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工行与国民信托谈判股权收购的事,但最后没谈成。”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这已不是国民信托第一次寻找银行股东,在4年前,就曾传出汇丰银行意欲控股国民信托,但最终亦未能成行。
记者就与工行谈判一事向国民信托求证,国民信托信息披露事务负责人付然表示不知情。据记者多方了解,国民信托与工行谈判失败应该主要是价格没谈拢。
“国民信托发产品很少,依我看,他们还是想找个大买家,而银行还是最好的选择。”一家银行系信托公司人士说。
事实上,近几年银行控股信托、信托持股银行之风,愈演愈烈。
轻业务重牌照
成立至今,国民信托已是数次更名。
其前身最初即为银行所创办,乃1987年成立的建设银行浙江省信托投资公司,后在“分业经营”监管思路下,要求银行剥离信托、证券等业务,于1998年1月与建行浙江省分行脱钩,脱钩改制后更名为浙江省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浙江信托”)。
在2000年之后,由于在二级市场操作出现6000万元左右的亏损,浙江信托股东被迫变卖公司,于2003年以大约1.1亿元的低价将信托壳出售,有4家公司接手。
“这4家公司虽然注册地在内地,但实际上他们是香港新世界集团旗下企业,也就是说其实他们是代持。”前述知情人士称。
据当时报道称,浙江信托净资产应在2亿元左右,新世界应算是捡了个“大便宜”。与此同时,也可以说浙江信托已变身为港资企业。
至2004年,浙江信托顺利获批重新登记,并更名为瑞丰信托。
一年后迁入北京,再次更名为今天的国民信托。在2008年,注册资本金由5.5亿元增加至10亿元。
不过,在新世界的“统治”下,国民信托产品发行与同行对比,显得很少。
“国民信托在市场上不是很活跃,很少看到他们发新产品。”诺亚财富信托研究员肖闰月向记者表示。
尤其是在去年,几乎看不到国民信托新发产品。“在与工行谈判期间,新产品处于停发状态,谈判失败后才又重启发行。”前述知情人士称。
据国民信托年报信息显示,2011年仅新增两项信托项目,且都是于去年12月份成立。同时,截至2011年12月31日,国民信托存续信托项目仅12个,连行业平均的30%都未到。
照推理,这样的产品发行水平,2011年净利润应很难保持增长,但事实让人惊讶,2011年,国民信托实现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331.96%,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243.37%。
其实不用吃惊,稍加分析其收入结构,就会发现净利润这样的高速增长不可持续。在其收入结构中,收入占比最大的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2010年增23倍,在整体收入结构中占比高达72%;占比位列第二的是其他业务收入(这里指的合营企业收益),占比达11%。这两项均非主营收入,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新世界如此大张旗鼓地控股国民信托,却又不“勤奋”发行产品,意欲何为?
“信托牌照很抢手,人家做不做业务无所谓,新世界看重的是信托这个牌照价值。”前述银行系信托人士认为。
牌照价值上升
可以说中国信托业是在混沌中诞生、在不断被清理整顿中发展起来的。
“信托业务非常灵活,其他金融机构能做的它基本都能做,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做的,它也能做,某种意义上,是中国的理财产品创新中心。但这种灵活也给自己带来麻烦,有时候信托和宏观相悖,令高层很头疼,同时也造成信托面临整顿。2000年以前,我国信托业就遭受过5次大整顿,至今尚有部分信托公司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处理完。”前述银行系信托人士说道。
无论信托的境遇如何,其优势却无可比拟。这些优势就是信托公司的资本,国民信托股东目前所主要仰仗的资本就是信托牌照的升值潜力。
另外,当下监管层对信托公司的重新登记非常严格,干净优质的信托牌照成为各机构追逐对象,信托壳价值已达数十亿人民币。对照新世界最初的收购价,若将国民信托转让出去,还用得着费力发产品吗?
