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婴戏图在宋代颇为盛行,但在中国人物画中的比重并不大,而婴戏图当中的浴婴内容更不多见。以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宫女浴孩图》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从题材分类、内容、造型等方面分析研究历代婴孩题材的造型特点,从《宫女浴孩图》的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对比古代人物画作品里所出现过的婴孩形象,分别从造型、比例、神态等的差异来分析。从中看清不同时期不同画家造型处理上的微差,对古代人物画婴孩的发展在有更全面的认知。
关键词:婴孩图;题材;人物画
婴孩题材在历史上出现得较早,而是作为中国人物画出现在纸本或绢本绘画也是较早的,虽没有被作为主要题材,却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学界对婴戏图的研究视角一般的是在这种题材的类别上作以分析或题材所具有的价值内涵上进行研究,也有研究婴戏题材的演变和发展历史的,更有分析此题材的兴衰因由的,却少有看到单纯从画面的人物造型上分析的。不同时期面对同一题材同一内容,由不同年代的人物画家来创作,在造型上的处理具有明显差异,以这类题材最为经典的一幅《宫女浴婴图》作为分析对象,希望从中窥探古代人物画里对婴孩造型处理的微差,对整个中国人物画有更全面的把握。
一、《宫女浴孩图》的概况和探索
(一)《宫女浴孩图》的概况
目前为止有关《宫女浴孩图》的文论不多,由于原作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以国内的专家学者要对此画进行深入研究有地域难度和诸多不便,因此相关史料不多,对于作品的年代以及作者也有待考究和证实,一说是唐代的周昉所作,另一说宋人所为,作者不想。因为画上没有作者的款识,虽有些印章,却都只是后来收藏者所盖,甚至在画的边缘只留有半个印章的,说明此画是被裁剪后再重新裱的,也许之前有看款识的,但现已无从考证,不得而知。所以关于原作者在学界仍属于不确定的状态。但不妨碍我们去研究画面本身给我们带来各种的信息。由于作品本身的面貌保存得还算完好,所以我们从高清高仿版本的画面展现出来的各方面内容来分析画面的造型特征和审美风格等。尝试判断一下创作年份以及作者所属。不管画的作者是谁,但风格偏向是明显的。如同美术史家贡布里希对关于伦勃朗真品和赝品的说法:“不要纠缠这是否为伦勃朗所作,在这幅画中肯定有着伦勃朗的精神,它总的创作观念是伦勃朗式的”的题材。
(二)《宫女浴孩图》的临习及所看到的问题
曾在专业的临摹课上有具体临摹过《调琴啜茗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描绘宫廷仕女活动的人物画。其中最为启发的是《宫女浴孩图》临摹,画面有别于其他几幅的是满满的童趣,充满童真的气氛,画面生趣了然,温馨感人,内容真实可感。这画与之前所看到古代工笔人物画的内容与气场完全不一样,之前所看的内容大都是出游或是闺怨,或是悠闲,但以这种生动有趣的日常生活入画并且表达得如此丰富多趣,气氛和谐的,并不多见。特别是对画面中几个小孩的神态动作的微妙表达。
其中对婴儿造型比例的刻画差异更是重点,脸型、五官、发型、表情、头型的细节处理,细看每个小孩脸上的微差,感觉可以看出每个孩子的不同年龄甚至不同月份。于是找来历代画有婴孩的国画资料作以详尽的分析和比较。
二、《宫女浴孩图》蕴含的艺术特色
婴戏图的称谓,对于最早萌芽阶段的图像并不准确,由于最早存有婴儿形象的图案出现在战国时期的玉佩、玉雕上面,以及汉代的画像砖和三国时期的彩绘的图样之上,所以准确地说应该叫婴孩纹,而“婴”原指初生的女孩,《说文解字》里面讲:“男曰儿,女曰婴。最初只是作为一种简单的纹理而有装饰功能而已,并没有过分强调要组合出很具体的画面内容。
而如后来所说的婴戏图则着重表达“戏”字,是指有一定内容或有情节可看的画面。这“戏”有游戏或者戏目的成分。所以现在的“婴戏图”是指以儿童为中心所展开的对儿童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的描绘。包括儿童的嬉戏、打闹的生动活泼姿态,儿童游戏玩耍或节日活动的情景,来表现儿童的天真烂漫,以营造一种天伦之乐。从中展示不同时期社会的风俗特点和儿童生活状态;让观者心生怜爱,感慨童真世界的单纯而美好。通常归类为风俗画。
