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字的一种常见错误用法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dl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分成两个条目,编者认为“形同音同而在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抄录如下:
  诸1:zhū①众;许多:~位—~君—~侯—~子百家。②(Zhū)名姓。
  诸2:zhū〈书〉“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实施(=之于)—数易其稿,而后公~社会(=之于)—有~(=之乎)?
  第一条目下的义项少有用错。但也有极个别的误用,如“诸位同学们……”
  将表示总称的“诸位”和表示复数的“们”放在一起,语意叠加重复,去其一即可。
  第二条目中的标记〈书〉表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也就是说,这个义项只适用于书面语,“脱胎于”文言文。确实,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极为常见。兹举例如下:
  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②穆公访诸蹇叔。(《崤之战》)
  以上两例中“诸”是“之于”的合音,多用在句中。其中“之”为代词,“于”是介词。例①中“之”代“土石”,“于”当介词“到”讲。例②中“之”代秦师袭郑这件事,“于”当介词“向”讲。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上例中“诸”用于句末,是“之乎”的合音,“之”代前文所说之事,“乎”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现代汉语承继了古汉语中“诸”字的合音用法(多用作“之于”的合音),这在报刊、书籍中还是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字。
  近年来,幼儿在幼儿园受到伤害的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家长们一再呼吁要提高幼师准入的门槛,给祖国的未来更多的呵护和安全感。
  “见诸报端”“诸”当作“之于”解释,这里“之”代指前一句中的所指“事件”,“于”当作介词“在”讲。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古汉语的传承。
  剖析一下这种用法的古今构成,我们不难发现,其短语结构方式是“动 诸(之于) 名(名词短语)”且以四字短语居多。遗憾的是现今有不少作者在运用的时候常常出现错谬。
  ①越南媒体最近将这方面一向讳莫如深的情况公诸于世。
  ②看看现在有些商品宣传,或附画于挂历,或诉诸于歌曲,或托付于美人……
  这两句暴露出“诸”字的常见错误——将“诸”当作“之”理解了,实际上“诸”本身作“之于”合音来讲。后边如果再加一个“于”,岂不是叠床架屋?那么,能不能遵从语言运用的约定俗成的惯例,积非成是,将这种错误的用法转正?现在好像大有此种趋势,就连某些语文教学专业杂志也出现这种用法:
  余映潮也从教研员的位置退了下来,但做公开课的次数有增无减,文章也常常见诸于语文专业期刊”(《拜神不如修炼》,《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3年第6期,80页)。
  例句中“见诸于语文专业期刊”实在是一个讽刺。我个人觉得既然是保留古汉语特定的用法,那么还是遵从原有的表达习惯为好,上句不妨改为“文章也常常见之于语文专业期刊”或者“文章也常常见诸语文专业期刊”。
  (作者单位:南京市29中致远校区)
其他文献
采用2008年7—9月观测的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实验观测协同与集成研究资料,选取了9个下垫面(包括裸地、草地、森林和农田),分析了中国北方不同下垫面以及不同地区同类下垫面的晴空
近年来中海油渤海区域的油气产量已超过3000万吨,生产规模和业务领域不断扩大,急需信息化技术的提升助力生产和管理,继而实现海油“二次跨越”的目标。在“智慧海油”的信息化建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波。日暮伯劳飞,风吹鸟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
<正> 一经济增长是有别于经济发展的一个概念,它更侧重于产值的数量,侧重于生产自身有更多的产出和增量。标志经济增长的指标多是国民生产总值或工农业总产值。研究经济增长
《幼时记趣》的“趣”,既是指童年里发生的若干件有趣的事,更是指处在其中体会到的情趣与乐趣,即“物外之趣”。通读全文,发现“物外之趣”的获得,正是童心的充分体现。  在观察仔细的基础上,童心使“我”产生奇特的想象,想象奇特了,“物外之趣”自现。作者幼时具有“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的能力,并且养成了“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的习惯,在观察时做到了“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定睛细视”,“出神”。可以说,
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有言:“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就是说,无论你要写什么样的文章,都要以立意为先,你的这个立意就像是将军一样,来统
当地形次尺度强迫的作用与显式的经典动力作用效应相当时,地形重力波拖曳力对于环流的维持,以及动量和热量通量输送的动力效应变得十分显著。这种地形次尺度拖曳作用项可通过
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出现了持续强暴雨,文中使用双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MUSCAT)对6月29~30日合肥和马鞍山多普勒雷达探测到的暴雨资料进行了三维风场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