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三香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fsfsdfsdf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是隔锅香。苏东坡听人说庐山烟雨如何奇幻,钱塘江潮如何壮观,后来亲眼见了,颇感失望。有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诗写得很诙谐。世上景物往往听说绝妙,学界叫距离美,民间叫隔锅香。“到得还来别无事”——到那些景区去一看,唉,原来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而已。西諺有云:“邻家草坪最绿。”这也是隔锅香。不过这种隔锅香除了心理作用,还和视角有关。站在自家门前,低头近看,草显得稀,当然绿得不够。抬头遥看邻家草坪,草显得密,当然最绿。唐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也是这个道理。我说的是心理作用的隔锅香,非关视角。人害了这种病,常常认为风景在别处,而忽视了自家门前的老树寒塘,田间的青牛白鹭,屋后的古庙昏鸦。其病甚者,耗一生于旅途,忘却归路,可悲可叹。
  二是碰头香。风尘仆仆,跟随导游来到景点,连声哇噻,赶快留影。接着听导游逗趣的解说,其中不免附会一些荒谬神话。又有民风民俗化装演出,糟粕令人作呕。至多住宿一夜,就够了。像这样的被动旅游,要想不碰头香也太难。何况碰头香原本属人类的劣根性,不但在赏景上容易犯,而且在交友上、在做事上、在婚姻上,都容易犯,正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须知风景并非客观存在之物,比不得一桌佳肴,摆在那里等你去享用。风景乃主客观汇融后的情境,你要静气凝神,欣然赏之,方有所得。我这方面太差,很难欣然赏之,往往肃然读之。肃读虽大异于欣赏,亦有所得,例如了解此处历史沿革,古人谁曾来过,有些什么故事,等等。能够增长一点知识,也就不辜负旅屐载我了。
  三是回忆香。鄙人临场不能欣赏,未获所谓审美愉悦,固属憾事。稍可释憾者,尚有回忆香。回忆所以能香,或应感谢遗忘。当年临场对景,肢体的酸疼、精神的困倦、内衣的汗湿、口舌的干燥、腹中的饥火,以及现代结队旅游必然有的种种不愉快事件,全被岁月淘洗一净,回忆里只留下一些最难忘的片段,恋恋犹香。有这一缕回甜之香伴你终身,这才是旅游的最大收获。1980年夏游北戴河,住中海滩区招待所。某日黎明,慢跑在海边的松荫道上,凉风梳头,清气澡身,左海右山,沿途无人。那时尚在中年,人虽瘦而腿脚有力,心情又好。跑完两公里,沿海滩走回。早潮刚退了,一路拾贝壳。抬头乍见红日出海,肃穆无声。此景之美,至今记忆犹新,一想起就回甜。事去不到三个十年,景物全非,海滩白沙变黑,海湾水有臭气,海岸上的树林和大片空闲地都砍了占了,丑陋的楼厦逼到海边来。游客拥挤,市廛喧嚣。海滩虽然污黑,倒有那么多照相摊点。海水虽然有难闻的臭气,仍有那么多人游泳。放心吧,三个十年以后,他们也一定会有回忆香,如我一样。
  (选自“新华网”2004年5月5日,有刪改)
  阅读上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文中“隔锅香”“碰头香”各指什么旅游心态?
