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户口,在中国不仅仅承担了身份认同的作用,还牵系着每个人社保、医疗等种种福利。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每个城市户口的“价值”也各不相同,也因此大城市户口的含金量越来越大,分量越来越重。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包袱,现行户籍制度早已显现了疲态,改革是迟早的事情。
“购房落户”卷土重来
去年,风景如画的旅游名城杭州把购房入户的实施范围由原来的特别区域扩大到主城区,并规定了落户主城区的购房标准最低为80万元。
随后,全国大城市中很多效仿之。成都市率先实施购房落户新政;武汉市则在今年发布了购房落户新政的细则,对购房范围、落户条件、新旧政策适用的界定等问题进行了明确;直辖市重庆则规定在主城区购买建筑面积90平米以上的商品房,可将户口迁入主城区;天津市宣布了申办蓝印户口的购房标准;广东省也拟在有条件城市放宽购房落户政策。这使得广东成为第一个拟推购房落户政策的省份。此外,长沙、保定等城市也相继推出了相关的政策。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购房落户的政策。推行这项策略的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当时看确实推动了楼市的快速发展,因而被看做拉动楼市的法宝。不过,由于因此导致的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随之衍生了教育、医疗、社保等诸多问题,很多城市随后又纷纷取消了这项政策。
如今,这一消失多年的房地产促销策略为何又悄然兴起了呢?众所周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不景气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我国来说,“外患”已经堪忧,内需的增长成了主要的动力。作为内需重中之重的房地产,便担当了拉动内需的重任。在此种情况下,购房落户政策便又被拿出来抵御现在市场低迷的状况。
然而,旨在推动楼市拉动内需的购房落户政策,从一开始似乎就偏离了原来的方向。跟经济学家、房地产商和政府部门关注内需增长不同,老百姓关注最多的则是户口问题。购房落户政策是否可以满足部分户口方面的需要?如此会不会把没钱买房的人拒之门外,并因此衍生另一种形式的不公平?把房子和户口绑在一起出售,是不是等于默认户口也是一种商品了?
户籍的价值
“今后,北京市农民和城镇无业人员也将和城镇职工一样,享受每人5000元标准的丧葬费补贴待遇。”即将出台的《北京市城乡无丧葬补助居民丧葬补贴办法》又让生活在北京却没有北京户口的“外地人”心痛了一把。
其实,何止是丧葬费。有细心的人算了一笔账,一个外地人想要在北京安家要花的钱到底有多少。首先,非北京生源、非北京高校毕业的学生想在北京找一份工作很困难。据北京市劳动保障局颁布的通告,在北京数百个工种中,允许使用外地务工人员的职业只有100多个。其中明文规定一些行业限用外地人,如金融与保险业的各类管理员,想要在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工作大都需要北京户口。在北京,买经济适用房,外地人基本是不用考虑的。买车,对于本地人有一定的优惠政策。租房,每月还需要交暂住费。此外,只有持有北京户口的人,才可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如果你有了孩子,孩子的教育更是一大笔费用,外地户口的需要交借读费、赞助费等等。据悉,义务教育阶段的借读费自今年起取消,不知这对于外地人来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因为取消了借读费,可能孩子连上好学校的机会也随之丢了。而如今,外地人在北京连百年之后的最后一笔补贴丧葬费也是没份的。这就是现行户籍制度下,一个外地人在北京的一生。
当然,不仅仅是北京。只不过,相对于其他二、三线城市,北京更有其代表性。
户籍,是对自然人按户进行登记并予以出证的公共证明簿,记载的事项有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亲属、结婚、离婚、收养、死亡等。它是确定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不过,在我国来说,户籍却不仅仅是一项登记而已,它还是出身,是福利,是环境,是好或坏的受教育条件,是优或差的医疗卫生条件等等。它早已不是一个中性词,而带有更多的现实利益。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8年1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我国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此后,户籍制度便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行程。
其实,1954年,中国颁布实施第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而1958年《户口登记条例》的颁布则在事实上取消了这个自由。1975年,《宪法》正式取消了有关迁徙自由的规定,此后一直没有恢复。尽管近些年户籍制度一直有所放宽,但是,“迁徙和居住的自由”已经成为上个世纪的童话。
户籍制度开始实行时,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很为人所注意。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差别、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差别、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差别越来越大,由此直接导致的就是,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两者之间的福利待遇的差别等也在逐步加大,也以此导致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有天壤之别。“变成城里人”成了很多农民的梦想。