(一)造型特點
《宫女浴婴图》的造型在同题材里面最上乘的,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所藏的绢本《浴婴图》以及现藏故宫博物院《浴婴图》描绘了妇女浴婴的情节,画面内容、情节、服装、动作都极为相似,但《宫女浴婴图》所画的婴孩无论从形象、动作、表情等各个细节的刻画都要好很多,包括画面上妇女的衣着,纹理、表情神态的自然感都明显略高一筹。
常言道,画人难,画小孩尤其难。《宣和画谱》对盛唐画家张萱的描述:“善画人物又能写婴儿,此尤为难。盖婴儿形貌、态度自是一家,要于大小岁数间,定其面目髫稚。世之画者,不失之于身小而貌壮,则失之于似妇人。又贵贱气调与骨法,尤须各别”。夸赞张萱善画人物的各个年龄,又强调连婴孩这么难也能画得好,因为历来画小孩能区分体型与面貌的画家不多,要么画得像成年人或者像老年人。我们细看古画里画了小孩子的作品,大部分不尽人意,要么形态不生动,要么造型比例别扭,有些就是大人的缩小版,画成“小大人”的形象。我们再看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里面所画一老妇人怀抱幼女骑早期作品马出游的画面,画中那女孩的形象就像“小大人”的样子,简直是成年人的缩小版,看不出小孩应那种天真可爱的感觉。还有《捣练图》也描绘了一个穿红色衣裙的小女孩躲在练下嬉戏的样子,画面本是为增添生活气息的,但我们细看那小女孩并没有太多神采,表情呆滞,没有生气,小孩的可爱感全无。徐悲鸿先生在《中国画改良论》一文指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缺点:“无论童子,一笑就老,无论少艾,攒眉即丑。”现在看来确实如此。人物画家都有体会,表达特征突出的老者较为容易,画年轻俊美的青年人则难画好,原因在于年轻人骨骼特征不明显,所以难画好。而小孩子更是身形未定形,脸型没长开,一身稚气,要画得好就是难上加难了。 如此比较,《宫女浴孩图》在造型的表达上无疑是同类题材最为优胜的,无论仕女还是小孩子的造型、动作、比例、神态都是贴切到位的。
《宫女浴孩图》在宫女服饰的用线跟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较为相似,线条比《簪花仕女图》略细一些,但头饰的刻画和脸部处理以及体态上跟《簪花仕女图》都非常接近。画面宫女形象微胖,衣着宽松,肩带搭配都尽显唐风。每一位宫女的表情略有不同,各自面部略有微差,而神情体态大体跟《簪花仕女图》很接近。而对于婴孩的造型刻画,也是微胖,神态可掬,每个动作的安排似乎都是画了无数速写,积累了一定的写生稿提炼出来的,非常生动自然。 而整张画对每个人眼睛的处理也较为讲究,以重墨宽线条勾上眼线,细线淡墨画下眼线,而黑眼珠并没有直接用重墨点画圆圈,而是分有瞳孔染重墨,于眼珠边稍有过渡,个别眼睛留有轻微的光感。这是有别于其他婴戏图里眼睛的表达,其他大部分古代人物工笔的眼睛处理是使浓墨勾眼珠或直接浓墨点染而已,《宫女浴孩图》对眼睛的细勾分染和恰当的留白,都起到了生动传神的效果。
(二)不同版本的特点
古代社会资源匮乏,信息的传播不畅,图片的传播更艰难,要欣赏到原作是很难的事情,除了机缘巧合,还得有一定身份地位。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名画,不管是壁画还是绢本纸本绘画都是靠粉本传播,或者根据粉本修改延伸出各种相像临摹的版本,以致于后世出现了内容构图很相似的作品。
《宫女浴孩图》也不例外,也有几幅很相似的古画。外国弗利尔美术馆也藏有一幅名曰《浴婴图》的作品,无论是场景构图还是人物动态表情都与《宫女浴孩图》极其相似,此画被断为南宋绘画。画为扇面,同样以一个大澡盆为视觉中心,同样是妇女在为婴儿洗澡、更衣等情境,相似度有93%。另外在故宫博物院同样也有一张同名的《浴婴图》,也是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画面情节内容跟《宫女浴孩图》简直神似。还有《中国历代名家技法图典》童稚法这个类别里有一幅相传周昉画的《麟趾图》也是大部分情节相同,而《麟趾图》是添加了具体背景,延伸了更多的情节,只是人物衣纹颜色稍作变化,整体色调不同。但整体比较下来,人物造型气韵是以《宫女浴孩图》胜出。
