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丹麦的英语教育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i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丹麦电视台2013年拍摄的中丹初三生能力对抗赛的纪录片走红网络,引发热烈讨论。中国学生们在除英语以外的项目上都击败了丹麦学生。一方面,笔者看到中国基础教育的成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学生在英语能力上离丹麦学生依然有不小的差距。本文尝试从丹麦的英语教育的制度和方法上浅析其成功之处,希望能让中国的英语教育有所借鉴。
  【关键词】教育制度 丹麦 中国 英语教育
  2015年,一部以中国和丹麦两国初三学生的竞赛为题材的纪录片走红网络,在微博等社交网站上引发众多激烈讨论。纪录片原名“9.z.mod Kina”,中文含义是 “9年z班对战中国”。此片由丹麦国家电视台DR在2013年制作播出,完整记录了丹麦奥尔胡斯市的Holme中学9年z班与哈尔滨第69中学初三13班的学生们在阅读、数学、英语、创新、团队合作等项目上的能力测试,并由中国和丹麦的教育专家们进行评判,最终决出胜负。
  然而,这一场中丹的较量结果出乎许多人意料,哈尔滨69中的这些孩子们在各项测试中都击败了同龄的丹麦学生,包括此前丹麦师生都信心十足的创新和团队合作——除了英语测试。该纪录片在DR电视台播出时,在丹麦国内曾掀起轩然大波,一时间,主流媒体上关于中国与丹麦的教育模式孰优孰劣的讨论比比皆是。事实上在国内,大多数民众对于中国教育的既定印象一直都是“应试”“死板”“僵硬”,而国外的教育制度则通常被看作“快乐”、“灵活”、“创新”。诚然,这次对抗赛仅仅是单一事件,不能代表全国的平均教育水平,却依旧可以说明中国的基础教育并非如同国人常常以为的那样不堪。但同时,中国的孩子们差一点就大获全胜却唯独栽在了英语这一项,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笔者曾于丹麦攻读本科和研究生,前后在这个仅有500多万人口、人均GDP排名却占据世界第六的国家生活了将近九年,对丹麦各方面都有所了解。在此,谨就丹麦的教育制度、尤其是英语教育的方法上做一些探讨,望从中找到值得我国英语教育借鉴之处。
  丹麦的教育制度
  丹麦地处北欧,人口569万,人民生活优渥,贫富差距较小,是一个高福利的民主国家。联合国发布的2015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丹麦的人类发展因子位居世界第四,这与丹麦优秀的教育水平是分不开的。丹麦的孩童走出幼儿园之后,就开始了学校教育。和中国一样,丹麦的义务教育也是9年,绝大多数丹麦人选择就读于政府开办的70余所公立学校,而也有15.6%的丹麦人选择私立学校。
  学生完成了义务教育后,95%的丹麦人会继续在Gymnasium、HTX、HHX、HF等机构中进行相当于国内的高中或是中专程度的学习。上述教育机构的差异表现在学习内容及学制上,如Gymnasium涵盖了文科、商科、理科等综合专业领域,学制三年;HF与它类似,学制两年;HHX和HTX则分别主要修习商科和工科。学业结束时,学生需要参加名为“Studentereksamen”的考试以取得文凭。
  在评分制度上,丹麦学校只在特殊条件下采用欧美国家常用的ABCDF五级评分制(如英语评级),更多则使用七级评分制,即-3、0、2、4、7、10、12这七个档次。其中,2分为及格档。但笔者在丹麦留学时,深知7分才是丹麦学生的平均分,而只有得到10分,才能够勉强被称为“优秀”。丹麦学生依靠他们的“高考”成绩,也就是“Studentereksamen”的分数来申请学校。丹麦除了拥有六所综合性国立大学外,还有一系列文科类、理科类的高等院校,如哥本哈根商学院和丹麦科技大学等等。
  丹麦的英语教育
  丹麦作为欧盟成员国,一直以来积极与其他成员国交流,这也体现在丹麦人的语言学习上。丹麦人保持着掌握三四门语言的传统,并且是全世界英语普及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尽管丹麦的官方语言是丹麦语,早在1855年,丹麦就把英语列为了必修课。著名的哥本哈根大学英语语言文学教授奥托·叶斯帕森对于丹麦的英语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一生致力丹麦英语教育的推动和改革。叶斯帕森认为,英语教育应当具有实践性,社会性和交际性。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英语氛围,例如模拟情境,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才能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叶斯帕森的理论对于丹麦的英语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2004年欧盟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有77%的丹麦人能够熟练使用英语。
