理级人员最终的目标不都是为更多的人更快更好的服务,又谈何谁服务于谁。虽然技术学校最直接的目标是培养一名专业技术型人才,但更多的是期望他们能变成全能型人才,拥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简单说了两点在基础课上遇到中职教育上遇到的尴尬事,但是尴尬终归是尴尬,事情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的。面对第一点要系统的拓展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再就业和继续深造的可能,让中职学生面对未来有更多的选择,让家长和学生对中等职业教育重拾信心。也许学生基础差,心智还没成熟但终究能长大懂事,好好辅导总会有成才那一天这对于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来说永远都不晚。其次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的成功是潜移默化的,不能像技术课那样学生一教就会,比如说通过教学会给病人打针、会车一个圆形,会焊一个床这样具体明确。中职语文不再像从前那样教他们每个字的读法、写法,更没法量化这学期学了多少个字,学了多少成语。中职语文更注重的是对他们自身的改变和成长,比如通过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告诉他们要自尊自爱自强,也许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能做好,但这依然改变不了我很重要的事实。通过《我的母亲》、《一碗清汤荞面面》去感受亲情、家庭的温暖、学会感恩在一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太多的真情。在语文课上这样的文章举不胜举,谁能说他无用,我想从没有一个学科能如此广泛而全面的提高一个人的心智。而从这里学到的哪怕是一点点增长都是难能可贵的,这是他对人,对社会的发自内心的理解,面向的不是就业,而是他的一生。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基础课;课程地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担负着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为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职业教育中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也遇到很多相对于高职语文和其他教学中不曾出现的尴尬。
一、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的尴尬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改组改制还有金融低谷导致中小单位缩小规模,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对劳动力需求也递减,使本来明确为生产一线培养懂技术的劳动者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分配就业遇到严峻的挑战,学生的就业困难自然就导致入学率不高。去年全国统计的数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总数比1998年减少70万人左右。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生源少了,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学生基数就减少了,而相当多地方为了迎合社会和家长的心理,一味扩招。也人为地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中职招生雪上加霜。使得中职院校加速滑坡陷入一个越加低门槛却依旧没人认可的尴尬境地。
中职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5-17岁之间,很多学生进入到中职院校来大多是无可选择的选择。很多学生们并不爱学习,碍于家长的选择勉强进入到学校来。他们对学习、学校和老师大多抱有抵触情绪。而家长们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低,大多是希望学校能管住学生,不要他们在外边乱跑学坏,混张文凭。中等职业教育也就等同于针对这各年龄段学生的大班幼儿园。在语文课堂上有的同学甚至连基本的姓名都写不对,我曾让班级里的班长给我写一份学生名单,发现他把所有姓孙的同学名全部写错,把孙字写成“子少”。这还是班级里综合素质比较好的同学,而孙这个姓氏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姓氏,全部写错可见不是巧合。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连小学都在学的语文在中职学生中都大面积的挂科。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真的不知如何解释,我们既不能把所有责任推给从前的老师与学校也不能说这是我们的不负责与无作为才导致的。这还仅仅是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在其他的行为习惯上也有很多陋习。像上课玩手机和不遵守课堂秩序这样的问题在所有课堂上都时有发生更何况中职课堂了,但是中职课堂上很多学生是不准备学习备品、不翻书的,试想作为学生竟然连基本的学习备品都没有,一个班级没有几只笔更何况其他文具。每当需要写作文做练习的时候总是几个人共用一只笔,统一买好文具之后往往下个星期又丢失了。言谈举止更让人感到幼稚又不可理解。曾在别的老师那里听说这样一句话:“只要我妈活着,我就有钱花。”就这样短短的一句话彻底的摧毁了我们作为老师的自尊,这究竟是怎样的学生,怎样的心理说出这样的话。真的是我们教学上的失败,更是他父母的失败。
二、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地位的尴尬
本应该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但很多学校却认为基础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一切以专业课马首是瞻,基础学科是赠品,认识不到基础学科的意义。
其实无论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是为了学生服务的无所谓高低贵贱,都是为了让学生成为全方面高素质人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拥有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定位的重新思考。所以基础课与专业课有何不同呢,就如同第三产业的普通服务人员和同样在第三产业工作的经理级人员最终的目标不都是为更多的人更快更好的服务,又谈何谁服务于谁。虽然技术学校最直接的目标是培养一名专业技术型人才,但更多的是期望他们能变成全能型人才,拥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简单说了两点在基础课上遇到中职教育上遇到的尴尬事,但是尴尬终归是尴尬,事情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的。面对第一点要系统的拓展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再就业和继续深造的可能,让中职学生面对未来有更多的选择,让家长和学生对中等职业教育重拾信心。也许学生基础差,心智还没成熟但终究能长大懂事,好好辅导总会有成才那一天这对于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来说永远都不晚。其次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的成功是潜移默化的,不能像技术课那样学生一教就会,比如说通过教学会给病人打针、会车一个圆形,会焊一个床这样具体明确。中职语文不再像从前那样教他们每个字的读法、写法,更没法量化这学期学了多少个字,学了多少成语。中职语文更注重的是对他们自身的改变和成长,比如通过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告诉他们要自尊自爱自强,也许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能做好,但这依然改变不了我很重要的事实。通过《我的母亲》、《一碗清汤荞面面》去感受亲情、家庭的温暖、学会感恩在一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太多的真情。在语文课上这样的文章举不胜举,谁能说他无用,我想从没有一个学科能如此广泛而全面的提高一个人的心智。而从这里学到的哪怕是一点点增长都是难能可贵的,这是他对人,对社会的发自内心的理解,面向的不是就业,而是他的一生。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