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溧阳古城墙遗址公园规划及建筑设计实践,尝试寻找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设计、现代建筑材料、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与加工技术相结合的新思路。运用创新的技术手段及设计语言,使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得以对话,并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再生,焕发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现代建筑技术;再生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筑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形成。……”这是梁思成先生对建筑本质的理解,当中包含了构成建筑的几个主要的元素:功能、场地(场所)及材料。西方人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其实建筑还是凝固的历史、凝固的文化,是传承文化的载体。
中国传统建筑乃一独立的建筑形态。其历史悠长,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并誉为东方建筑的代表,是国人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她包含了中华民族的自然哲学观念,体现一种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时空观念。
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有着哲学的辩证关系。传统文化代表过去,但从发展的观点看,传统文化又是过去的现代,现代的古代,现代是由古代发展而来,又是未来的古代。所以,现代建筑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在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建筑总会不同程度受到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新材料,新技术对建筑的影响极大,现代建筑正逐步走向国际化。目前国内某些地区盲目追求现代,割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至于城市建筑失去可识别性,形成“千城一貌”的尴尬局面。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并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使传统的建筑文化重新活跃起来,传统的建筑文化正逐步转化成适合现代建筑的建筑文化。
我国对建筑设计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归纳为以下的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全面再现传统建筑文化。这个时期主要是对年久失修的宗教建筑或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修复或复建,空间布局、外观、细部装饰等都按照古建筑的法式再现出来,是一种简单的历史重现的手法。但这种做法在业界并没有得到认可,往往被誉为是“假古董”。
第二,早期的民族形式追求。上世纪20年代以前,是新功能建筑民族形式不自觉的摸索时期。主要创作模式有“新功能、旧形式”,“洋式门面、中式装饰”,“中国式教会建筑”三种。上海浦东教堂,圣约翰学院是为代表。
第三,繁荣期民族形式创作。1920~1930年,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一批留学生,致力于在新建筑中体现民族形式,创作出了一批高水平的作品。“首都(南京)计划”对民族形式给予了大力提倡和支持,中国营造学社对创作民族形式作了有力的学术推动,曾一度垄断建筑市场的外国建筑师和教会主持人也注意在现代建筑中要用中国民族形式。这一时期出现了复古式、古典式、折衷式等特征的近现代建筑。南京中央博物院、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为典型代表。
第四,建国后民族形式新探索。20世纪50年代初,民族形式的建筑有了新的发展,当时所谓“复古主义”学习苏联的创作方针,具有政治色彩的“民族风格”受到特别强调。大部份“古典式”建筑规模比二、三十年代变大了,且成组群建设,形象更为突出。我们可以称之为新古典主义。20世纪60年代,广州一批带岭南园林特色的建筑对民族形式的某些方面有了更大的推进,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五,到了21世纪,建筑的发展趋向多元化的时期。海外建筑师及留学归国的建筑师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路,出现了许多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建筑,其中有一部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精彩作品,他们的设计充满激情让人振奋。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万科地产的“第五园”都是一些成功的实例。它们从材料到建筑的表现形式都是时尚现代的,骨子里却植根中国的传统。给人看到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成果,而传统的元素并没有阻碍时代的步伐,反而使其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现通过溧阳古城墙遗址公园规划及建筑设计项目,探讨一种结合中国传统建筑意味的现代建筑设计的方向。
