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措施与经验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821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广东从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的转变,是一项极富挑战性并带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艰巨任务。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和借鉴国际上贸易强国的有关经验,从广东省的贸易现状出发,探索出新的发展思路。本期特别精选了美日两国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方面的主要做法以及广东国际贸易专家的精辟见解,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给广东省的外经贸企业带来一些发展转变的新思路。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战略问题。美国、日本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其贸易增长方式已经基本转变。当前我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任务十分紧迫,研究美、日两国的有关做法,对我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在历史上,美国和日本没有明确提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概念,但两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实际上起到了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特别是出口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
  
  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
  研发(R&D)是现代技术创新的源泉,也是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美国属于研发大国,其研发经历了一个从政府投入主导向企业投入主导过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政府通过资金投入,诱导和吸引了大量企业资金进入,形成了研发合力,有力地促进了技术创新,为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奠定了技术基础。
  美国政府认为,联邦政府、企业和大学三位一体的研发体系,是美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美国政府重新评估其R&D政策,鼓励政府、企业和大学开展更紧密的研发合作,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自1993年开始,联邦政府对企业R&D投资给予永久性税收减免,并把小企业先进技术长期投资收益税降低50%。美国政府还在90年代推行先进技术计划(ATP),其中包括军民两用计划、小企业创新开发计划、半导体制造技术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等。通过这些政策措施,帮助美国企业在上述领域确立了技术优势,为扩大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奠定了基础。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其研发投入仅次于美国。日本1995年前实行“技术立国”政策,1995年后实施“科技创新立国”政策,强调拥有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本政府通过其特定的R&D政策,构成日本特色的“官产学”投入模式。
  其一,日本政府以资金配比方式推动企业增加R&D投入。日本政府鼓励企业依靠自己融资开展R&D。为支持企业开展R&D,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融资贷款。这种贷款属于低利率的优惠贷款,由日本开发银行和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提供。
  其二,日本政府还通过公共社团法人资助企业开展R&D。日本政府在其中拥有部分所有权,使公共社团法人具有准公共机构的地位。在R&D投入重点上,日本政府和企业重视消化和吸收,强调工艺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满足市场需要,使得日本的R&D投入具有较高的产出价值。
  



  实施正确的外贸发展战略,提高出口增长质量
  美国历来十分重视对外贸易战略和政策创新。1985年美国政府颁布“贸易政策行动计划”,1989年制定《国家贸易政策纲要》,1992年通过《扩大出口法》,1993年正式推出“国家出口战略”。
  美国贸易战略和政策措施包括:一是完善出口促进机构。美国出口促进机构有四个层次:包括具有政策协调职能的贸易促进协调委员会(TPCC);政府部门如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贸易和发展署 (TDA)等;政府部门如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下属的出口促进机构;各州县的出口扶助中心。二是重点支持优势领域出口和新兴市场开拓。美国政府在继续重视传统出口行业和出口市场的同时,还明确了优先支持的出口领域,制定了“新兴市场”开拓计划,重点开发墨西哥、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波兰、土耳其、南非等10大新兴市场。三是对出口企业实施大面积的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美国《国内税收法典》规定,出口企业的出口收入可免缴部分联邦所得税。美国政府将出口促进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向一些出口促进机构和出口企业提供各种补贴,每年补贴额在650亿美元以上,补贴项目多达100多项,主要集中在农业、贸易、高技术和能源四大领域。
  “贸易立国”是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日本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上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针对当时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1.建立和完善出口促进体系。日本设立了一批专业性的贸易促进机构,如数量众多的按商品分类的进出口商会,这些机构成为政府促进出口的主要助手,也是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其中,日本贸易振兴会属于半官方机构,具体承办展览、培训、信息、咨询、企业辅导、与出口相关的技术服务等,在日本贸易促进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凡是适合半官方和民间贸易促进机构开展的贸易促进工作,日本官方机构一般不介入。
  2. 实施日元国际化战略。为了抵消日元升值的不利影响,促进日元国际化,让日元成为完全可以自由兑换的国际储备货币,日本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扩大对外提供日元贷款、在贸易中更广泛地使用日元作为结算和支付货币、吸收欧洲日元贷款和放宽发行欧洲日元债券条件等。
  3.大力推行海外投资战略。日元升值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开始不断增加,从1981年的90亿美元发展到1989年的441亿美元,超过了美国、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互补性强,日本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一部分出口能力转移到其他国家,再向欧美国家出口。
  4.推行战略性进口保护政策。日本的名义关税和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并不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但日本市场的保护程度却非常高,主要体现在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和产业政策、产品标准、政府采购等方面。长期以来,日本大量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进口。另外,日本还在进口通关手续、动植物检验检疫以及服务贸易领域为进口设置了诸多障碍。
  



