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程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课时目标细化的思考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163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新课程提出了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两个学习领域,但是通过几年新课程的实施情况来看,对这两个领域目标的达成效果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因为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领域是“看得见目标,摸不着内容”,广大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往往感觉无从下手。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在新课程目标体系中,课时目标是整个体育学习目标的根基。因此,对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学习领域,只要能把领域目标——水平目标,正确分解到课时目标中去,就能保证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学习领域目标的实施和达成。
  
  一、设计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课时目标的依据
  
  1.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和体育学科特点
  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课时学习目标是这两个领域总目标的具体化,也是进一步细化。因此,课时目标设计首先应以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为依据,加以全面考虑、贯彻。这就要把课程标准中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合理分解到学段、学年、学期和单元中,并根据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教学内容知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方法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有侧重不同,所以要根据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其次,据体育学科特点,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目标应当紧紧围绕体育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领域的学习,注意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化。
  
  2.教学环境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其本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一定的教学环境条件下,以教学内容为媒介有计划、有目的学习知识,认识、体验世界的过程。学生在什么样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对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影响较大。所以,体育新课程教学比较关注环境条件。环境包括软、硬环境。硬环境一般指教学场地、器材和设施的设置等方面,而课堂教学理念、教师教学风格、班级学习氛围等是软环境的组成部分。
  
  3.学生
  学习目标的实现最终要通过学生来完成。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目标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思维规律和特点决定的,通过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心理、思维障碍的表现与成因的分析,结合学情考虑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的心理特征及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另外不能只考虑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状况,学生的知识准备、思维特征、迁移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和方式都值得分析。
  
  二、新课程理念下设计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课时学习目标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从表述对象看,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最终追求,而不是教师操纵。新课标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当行为主体,从规范教师的教学角度出发的陈述方式,代之以从学生角度出发陈述学生学习的行为结果。行为主体的变化不是简单的叙写方式的表面形式的变化,而是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的重大更新和提高。体现出体育教学过程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由理念到实践的真正实施落实的开始,体现出教师角色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的真正转变。
  
  2.层次性原则
  从目标之间的关系看,存在层次性。一方面“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学习需要”是体育新课标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重视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存在差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目标设计制定高低层次不同的目标。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基本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应达标准。学习目标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教师不随意增加或降低课程难度,而应使学习目标具有层次性,这也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要求。如“在面对体育活动竞争和合作的问题时,能够领悟竞争和合作相互影响的重要性,能够说出至少两种合作措施,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有强烈的竞争意思和积极合作的行为”,这里“至少两种”就是层次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学生个体学习目标客观上存在不同层次、不同目标,实现目标过程遵循从较低层次逐步向较高层次推进的原则。
  
  3.可测性原则
  学习目标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必须具有可测性,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功能。新课标以行为目标来表述课程内容标准,我们制定学习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也采用行为目标表述方式,行为目标取向主张以人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强调目标的精确化、标准化、具体化,所以称之为“行为目标”,避免含糊不清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述。其规范表述为1)行为主体学生化。要把每项目标描述成学生行为而不是教师行为。2)行为状况动词多样化。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观察的。3)行为条件情景化。描述行为发生通过的媒体、限定时间、提供信息。4)行为标准表现程度具体化。如“至少选择三种练习方法。”
  
  4.动态性原则
  学习目标是通过综合考虑各因素在上课之前制定下来的。但课堂总是更鲜活的,教师意料之外的情景时有发生,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偏离原来设计学习目标的情况。是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还是我们教学策略的问题?这使得我们对学习目标设计有更深的思考,也使得我们想到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有一定弹性空间,不能过于死板。学习目标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动态生成,而不是全部在课前制定好的。也就是在实施学习目标的教学中,教师遇到特殊情况,以特殊情况为契机,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不是机械完成预定学习目标,而是教师把课时目标作些微调,使学习目标在动态中生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即时表现,加以适当影响、引导,既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又保护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自主精神。
  