溧阳古城墙遗址公园规划场地位于江苏省溧阳市中心老城区中。据当地文献记载,基地内原有一座四层的文昌阁滨水而立,南面是溧阳的护城河,周边为以文昌阁为中心的私塾、牌坊等当时的文化建筑,东边是一段城墙的遗址。四层高的文昌阁更是当时该地域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象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昌阁建筑已不复存在,周边是一些破旧的民居。通过古护城河及残余的古城墙遗址还依稀能体现她的曾经存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明、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追求不断提高,城市的记忆、城市的文脉应被唤醒。于2007年,溧阳市启动历史文化街区的计划,该项目是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起点率先启动设计。
根据历史文化街区整体的规划要求,本地块的整体定位是文化休闲展示区,打造成为弘扬溧阳文脉、地域情感场所,成为溧阳人感情回归的场所。本案中要求在保留现有的城墙遗址并加以表现其历史的内涵,再有一个重要的元素是复建一“文昌阁”以体现历史的时空意义。
文昌阁在古代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建筑类型,很多地方都有自己地域的文昌阁的建筑,寓意该区域文化昌盛,表达了人们对读书的一种追求及向往。由于文昌阁具有这样的历史及社会意义,故当时的文昌阁建筑往往是当地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在本项目中文昌阁建筑的设计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焦点。有当地的专家认为,既然作为历史街区的起点,她应该传承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营造法式,按照原来文昌阁建筑的形制来建造,力求发挥建筑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建筑智慧。另外,有的专家则认为过去的东西现在已经失去了她原有的功能需求,原本的复制一个“假古董”并不是一种文化的发扬,这个时代应该有这个时代的建筑特征和建筑文化。
在本次的设计中我们采取了一种相对折衷的思路:尝试综合的、完整的生态设计方法,塑造文化生态;利用现代的艺术造景、现代的施工技术及现代的材料运用,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于一身的文化公园空间。置身其中,老者可以在这里找到回忆;青年人在这里感受到时尚。使文化的脉络在此再生、延续。
整体规划以文昌阁建筑为核心,整体布置场地的空间元素,构建“一纵一横多节点”的规划结构。----纵轴是主要的文化体验的空间轴线,顺着古护城河由前区城市休闲景观区、文昌阁建筑及文化展示景观区组成。顺着该空间序列行进,人们可以感受到从现代城市空间慢慢过渡到历史空间的时空的变化。文昌阁建筑的设计是关键。
中国古典建筑是以木材为主,此结构原则乃为“梁柱式建筑”之“构架制”。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牵制成一“间”;梁可数层重叠称“梁架”;每层缩短如阶梯,逐级增高称“举折”;左右两梁端每级上承长槫,直至最上为脊槫;每两槫之间密布节蓖并列之椽,构成斜坡屋顶之骨干;上加望板,始覆以瓦葺。墙体只是起维护的作用,并不承重。
文昌阁的设计是以宋《营造法式》中的古典建筑样式制度为基础,以现代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为手段,相互结合而成的产物。钢型材是现代工业时代的重要产物,型材的出现改变了建筑的形态――钢结构建筑形体简练、时尚、具有时代气息。而型钢与木材在受力性能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参照古典建筑中阁楼式建筑的建造制式,以H型材去构筑大木作中的元素。以不同尺寸的型材设计成钢柱、钢梁、钢额枋等等,形成一组钢制梁架的结构体系。该钢梁架的形制及空间尺度是沿袭舫的形制,在具体的构造做法上却运用现代钢结构的构造特征去设计,并非盲目copy一个柱子,copy一组斗拱等;相反,梁柱的特征完全是现代钢结构的合理及常用的構造,她是彻头彻尾的现代建筑的体现。其中的关键在于运用了隐喻的手法:比如,梁柱交接处采取了加强处理的造型是钢结构中的特有节点,这点隐喻传统建筑中柱头的卢斗;出挑的钢梁头造型便是简化的一组斗拱的设计。屋顶的设计是一个关键的地方,它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古建筑中形体造型的主要表现元素。导致一段时期凡是设计民族风情的建筑时就一律加顶,而没有太多考虑整体的关系,形成当时的“顶式文化”。屋顶采用了“重檐十字歇山顶”的形式进行演化。为了使建筑更现代更时尚,屋顶面材选用了深灰色玻璃替代了传统的瓦屋面。玻璃加刚的运用富有现代建筑的气息和超强的表现力,把传统建筑精神得以充分的表现。而维护结构我们选择了具有亲和力的木材,以传统的门窗形式,传统的加工工艺进行制作,把传统的建筑空间特征充分表达。
同样的设计理念和手法运用到遗址公园的景观空间的营造,把整个园区作为一个建筑空间来进行设计,务求打造具有强力文化张力的场所空间。
溧阳古城墙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是对传统建筑传承的一个尝试。在西方文化不断拥进的信息时代里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视与传承,使民族的建筑在当今现代的社会中得以再生,焕发新的生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8)
