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从哪些地方出发,改变教师的唯一主角现象呢?在亲历课改的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策略,有效地’实现了课堂中师生的角色转换。
一、学生先实践,教师后指导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因此,在中国画和手工课单元,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实践、归纳、总结临摹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互相交流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和疑问。然后再由教师对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对学生互相不能解答的难点问题给予引导、指点、突破。总的来说,教师示范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案例:《笔墨练习》
(由于是第一次上国画课,一上课,很多学生就开始摆弄起了各种工具,在纸上开心地胡乱画起来了)
师:看样子,不需要我的介绍,同学们就已经喜欢上中国画了。好吧,那你们就尽情的画一会儿,并请你们注意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实践5—8分钟)
师:谁来说说你在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1:把笔竖着画的线条很清晰,很有力,把笔放歪了画出的线很粗,颜色还不一样。
生2:我每次画的颜色都不一样,有的深,有的浅。
生3:我知道是因为毛笔里含的水有时多,有时少,画出来的颜色才不一样。
生4:我发现宣纸很吸水,但它很容易破,我的画就破了几个洞。
(学生们充分交流后。让学生打开书,归纳出用笔和用墨方法的规律)
从这一教学片断可以看出,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互相交流。轻松解决了中锋和侧锋的用笔方法及墨色变化的规律这两个难点。
二、学生当“老师”,教师当“助教”
我国教育先生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些知识,有些学生确实已经掌握,甚至比教师的想法更新颖、更独到、更优秀,不妨就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老师当“助教”。
案例:《小小食品店》
(在学生充分欣赏、交流各式糕点图片后,学生们制做出了各式各样的糕点)
师:你们的作品让老师大开眼界,老师都不知道你们的小手是怎样制作出这些漂亮的糕点的,哪些“小糕点师”愿意来教教我和同学们呀?
生1:我教大家做一种“蔬菜汉堡包”……
生2:我教大家做一种“三层生日蛋糕”……
生3:这一种饼干是我自己想的,叫“七色彩虹”,是这样做的……
“小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教师当学生和同学们一起跟“小老师”学做,顺便帮“小老师”做一些准备材料、展示作品、提醒补充之类的助教工作。
三、学生当“评委”,教师当“嘉宾”
在以往的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中,我们多采用展评优秀作业或概述教学内容的方法,这样的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有诸多弊端。《美术课程标准》中这样阐述:“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在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环节中,可以采用全班集体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人人当“评委”,评自己的长短,评别人的优劣;自己给别人提建议,别人帮自己出主意。老师则可坐听“百家争鸣”,当好“嘉宾”,在适当时候给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
案例:《会飞的娃娃》
(学生各自设计制作了口袋娃娃,在教室外开心地放飞、玩耍之后,进行课堂小结和作品展评)
师:同学们和自己亲手做的娃娃一起游戏,有什么感受?
生1:和自己做的娃娃一起玩真开心,很好玩。
生2:自己做的娃娃很好玩,又很便宜。
生3:我的娃娃飞得很高,我觉得我很棒。
师:有谁还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吗?
生4:老师。我的娃娃没有他的娃娃好看。
生5:我来帮助他,因为他的口袋是红色的,他又用红色的纸来做娃娃的眼睛、嘴巴,这样就不鲜艳,所以不好看。
生6:老师,今天我学会了用剪刀,可是我粘胶时还是粘不牢。
生7:我们的口袋很轻,可以飞起来,飞机那么重,为什么也可以飞起来?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学生们的小结是何等的生动、丰富、全面、自然,达到了以下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方式切合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全体学生参与评价,评价了全体学生;评价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强化了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一、学生先实践,教师后指导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因此,在中国画和手工课单元,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实践、归纳、总结临摹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互相交流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和疑问。然后再由教师对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对学生互相不能解答的难点问题给予引导、指点、突破。总的来说,教师示范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案例:《笔墨练习》
(由于是第一次上国画课,一上课,很多学生就开始摆弄起了各种工具,在纸上开心地胡乱画起来了)
师:看样子,不需要我的介绍,同学们就已经喜欢上中国画了。好吧,那你们就尽情的画一会儿,并请你们注意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实践5—8分钟)
师:谁来说说你在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1:把笔竖着画的线条很清晰,很有力,把笔放歪了画出的线很粗,颜色还不一样。
生2:我每次画的颜色都不一样,有的深,有的浅。
生3:我知道是因为毛笔里含的水有时多,有时少,画出来的颜色才不一样。
生4:我发现宣纸很吸水,但它很容易破,我的画就破了几个洞。
(学生们充分交流后。让学生打开书,归纳出用笔和用墨方法的规律)
从这一教学片断可以看出,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互相交流。轻松解决了中锋和侧锋的用笔方法及墨色变化的规律这两个难点。
二、学生当“老师”,教师当“助教”
我国教育先生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些知识,有些学生确实已经掌握,甚至比教师的想法更新颖、更独到、更优秀,不妨就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老师当“助教”。
案例:《小小食品店》
(在学生充分欣赏、交流各式糕点图片后,学生们制做出了各式各样的糕点)
师:你们的作品让老师大开眼界,老师都不知道你们的小手是怎样制作出这些漂亮的糕点的,哪些“小糕点师”愿意来教教我和同学们呀?
生1:我教大家做一种“蔬菜汉堡包”……
生2:我教大家做一种“三层生日蛋糕”……
生3:这一种饼干是我自己想的,叫“七色彩虹”,是这样做的……
“小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教师当学生和同学们一起跟“小老师”学做,顺便帮“小老师”做一些准备材料、展示作品、提醒补充之类的助教工作。
三、学生当“评委”,教师当“嘉宾”
在以往的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中,我们多采用展评优秀作业或概述教学内容的方法,这样的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有诸多弊端。《美术课程标准》中这样阐述:“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在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环节中,可以采用全班集体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人人当“评委”,评自己的长短,评别人的优劣;自己给别人提建议,别人帮自己出主意。老师则可坐听“百家争鸣”,当好“嘉宾”,在适当时候给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
案例:《会飞的娃娃》
(学生各自设计制作了口袋娃娃,在教室外开心地放飞、玩耍之后,进行课堂小结和作品展评)
师:同学们和自己亲手做的娃娃一起游戏,有什么感受?
生1:和自己做的娃娃一起玩真开心,很好玩。
生2:自己做的娃娃很好玩,又很便宜。
生3:我的娃娃飞得很高,我觉得我很棒。
师:有谁还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吗?
生4:老师。我的娃娃没有他的娃娃好看。
生5:我来帮助他,因为他的口袋是红色的,他又用红色的纸来做娃娃的眼睛、嘴巴,这样就不鲜艳,所以不好看。
生6:老师,今天我学会了用剪刀,可是我粘胶时还是粘不牢。
生7:我们的口袋很轻,可以飞起来,飞机那么重,为什么也可以飞起来?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学生们的小结是何等的生动、丰富、全面、自然,达到了以下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方式切合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全体学生参与评价,评价了全体学生;评价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强化了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