  答:
  2.请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的论述层次。
  答:
  3.第三自然段两次举游北戴河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
  答:
其他文献
看新闻,看到很有意思的一件事:80后夫妻睡一张床,恨不能头挨着头、脸擦着脸,却常在微信里互道晚安。媒体还报道了聚餐时大家各自玩手机的状况,身在桌边,心在天边。最后总结出一个病叫“现代交流症”。言下之意,手机把现实感情冲淡了。  我曾经写过一首叫《游戏》的打油诗:“手机游戏玩不休,三更灯火五更油。春花秋月手中过,熬得青丝成白头。”夫妻同床,却用微信互道“晚安”,有意思吧。父母手里拿着手机打游戏,刷微
期刊
“嘿哟呵啊,加把劲啊——”周末,我骑着车往家赶,老远就听到了铿锵有力的号子声。走近一看,一辆卡车停在路中间,一根长木板从车上搭下来,两个男子喊着号子将水泥从车上抬下来。他们要干吗?寂静的乡村小路似乎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正疑惑着,怪老头王爷爷出现了。说他怪,是因为他对孩子特别好;对大人,特别是有钱人态度冷漠。  王爷爷告诉我,宋家大儿子打算出资修路,他们是被请过来帮忙的。  王爷爷随手撩起挂在脖
期刊
金陵古城,  矗立着伤痕累累的墙,  那墙上的点点弹痕,  记录了日寇气焰的嚣张;  秦淮碧河,  环绕着伤痕累累的城,  那河中的片片残骨,  控诉着日寇铁蹄的猖狂。  浩浩的長江,  吞吐着日月星光,  将所有的伤口,  抚平清创;  辉映的日月,  照耀着悠悠长江,  让一切痛苦,  渐渐淡忘。  那欸乃的桨声,  不再像当年一样慌张,  祥和的景象,  叹息着岁月的烽火迷茫;  那激越的古
期刊
【解题技巧】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80年代起,高考语文就出现了要求写“大”“小”作文的题型。随着微信、微博的兴起,近年的高考题又出现了微写作。究其本质,它其实就是上述“小”作文的延续。微写作一般是根据社会现象和教学内容设题,表达方式有描写、议论、说明、抒情,字数大致在200字以内。笔者首先谈談如何进行议论性文字的微写作。  虽然是微写作,但文章在内容、结构等方面也应当完整。一段完整的议论,一般应当
期刊
【写作指导】  “丰富”是对文章内容的高标准要求,包括材料丰富、形象丰满和意境深远。  “材料丰富”指文章使用材料种类多、内容充实,血肉丰满。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1)整合生活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善于思考,善于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整合归类,就会发现很多可以利用的材料。(2)借鉴课本、范文、名著。课本上学过的知识都可以被整合到笔下。同时,可以从平时阅读过的范文中,寻找与当
期刊
“现代交流症”一词甫出,立刻引发强烈共鸣。网络时代,谁还没点“时代病”?连老年人都天天抱着手机玩微信,何况是感情丰富且无处寄托的年轻人?如果说这是一种病,普罗大众都是病人,有点夸张了,不妨淡定一些。  “现代交流症”不是新词,“网瘾”“宅×”“网络依赖症”“手机依赖症”“社交焦虑症”等都有其影子。短短20年,我国互联网一日千里,如今没有互联网的生活无法想象。这是一场有关人类生产、生活与思维的大变革
期刊
黄昏下,云海的景象很美很美,那蔓延到天边的云似乎可以将地面的嘈杂声一层一层地过滤掉。一片宁静中,只有渐变的天色提醒着人们时间的流逝。但夜幕下的城市并不安宁,那闪烁的灯光正如灯下人们张张合合的嘴,令人眩晕。  人们常说,语言是上天赐给人类珍贵的礼物。在一切事物飞速发展的今天,显而易见,人们太过钟爱这份礼物。不断碰撞的齿,快速翻合的唇,喋喋不休的嘴,加之令人眼花缭乱的手势,人生的舞台上拥挤着太多太多的
期刊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华师大版《一课一练》走出国门  材料一  据《解放网》报道,上海学生熟悉的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要在英国出分册了。昨天,记者向华东师大出版社核实,《一课一练》数学分册英国版已经在翻译中,有望于今年暑期出版。而出《一课一练》英国版分册的起因,则是上海学生在全球PISA中取得的好成绩,让英国教育界决意“取经”。  近年来,虽然反思中国应试教育的声音依然不时传来,
期刊
我听见花开花落的声音,我看到繁华落尽只在无人的山间。生命是一种仰望的姿态,万物都有它的“人生轨迹”。原本平行的两条线,不应该被强行交汇,而应该互不干扰地延伸下去。这是一种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听,那教学楼里,清新爽朗的读书声飘到了耳畔,匀称的节奏,没有一丝的杂音。我暗自抬头,环顾四周,同学们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  看,那窗外,枫叶在飒飒作响,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在互相追逐着,喧
期刊
一阵急促的咳嗽声把我从酣睡中惊醒。一股淡淡的清香伴随浓浓的燎烟味进入我的鼻孔。  我知道,母亲开始准备早餐了。  我的初中是在邻村的联中上的,每天上学要步行五六里的路程。往往在秋冬,天还不亮母亲就要起床给我做饭。  清早,寒气袭人,一家六口人就挤在三间小房子里。因为房门朝南,南墙上又没有窗户,所以房子即使在白天,光线也很昏暗。清晨的空气中时常弥漫着雾气、炊烟与早饭交织的香味。父亲远在100多里外的
期刊