  三、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课时学习目标设计案例分析
  
  1.“意志品质”学习目标设计点评
  传统教学目标陈述为“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该目标把教师作为主体,学生为被动者,违背了主体性原则。使用抽象动词“培养”,使目标无法观察测量,违背了可测性原则。据我们制定学习目标的原则和依据,采用行为目标方式叙述,把该目标设计成:在学习中独立或在同伴鼓励下坚持跑完全程(学习内容:越野跑),能独立反复练习学习的动作(学习内容:体操)等。这样,学生是行为主体,“独立”或“同伴鼓励”是行为条件,“能坚持跑完”“反复练习”是行为结果和状态,实际上落实了评价标准。
  
  2.“合作精神”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点评
  2006年第3期《体育教学》高乃华老师的《<池塘里的游戏>教学设计》一文中,教学目标中设计的情感目标是:不怕脏累,积极进取,相互合作的精神。笔者以为这样的设计值得商榷。“相互合作的精神”是不可观察的,没有具体可见的行为表现,不具有可测量、可评价性,这样的目标容易落空。如果把“相互合作的精神”目标设计成:能配合同伴用车胶圈完成奥运五环拼图。“配合”是行为动词,行为条件是“用车胶圈”,表现程度是“完成” 这样的表述更便于学生和教师对目标的认识和评价,能保证学习目标的顺利实施。
  四、结语
  体育新课程设置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学习领域目标,是体育课程价值的体现和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亮点,同时也是难点。但只要树立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实施的长期性的观点,有实施目标要一步一步走的观念,切实做好对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分解,在学段、学年、学期和单元中长期渗透,科学合理设计这两个领域的课时学习目标,把目标变成切实可行的操作行为,就一定能实施好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领域目标,促进体育新课程更好实施。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5
  2.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51
  3.高胜光.对体育新课程社会适应教学目标设计的探讨[J].体育教学,2005:6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学校 223800)
其他文献
根据调查资料,描述了渔民一般性生产需求类型分布和渔民对渔业技术需求的强度和类型,从渔业技术用户角度分析渔民学习渔业技术的途径及影响渔民对渔业技术需求的主要因素,分析认
2011年3月15日上午,上海海洋大学2011届春季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该校图文信息中心隆重举行。校领导虞丽娟、潘迎捷、黄硕琳、程裕东及在校的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2011年11月13日-15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新时期我国渔业经济市场主体界定”调研组在杨予汀博士带领下赴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厦门市等地调研。
2005年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教育部共同制定了《“北京2008”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目前,该计划已在全国围内全面展开,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尤其是建立了全国550所、北京200所的“奥林匹克教育示校”,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与奥运有关的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奥林匹克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大、中小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无疑对我国大、中小学的校园体育文化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向着健康、富有
1.本课依据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依据《课程标准》水平目标六实施课的过程。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学院前身为上海水产大学渔业经济管理系。1984年建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逐步增设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1997年更名为经济贸易学院。
一、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关健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胆子小,遇事爱靠后溜边,还有些学生体育水平与其他学生有所差异,这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常常瞻前顾后,容易紧张,甚至不敢练习,敷衍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教育方法及教学手段。如教学中经常向他们提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解答,锻炼其勇气,练习时,尽量把他们排在靠前一些,且降低动作难度,
在体育教学中,时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果断、灵活地加以处置。  示范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示范时偶然出现动作失误在所难免。例如:在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教师讲解投篮的动作方法后,示范没能把球投进篮筐,此时教师应尽快化被动为主动,可以提问:谁能说出教师未投进球的原因?学生的注意力被转移到问题上来,此时,教师可以点一、两名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
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实施方案》研讨会于2006年9月27-29日召开,会议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南通中学承办。江苏省100多所学校的代表及各市教研员3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有: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体美编辑室主任耿培新、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滕子敬、中国学校体育专委会秘书长赖天德、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潘绍伟、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院
2008年6月4日下午,东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成果展示暨结业典礼在史家胡同小学召开。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杜松彭、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