  推行出口导向的产业政策,完善出口产业支持体系
  在运用产业政策促进出口方面,美国起步较早。“国家出口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定了出口导向的产业政策,明确了政策支持重点。美国政府提出,要根据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出口发展的需要,确定优先支持的重点出口行业,促使现有资源流向政府优先考虑的出口行业,增强本国企业的出口能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改善本国福利水平。 “国家出口战略”中明确,政府优先支持的行业包括:电信、航空、农业、信息、卫生、能源、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和金融服务等。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美国飞机、IT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出口保持了长期的竞争优势。
  日本出口导向的产业政策具有自身特点。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调整,促进钢铁、有色金属、造船、石油化学、纤维和造纸等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进行设备更新和产品换代,同时重点扶持汽车、电子、能源、生命科学、新材料、宇宙和海洋开发等行业,大力推动这类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这些行业和领域形成了新的出口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保持了世界领先地位。例如,日本政府为了培育汽车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采取了一系列间接补贴措施促进汽车出口,如政府金融机构低息贷款、特别折扣、设备进口关税减免、技术进口优先安排等。在这些产业政策的作用下,日本汽车产业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渐趋成熟,产量和出口量不断上升。据统计,1960年日本汽车出口不到4万辆,1970年出口近110万辆。1985年出口720万辆。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是日本汽车大量出口,另一方面是其出口价格趋于上升。
  
  加强贸易融资,对优势产品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美国政府认为,加强对贸易的金融支持是提高美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为此,美国政府提供启动资本金10亿美元,于1934年成立了美国进出口银行,其宗旨是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出口融资,促进美国产品和服务出口,承担“最终贷款人”角色。1971年,美国国会明确提出:“为美国出口商与其他受本国政府支持的出口商竞争,提供与其他国家政府出口融资利率和其他条件相匹配的支持”,是美国进出口银行的基本职能。美国财政部通过拨付充足资本金、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来源、提出足额准备金、对债务提供主权担保、实行税收优惠、进行亏损补贴等措施,对美国进出口银行给予了实质性支持。
  美国进出口银行在财政的支持下,对航空运输、交通能源、石油和天然气、农产品、高新技术制造等出口领域提供短期及中长期贷款,向购买美国产品的境外进口商提供出口货值85%的信贷额度。美国进出口银行的出口信贷实行优惠利率,息差亏损由联邦政府贴补。1993年,美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私人投资公司、贸易发展署等部门还共同研究制定了新的出口融资和担保政策,在进出口银行设立了“资本项目限制性援助基金”,将美国对外援助同美国产品出口联系起来。这些政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美国优势产品的出口,优化了美国出口商品结构。
  为了促进日本出口,提高出口增长质量,日本政府全资设立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协力银行设有两个独立账户,即国际金融账户(IFOs),专项支持日本产品进出口和海外投资;海外经济合作账户(OECOs),专项支持日本官方发展援助。日本政府通过不同方式,对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给予了充裕的财政支持,国际金融账户资本充足率达15.2%;海外经济合作账户资本充足率高达58.4%。充足的资本提高了协力银行的信用等级,降低了筹资成本,增强了抗风险能力,确保其充分履行其支持出口的职能。
  
