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晚期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敏感突变比例约为45.7%.EGFR基因敏感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治疗和化疗失败后治疗选择有限,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临床的迫切需求.我们报道1例82岁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女性患者,在奥希替尼、化疗及安罗替尼单药
【机 构】
:
100021 北京,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晚期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敏感突变比例约为45.7%.EGFR基因敏感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治疗和化疗失败后治疗选择有限,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临床的迫切需求.我们报道1例82岁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女性患者,在奥希替尼、化疗及安罗替尼单药治疗均失败后,通过帕博利珠单抗和安罗替尼的联合治疗,截至2021年1月12日已获得超过21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耐受性良好.
其他文献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是一种极具侵袭性和致命性的恶性肿瘤,具有病因复杂、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强、转移早和获得性耐药等特点,导致患者的预后普遍较差.近年来,随着人们对SCLC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和多组学数据的深入挖掘,提出可以按照细胞内关键转录因子的差异表达进行分子分型,包括SCLC-A、SCLC-N、SCLC-P和SCLC-I等亚型.对SCLC进行分子分型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将有助于提高医生对SCLC患者的详细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进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转化是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患者的重要耐药机制之一.目前发现转化性SCLC具有与原发性SCLC相似的临床特征,对化疗短期有效,中位生存期仅1年左右.R B1缺失、体细胞拷贝数改变与SCLC转化有关,但发生SCLC转化的确切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转化性SCLC的治疗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针对SCLC的化疗方案是目前的主要治疗选择,联合治疗、局部治疗
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但最终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获得性耐药.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染色质重塑等,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近年来,已有研究发现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可以有效逆转耐药性,靶向治疗联合表观调控可能成为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获得性耐药后表观遗传机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为筛选优势人群、克服靶向耐药提供参考和思路.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1].乳腺癌是高度异质性的疾病,第2代测序技术证实,在93个编码蛋白质的乳腺癌基因中携带可能的驱动突变[2].因此,现行的基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是心脏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心室泵血功能受损引起的循环障碍症候群.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病程的终末期阶段,具有发病率高、住院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各种常见心血管病发病率增高,心衰的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目前,我国35岁以上的成年人心衰的患病率为1. 3%,较2000年增加了44%[2].因此,理解心衰的发病机制对治疗心衰有重要意义.心肌高度依赖能量,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心脏的主要能源物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
目的:探究中缝核NG2胶质细胞及5-羟色胺(5-HT)的共同作用对大鼠睡眠-觉醒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空白组、神经元-胶质细胞抗原2(NG2)单克隆抗体(NG2-Ab)组、对氯苯丙氨酸(PCPA)组、5-HT组、NG2-Ab+PCPA组及NG2-Ab+5-HT组,每组10只.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对其他6组大鼠进行脑电图(EEG)和肌电图(EMG)记录电极及微量注射套管的埋置.恢复7 d后,对各组大鼠进行24 h的EEG/EMG信号记录.正常组大鼠不给予任何药物,向其他各组大
目的构建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第一响应人现场急救指标体系,为开发相关培训项目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理论研究构建指标体系和技术清单初稿,使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67%和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0和0.8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45和0.219,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形成的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第一响应人现场急救能力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8个三级指标;能力技术清单包含7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结论
前言rn癌症常见于老年人.初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6岁,癌症相关死亡的中位年龄为72岁[1].老年人是癌症患病率增长最快的人群之一[2].免疫治疗的发展,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的问世,彻底改变了所有年龄层包括老年人在内的肿瘤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
目的:筛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键基因,寻找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从GEO数据库选择3个人肺组织来源的mRNA表达数据集,应用R语言和GEO2R筛选COPD患者肺组织与表型正常肺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对DAVID6.8数据库行GO分析,选择关键基因.在来自GEO数据库的人肺组织、小气道上皮、小鼠肺组织及TCGA数据库的病理正常的癌旁肺组织这4组数据中,分析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与吸烟及COPD的关系.将16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吸烟组,对照组小鼠予新鲜空气,吸烟
儿童脑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实体瘤,也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儿童最常见颅后窝肿瘤为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小脑星形细胞瘤(cerebellar astrocytoma,CA)、室管膜瘤和脑干胶质瘤(brainstem glioma,BG).本文主要针对儿童颅后窝最常见4种肿瘤进行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儿童颅后窝肿瘤的认识,也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