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出农村,在城市安身立命。但尽管他们在大城市有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安居乐业,但户口却成为一个束缚他们发展的羁绊,没有大城市的户口,社保、医疗、子女的教育等都因之受到影响,他们享受不到拥有城市户口的人同样的待遇,往往比他人要多付出几倍、几十倍。
可喜的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早在4年前,就有消息传出,公安部正在抓紧研究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拟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上述《北京城乡居民丧葬费补贴办法》,正体现了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努力。
但是,大中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差别仍然明显。前一段时间,关于著名导演王小帅涉嫌造假学历办户口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有网友戏谑道,王小帅曾经攻克了柏林,却依然拿不下北京户口。而对于现实版的“许三多”王宝强来说,北京户口更是遥不可及的梦,他的户口至今仍在河北邢台农村的家里。名人尚且如此,普通人就更加无奈了。
那么,购房落户政策是否是一剂良药呢?对于现行的户籍制度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购房落户”难成良药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期间,对于购房落户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如此回应:当前的主要工作,还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要求,以及政策的调整,同时,也会对一些地方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相对于官方的平静,民间的反应可谓强烈。
购房落户政策一出台,舆论立刻就分出了两大派。反对者认为,购房落户“是个馊主意”,“一半是忽悠,一半是不公平”,对于户籍改革来说,不但没有推进,反倒会起延缓作用。支持者则认为,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购房落户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可以起到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作用。
然而,无论反对还是支持,其着眼点都落在了户籍上,或者说落在了与户籍制度相配套的医疗、社保、教育等福利制度上。购房落户刚好触及到这一关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制度的敏感点上,因而,引发强烈争议是在意料之中的。
人们首先关注到的是公平问题。在当前房价明显高于老百姓收入的情况下,出台购房落户政策,虽然目的在救市,但是给人们传递出来的信息是有钱人才能买到房子。如此分析起来,一般老百姓不但得不到好处,反倒还可能有害。因为购房落户鼓励有钱人买房,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其结果只能是房地产市场的再度膨胀,房价继续上扬,老百姓更加买不起房子了。
其实不仅仅是这个层面的不公平,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锡锌认为,购房落户存在四大不公平。一是外地民众涌入导致房价始终处于高位,很多本地居民买不起房子,造成不公平;二是购房落户都有资金门槛,例如杭州最低是80万元的房子,造成穷人和富人间的不公平;三是一些地方购房给蓝印户口,在福利等保障上与普通户口有差别,造成不公平;四是造成了产业间的歧视,为什么只有买房可以落户而买其他则不行。
其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户口是否可以出售。有人说,购房落户就等同于把房子和户口捆绑在一起出售,因此质疑此政策到底是在卖房还是在卖户口。另外延伸出的是,户口是可以买卖的吗?“户口其实也是公民的身份,而购房落户就是把‘身份’当作商品来交换,把户口交给开发商与房产一起出售,岂不是侵犯了公民的身份权、人权?”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博士如是说。
也有观点认为,购房落户并不能解救楼市。因为现在的楼市价格太高,泡沫太大,不是不存在购买需求,而是高房价与消费者购买力存在矛盾,这是根本问题,不是靠“附赠”户口就能解决的。从这一层来看,购房入户政策简直就是为富人专设的。
此外,附加在户口上的医疗、教育等福利使大城市户口的含金量越来越高,购房落户的基点也在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购房落户不但不能解决当前的户籍问题,反而使本身就存在的社保、教育等问题更不能因此有所缓和,地区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大。
当然,户籍制度的存在有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在历史的变迁中,它自身也衍生出了很多问题。特别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东部沿海城市发达,西部内陆地区落后,这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给户籍制度的改革也增加了不小的难度。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包袱,现行的户籍制度早已显现了疲态,改革是迟早的事情。只是,如何改和改得如何,还有待探索。