  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没有广大中小企业的参与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是不可能的。美国和日本都有面向中小企业的出口服务体系和促进体系,都为发展服务贸易做出了长期努力。
  美国出口企业的86%是中小企业。美国政府认为,中小企业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美国中小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最大障碍之一就是缺乏足够的信息。为此,美国政府在不断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同时,建立了美国出口援助中心、商业信息中心、美国贸易中心和全球供应链促进会等中介机构,目的是为中小企业扩大出口提供信息服务。美国出口商可以利用这些中介机构及其网站,获取与出口有关的政策信息、行业信息、出口步骤与技巧、市场研究、贸易新闻等实用信息。
  服务贸易是美国的竞争优势所在。长期以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发展,积极倡导服务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在美国GDP和就业中所占的比重均超过65%,在美国国际收支中极为重要。据WTO统计,2003年美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6%,几乎相等于英国、德国、法国三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之和,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6.3倍。
  中小企业对日本经济发展具有战略地位。根据有关资料,中小企业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对日本就业的贡献率为67%,对日本外贸出口的贡献率接近50%。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及扩大出口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法律、制度、政策和信息等各方面给予了中小企业指导和帮助,建立了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美国、日本的实践看,政府的着力点应放在制定发展战略、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技术创新、强化贸易融资、发展服务贸易、完善促进体系等方面,应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全面设计,合力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作者系中国进出口银行研究员)
   (责任编辑 舒 迎)
  
  广东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思路
  □左连村 摄影 黄志忠
  
  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应实施逐步推进、重点突破的战略
  重点突破应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地区重点突破、产业重点突破、企业和产品重点突破。
  1.地区重点突破。可考虑选择经济较发达和贸易频繁的珠三角地区,设定增长方式转变的相应目标,集中各种优势资源和必要的政策倾斜,努力推动这些地区的对外贸易快速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2.产业或行业重点突破。就是在珠三角地区选择经济技术实力比较强的产业或行业,设定增长方式转变的相应目标,集中优势资源和必要的政策倾斜,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努力使这些产业或行业的对外贸易快速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3.企业和产品重点突破。在珠三角一定的重点行业选定一定的企业及其产品,集中资金和技术,快速实现企业和产品的质量升级,寻求研发和设计水平的快速提升,并在技术的支持下推动品牌的形成和发展。企业和产品的质量提升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基础环节。
  做好加工贸易这篇大文章。一般说来,加工贸易获得的贸易效益较低,制约着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然而,在短期内广东(乃至整个国家)还不能完全绕开加工贸易这种方式,因此应在提升一般贸易的质量和水平的同时,认真研究加工贸易与贸易增长方式的关系。加工贸易除了提供就业、增加税收和积累资金等作用之外,一个明显的成就就是它可以锻炼大批熟练工人和掌握生产管理技术。这些都为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坚实基础。我们拥有了精工制造技术,一旦我们自己设计出好的产品,就可以自己制造和运作,我们也就有了国际贸易的一定主动权。实际上目前一些加工贸易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对于一些产品的研发是能够做到的,关键在于国际市场的开拓和占领。一方面,对那些我们还不熟悉的产品生产继续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学习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同时对于那些我们已经充分掌握了的生产技术有计划地从加工贸易方式中转移出来,然后研发出中国自己的牌子进行生产,同时加大市场营销环节的力度,利用中国制造的影响力,推动中国品牌的发展,逐步推动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抓住影响贸易增长方式的三大要素进行攻关
  1.转变思想观念,提升企业的竞争视野。人的因素是一切事物发展中的决定因素。我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首先转变长期以来普遍形成的粗放经营的思想观念,真正确立集约经营的理念。不管是政府管理者还是企业经营者都要努力完成这种转变,这是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
  2.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提升管理水平为重点。应努力把政府管理、企业管理、中介管理和其他管理提高到一个全方位的国际水平。这样,对外贸易发展的高效率和高速度就比较容易实现。制度创新表现为多个层面,但多层次的制度安排都可以通过管理集中反映出来。
  3.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进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批自有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只有在独立自主的产业结构中才能不断产生出来。优化的产业结构和较高的经济技术水平是自有知识产权名牌产品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前提和基础。
  