三、《宫女浴孩图》在婴孩题材的艺术价值
《宫女浴孩图》虽归类为婴戏题材,但内容情节不同于一般的婴戏图,内容上偏生活,更注意表现日常生活。把成人与小孩子间的微妙互动,以感情交流作为主线展开。非常温情,具有人文关怀。明代钱溥在《宫女浴孩图》原画右侧题写到:“周昉仕女婴戏图妙绝千古,虽伯时汉臣辈,以仕女婴儿名家者,莫能益臻其妙,然观者从以妆容间雅调戏生动可爱,而不知子生其怀顾复保护之天至者,使人览之则孝思之情,可以油然生矣……”。虽然题写的时候并没有具体考证是否为周昉原作,确已将其作为周昉的画给了极高的评价,说画的绝妙之处胜于婴戏名家苏汉臣等,赞许画面生动可爱使人观之产生孝思之情。
《宫女浴孩图》虽无明确款识说明真正作者,但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对画面的造型、比例、构图、设色、内涵情节等研究和比较。作品本身明显保留了唐到宋代人物画的很多特征,唐代的气韵传神,宋代的严谨细腻,画作本身展示的造型结构以及神情姿态都属于上乘之作。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历代不同时期的婴戏题材从内容、构图、造型特点特征的对比分析,以《宫女浴孩图》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作品的造型特点、艺术风格,以及作品的现实意义进行研究和阐述。具体从作品由整体到局部进行比对,着重从不同作品对婴孩造型特点来进行深入比较,从中得以窥探古代不同时期工笔人物画对孩童造型结构的处理,同时从侧面反映了古代人物畫严谨的一面。
参考文献:
[1][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2]王群栗.宣和画谱[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薄松年.喜庆欢乐的婴戏图[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4]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徐悲鸿讲艺术[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关键词:婴孩图;题材;人物画
婴孩题材在历史上出现得较早,而是作为中国人物画出现在纸本或绢本绘画也是较早的,虽没有被作为主要题材,却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学界对婴戏图的研究视角一般的是在这种题材的类别上作以分析或题材所具有的价值内涵上进行研究,也有研究婴戏题材的演变和发展历史的,更有分析此题材的兴衰因由的,却少有看到单纯从画面的人物造型上分析的。不同时期面对同一题材同一内容,由不同年代的人物画家来创作,在造型上的处理具有明显差异,以这类题材最为经典的一幅《宫女浴婴图》作为分析对象,希望从中窥探古代人物画里对婴孩造型处理的微差,对整个中国人物画有更全面的把握。
一、《宫女浴孩图》的概况和探索
(一)《宫女浴孩图》的概况
目前为止有关《宫女浴孩图》的文论不多,由于原作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以国内的专家学者要对此画进行深入研究有地域难度和诸多不便,因此相关史料不多,对于作品的年代以及作者也有待考究和证实,一说是唐代的周昉所作,另一说宋人所为,作者不想。因为画上没有作者的款识,虽有些印章,却都只是后来收藏者所盖,甚至在画的边缘只留有半个印章的,说明此画是被裁剪后再重新裱的,也许之前有看款识的,但现已无从考证,不得而知。所以关于原作者在学界仍属于不确定的状态。但不妨碍我们去研究画面本身给我们带来各种的信息。由于作品本身的面貌保存得还算完好,所以我们从高清高仿版本的画面展现出来的各方面内容来分析画面的造型特征和审美风格等。尝试判断一下创作年份以及作者所属。不管画的作者是谁,但风格偏向是明显的。如同美术史家贡布里希对关于伦勃朗真品和赝品的说法:“不要纠缠这是否为伦勃朗所作,在这幅画中肯定有着伦勃朗的精神,它总的创作观念是伦勃朗式的”的题材。
