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质量声誉、质量阶梯位置与企业市场存活——声誉提升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微观视角

来源 :经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品质量保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本文在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从微观企业市场存活的角度讨论声誉如何通过影响处于质量阶梯不同位置企业的生存状况决定均衡产品质量,进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本地区出口的同类产品的平均质量为该产品“地区质量声誉”的代理变量,利用中国微观企业的出口数据,本文发现,“地区质量声誉”对企业市场存活状况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在位于不同产品质量阶梯位置的企业间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地区质量声誉”的降低会提高位于质量阶梯较低位置的企业退出市场的概率,但对生产较高质量产品的企业影响较小;此外,相较于“高”质量声誉地区,“低”质量声誉地区内位于质量阶梯中部的企业更加难以生存.本文的研究表明,积极打造地区质量品牌是企业顺利跨越生产“低端锁定”、改善质量阶梯结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他文献
中国企业工会通过工会实践不仅能够发挥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效用,还能引导员工以组织公民行为回馈组织,从而起到促进组织发展的作用.然而,目前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影响机制尚未得到实证检验.本文构建了以心理契约为中介变量和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为调节变量的工会实践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并收集国内26家企业共342份员工数据,运用多层次线性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工会实践显著正向影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2)员工心理契约在工会实践和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中起到显著中介作用;(3)高绩效人
共享经济近年来成为影响全球的经济现象,催生了Airbnb、Uber、滴滴出行和共享单车等商业实践,被称为"共享经济组织"的新兴组织模式随之发展起来.该类组织快速成长的同时给企业组织理论带来了挑战,成为组织研究的前沿领域.基于组织生态学"选择—适应—保留"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论证了共享经济组织的性质及其竞争优势来源,提出共享经济组织是新兴的特殊平台组织模式,区别于传统层级组织,能够同时实现交易成本与组织成本的降低;从组织内部来看,"资源编排性""自组织性"与"多元补偿性"的融合是共享经济组织区别于其他新组织
纵向兼任高管有助于加强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监督还是便利了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攫取,引发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本文以我国2003—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纵向兼任高管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纵向兼任高管降低了公司的违规倾向和违规次数.影响机制检验显示,纵向兼任高管通过降低管理层的代理成本发挥了良好的治理作用.拓展性研究表明,在内部控制较为薄弱和信息环境较差的企业中,纵向兼任高管的违规治理效应更加显著;区分违规类型后发现,纵向兼任高管主要抑制了信息披露违规和公司经营违规.此外,纵
基于所得税对企业利润的重要影响以及所得税会计的复杂性,企业有动机操纵所得税费用来达到盈余目标.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2003—2018年的数据,考察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基于所得税费用的盈余管理行为上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国有企业更有可能通过操纵所得税费用来达到盈余目标.进一步,这一结果在地区的税收征管强度更高时、或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更为密切从而潜在的税务稽查风险更低时(如当企业位于市场化进程较低的地区时;国有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较高时;股权制衡度较弱时)更显著.
本文从资产交易广泛性和资产沉没成本两个维度出发构建资产可逆性测算框架,并以2007—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抵押品作用渠道下,资产可逆性对不同融资约束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于遭受融资约束的企业,资产可逆性通过抵押品渠道影响企业投资效率,导致企业过度投资,即支持本文提出的"银企风险偏好相悖"假说,且这一效应在紧缩货币政策时期更为凸显.进一步,在引入变量企业信贷融资水平后,通过中介效应检验以及异质性分析证实了资产可逆性抵押品价值这一关键作用渠道.此外,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
独立董事在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观点认为其基本的作用机制在于声誉效应,忽略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压力效应.本文以股东大会投票为契机,选取2013—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发生股东大会选举独立董事事件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试图通过检验股东大会投票得票率与独立董事异议行为之间的关系来验证压力效应之存在性.研究发现:股东大会投票得票率越低,独立董事异议行为发生的概率越大、数量越多,表现为压力效应;进一步对压力效应的作用机制检验揭示,股东大会投票得票率较低的独立董事所在企业会面临更大的外部舆情压力
本文以2006—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产业政策协同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中央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促进效应并不显著.(2)考虑央-地分权关系发现,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且央-地产业政策不协同的两种情境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负向抑制效应;企业研发投入、创新补贴与税收优惠在产业政策协同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产生中介效应.(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协同性对企业创新
中国经济学的形成与中国正在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实践密切相关,其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中国经济学的主要构成要件包括: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同时合理吸收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有用知识,创建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第二,树立中国意识,以我国正在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实践为研究对象;第三,倡导直面现实的问题导向研究方法,坚持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发现真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逻辑与方法.基本经济制度不同,资源配置的方式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只有清晰揭示社会主义基本
本文致力于探讨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OLG模型的理论分析表明,在农民工能够同等享有城镇公共服务受益的条件下,新型城镇化推进到一定程度后将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利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2—2020年)》提出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和2020年的目标值,测算出各地区的新型城镇化率,据此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检验新型城镇化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新型城镇化率超过13.2%后,新型城镇化将有助于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这一效应在区域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本文认为,为有效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中国将经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针对这些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回顾"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和世界银行高、低收入经济体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基础上,讨论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概念的含义,并测算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具体指标.结合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预测,本文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中国完全有能力在"十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