[2] 梁思成. 建筑文萃.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6(1)
[3]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弘扬和培育民族审美精神[J].人民日报,2003(1)
[4] 溧阳市县志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现代建筑技术;再生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筑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形成。……”这是梁思成先生对建筑本质的理解,当中包含了构成建筑的几个主要的元素:功能、场地(场所)及材料。西方人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其实建筑还是凝固的历史、凝固的文化,是传承文化的载体。
中国传统建筑乃一独立的建筑形态。其历史悠长,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并誉为东方建筑的代表,是国人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她包含了中华民族的自然哲学观念,体现一种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时空观念。
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有着哲学的辩证关系。传统文化代表过去,但从发展的观点看,传统文化又是过去的现代,现代的古代,现代是由古代发展而来,又是未来的古代。所以,现代建筑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在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建筑总会不同程度受到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新材料,新技术对建筑的影响极大,现代建筑正逐步走向国际化。目前国内某些地区盲目追求现代,割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至于城市建筑失去可识别性,形成“千城一貌”的尴尬局面。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并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使传统的建筑文化重新活跃起来,传统的建筑文化正逐步转化成适合现代建筑的建筑文化。
我国对建筑设计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归纳为以下的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全面再现传统建筑文化。这个时期主要是对年久失修的宗教建筑或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修复或复建,空间布局、外观、细部装饰等都按照古建筑的法式再现出来,是一种简单的历史重现的手法。但这种做法在业界并没有得到认可,往往被誉为是“假古董”。
第二,早期的民族形式追求。上世纪20年代以前,是新功能建筑民族形式不自觉的摸索时期。主要创作模式有“新功能、旧形式”,“洋式门面、中式装饰”,“中国式教会建筑”三种。上海浦东教堂,圣约翰学院是为代表。
第三,繁荣期民族形式创作。1920~1930年,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一批留学生,致力于在新建筑中体现民族形式,创作出了一批高水平的作品。“首都(南京)计划”对民族形式给予了大力提倡和支持,中国营造学社对创作民族形式作了有力的学术推动,曾一度垄断建筑市场的外国建筑师和教会主持人也注意在现代建筑中要用中国民族形式。这一时期出现了复古式、古典式、折衷式等特征的近现代建筑。南京中央博物院、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为典型代表。
第四,建国后民族形式新探索。20世纪50年代初,民族形式的建筑有了新的发展,当时所谓“复古主义”学习苏联的创作方针,具有政治色彩的“民族风格”受到特别强调。大部份“古典式”建筑规模比二、三十年代变大了,且成组群建设,形象更为突出。我们可以称之为新古典主义。20世纪60年代,广州一批带岭南园林特色的建筑对民族形式的某些方面有了更大的推进,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五,到了21世纪,建筑的发展趋向多元化的时期。海外建筑师及留学归国的建筑师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路,出现了许多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建筑,其中有一部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精彩作品,他们的设计充满激情让人振奋。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万科地产的“第五园”都是一些成功的实例。它们从材料到建筑的表现形式都是时尚现代的,骨子里却植根中国的传统。给人看到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成果,而传统的元素并没有阻碍时代的步伐,反而使其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现通过溧阳古城墙遗址公园规划及建筑设计项目,探讨一种结合中国传统建筑意味的现代建筑设计的方向。