(二)《宫女浴孩图》的临习及所看到的问题
曾在专业的临摹课上有具体临摹过《调琴啜茗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描绘宫廷仕女活动的人物画。其中最为启发的是《宫女浴孩图》临摹,画面有别于其他几幅的是满满的童趣,充满童真的气氛,画面生趣了然,温馨感人,内容真实可感。这画与之前所看到古代工笔人物画的内容与气场完全不一样,之前所看的内容大都是出游或是闺怨,或是悠闲,但以这种生动有趣的日常生活入画并且表达得如此丰富多趣,气氛和谐的,并不多见。特别是对画面中几个小孩的神态动作的微妙表达。
其中对婴儿造型比例的刻画差异更是重点,脸型、五官、发型、表情、头型的细节处理,细看每个小孩脸上的微差,感觉可以看出每个孩子的不同年龄甚至不同月份。于是找来历代画有婴孩的国画资料作以详尽的分析和比较。
二、《宫女浴孩图》蕴含的艺术特色
婴戏图的称谓,对于最早萌芽阶段的图像并不准确,由于最早存有婴儿形象的图案出现在战国时期的玉佩、玉雕上面,以及汉代的画像砖和三国时期的彩绘的图样之上,所以准确地说应该叫婴孩纹,而“婴”原指初生的女孩,《说文解字》里面讲:“男曰儿,女曰婴。最初只是作为一种简单的纹理而有装饰功能而已,并没有过分强调要组合出很具体的画面内容。
而如后来所说的婴戏图则着重表达“戏”字,是指有一定内容或有情节可看的画面。这“戏”有游戏或者戏目的成分。所以现在的“婴戏图”是指以儿童为中心所展开的对儿童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的描绘。包括儿童的嬉戏、打闹的生动活泼姿态,儿童游戏玩耍或节日活动的情景,来表现儿童的天真烂漫,以营造一种天伦之乐。从中展示不同时期社会的风俗特点和儿童生活状态;让观者心生怜爱,感慨童真世界的单纯而美好。通常归类为风俗画。
(一)造型特點
《宫女浴婴图》的造型在同题材里面最上乘的,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所藏的绢本《浴婴图》以及现藏故宫博物院《浴婴图》描绘了妇女浴婴的情节,画面内容、情节、服装、动作都极为相似,但《宫女浴婴图》所画的婴孩无论从形象、动作、表情等各个细节的刻画都要好很多,包括画面上妇女的衣着,纹理、表情神态的自然感都明显略高一筹。
常言道,画人难,画小孩尤其难。《宣和画谱》对盛唐画家张萱的描述:“善画人物又能写婴儿,此尤为难。盖婴儿形貌、态度自是一家,要于大小岁数间,定其面目髫稚。世之画者,不失之于身小而貌壮,则失之于似妇人。又贵贱气调与骨法,尤须各别”。夸赞张萱善画人物的各个年龄,又强调连婴孩这么难也能画得好,因为历来画小孩能区分体型与面貌的画家不多,要么画得像成年人或者像老年人。我们细看古画里画了小孩子的作品,大部分不尽人意,要么形态不生动,要么造型比例别扭,有些就是大人的缩小版,画成“小大人”的形象。我们再看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里面所画一老妇人怀抱幼女骑早期作品马出游的画面,画中那女孩的形象就像“小大人”的样子,简直是成年人的缩小版,看不出小孩应那种天真可爱的感觉。还有《捣练图》也描绘了一个穿红色衣裙的小女孩躲在练下嬉戏的样子,画面本是为增添生活气息的,但我们细看那小女孩并没有太多神采,表情呆滞,没有生气,小孩的可爱感全无。徐悲鸿先生在《中国画改良论》一文指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缺点:“无论童子,一笑就老,无论少艾,攒眉即丑。”现在看来确实如此。人物画家都有体会,表达特征突出的老者较为容易,画年轻俊美的青年人则难画好,原因在于年轻人骨骼特征不明显,所以难画好。而小孩子更是身形未定形,脸型没长开,一身稚气,要画得好就是难上加难了。 如此比较,《宫女浴孩图》在造型的表达上无疑是同类题材最为优胜的,无论仕女还是小孩子的造型、动作、比例、神态都是贴切到位的。