2007年下半年,据当时媒体报道,汇丰有意接盘国民信托,甚至还到国民信托做过尽职调查。最终的结果颇具戏剧化。2007年9月底,汇丰宣布,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间接附属机构汇丰保险获得保监会批准,与国民信托共同筹建合资保险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
如果汇丰真的成功接盘国民信托,那么汇丰将是绝对控股汇丰保险。
对于汇丰为何选择国民信托作为合作伙伴,汇丰保险集团(亚太)有限公司兼行政总裁唐德信当时的解释是:国民信托是一个私营信托公司,并且拥有银监会批准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泛金融服务的牌照。
与当时汇丰有意接盘国民信托被炒得沸沸扬扬相比,此次与工行谈判低调进行,谈判结束已达半年之久,尚未有消息泄露。
针对国民信托股东是否重牌照轻业务,以及为何与工行没有谈判成功,记者发出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国民信托的回复。
银行哄抢信托牌照
信托牌照正吸引着各路资本的投资目光,“抢牌”大战正在上演。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抢牌”战场上,出现了包括金融巨头、央企龙头、外资企业等机构的身影,其中最为积极的就是银行。
“我国金融体系是分业经营,中资银行因为缺乏信托牌照,很多业务都受到限制,尤其是现在各行在大力发展私人银行,有了信托牌照后,为客户主动做资产配置会更方便,而不再仅仅是信托代销平台。”肖闰月说。
“每个银行都想拥有一家信托公司,大多数信托公司也想背靠一家银行。”普益财富信托研究员范杰说。
范杰认为银行控股信托大有好处,首先信托公司在销售上可以低成本借助银行渠道,其次银行有些做不过来的业务可以交给信托做,最后银信合作可以直接对口,更加便捷。“银行系信托后劲猛得很。”范杰说。
肖闰月认为,由于信托经营管理能力弱,而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相对较强,银行与信托的结合对推动双方业务发展大有裨益。
银行收购信托公司或计划收购的案例正在增多,如建行收购并更名成立的建信信托、交行收购成立的交银国际信托,招行计划收购西藏信托的拉锯战已长达5年,光大也曾透露计划收购信托牌照,民生也曾与陕国投谈判,不过最终未能谈判成功。
此次国民信托与工行谈判未能成功,但围绕国民信托牌照的争夺故事还将继续上演。
这已不是国民信托第一次寻找银行股东,在4年前,就曾传出汇丰银行意欲控股国民信托,但最终亦未能成行。
记者就与工行谈判一事向国民信托求证,国民信托信息披露事务负责人付然表示不知情。据记者多方了解,国民信托与工行谈判失败应该主要是价格没谈拢。
“国民信托发产品很少,依我看,他们还是想找个大买家,而银行还是最好的选择。”一家银行系信托公司人士说。
事实上,近几年银行控股信托、信托持股银行之风,愈演愈烈。
轻业务重牌照
成立至今,国民信托已是数次更名。
其前身最初即为银行所创办,乃1987年成立的建设银行浙江省信托投资公司,后在“分业经营”监管思路下,要求银行剥离信托、证券等业务,于1998年1月与建行浙江省分行脱钩,脱钩改制后更名为浙江省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浙江信托”)。
在2000年之后,由于在二级市场操作出现6000万元左右的亏损,浙江信托股东被迫变卖公司,于2003年以大约1.1亿元的低价将信托壳出售,有4家公司接手。
“这4家公司虽然注册地在内地,但实际上他们是香港新世界集团旗下企业,也就是说其实他们是代持。”前述知情人士称。
据当时报道称,浙江信托净资产应在2亿元左右,新世界应算是捡了个“大便宜”。与此同时,也可以说浙江信托已变身为港资企业。
至2004年,浙江信托顺利获批重新登记,并更名为瑞丰信托。
一年后迁入北京,再次更名为今天的国民信托。在2008年,注册资本金由5.5亿元增加至10亿元。
不过,在新世界的“统治”下,国民信托产品发行与同行对比,显得很少。
“国民信托在市场上不是很活跃,很少看到他们发新产品。”诺亚财富信托研究员肖闰月向记者表示。
尤其是在去年,几乎看不到国民信托新发产品。“在与工行谈判期间,新产品处于停发状态,谈判失败后才又重启发行。”前述知情人士称。
据国民信托年报信息显示,2011年仅新增两项信托项目,且都是于去年12月份成立。同时,截至2011年12月31日,国民信托存续信托项目仅12个,连行业平均的30%都未到。
照推理,这样的产品发行水平,2011年净利润应很难保持增长,但事实让人惊讶,2011年,国民信托实现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331.96%,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243.37%。
其实不用吃惊,稍加分析其收入结构,就会发现净利润这样的高速增长不可持续。在其收入结构中,收入占比最大的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2010年增23倍,在整体收入结构中占比高达72%;占比位列第二的是其他业务收入(这里指的合营企业收益),占比达11%。这两项均非主营收入,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新世界如此大张旗鼓地控股国民信托,却又不“勤奋”发行产品,意欲何为?
