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4月~2010年12月采用刺络拔罐以消除或减轻疼痛,结合电针治疗及西医对该病常规的抗病毒及营养神经的对症治疗带状疱疹患者50例,并与采用口服曲马多止痛结合电针、西医抗病毒及营养神经的对症治疗带状疱疹患者50例,在缓解疼痛方面作对比,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带状疱疹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①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1~82岁,病程1~15天;疱疹发于胸胁背部的26例,腰腹部12例,颈部头面4例,腹股沟大腿部6例,上肢手臂2例。②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20~65岁,病程1~12天;疱疹发于胸胁背部的24例,腰腹部13例,颈部头面4例,腹股沟大腿部6例,上肢手臂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①本病早期有低热、全身不适症状,在皮疹出现前,常有受病毒侵害的神经支配区皮肤刺痒、灼痛。②1~2天后会出现皮肤损害,皮损多为片状红斑和直径大小1~5mm的水疱疹,簇集成群,疱壁紧张,基地色红,排列成带状,一般常呈单侧分布。③皮损发于头面部的病情往往较重,疱疹发出较猛烈,皮肤红肿较甚。疱疹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坏疽性损害。④自觉皮肤疼痛明显,有难以忍受的刺痛、刀割痛、烧灼痛,疼痛较剧烈,常常影响睡眠及日常工作。
纳入标准: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年龄20~82岁;出诊1~15天。
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过敏体质和对多种药物过敏。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等原发性疾病或全身性衰竭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④结缔组织病、血友病者有出血倾向的。⑤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确切评价的。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采取在皮肤潮红发疱集中区用梅花针密集叩刺出血,水疱应尽量刺破,由于疱疹往往成带状分布,故充分叩刺后皮肤出血点也呈带状分布,取大小合适的玻璃火罐或抽气塑料罐拔在叩刺处,每罐出血和疱疹浆液约10~30ml为佳,一般使用3~4个罐,该治疗可隔日1次。上述治疗完毕后再结合电针治疗,患者均辨证取穴,头面颈部取相应颈夹脊穴,疱疹区给予毫针围刺,配合风池、外关、翳风、下关、合谷、曲池、太冲等穴;胸背部以背夹脊穴,配合疱疹区给予毫针围刺,配合门期、外关、阳陵泉、太冲等穴位;腰腿部疱疹取相应腰夹脊穴,疱疹区给予毫针围刺,配合太冲、阳陵泉、委中,风市等穴。同时西医治疗以静滴阿昔洛韦10~20mg,每12小时能量合剂静滴,1次/日,维生素B12,500μg肌注,1次/日,上述治疗7天1疗程,中间休息1天。②对照组:患者口服曲马多,1片/次,2次/日,以缓解疼痛,结合电针治疗,患者均辨证取穴,头面颈部取相应颈夹脊穴,疱疹区给予毫针围刺,配合风池、外关、翳风、下关、合谷、曲池、太冲等穴;胸背部以背夹脊穴,配合疱疹区给予毫针围刺,配合门期、外关、阳陵泉、太冲等穴位;腰腿部疱疹取相应腰夹脊穴,疱疹区给予毫针围刺,配合太冲、阳陵泉、委中,风市等穴。西医治疗以静滴阿昔洛韦10~20mg,每12小时,能量合剂静滴,1次/日,维生素B12,500μg肌注,1次/日,上述治疗7天1疗程,中间休息1天,患者疼痛缓解后停服曲马多。
疗效判定标准:以治疗前患者自感疱疹所引起的疼痛为1个整量,按治疗3天后自感疼痛程度的百分率来划分疗效。①效优:3天内疱疹区疼痛为原疼痛的20%~30%,夜间睡眠已基本不受影响,患者情绪稳定。②效良:3天内疱疹区疼痛为原疼痛30%~50%,夜间睡眠稍受影响,患者情绪基本稳定。③有效:3天内疱疹区疼痛为原疼痛的50%~90%,夜间睡眠受影响,患者情绪稍急躁。④无效:3天内疱疹区疼痛几乎未见减轻。夜间几乎无睡眠,患者情绪急躁。
结 果
治疗组优良率78%,总有效率98%,对照组优良率40%,总有效率96%,两组止痛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刺络拔罐止痛效果优良率明显优于口服曲马多止痛。但止痛总有效率相比却无明显差异。
讨 论
内经云:“火郁发之,宛陈除之”,故同时采取选择在病变区刺络放血,并加以拔罐使火热邪毒随血出而泄,瘀阻之经脉得以疏通,通则不痛,达到标本兼治,故疼痛症状能迅速减轻,患者往往会由此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会积极配合治疗,直至痊愈。刺络拔罐在临床中医治疗属于强通法,它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效果往往立竿见影,在治疗软伤疾病如:颈椎病(颈型)、膝骨关节炎、臀肌筋膜炎等伴有明显肌痛的,也采取痛点刺络放血拔罐,出血约30~50ml,效果极佳。鉴于叩刺放血时患者疼痛明显,如果能结合椎旁阻滞,既可以减轻叩刺时的疼痛,又可以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因为椎旁阻滞对带状疱疹本来就有很好的疗效。