“购房落户”卷土重来
去年,风景如画的旅游名城杭州把购房入户的实施范围由原来的特别区域扩大到主城区,并规定了落户主城区的购房标准最低为80万元。
随后,全国大城市中很多效仿之。成都市率先实施购房落户新政;武汉市则在今年发布了购房落户新政的细则,对购房范围、落户条件、新旧政策适用的界定等问题进行了明确;直辖市重庆则规定在主城区购买建筑面积90平米以上的商品房,可将户口迁入主城区;天津市宣布了申办蓝印户口的购房标准;广东省也拟在有条件城市放宽购房落户政策。这使得广东成为第一个拟推购房落户政策的省份。此外,长沙、保定等城市也相继推出了相关的政策。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购房落户的政策。推行这项策略的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当时看确实推动了楼市的快速发展,因而被看做拉动楼市的法宝。不过,由于因此导致的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随之衍生了教育、医疗、社保等诸多问题,很多城市随后又纷纷取消了这项政策。
如今,这一消失多年的房地产促销策略为何又悄然兴起了呢?众所周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不景气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我国来说,“外患”已经堪忧,内需的增长成了主要的动力。作为内需重中之重的房地产,便担当了拉动内需的重任。在此种情况下,购房落户政策便又被拿出来抵御现在市场低迷的状况。
然而,旨在推动楼市拉动内需的购房落户政策,从一开始似乎就偏离了原来的方向。跟经济学家、房地产商和政府部门关注内需增长不同,老百姓关注最多的则是户口问题。购房落户政策是否可以满足部分户口方面的需要?如此会不会把没钱买房的人拒之门外,并因此衍生另一种形式的不公平?把房子和户口绑在一起出售,是不是等于默认户口也是一种商品了?
户籍的价值
“今后,北京市农民和城镇无业人员也将和城镇职工一样,享受每人5000元标准的丧葬费补贴待遇。”即将出台的《北京市城乡无丧葬补助居民丧葬补贴办法》又让生活在北京却没有北京户口的“外地人”心痛了一把。
其实,何止是丧葬费。有细心的人算了一笔账,一个外地人想要在北京安家要花的钱到底有多少。首先,非北京生源、非北京高校毕业的学生想在北京找一份工作很困难。据北京市劳动保障局颁布的通告,在北京数百个工种中,允许使用外地务工人员的职业只有100多个。其中明文规定一些行业限用外地人,如金融与保险业的各类管理员,想要在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工作大都需要北京户口。在北京,买经济适用房,外地人基本是不用考虑的。买车,对于本地人有一定的优惠政策。租房,每月还需要交暂住费。此外,只有持有北京户口的人,才可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如果你有了孩子,孩子的教育更是一大笔费用,外地户口的需要交借读费、赞助费等等。据悉,义务教育阶段的借读费自今年起取消,不知这对于外地人来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因为取消了借读费,可能孩子连上好学校的机会也随之丢了。而如今,外地人在北京连百年之后的最后一笔补贴丧葬费也是没份的。这就是现行户籍制度下,一个外地人在北京的一生。
当然,不仅仅是北京。只不过,相对于其他二、三线城市,北京更有其代表性。
户籍,是对自然人按户进行登记并予以出证的公共证明簿,记载的事项有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亲属、结婚、离婚、收养、死亡等。它是确定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不过,在我国来说,户籍却不仅仅是一项登记而已,它还是出身,是福利,是环境,是好或坏的受教育条件,是优或差的医疗卫生条件等等。它早已不是一个中性词,而带有更多的现实利益。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8年1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我国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此后,户籍制度便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行程。
其实,1954年,中国颁布实施第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而1958年《户口登记条例》的颁布则在事实上取消了这个自由。1975年,《宪法》正式取消了有关迁徙自由的规定,此后一直没有恢复。尽管近些年户籍制度一直有所放宽,但是,“迁徙和居住的自由”已经成为上个世纪的童话。
户籍制度开始实行时,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很为人所注意。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差别、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差别、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差别越来越大,由此直接导致的就是,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两者之间的福利待遇的差别等也在逐步加大,也以此导致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有天壤之别。“变成城里人”成了很多农民的梦想。