溧阳古城墙遗址公园规划场地位于江苏省溧阳市中心老城区中。据当地文献记载,基地内原有一座四层的文昌阁滨水而立,南面是溧阳的护城河,周边为以文昌阁为中心的私塾、牌坊等当时的文化建筑,东边是一段城墙的遗址。四层高的文昌阁更是当时该地域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象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昌阁建筑已不复存在,周边是一些破旧的民居。通过古护城河及残余的古城墙遗址还依稀能体现她的曾经存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明、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追求不断提高,城市的记忆、城市的文脉应被唤醒。于2007年,溧阳市启动历史文化街区的计划,该项目是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起点率先启动设计。
根据历史文化街区整体的规划要求,本地块的整体定位是文化休闲展示区,打造成为弘扬溧阳文脉、地域情感场所,成为溧阳人感情回归的场所。本案中要求在保留现有的城墙遗址并加以表现其历史的内涵,再有一个重要的元素是复建一“文昌阁”以体现历史的时空意义。
文昌阁在古代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建筑类型,很多地方都有自己地域的文昌阁的建筑,寓意该区域文化昌盛,表达了人们对读书的一种追求及向往。由于文昌阁具有这样的历史及社会意义,故当时的文昌阁建筑往往是当地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在本项目中文昌阁建筑的设计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焦点。有当地的专家认为,既然作为历史街区的起点,她应该传承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营造法式,按照原来文昌阁建筑的形制来建造,力求发挥建筑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建筑智慧。另外,有的专家则认为过去的东西现在已经失去了她原有的功能需求,原本的复制一个“假古董”并不是一种文化的发扬,这个时代应该有这个时代的建筑特征和建筑文化。
在本次的设计中我们采取了一种相对折衷的思路:尝试综合的、完整的生态设计方法,塑造文化生态;利用现代的艺术造景、现代的施工技术及现代的材料运用,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于一身的文化公园空间。置身其中,老者可以在这里找到回忆;青年人在这里感受到时尚。使文化的脉络在此再生、延续。
整体规划以文昌阁建筑为核心,整体布置场地的空间元素,构建“一纵一横多节点”的规划结构。----纵轴是主要的文化体验的空间轴线,顺着古护城河由前区城市休闲景观区、文昌阁建筑及文化展示景观区组成。顺着该空间序列行进,人们可以感受到从现代城市空间慢慢过渡到历史空间的时空的变化。文昌阁建筑的设计是关键。
中国古典建筑是以木材为主,此结构原则乃为“梁柱式建筑”之“构架制”。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牵制成一“间”;梁可数层重叠称“梁架”;每层缩短如阶梯,逐级增高称“举折”;左右两梁端每级上承长槫,直至最上为脊槫;每两槫之间密布节蓖并列之椽,构成斜坡屋顶之骨干;上加望板,始覆以瓦葺。墙体只是起维护的作用,并不承重。
文昌阁的设计是以宋《营造法式》中的古典建筑样式制度为基础,以现代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为手段,相互结合而成的产物。钢型材是现代工业时代的重要产物,型材的出现改变了建筑的形态――钢结构建筑形体简练、时尚、具有时代气息。而型钢与木材在受力性能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参照古典建筑中阁楼式建筑的建造制式,以H型材去构筑大木作中的元素。以不同尺寸的型材设计成钢柱、钢梁、钢额枋等等,形成一组钢制梁架的结构体系。该钢梁架的形制及空间尺度是沿袭舫的形制,在具体的构造做法上却运用现代钢结构的构造特征去设计,并非盲目copy一个柱子,copy一组斗拱等;相反,梁柱的特征完全是现代钢结构的合理及常用的構造,她是彻头彻尾的现代建筑的体现。其中的关键在于运用了隐喻的手法:比如,梁柱交接处采取了加强处理的造型是钢结构中的特有节点,这点隐喻传统建筑中柱头的卢斗;出挑的钢梁头造型便是简化的一组斗拱的设计。屋顶的设计是一个关键的地方,它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古建筑中形体造型的主要表现元素。导致一段时期凡是设计民族风情的建筑时就一律加顶,而没有太多考虑整体的关系,形成当时的“顶式文化”。屋顶采用了“重檐十字歇山顶”的形式进行演化。为了使建筑更现代更时尚,屋顶面材选用了深灰色玻璃替代了传统的瓦屋面。玻璃加刚的运用富有现代建筑的气息和超强的表现力,把传统建筑精神得以充分的表现。而维护结构我们选择了具有亲和力的木材,以传统的门窗形式,传统的加工工艺进行制作,把传统的建筑空间特征充分表达。
同样的设计理念和手法运用到遗址公园的景观空间的营造,把整个园区作为一个建筑空间来进行设计,务求打造具有强力文化张力的场所空间。
溧阳古城墙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是对传统建筑传承的一个尝试。在西方文化不断拥进的信息时代里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视与传承,使民族的建筑在当今现代的社会中得以再生,焕发新的生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8)
[2] 梁思成. 建筑文萃.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6(1)
[3]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弘扬和培育民族审美精神[J].人民日报,2003(1)
[4] 溧阳市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