  丹麦并非英语母语国家,那么为何他们的英语水平如此之高呢?这固然与丹麦语本身拥有为数不少的英语外来词有关,但反观我们的邻国日本,同样有大量外来语,英语普及程度依然比较低,区别在哪?笔者认为,这首先和丹麦教育百年来潜移默化产生的英语环境有关。丹麦学者Preisler Bent 的研究显示,英语普遍存在于丹麦人的生活之中。90%的15-21岁丹麦年轻人每个礼拜至少用英语与他人交流一次,更重要的是,英语交流成为丹麦年轻人彰显身份与个性的标志。英美文化的传播伴随着英语的日常应用也体现在丹麦社会的商业文化中。在丹麦影院中播放的大多数外国电影都是英文原声、丹麦语字幕,有丹麦语配音的仅占少数;丹麦青少年们钟爱的电脑游戏和网游也往往是全英文,下副本用英语交谈成为常事;推特、Instagram等社交网络的全球化也使得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们不由自主地将英语作为首选的交流语言,日积月累得到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进步。
  其次,丹麦学校对于学生和教师们的英语要求都十分严格。在丹麦,只有硕士毕业才能成为高中的英语教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英语成为学生们每周必上的基础必修课,一直到义务教育结束。当学生通过Studentereksamen拿到中等教育文凭后,只有英语评级达到B以上才有可能申请大学,更有不少专业的英语等级要求是A。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丹麦对于英语教育的重视。此外,丹麦的法律允许高等教育中灵活变通使用双语。例如哥本哈根大学的法律系,丹麦教师用丹麦语授课,教材却是全英文,而丹麦学生也用英语完成课后作业甚至学位论文,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这也体现了丹麦的师生们对于英语运用的开放和自信。   最为关键的是,丹麦的英语教学方法十分自由灵活,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中国学校所不能及的。高中英语教师就会要求学生们阅读莎士比亚的原著,并对其历史背景、写作手法等进行讨论。而中国的学生则很少接触英文原文书,更多是改编或节选的教材。虽然中国的英语课堂上同样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带着学生一起边看外国频道的英文节目并热情讨论的机会怕也不多。另外,丹麦的英语教师允许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一观点进行学生间、师生间的辩论。因此丹麦学生从小就习惯于积极发言,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此过程中锻炼英语水平。而相比之下,中国的教师们习惯于把控整个课堂,往往以教师精讲为课程的主要内容,缺乏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性。
  结语
  英语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随着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岗位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准。而中国学生从小学就开始修习英语,但学习效率和成果却始终难以与其所花费的精力和时效相符。希望丹麦的英语教育能够给予中国的师生和家长们一些启示,在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模拟和培养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教师应以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学生也应抛去羞涩和怯懦,勇于开口说英语,勇于在课堂上和教师互动,以期将来有足够的底气去迎接未来国际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包天仁.中国英语教学——困局与出路[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9(2):22-25.
  [2]刘斌河,张高远.叶斯柏森外语教学思想对中国英语教改的启示[J].当代外语研究,2012(4):31-35.
  [3]韩松立.动机、输入与环境:丹麦英语教育成功的基石[J].山东外语教学,2010,31(1):42-46.
