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双一流”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研究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shen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学会让“互联网+思政”与党建工作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兼具“创造力”与“生产力”,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新的发展形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研究,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的原则和框架是将“双一流”高校思政工作主动适应“互联网+”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的必然结果,增强高校改革创新的本领,保持高校建设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使得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焕发新的生机,党的政治建设在高校焕发新的活力。
  关键词:“互联网+”;政治建设;框架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部署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任务,明确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个方面的建设,特别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具体落实在“双一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加强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政治建设”在微观上工作开展现状研究
  高校“互联网+基层党建”的建设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传统党建工作自身存在的活动开展、党员管理、党员归属感、辐射效果等遗留问题,虽然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并未根治。在互联网+高校党建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显现出了其工作开展的现状:
  第一,工作理念方面,虽然越来越重视发挥信息化手段整合资源,但是互联网工具如雨后春笋一般增长,数量过剩,同質化严重,只是形式上的更新换代,缺乏对“互联网+”背景下党建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真正创新。
  第二,目前仍未明确提出高校党建政治建设的标准,基层党支部在工作中没有客观的标准参考,致使互联网工具在为党建政治建设服务时无据可循,政治功能的建设和发挥均受限。
  第三,在工作效能体现方面,在实际情况中,党建实效仍然未能完全突出,党员监管缺乏可量化且可视化的有效手段,显示度不足。
  二、框架理论的内涵及应用
  框架理论源自于戈夫曼的思想,他把框架当作个人解释的图示,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化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传播者提供给受众应该如何理解符号的诠释规则。互联网的参与者,都有凭借自己利益而自觉的“把关”,那么人通过互联网传播如何加强促进政治建设时就在勾勒某些顺序的“条”,进而交织成“框架”。
  框架理论从文化社会学领域发展至大众传播学领域,因为框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受众的接收功能和效果,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框架理论应用于构建新闻形象、议程设置等实际操作领域。通过框架理论的参与,能够使得传播者的想法更加集中,目的更加明确,效果更加凸显,受众更加容易接受。
  三、“互联网+政治建设”的框架搭建实践路径
  第一,勾勒政治建设的概念框架,其实也就是勾勒政治建设的文本框架,就是所选择的议题内容能否让受众解读出传播者期望其所解读的意义。“互联网+”和高校党建的政治建设也是一个亟待建构的框架,在“互联网+”的发展中催生出完善的崭新的党建政治建设工作形态。不再无序呈现,而是以加强党建政治教育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来设置议题和呈现,让参与者接受并且维持此框架。
  第二,从议程设置的生产过程来构建政治建设框架的机制。戈夫曼所提出的框架理论试图从选择议题和制作议题两种角度为受众呈现,它将有意传播的内容进行生产,体现了主动性和生产力,技术则为其提供基础性的保证:“互联网+党建”解决了传统党建的时空限制,打破了原有党建政治建设的“壁垒”,为政治建设建立新的阵地——传统党建可谓是组织传播模式;构建“互联网+政治建设”新的互动模式——大众传播模式,它从技术上也赋予了普通党员和党外群众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也是变相增加了这部分群体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党的政治建设具有坚定性和自信度,敢于发声,敢于接受质疑。此外,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互联网技术与党内工作相结合的典范,使得政治建设数字化,便于追寻和记录,使得“互联网+”模式更加根深蒂固。
  第三,从优势互补的角度建构框架的运作。从互联网进入到党建领域以后,线上和线下都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斗争和混乱,使得党务工作者劳累疲乏,无法掌握如何实现其一体化。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二者必将逐渐找到自己在此领域里的“生态位”,就是如何在这样一个螺旋交替的格局里继续发挥可能的优势来保住“传播高地”。现实的党组织体系有其面对面组织建设的天然优势,线上的互联网阵地也有其传播快、易渗透的后天优势,二者相互结合并且相互利用,才是“互联网+政治建设”融合发展成熟的自然结果,最终达成二者和谐共存、相得益彰的结果,也达到受众接受的目标。
  四、结语
  在“双一流”号角刚刚吹响之时,高校基层党组织应顺着“互联网+”的浪潮,加强政治建设,勾勒政治框架的美好蓝图,在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壮丽篇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R].北京,2017.
  [2]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R].北京,2017.
  [3]乔丹.“互联网+”模式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381.
其他文献
谈到朗读,相信所有语文老师都很熟悉,可以这么说朗读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语文阅读方式.但是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改革,随着学生个性的多样化,随着语文课堂的多元性,似乎很多语文
期刊
“你没有如期归来,是离别真正的意义。”  二十年的分离,冯婉瑜一直等待着陆焉识归来,二十年后的一封家书“我本月五号回来。”冯婉瑜每月五号风雨不改地去车站等候丈夫,一次次地等候,爱人却并未如期“归来”。  由张艺谋执导的《归来》于2014年上映,影片中对时代背景的处理仿佛是运用了“人像”摄影手法,虚化背景,将焦点对准人物,集中火力凸显了人物之间的矛盾——政治立场与血缘亲情的矛盾,围绕着“归来”这一个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美丽的色彩与绘画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本文从学科相容性的角度出发,探索几点绘画与音乐相结合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绘画与色彩;学科相容  在艺术审美活动中,音乐与绘画可以相感而相通,形成通感。在小学阶段开展该类课
摘 要:21世纪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科技时代,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下的各个行业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在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我们的教育也变得更加的丰富化、多样化、科学化和高效化,为当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巨大的帮助。聋校作为培养特殊学生的学校,其自身肩负的责任以及自身的教育方式方法相对于普通学校而言更加的艰巨。通过分析聋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本文具体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聋校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希望能
《红字》是美国十九世纪文学史上比较著名的一部小说作品,其是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杰出作品。霍桑在对《红字》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象征的多义性、象征
摘 要: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人们通常更关注利润指标。在现代出版业中,选题策划能否成功往往被认为是出版社能否盈利的关键因素。相应地,文字编辑开始被忽视,成为可代替品,文字编辑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值得深思。为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出版社编辑综合素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文字编辑如何使自己不可替代,以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出版社编辑综合素质管理机制,使之能够充分适应时代潮流。  关键词:文字;能力;不可替代;编辑  1
公安高校青年教师是公安高校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其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预备警官的培养质量,影响着高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但由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
摘 要: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同时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和快捷便利化的网络时代的对立和矛盾日益的凸显。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特点,丰富汉语言文学的阅读方式,充分的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让传统的汉语言文化精髓和新兴的网络工具进行和谐的共存,实现彼此相互促进和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阅
摘 要:自闭症儿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言语语言沟通障碍,因此语言习得自然是自闭症儿童研究中最令人振奋同时又最有挑战性的课题。虽然乔姆斯基生成语言学理论是针对正常儿童而言,但其仍然有很强的解释力。乔姆斯基反对将自闭症儿童作为异于常人的“他者”排除,认为其有和正常儿童一样的人性。对处于语言发展重要时期的早期自闭症儿童,寻找适应他们需要的早期语言干预措施,是一项紧迫的重要研究任务。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