《宫女浴孩图》在宫女服饰的用线跟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较为相似,线条比《簪花仕女图》略细一些,但头饰的刻画和脸部处理以及体态上跟《簪花仕女图》都非常接近。画面宫女形象微胖,衣着宽松,肩带搭配都尽显唐风。每一位宫女的表情略有不同,各自面部略有微差,而神情体态大体跟《簪花仕女图》很接近。而对于婴孩的造型刻画,也是微胖,神态可掬,每个动作的安排似乎都是画了无数速写,积累了一定的写生稿提炼出来的,非常生动自然。 而整张画对每个人眼睛的处理也较为讲究,以重墨宽线条勾上眼线,细线淡墨画下眼线,而黑眼珠并没有直接用重墨点画圆圈,而是分有瞳孔染重墨,于眼珠边稍有过渡,个别眼睛留有轻微的光感。这是有别于其他婴戏图里眼睛的表达,其他大部分古代人物工笔的眼睛处理是使浓墨勾眼珠或直接浓墨点染而已,《宫女浴孩图》对眼睛的细勾分染和恰当的留白,都起到了生动传神的效果。
(二)不同版本的特点
古代社会资源匮乏,信息的传播不畅,图片的传播更艰难,要欣赏到原作是很难的事情,除了机缘巧合,还得有一定身份地位。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名画,不管是壁画还是绢本纸本绘画都是靠粉本传播,或者根据粉本修改延伸出各种相像临摹的版本,以致于后世出现了内容构图很相似的作品。
《宫女浴孩图》也不例外,也有几幅很相似的古画。外国弗利尔美术馆也藏有一幅名曰《浴婴图》的作品,无论是场景构图还是人物动态表情都与《宫女浴孩图》极其相似,此画被断为南宋绘画。画为扇面,同样以一个大澡盆为视觉中心,同样是妇女在为婴儿洗澡、更衣等情境,相似度有93%。另外在故宫博物院同样也有一张同名的《浴婴图》,也是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画面情节内容跟《宫女浴孩图》简直神似。还有《中国历代名家技法图典》童稚法这个类别里有一幅相传周昉画的《麟趾图》也是大部分情节相同,而《麟趾图》是添加了具体背景,延伸了更多的情节,只是人物衣纹颜色稍作变化,整体色调不同。但整体比较下来,人物造型气韵是以《宫女浴孩图》胜出。
三、《宫女浴孩图》在婴孩题材的艺术价值
《宫女浴孩图》虽归类为婴戏题材,但内容情节不同于一般的婴戏图,内容上偏生活,更注意表现日常生活。把成人与小孩子间的微妙互动,以感情交流作为主线展开。非常温情,具有人文关怀。明代钱溥在《宫女浴孩图》原画右侧题写到:“周昉仕女婴戏图妙绝千古,虽伯时汉臣辈,以仕女婴儿名家者,莫能益臻其妙,然观者从以妆容间雅调戏生动可爱,而不知子生其怀顾复保护之天至者,使人览之则孝思之情,可以油然生矣……”。虽然题写的时候并没有具体考证是否为周昉原作,确已将其作为周昉的画给了极高的评价,说画的绝妙之处胜于婴戏名家苏汉臣等,赞许画面生动可爱使人观之产生孝思之情。
《宫女浴孩图》虽无明确款识说明真正作者,但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对画面的造型、比例、构图、设色、内涵情节等研究和比较。作品本身明显保留了唐到宋代人物画的很多特征,唐代的气韵传神,宋代的严谨细腻,画作本身展示的造型结构以及神情姿态都属于上乘之作。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历代不同时期的婴戏题材从内容、构图、造型特点特征的对比分析,以《宫女浴孩图》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作品的造型特点、艺术风格,以及作品的现实意义进行研究和阐述。具体从作品由整体到局部进行比对,着重从不同作品对婴孩造型特点来进行深入比较,从中得以窥探古代不同时期工笔人物画对孩童造型结构的处理,同时从侧面反映了古代人物畫严谨的一面。
参考文献:
[1][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2]王群栗.宣和画谱[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薄松年.喜庆欢乐的婴戏图[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4]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徐悲鸿讲艺术[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