  [4]蔡尚芝.《日本英语教育的一场争论》对中国英语教育的启示[J].考试研究,2013(6).
  [5]徐李荣.丹麦的英语普及状况及成因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273-275.
  [6]赵勇.小议丹麦英语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36).
  [7]Kuteeva M.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English in parallel-language and ELF settings[J].Ibérica Revista De La Asociación Europea De Lenguas Para Fines Específicos,2011:págs.5-12.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的学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想让学生学好单词,必须从学生的趣味点出发,让学生爱上记单词,实现新课标下的“玩中学,学中玩”。本文主要从语音、游戏、歌曲、歌谣,定期复习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单词关联法 游戏法 歌曲、歌谣法 快乐复习法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way!
【摘要】本文以《英语语音》和《少儿英语口语》两门课程为基础,通过对比研究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不足之处,分析了多媒体教学在这两门课程中的使用情况,旨在找到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独特优势的好方法,以此改进教师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扬长避短 多媒体教学 优势  前言  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同时丰富了教
【摘要】本文选取了《京华烟云》张振玉译本中的一个片段,以回译的方式,运用语用学的顺应理论,探讨了“说”的翻译策略。汉字“说”,意义广泛,在汉译英中,一味的把“说”译成“say”,译语选择过于单一的话,翻译过程中可能造成意义缺失,从而影响了交际目的。译者应顺应语言结构、语言语境、交际语境,灵活的选择语言,即避免了单调重复,又传达了原旨,译出了说话人的语气和神韵。  【关键词】顺应理论 说 语境 翻译
【摘要】在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平生最后一部作品《金丝雀》中,内心独白手法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主人公娓娓道出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情感体验,传递出了渗入灵魂的孤独意识,表现主题的同时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绝响”。通过解读这部作品的突出叙述技巧内心独白,可以进一步探究该手法展现主题时的艺术感染力,并深刻把握曼斯菲尔德的创作思想与现代风格。  【关键词】内心独白 “金丝雀” 孤独  【Abstract】L
面对时代潮流,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也随之转变,由以前的教师“讲”为主,变成现在的学生“学”为主。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教师通过师生合作复习导入新课;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布置课下合作任务,弥补课堂探究时间和空间的缺憾,通过各种合作互动提升初中英语课堂实效。  一、师生合作,复习导入互动  俗话说“温故知新”,强调复习的重要性,所以教师指导学
【摘要】在高考的大环境下,阅读理解在英语学科的分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说,做好阅读理解,拥有好的阅读能力,英语方面的难题也将迎刃而解。但是与我们的汉语不同,英语的阅读大部分只是在课堂上练习,不会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的口语交流中。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运用具有新意的阅读方式,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是很有必要的一项措施。下面说的体验式阅读模式就是一个新颖独特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
【摘要】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是通用课程的有益补充,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助力。鞍山师范学院将任务型教学引入到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中来,在本校范围内解决了课程设置方向、师资、教材建设和评价考核的基本问题,为其它高校提出了有利借鉴。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拓展课程 课程设置 考核评价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同声传译显得愈发重要,本课题主要研究同声传译的方法以及介绍相关原则,并在以模拟训练为基础上的实践训练,进一步阐述同声传译的技巧与技能。  【关键词】同声传译 技能训练  一、同声传译的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中国与国际上的交流日益增多,信息的传递也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笔译和口译不能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作为翻译的媒介——同声传译,扮演了责无旁贷的角色.它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出现,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广泛和深入,电视剧作为文化的载体,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视剧字幕翻译也成为了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着重研究了英汉字幕翻译中常用的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提出了英汉字幕翻译应采取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英汉字幕翻译 归化 异化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美国电视剧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载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为了帮助中国观
【摘要】21世纪以来,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便利,其中移动APP程序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针对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的英语APP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各个英语APP在课堂上的功能,以便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化与变革。  【关键词】英语APP 大学英语教师 教学研究  一、总结  在当今世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样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