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出农村,在城市安身立命。但尽管他们在大城市有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安居乐业,但户口却成为一个束缚他们发展的羁绊,没有大城市的户口,社保、医疗、子女的教育等都因之受到影响,他们享受不到拥有城市户口的人同样的待遇,往往比他人要多付出几倍、几十倍。
可喜的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早在4年前,就有消息传出,公安部正在抓紧研究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拟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上述《北京城乡居民丧葬费补贴办法》,正体现了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努力。
但是,大中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差别仍然明显。前一段时间,关于著名导演王小帅涉嫌造假学历办户口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有网友戏谑道,王小帅曾经攻克了柏林,却依然拿不下北京户口。而对于现实版的“许三多”王宝强来说,北京户口更是遥不可及的梦,他的户口至今仍在河北邢台农村的家里。名人尚且如此,普通人就更加无奈了。
那么,购房落户政策是否是一剂良药呢?对于现行的户籍制度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购房落户”难成良药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期间,对于购房落户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如此回应:当前的主要工作,还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要求,以及政策的调整,同时,也会对一些地方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相对于官方的平静,民间的反应可谓强烈。
购房落户政策一出台,舆论立刻就分出了两大派。反对者认为,购房落户“是个馊主意”,“一半是忽悠,一半是不公平”,对于户籍改革来说,不但没有推进,反倒会起延缓作用。支持者则认为,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购房落户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可以起到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作用。
然而,无论反对还是支持,其着眼点都落在了户籍上,或者说落在了与户籍制度相配套的医疗、社保、教育等福利制度上。购房落户刚好触及到这一关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制度的敏感点上,因而,引发强烈争议是在意料之中的。
人们首先关注到的是公平问题。在当前房价明显高于老百姓收入的情况下,出台购房落户政策,虽然目的在救市,但是给人们传递出来的信息是有钱人才能买到房子。如此分析起来,一般老百姓不但得不到好处,反倒还可能有害。因为购房落户鼓励有钱人买房,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其结果只能是房地产市场的再度膨胀,房价继续上扬,老百姓更加买不起房子了。
其实不仅仅是这个层面的不公平,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锡锌认为,购房落户存在四大不公平。一是外地民众涌入导致房价始终处于高位,很多本地居民买不起房子,造成不公平;二是购房落户都有资金门槛,例如杭州最低是80万元的房子,造成穷人和富人间的不公平;三是一些地方购房给蓝印户口,在福利等保障上与普通户口有差别,造成不公平;四是造成了产业间的歧视,为什么只有买房可以落户而买其他则不行。
其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户口是否可以出售。有人说,购房落户就等同于把房子和户口捆绑在一起出售,因此质疑此政策到底是在卖房还是在卖户口。另外延伸出的是,户口是可以买卖的吗?“户口其实也是公民的身份,而购房落户就是把‘身份’当作商品来交换,把户口交给开发商与房产一起出售,岂不是侵犯了公民的身份权、人权?”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博士如是说。
也有观点认为,购房落户并不能解救楼市。因为现在的楼市价格太高,泡沫太大,不是不存在购买需求,而是高房价与消费者购买力存在矛盾,这是根本问题,不是靠“附赠”户口就能解决的。从这一层来看,购房入户政策简直就是为富人专设的。
此外,附加在户口上的医疗、教育等福利使大城市户口的含金量越来越高,购房落户的基点也在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购房落户不但不能解决当前的户籍问题,反而使本身就存在的社保、教育等问题更不能因此有所缓和,地区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大。
当然,户籍制度的存在有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在历史的变迁中,它自身也衍生出了很多问题。特别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东部沿海城市发达,西部内陆地区落后,这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给户籍制度的改革也增加了不小的难度。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包袱,现行的户籍制度早已显现了疲态,改革是迟早的事情。只是,如何改和改得如何,还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