“信托牌照很抢手,人家做不做业务无所谓,新世界看重的是信托这个牌照价值。”前述银行系信托人士认为。
牌照价值上升
可以说中国信托业是在混沌中诞生、在不断被清理整顿中发展起来的。
“信托业务非常灵活,其他金融机构能做的它基本都能做,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做的,它也能做,某种意义上,是中国的理财产品创新中心。但这种灵活也给自己带来麻烦,有时候信托和宏观相悖,令高层很头疼,同时也造成信托面临整顿。2000年以前,我国信托业就遭受过5次大整顿,至今尚有部分信托公司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处理完。”前述银行系信托人士说道。
无论信托的境遇如何,其优势却无可比拟。这些优势就是信托公司的资本,国民信托股东目前所主要仰仗的资本就是信托牌照的升值潜力。
另外,当下监管层对信托公司的重新登记非常严格,干净优质的信托牌照成为各机构追逐对象,信托壳价值已达数十亿人民币。对照新世界最初的收购价,若将国民信托转让出去,还用得着费力发产品吗?
2007年下半年,据当时媒体报道,汇丰有意接盘国民信托,甚至还到国民信托做过尽职调查。最终的结果颇具戏剧化。2007年9月底,汇丰宣布,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间接附属机构汇丰保险获得保监会批准,与国民信托共同筹建合资保险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
如果汇丰真的成功接盘国民信托,那么汇丰将是绝对控股汇丰保险。
对于汇丰为何选择国民信托作为合作伙伴,汇丰保险集团(亚太)有限公司兼行政总裁唐德信当时的解释是:国民信托是一个私营信托公司,并且拥有银监会批准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泛金融服务的牌照。
与当时汇丰有意接盘国民信托被炒得沸沸扬扬相比,此次与工行谈判低调进行,谈判结束已达半年之久,尚未有消息泄露。
针对国民信托股东是否重牌照轻业务,以及为何与工行没有谈判成功,记者发出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国民信托的回复。
银行哄抢信托牌照
信托牌照正吸引着各路资本的投资目光,“抢牌”大战正在上演。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抢牌”战场上,出现了包括金融巨头、央企龙头、外资企业等机构的身影,其中最为积极的就是银行。
“我国金融体系是分业经营,中资银行因为缺乏信托牌照,很多业务都受到限制,尤其是现在各行在大力发展私人银行,有了信托牌照后,为客户主动做资产配置会更方便,而不再仅仅是信托代销平台。”肖闰月说。
“每个银行都想拥有一家信托公司,大多数信托公司也想背靠一家银行。”普益财富信托研究员范杰说。
范杰认为银行控股信托大有好处,首先信托公司在销售上可以低成本借助银行渠道,其次银行有些做不过来的业务可以交给信托做,最后银信合作可以直接对口,更加便捷。“银行系信托后劲猛得很。”范杰说。
肖闰月认为,由于信托经营管理能力弱,而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相对较强,银行与信托的结合对推动双方业务发展大有裨益。
银行收购信托公司或计划收购的案例正在增多,如建行收购并更名成立的建信信托、交行收购成立的交银国际信托,招行计划收购西藏信托的拉锯战已长达5年,光大也曾透露计划收购信托牌照,民生也曾与陕国投谈判,不过最终未能谈判成功。
此次国民信托与工行谈判未能成功,但围绕国民信托牌照的争夺故事还将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