  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应从系统工程的视角展开
  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是对外贸易行业孤立的行为,而是一个社会各种因素综合变动的结果。因此必然涉及到许多因素,如: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政策法规、产权制度、竞争规范、传统文化、人才素质、政府行为、行业协会、企业等等,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互动的系统。只有从系统工程管理的层面,从多方面努力,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
  
  强化政策法律法规,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政策法规在贸易增长方式转变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方面政府大有用武之地。比如,针对国内一些企业进行低价无序竞争的情况,可以考虑通过制定出口商品价格法进行规范管理。再如,可考虑增加或修正一些出口鼓励政策措施,如出口退税政策等。也可以考虑制定一定的出口指标体系规范出口等。同时应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中的作用。
  
  粤港澳联合提升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实质上是贸易关系,是以贸易为核心展开的。从目前粤港澳区域经济的格局来看,实际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港澳应当承担起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责任,不能一昧地从国际上寻找订单,仅仅充当中介作用。人们常说香港制造业已经空心化,其实这只是就香港本岛而言。如果综合观察香港的产业结构,香港的制造业并没有出现空心化,只是香港的制造业不在香港本岛而已。因此对香港来说并不是仅仅发展服务业就可以了,香港也要认真研究自己的港外制造业如何发展以及如何提高效益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目前粤港澳三地应淡化产业分工意识,注重合力发展,共同繁荣。
   (责任编辑 舒迎)
其他文献
在承接国际产业的进程中,中国成为全球资本逐鹿的疆场,进入新的产业布局和分工体系,成长为世界排名第三的贸易大国。  中国20多年来的开放,是以“引进来”为主要形式,处于一种被动式的国际化过程。依托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和市场潜力,中国吸引着国际资本,整合中国企业和资源,通过跨国公司的投资、采购、定牌生产、来料加工等形式,使中国进入产业链的全球布局。  随着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引进来”的单一模式
日企大肆海外并购信贷危机已经减弱全世界企业并购的活跃性。银行拉紧了钱袋口上的绳子,同时,在私有化浪潮中用于融资交易的廉价信贷已经枯竭。今年,美国境内企业并购交易价值下
2007年12月20日,中国投资公司斥资50亿美元买入摩根士丹利近10%股权的事宜,引起全球金融业界震动。2007年被誉为中国金融业“海外扩张年”。在2007年,中国大量的金融机构在海外频
2006年11月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了《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公告2006年第82号),其中第44章和94章涉及到木材制品加工贸易,商务部就此作出备注解释。
10月27日,商务部在广交会流花展馆6号会议室举行《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7年秋季)》发布会,商务部综合司刘海泉副司长发布报告,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李雨时副院长主持会议。
媒体报道,中国国家质检总局9月24日下午宣布依法注销567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624张食品生产许可证。此举在告诉人们,在应对食品安全方面,质检总局已出重拳了。
到2025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这将使中国成为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矿”。面对减排市场的诱人蛋糕,日欧企业已经落子布局,一场淘金大战悄然打响。    《京都议定书》迄今生效尚不足一年,减排市场已是热闹非凡,在各行业大打微利牌的全球化市场上,横空出世的“减排”金矿让各路巨头垂涎不已。《京都议定书》要求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至2012年间,把二氧化
日前从江苏省经贸委获悉,截至目前,江苏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286家,总数居全国第一。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5.1%,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7‰
11月8日,广东省政府召开全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部署,总结交流广东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新形势下“走出去”工作。汤炳权常务副省长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粤“走出去”成效明显    进入新世纪以来, 广东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明显成效,境外投资额、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均跃居全国前列。据统计,至今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已经被许多人引用过,意在赞美自己家乡山川的独特秀美。其实,如果山不仅高而且又有仙的话,岂不是两全齐美?岂不是更加有名,更加美?    金秋时节,记者在朋友的邀请下来到惠州罗浮山后,就有这样的感觉。  接待记者的是罗浮一庄的总经理李文海先生,他介绍说,由于山庄正好座落在景区内白莲湖的东侧,象山的南面。依山傍水,风景独特,仙气缭绕,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