总之,刺络放血疗法对带状疱疹患者良好的止痛效果及其操作简便的特点对于广大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资料与方法
本组带状疱疹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①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1~82岁,病程1~15天;疱疹发于胸胁背部的26例,腰腹部12例,颈部头面4例,腹股沟大腿部6例,上肢手臂2例。②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20~65岁,病程1~12天;疱疹发于胸胁背部的24例,腰腹部13例,颈部头面4例,腹股沟大腿部6例,上肢手臂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①本病早期有低热、全身不适症状,在皮疹出现前,常有受病毒侵害的神经支配区皮肤刺痒、灼痛。②1~2天后会出现皮肤损害,皮损多为片状红斑和直径大小1~5mm的水疱疹,簇集成群,疱壁紧张,基地色红,排列成带状,一般常呈单侧分布。③皮损发于头面部的病情往往较重,疱疹发出较猛烈,皮肤红肿较甚。疱疹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坏疽性损害。④自觉皮肤疼痛明显,有难以忍受的刺痛、刀割痛、烧灼痛,疼痛较剧烈,常常影响睡眠及日常工作。
纳入标准: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年龄20~82岁;出诊1~15天。
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过敏体质和对多种药物过敏。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等原发性疾病或全身性衰竭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④结缔组织病、血友病者有出血倾向的。⑤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确切评价的。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采取在皮肤潮红发疱集中区用梅花针密集叩刺出血,水疱应尽量刺破,由于疱疹往往成带状分布,故充分叩刺后皮肤出血点也呈带状分布,取大小合适的玻璃火罐或抽气塑料罐拔在叩刺处,每罐出血和疱疹浆液约10~30ml为佳,一般使用3~4个罐,该治疗可隔日1次。上述治疗完毕后再结合电针治疗,患者均辨证取穴,头面颈部取相应颈夹脊穴,疱疹区给予毫针围刺,配合风池、外关、翳风、下关、合谷、曲池、太冲等穴;胸背部以背夹脊穴,配合疱疹区给予毫针围刺,配合门期、外关、阳陵泉、太冲等穴位;腰腿部疱疹取相应腰夹脊穴,疱疹区给予毫针围刺,配合太冲、阳陵泉、委中,风市等穴。同时西医治疗以静滴阿昔洛韦10~20mg,每12小时能量合剂静滴,1次/日,维生素B12,500μg肌注,1次/日,上述治疗7天1疗程,中间休息1天。②对照组:患者口服曲马多,1片/次,2次/日,以缓解疼痛,结合电针治疗,患者均辨证取穴,头面颈部取相应颈夹脊穴,疱疹区给予毫针围刺,配合风池、外关、翳风、下关、合谷、曲池、太冲等穴;胸背部以背夹脊穴,配合疱疹区给予毫针围刺,配合门期、外关、阳陵泉、太冲等穴位;腰腿部疱疹取相应腰夹脊穴,疱疹区给予毫针围刺,配合太冲、阳陵泉、委中,风市等穴。西医治疗以静滴阿昔洛韦10~20mg,每12小时,能量合剂静滴,1次/日,维生素B12,500μg肌注,1次/日,上述治疗7天1疗程,中间休息1天,患者疼痛缓解后停服曲马多。
疗效判定标准:以治疗前患者自感疱疹所引起的疼痛为1个整量,按治疗3天后自感疼痛程度的百分率来划分疗效。①效优:3天内疱疹区疼痛为原疼痛的20%~30%,夜间睡眠已基本不受影响,患者情绪稳定。②效良:3天内疱疹区疼痛为原疼痛30%~50%,夜间睡眠稍受影响,患者情绪基本稳定。③有效:3天内疱疹区疼痛为原疼痛的50%~90%,夜间睡眠受影响,患者情绪稍急躁。④无效:3天内疱疹区疼痛几乎未见减轻。夜间几乎无睡眠,患者情绪急躁。
结 果
治疗组优良率78%,总有效率98%,对照组优良率40%,总有效率96%,两组止痛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刺络拔罐止痛效果优良率明显优于口服曲马多止痛。但止痛总有效率相比却无明显差异。
讨 论
内经云:“火郁发之,宛陈除之”,故同时采取选择在病变区刺络放血,并加以拔罐使火热邪毒随血出而泄,瘀阻之经脉得以疏通,通则不痛,达到标本兼治,故疼痛症状能迅速减轻,患者往往会由此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会积极配合治疗,直至痊愈。刺络拔罐在临床中医治疗属于强通法,它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效果往往立竿见影,在治疗软伤疾病如:颈椎病(颈型)、膝骨关节炎、臀肌筋膜炎等伴有明显肌痛的,也采取痛点刺络放血拔罐,出血约30~50ml,效果极佳。鉴于叩刺放血时患者疼痛明显,如果能结合椎旁阻滞,既可以减轻叩刺时的疼痛,又可以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因为椎旁阻滞对带状疱疹本来就有很好的疗效。
总之,刺络放血疗法对带状疱疹患者良好的止痛效果及其操作简便的特点对于广大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